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控股集團張彬:用薄膜發電技術改變世界

2020-11-26 OFweek維科網

  相對而言,薄膜發電的潛力非常大,理論上其轉化率可以到達45-46%,甚至更高。而化石能源,比如石油燃燒以後的平均轉化率是38%左右,這還是在地底下儲藏幾億年才擁有的轉化率。然而,太陽能發電實現的轉化率瞬間就有30%以上。可想而知,在能源加速變革的情況下,全球化太陽能的時代就在不遠的將來,薄膜發電的發展前景也將一片光明。

  目前,薄膜發電正處於不斷的變革、升級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薄膜發電將迎來重要的轉折點和爆發點。我認為,薄膜發電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會有爆發式的增長。在此期間,漢能將在薄膜領域繼續創新發力。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現在市面上晶矽佔有領域90%的市場,薄膜市場的前景如何?您認為薄膜的哪一個技術路線會在未來備受矚目?

  張彬:其實,薄膜的發展和晶矽不能用市場份額來簡單的比較。因為晶矽的發展差不多已有二十多年,相對於薄膜有更加悠久的發展歷史及技術沉澱,成本已經相對較低。而薄膜發展時間較短,而且由於技術新穎,成本相對更高。我認為薄膜與晶矽是各有所長,二者各有優勢,甚至各有領域,我並不認為二者存在激烈的競爭。

  當前消費者需要的是更加生活化,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產品。現在漢能正在努力往這個方向發展,讓產品應用更加生活化,走進老百姓的生活。比如在二三線城市,漢能做的家庭屋頂發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我認為未來薄膜的產品路線應該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讓薄膜發電產品走近人們的生活,從而開啟薄膜的高速發展時代。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在未來,包括建築的表面都可以進行薄膜技術的運用嗎?

  張彬:目前我國的光伏建築一體化其實早已在發展,國外的光伏建築一體化市場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如發電玻璃這樣的建築材料已經出現在市面上。由於薄膜跟玻璃一樣具有透光性,所以薄膜在這方面具有優勢。現在漢能總部大樓的玻璃全部都是薄膜發電玻璃。至於太陽能瓦,漢能早已研發出來了,只是在市場上的推廣還不大。我相信隨著未來薄膜技術的發展及推廣,薄膜產品將在光伏建築一體化領域大放光彩。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那對於薄膜太陽能的發展來說,需要國家的什麼政策來扶持呢?

  張彬:一方面,薄膜發電作為一個新興能源產業,在發展初期迫切需要得到國家的政策支持,因為任何一個新生事物都需要經過一個從誕生到成長的過程,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從這點來說,國家對薄膜發電產業的扶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另一方面,短期國家對薄膜發電是應該扶持的,而從長遠來看,薄膜產業未來必然要走向市場化,所以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做好市場化準備,不能完全依賴國家的扶持。我希望薄膜產業能在國家扶持之下獲得更好的發展,吸引更多人參與,讓薄膜技術成為我國為數不多掌握核心技術的產業之一。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現在「網際網路+」的概念比較火爆,那「網際網路+光伏」也是行業的一個趨勢和方向,那你認為「網際網路+」能給光伏行業帶來什麼好處呢?

  張彬:當前「網際網路+」的運用有很多,比如特斯拉的電池管理系統,就是利用了「網際網路+」,對電流電壓等參數進行了精密的計算與掌控。再比如建築物電源的智能V網、樓頂上的光伏產品與電網的匹配,這些都運用到了網際網路。對光伏行業來說,「網際網路+」將帶來一場技術革新,隨著光伏技術與網際網路技術的結合,光伏行業將取得突破式的發展。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請問移動能源在「工業4.0時代」能發揮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呢?

  張彬:我認為,移動能源的作用體現在「能源無處不在」這句話上,漢能的移動能源產品讓用戶可以實現能源自發自用以及無限分享,還可以產生經濟效益。從長遠來看,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分布式電站的獨立系統,下一步是通過技術整合以及能源建設,加速推進能源網際網路的建設,這也是漢能追求的目標。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我們談到新能源汽車有三個缺點,第一是續航問題,第二是成本問題,第三是充電問題。那麼漢能的全太陽能汽車有沒有面臨類似的挑戰呢?

