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薄膜發電市值超港交所 機構看好技術前景

2020-11-22 中國網財經

    繼2日上漲5.1%後,漢能薄膜發電(0566.HK)3日漲10.5%至5.25港元,再度刷新上市以來的新高,當日成交額9.1億港元。至此,其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高達87%,總市值已達到2186.5億港元,超過了港交所(00388.HK)2081億港元的市值。

  儘管薄膜發電技術本身應用範圍遠不如晶矽技術廣,特別是歐美主要光伏企業很少採用薄膜發電技術,漢能薄膜發電本身前期也曾遭遇媒體對其財務等狀況的質疑,然而近期有多家機構開始看好薄膜發電技術以及漢能應用該技術的前景,漢能在公司層面也傳來利好,這都對其近期股價構成支撐。

  機構看好技術前景

  所謂薄膜光伏發電,即為把一層特製薄膜製成太陽能電池。目前全球矽供應整體處於趨緊狀態,由於薄膜光伏發電用矽量非常少,因此與當下應用最廣泛的晶矽光伏技術相比,其最明顯的優勢無疑是成本低。此外,薄膜發電還具有弱光性好、靈便等優點,可以在光線較差的地方發電,還可以和建築物很好地結合。

  然而薄膜發電也具有明顯的缺點,它的效率和穩定性都遠遠不及晶矽技術,因此眾多歐美企業紛紛棄而不用。多家機構認為,通過不斷的收購和發展專利,漢能薄膜發電正在不斷完善該項技術,並且擴展著自身的發展領域。

  高盛集團指出,漢能薄膜發電具有自身的技術優勢,值得投資者關注。資料顯示,自2012年起,漢能薄膜發電完成了針對全球領先薄膜發電技術智慧財產權的一系列收購,包括德國Solibro的銅銦鎵硒共蒸發技術;美國MiaSolé的銅銦鎵硒濺射製造技術;美國Global Solar Energy的銅銦鎵硒整合電池互聯和封裝技術。其銅銦鎵硒組件經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院認證的最高轉化率達到21%。目前,該公司擁有全球領先的研發團隊和遍布全球的六個研發中心,擁有多項相關專利,在薄膜發電技術和裝備製造方面具備全球領先的競爭優勢。

  南華金融表示,漢能薄膜發電能夠長期供應價格穩定的電池板,完成技術收購後,整線原材料及生產成本下降,加之政府補貼等利好政策作為支持,有助於該公司掌控快速增長的柔性薄膜太陽能市場。

  裡昂證券太陽能行業分析師楊立志坦言,與晶矽技術相比,目前薄膜發電技術在全球光伏市場佔比並不高,而且過去幾年大多數薄膜發電企業發展狀況不佳,但漢能薄膜發電有三點優勢:規模效應、協同效應和母公司雄厚實力。他指出,除了Solar Frontier,漢能是目前全球唯一做到大規模CIGS(銅銦鎵硒)量產的公司;漢能收購的多家全球技術領先的薄膜發電企業擁有的各種技術可以產生協同效應。

  利好消息頻傳

  除技術外,漢能薄膜發電近期在公司層面上也頻傳利好消息。

  該公司3日發布盈利預增公告,預計其截至去年底止的全年淨利潤將增長55%以上,主要由於年內收入大幅增加。其中特別是非關聯交易產生的下遊業務收入,在去年取得重大突破,佔集團年度總收入約35%以上,較2013年度出現大幅增長,此外其去年出售旗下五個光伏電站項目也取得顯著收益。

  漢能薄膜發電還於2月27日公布,將向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增發15億股,每股價格3.64港元,總共籌資達54.6億港元。此外,漢能還宣布與新華聯旗下的山東新華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訂立銷售合同和服務合同,向其出售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業務生產線設備,總產能為600MW,價格為1.98億美元,並對此生產線設備提供技術服務,服務費用為4.62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漢能獲得的上遊生產線銷售和服務合同中最大的單一訂單,預計將為該集團帶來共6.6億美元(約51.5億港元)收入。分析人士認為,與新華聯的合同具有示範效應,將推動漢能在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領域的快速擴展。

  在漢能薄膜發電市值持續創新高后,楊立志表示,市場目前可能仍然嚴重低估了漢能的成長潛力。漢能是一家被低估、有遠見的高科技公司。楊立志強調,投資者不應僅局限於短期的盈利預期看待漢能。一旦漢能成功進入民用光伏產品市場,其盈利將爆發式增長。目前,漢能已經宣布研發全太陽能電動汽車,並在今年2月正式發布了其移動能源戰略。而即便漢能採取最保守的「單純出售光伏組件」的方式,到2020年其年淨利潤也將達到18億美元(約合141億港元),相當於2013年的7倍。

