漢能薄膜發電技術成熟任重道遠

2020-12-06 中證網

  4月23日,繼前期連漲4個月大漲三倍之後,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結束持續一個多月的橫盤狀態,在直接利好因素並不明顯的情況下,大幅收漲14.2%至7.88港元,全天成交額達36.89億港元。為此,漢能盤後發布公告稱,公司不知有任何原因導致價格和成交量變動,且無其他信息需要披露。

  對於漢能薄膜發電,來自業內專家、媒體以及部分投資者的質疑之聲從未間斷,做空者也在躍躍欲試,然而目前來看漢能似乎並未受到過多負面影響。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對漢能薄膜發電集團的控股股東漢能控股集團進行了調研,並採訪了一些行業專家。業內專家指出,從目前來看,暫時沒有更多直接證據證明漢能薄膜發電的經營和股價上漲有何不當。當然,面對各種質疑,漢能應該更加完善自身技術,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打消各界質疑。

  另闢蹊徑發展薄膜

  在晶矽與薄膜兩條光伏電池技術路線中,漢能選擇了成功案例相對較少的薄膜技術。

  業內專家介紹,在光伏行業,晶矽電池和太陽能薄膜被分為兩大派系,兩種產品多年來一直圍繞生產成本與轉化率展開競賽。所謂薄膜光伏發電,即為把一層特製薄膜製成太陽能電池。目前全球矽供應整體處於趨緊狀態,而薄膜光伏發電用矽量非常少,與當下應用最廣泛的晶矽光伏技術相比,其最明顯的優勢無疑是成本低。此外,薄膜發電還具有製作工藝簡單、弱光性好、靈便等優點,可以在光線較差的地方發電,還可以和建築物很好地結合。

  然而,薄膜發電也具有明顯的缺點,它的效率和穩定性都遠遠不及晶矽技術,且薄膜組件需要更大面積吸收太陽能,相應增加了土地佔用,整體投入成本也更高,因此許多企業紛紛棄而不用。

  有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薄膜電池技術其實還沒定型,國內從事薄膜電池生產的企業,日子並不好過。薄膜發電技術的轉化率比較低,且存在很多技術問題,在整個市場中所佔的比例正不斷降低,目前甚至已經不到10%。但從長期看,該技術仍具有很大的潛力。如果是資金較為雄厚的企業,且肯長期投資該項技術,或許會具有較好的前景。

  漢能就成為了「最符合條件」的企業。漢能的家底來自於水電行業,尤其是金安橋水電站,其比葛洲壩規模還要龐大,目前每天仍在為漢能帶來大量的利潤,令漢能在薄膜發電技術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堅持。

  股價上漲眾說紛紜

  關於漢能此前股價持續暴漲的原因,可謂眾說紛紜。英國《金融時報》等外媒更是多次提出質疑,指出漢能薄膜發電主要收入均來源於向其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的關聯交易,更多次強調漢能薄膜發電股價存在被操縱的嫌疑。統計發現,自2013年1月2日至2015年2月9日間,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總在尾盤時段出現飆升,時間大約在收盤前10分鐘。

  漢能薄膜發電董事會主席李河君已經否認《金融時報》的相關指認。漢能控股集團有關人士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並不知悉任何人士進行任何市場不當行為。

  上海市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賈毅律認為,不論是《金融時報》還是漢能,目前都沒有真正讓對方心服口服。對於《金融時報》而言,其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漢能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根據港交所的《上市規則》,關聯交易並不是不能做,在披露、公平、董事會通過原則下是可以的。因此,這不足以構成其違反任何法律法規的理由,而且漢能本身的確有其投資亮點。對於漢能而言,不管其通過何種理由解釋,但關聯交易佔比過高仍是客觀存在的。

  漢能薄膜執行長代明芳曾表示,「我們目前的客戶是我們的主要股東,正是這一點讓其他人產生了懷疑。」

  此前《南方周末》曾報導,李河君本人對此的解釋是,「關聯交易是一個過程,之前大家不知道什麼叫薄膜、移動能源,大股東扶持一下,就像父母扶持孩子成長。2014年漢能薄膜發電已經變成『成年人』了,關聯交易情況已經大為改善,2015年肯定會更少。關聯交易的目的是為了將來不關聯交易,孩子長大了,父母就會讓他面對風雨,但當他只有三五歲的時候不行。以前漢能市值不高,原因是香港投資者不懂漢能,香港投資是短期投資。現在有了滬港通,內地很多層次比較高的投資者讀懂了漢能,知道薄膜發電、移動能源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從客觀來看,漢能股份結構已經出現調整,以前股票大部分在香港人手裡,現在香港人賣了,中國內地股民買,整個結構是一個績優股。所以,我認為滬港通是漢能市值的主要推手。」