  張彬:首先,續航問題是電動汽車最大的顧忌和擔憂。對於新能源電動車來說,目前國內三-五萬個充電樁是遠遠不夠的。雖然國家正在努力建設,但是建設過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漢能汽車以太陽能作為動力是完全可以解決續航問題的。以6平方米的光照面積來算,漢能太陽能車一天光照5到6個小時,即在上班時間進行光曬就可以發8到10度電。一度電可以行駛十公裡,那麼8到10度電就可以行駛80到100公裡。這樣來看,漢能太陽能車在城市作為代步工具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如果有陽光的話,太陽能車在行駛過程中也可以充電。理論上講,漢能太陽能車可以擺脫固定的充電樁,能很大程度上解決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及充電問題。

相關焦點

  • 漢能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榮獲2017創新中國十大應用新技術殊榮
    憑藉在薄膜太陽能領域技術研發、裝備製造以及移動能源多樣化市場應用領域的傑出貢獻,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先生榮獲「2017創新中國年度領軍人物」獎;與此同時,漢能控股集團「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榮獲「2017創新中國(新能源行業)十大應用新技術」殊榮。
  • 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決定對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
    (原標題: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決定對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私有化後公司擬在A股上市)
  • 漢能薄膜發電技術成熟任重道遠
    對於漢能薄膜發電,來自業內專家、媒體以及部分投資者的質疑之聲從未間斷,做空者也在躍躍欲試,然而目前來看漢能似乎並未受到過多負面影響。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對漢能薄膜發電集團的控股股東漢能控股集團進行了調研,並採訪了一些行業專家。業內專家指出,從目前來看,暫時沒有更多直接證據證明漢能薄膜發電的經營和股價上漲有何不當。
  • 領跑薄膜發電技術 漢能牽頭制定多個行業標準
    近日,由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控股)主導編制的《矽基薄膜光伏組件光致衰退測試方法》(SEMI PV 73-0216)正式發布,並獲得SEMI頒發的標準證書。與此同時,漢能控股還在主編《柔性薄膜光伏組件捲曲測試方法》SEMI國際標準、《銅銦鎵硒薄膜光伏組件》國家標準和我國建築工業產品行業標準《建築用柔性薄膜光伏組件》。其中,《銅銦鎵硒薄膜光伏組件》國家標準將是我國首個專門針對銅銦鎵硒薄膜光伏組件的國家標準。
  • 【上海站】漢能可攜式薄膜太陽能產品推介會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張彬先生致辭薄膜發電作為太陽能技術和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而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因其具備輕、薄、柔的特點,可與民用產品廣泛跨界,成為發展民用太陽能產品的首選技術。
  • 薄膜技術入選工信部發展指南,漢能薄膜發電市場被看好
    對於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前景,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常務副院長莊大明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中國,提起薄膜太陽能發電,很難繞開漢能。據了解,作為一家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和全球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導者,漢能已通過技術研發創新和一系列全球性的併購和整合,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
  • 首富李河君和漢能薄膜發電產業
    李河君,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據新財富500富人榜,李河君榮膺本年度新財富500富人榜新科首富。而薄膜太陽能電池以其成本低、柔性化、且弱光性好、質量輕等優勢,在全球範圍內被看作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未來。近來,隨著漢能等企業的推廣,薄膜有超過晶矽的趨勢。李河君和他的漢能如今欲將薄膜發電與晶矽光伏分開。漢能通過實際行動為自己支持的薄膜「代言」:收購相關研發製造公司,整合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產權。
  • 候選企業: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名稱: 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這是漢能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漢能)籤約的光伏扶貧項目之一,通過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可以連續25年產生穩定收益,為貧困戶創收,增加其「造血」功能。總投資410萬元的500kW光伏發電站(一期建設290kW,二期建設210kW),建成後可年發電65萬度,預計年收益63萬元,實現村集體和100多戶貧困戶就地脫貧。
  • 漢能薄膜發電市值超港交所 機構看好技術前景