  完善技術方為上策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對於漢能而言,其繼續完善薄膜發電技術,以及擴大相關市場,實際才是回擊質疑的良方。

  不同於以往一些輕易被做空的空殼公司,漢能的確具備一些領先技術,並且也獲得一些專家的看好。裡昂證券太陽能行業分析師楊立志就坦言,與晶矽技術相比,目前薄膜發電技術在全球光伏市場佔比並不高,而且過去幾年大多數薄膜發電企業發展狀況不佳。但漢能薄膜發電有三點優勢:規模效應、協同效應和母公司雄厚實力。他指出,除了Solar Frontier,漢能是目前全球唯一做到大規模銅銦鎵硒(CIGS)量產的公司;漢能收購的多家全球技術領先的薄膜發電企業擁有的各種技術可以產生協同效應。

  漢能不斷的收購確實令其實力大增。2012年3月,漢能集團收購了德國Q.cells SE公司的子公司Solibro Gmbh。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漢能集團還以3000萬美金作價將美國Miasole公司收至麾下。隨後,美國Alta Devices公司和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也先後被其收購。四家海外公司中,主攻砷化鎵(GaAs)高效柔性薄膜技術的美國Alta Devices公司和美國Miasole公司無疑是漢能集團試圖進行技術嫁接的新跳板。而在業內光伏工程師看來,這兩家公司研發技術也的確代表了當前世界在太陽能領域的頂尖水平。

  據漢能控股集團介紹,美國Miasole公司的銅銦鎵硒組件經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院(Fraunhofer ISE)認證,其最高轉化率達到21%;砷化鎵組件獲得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認證的最高轉化率達到了30.8%,這也是薄膜發電技術轉換率最高的世界紀錄。銅銦鎵硒以及砷化鎵目前已經成為其最為倚重的技術之一。