    儘管薄膜發電技術本身應用範圍遠不如晶矽技術廣,特別是歐美主要光伏企業很少採用薄膜發電技術,漢能薄膜發電本身前期也曾遭遇媒體對其財務等狀況的質疑,然而近期有多家機構開始看好薄膜發電技術以及漢能應用該技術的前景,漢能在公司層面也傳來利好,這都對其近期股價構成支撐。
  • 漢能發布太陽能概念車—Solar R
    ,很榮幸,這次12缸汽車能採訪到漢能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張彬先生,一起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業界大佬會有怎樣精彩的回答。張彬:見過這輛實車的人很好奇是非常正常的,因為這輛車在全球來說是第一臺正真商業化、量產的太陽能汽車。說起太陽能,很多人都會想到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光伏,我們這個車用的是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
  • 候選企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名稱: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 競選理由: 漢能作為一家全球化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全球薄膜太陽能產業領導者,多年來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率先倡導綠色轉型升級,推進清潔能源理念,從水電領域進而轉型至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域。
  • 漢能薄膜發電發布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瓦
    中證網訊 (記者 蔣潔瓊) 7月29日,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發布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瓦。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漢能一直圍繞住、行兩大領域,進行重點產品布局,讓建築的屋頂、牆面都裝上薄膜太陽能,一直是我們的目標。今天發布的漢瓦無疑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 漢能薄膜發電向新華聯出售600MW BIPV生產線設備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15年2月27日,全球技術領先的薄膜發電企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宣布,集團與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籤訂銷售合同和服務合同,向其出售薄膜發電建築一體化(BIPV)業務生產線設備,總產能為600MW,價格為1.98億美元(約為15.4億港元);並對此生產線設備提供技術服務,服務費用為4.62億美元(約為36.0億港元),兩項合共為集團帶來共計6.6億美元(約為
  • 漢能薄膜發電為何不同於傳統光伏企業?
    在哀鴻遍野的市場上,漢能薄膜發電給出的成績確讓人眼前一亮。嚴格來講,漢能薄膜發電與傳統光伏企業不同,傳統光伏企業是晶矽發電,漢能是薄膜發電。晶矽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從目前市場來看,多晶矽佔主導地位,且技術最為成熟。國內晶矽電池轉化率已到達17%-19%,晶矽電池技術發展較為成熟,技術不需要頻繁改造。
  • 漢能控股發布聲明 否認貸款逾期和股票被斬倉等傳聞
    ,漢能控股集團今日發布聲明稱,集團目前經營正常,各項業務運轉良好,資金狀況良好,沒有任何一筆貸款逾期;以及不存在有關媒體報導的因我集團股票被斬倉導致漢能薄膜(港股)股價大跌的情況。  港股漢能薄膜發電20日早盤跳水,24分鐘內大跌46.95%,10時40分起開始停牌,成為自滬港通開通以來跌幅最大的港股通品種。經計算,20日漢能薄膜發電市值蒸發約1443億港幣。
  • 漢能薄膜私有化方案出爐
    2月26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漢能移動能源」)與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以下簡稱「漢能薄膜發電」)發布聯合
  • 漢能薄膜太陽能發電產品曝致命缺陷 遭山西地區大批客戶投訴
    近日,山西省大批顧客投訴漢能薄膜太陽能發電產品,稱漢能公司打著「科技創新」的幌子欺騙消費者,因為該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每千瓦日均發電量遠遠低於其前期宣傳的發電量4.5—5度,直接降低了購買者的資金回籠效率,影響了顧客的投資信心,傷害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 漢能薄膜發電發布半年預喜公告 業績暴增源自市場利好
    正在努力爭取復牌的漢能薄膜發電集團(00566,HK,以下簡稱漢能薄膜發電),默默地用數據說話。8月23日,漢能薄膜發電發布預喜公告,預計2018年上半年業績大漲,比較2017年上半年同期,收入及利潤分別大幅增長約6倍及超過25倍。以公司2017年同期數據計算,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約200億港元,利潤超過63億港元。
  • 漢能獲籤1億元薄膜發電產品訂單
    漢能漢瓦應用項目。企業供圖3月6日,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國內銷售總部與香港天地綠色能源公司在漢能深圳研發中心舉辦漢能漢瓦採購籤約儀式。香港天地綠色能源公司正式成為香港區域漢瓦總經銷商,並在會上簽署高達1億元人民幣的薄膜發電產品採購合約,為開拓香港市場共謀未來。
  • 漢能做的薄膜發電技術到底是什麼?前景何在?
    漢能做的薄膜發電技術到底是什麼?前景何在? 中國日報網 2015-06-04 15:44:05 漢能最近可謂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