  但據一位行業分析師表示,通過收購獲得領先技術對於漢能而言是不夠的,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這幾家公司雖然技術很好,但由於此前經營不善等原因,產能都非常低,根本無法滿足漢能的需求,短時間內也無法實現商業化量產。漢能要想突破還需在整體布局上有進一步構思,其技術真正走向成熟還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漢能做的薄膜發電技術到底是什麼?前景何在?
    漢能做的薄膜發電技術到底是什麼?前景何在? 中國日報網 2015-06-04 15:44:05 漢能最近可謂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 漢能控股集團張彬:用薄膜發電技術改變世界
    可想而知,在能源加速變革的情況下,全球化太陽能的時代就在不遠的將來,薄膜發電的發展前景也將一片光明。  目前,薄膜發電正處於不斷的變革、升級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薄膜發電將迎來重要的轉折點和爆發點。我認為,薄膜發電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會有爆發式的增長。在此期間,漢能將在薄膜領域繼續創新發力。
  • 薄膜技術入選工信部發展指南,漢能薄膜發電市場被看好
    對於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前景,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常務副院長莊大明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中國,提起薄膜太陽能發電,很難繞開漢能。據了解,作為一家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和全球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導者,漢能已通過技術研發創新和一系列全球性的併購和整合,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
  • 漢能薄膜發電市值超港交所 機構看好技術前景
    儘管薄膜發電技術本身應用範圍遠不如晶矽技術廣,特別是歐美主要光伏企業很少採用薄膜發電技術,漢能薄膜發電本身前期也曾遭遇媒體對其財務等狀況的質疑,然而近期有多家機構開始看好薄膜發電技術以及漢能應用該技術的前景,漢能在公司層面也傳來利好,這都對其近期股價構成支撐。
  • 漢能薄膜發電為何不同於傳統光伏企業?
    在哀鴻遍野的市場上,漢能薄膜發電給出的成績確讓人眼前一亮。嚴格來講,漢能薄膜發電與傳統光伏企業不同,傳統光伏企業是晶矽發電,漢能是薄膜發電。晶矽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從目前市場來看,多晶矽佔主導地位,且技術最為成熟。國內晶矽電池轉化率已到達17%-19%,晶矽電池技術發展較為成熟,技術不需要頻繁改造。
  • 漢能薄膜發電發布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瓦
    中證網訊 (記者 蔣潔瓊) 7月29日,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發布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瓦。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漢能一直圍繞住、行兩大領域,進行重點產品布局,讓建築的屋頂、牆面都裝上薄膜太陽能,一直是我們的目標。今天發布的漢瓦無疑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 領跑薄膜發電技術 漢能牽頭制定多個行業標準
    上述兩項國際標準、一項國家標準的制定是漢能控股在標準化領域不斷進取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漢能控股依然以其在薄膜太陽能領域中突出的技術優勢以及雄厚的研發實力,領跑全球薄膜太陽能發電企業。目前,漢能控股在北京、四川、江蘇、美國矽谷、德國、瑞典等地設有8個研發基地,在納米矽電池、銅銦鎵硒電池、砷化鎵電池、高端裝備、儲能技術、薄膜發電應用等薄膜發電領域已申請專利逾1500項,其中發明專利佔總數的70%
  • 首富李河君和漢能薄膜發電產業
    在之後短短幾年,李河君在國內建造九大薄膜太陽能產業基地,國外則收購了德國索力比亞、美國米亞索能以及全球太陽能公司。如今,李河君的漢能已經打通太陽能薄膜發電全產業鏈,從上遊光伏電池和組件的生產線裝備,到中遊電池、組件生產,再到下遊薄膜電站發電。
  • 漢能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榮獲2017創新中國十大應用新技術殊榮
    憑藉在薄膜太陽能領域技術研發、裝備製造以及移動能源多樣化市場應用領域的傑出貢獻,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先生榮獲「2017創新中國年度領軍人物」獎;與此同時,漢能控股集團「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榮獲「2017創新中國(新能源行業)十大應用新技術」殊榮。
  • 薄膜發電到底是個什麼技術?
    漢能薄膜發電股價前日上午10時15分左右突然跳崖式直線下跌,跌幅達到了46.95%。曾經一度超越王健林、馬雲,成為中國新首富的,漢能薄膜發電創始人李河君身家瞬間蒸發了1167億港元。伴隨著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的「一瀉千裡」,各種猜測也是不絕於耳,但目前尚無定論。與此同時,漢能薄膜發電所涉獵的領域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 候選企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名稱: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 競選理由: 漢能作為一家全球化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全球薄膜太陽能產業領導者,多年來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率先倡導綠色轉型升級,推進清潔能源理念,從水電領域進而轉型至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域。
  • 漢能薄膜發電發布半年預喜公告 業績暴增源自市場利好
    正在努力爭取復牌的漢能薄膜發電集團(00566,HK,以下簡稱漢能薄膜發電),默默地用數據說話。8月23日,漢能薄膜發電發布預喜公告,預計2018年上半年業績大漲,比較2017年上半年同期,收入及利潤分別大幅增長約6倍及超過25倍。以公司2017年同期數據計算,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約200億港元,利潤超過63億港元。
  • 你知道什麼是薄膜發電技術嗎?
    導讀: 什麼是薄膜發電技術?日前,漢能薄膜發電股價「一瀉千裡」,創始人李河君身家瞬間蒸發了1167億港元。漢能薄膜發電所涉獵的領域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什麼是薄膜發電技術?日前,漢能薄膜發電股價「一瀉千裡」,創始人李河君身家瞬間蒸發了1167億港元。漢能薄膜發電所涉獵的領域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 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決定對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
    (原標題: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決定對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私有化後公司擬在A股上市)
  • 漢能獲籤1億元薄膜發電產品訂單
    漢能漢瓦應用項目。企業供圖3月6日,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國內銷售總部與香港天地綠色能源公司在漢能深圳研發中心舉辦漢能漢瓦採購籤約儀式。香港天地綠色能源公司正式成為香港區域漢瓦總經銷商,並在會上簽署高達1億元人民幣的薄膜發電產品採購合約,為開拓香港市場共謀未來。
  • 漢能薄膜發電向新華聯出售600MW BIPV生產線設備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15年2月27日,全球技術領先的薄膜發電企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宣布,集團與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籤訂銷售合同和服務合同,向其出售薄膜發電建築一體化(BIPV)業務生產線設備,總產能為600MW,價格為1.98億美元(約為15.4億港元);並對此生產線設備提供技術服務,服務費用為4.62億美元(約為36.0億港元),兩項合共為集團帶來共計6.6億美元(約為
  • 漢能薄膜發電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
    在香港上市的全球光伏龍頭股—漢能薄膜發電(00566)的股價大幅上漲,帶動市值穩穩站立於2000億港元的新臺階,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過2000億港元的光伏企業,相當於排名第二的美國First Solar市值的4.5倍。  截至昨日收盤時,漢能薄膜發電股價報5.25港元,創下52周以來新高。
  • 漢能薄膜私有化方案出爐
    2月26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漢能移動能源」)與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以下簡稱「漢能薄膜發電」)發布聯合
  • 薄膜太陽能「讓萬物發電」 漢能年產值690億元產業園落地貴陽建設
    在漢能的產品世界裡,大到城市摩天大樓,小到鄰裡屋頂,或是你走過的一段路,站過的一個車站,皆可融入漢能的領先技術,「讓萬物發電」得以實現。這源於漢能集團歷經三十年的發展,積累的強大研發專利技術支撐。漢能成立於1989年,目前已成為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全球技術領先、規模龐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 太陽能ETF指數擬剔出漢能薄膜發電
    據信報報導,大型太陽能交易所買賣基金Guggenheim Solar ETF指數供應商,計劃將於漢能薄膜發電(00566)復牌後,將其從指數成分股中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