相關焦點

  • 漢能薄膜發電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
    在香港上市的全球光伏龍頭股—漢能薄膜發電(00566)的股價大幅上漲,帶動市值穩穩站立於2000億港元的新臺階,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過2000億港元的光伏企業,相當於排名第二的美國First Solar市值的4.5倍。  截至昨日收盤時,漢能薄膜發電股價報5.25港元,創下52周以來新高。
  • 漢能薄膜發電技術成熟任重道遠
    薄膜發電技術的轉化率比較低,且存在很多技術問題,在整個市場中所佔的比例正不斷降低,目前甚至已經不到10%。但從長期看,該技術仍具有很大的潛力。如果是資金較為雄厚的企業,且肯長期投資該項技術,或許會具有較好的前景。  漢能就成為了「最符合條件」的企業。
  • 薄膜技術入選工信部發展指南,漢能薄膜發電市場被看好
    對於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前景,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常務副院長莊大明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中國,提起薄膜太陽能發電,很難繞開漢能。據了解,作為一家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和全球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導者,漢能已通過技術研發創新和一系列全球性的併購和整合,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
  • 漢能做的薄膜發電技術到底是什麼?前景何在?
    漢能做的薄膜發電技術到底是什麼?前景何在? 中國日報網 2015-06-04 15:44:05 漢能最近可謂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 漢能薄膜發電發布半年預喜公告 業績暴增源自市場利好
    在此之前,總投資75億元的重慶神華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也已開工建設。國家隊出手薄膜太陽能產業,上來就百億規模的投資,這裡可以有三個層面的解讀:一是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已經成熟,並被持續看好;二是薄膜發電產品應用前景廣泛,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三、國家戰略扶持薄膜太陽能產業。
  • 漢能薄膜發電為何不同於傳統光伏企業?
    在哀鴻遍野的市場上,漢能薄膜發電給出的成績確讓人眼前一亮。嚴格來講,漢能薄膜發電與傳統光伏企業不同,傳統光伏企業是晶矽發電,漢能是薄膜發電。晶矽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從目前市場來看,多晶矽佔主導地位,且技術最為成熟。國內晶矽電池轉化率已到達17%-19%,晶矽電池技術發展較為成熟,技術不需要頻繁改造。
  • 漢能控股集團張彬:用薄膜發電技術改變世界
    可想而知,在能源加速變革的情況下,全球化太陽能的時代就在不遠的將來,薄膜發電的發展前景也將一片光明。  目前,薄膜發電正處於不斷的變革、升級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薄膜發電將迎來重要的轉折點和爆發點。我認為,薄膜發電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會有爆發式的增長。在此期間,漢能將在薄膜領域繼續創新發力。
  • 領跑薄膜發電技術 漢能牽頭制定多個行業標準
    上述兩項國際標準、一項國家標準的制定是漢能控股在標準化領域不斷進取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漢能控股依然以其在薄膜太陽能領域中突出的技術優勢以及雄厚的研發實力,領跑全球薄膜太陽能發電企業。目前,漢能控股在北京、四川、江蘇、美國矽谷、德國、瑞典等地設有8個研發基地,在納米矽電池、銅銦鎵硒電池、砷化鎵電池、高端裝備、儲能技術、薄膜發電應用等薄膜發電領域已申請專利逾1500項,其中發明專利佔總數的70%
  • 漢能薄膜發電向新華聯出售600MW BIPV生產線設備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15年2月27日,全球技術領先的薄膜發電企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宣布,集團與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籤訂銷售合同和服務合同,向其出售薄膜發電建築一體化(BIPV)業務生產線設備,總產能為600MW,價格為1.98億美元(約為15.4億港元);並對此生產線設備提供技術服務,服務費用為4.62億美元(約為36.0億港元),兩項合共為集團帶來共計6.6億美元(約為
  • 漢能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榮獲2017創新中國十大應用新技術殊榮
    憑藉在薄膜太陽能領域技術研發、裝備製造以及移動能源多樣化市場應用領域的傑出貢獻,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先生榮獲「2017創新中國年度領軍人物」獎;與此同時,漢能控股集團「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榮獲「2017創新中國(新能源行業)十大應用新技術」殊榮。
  • 首富李河君和漢能薄膜發電產業
    在之後短短幾年,李河君在國內建造九大薄膜太陽能產業基地,國外則收購了德國索力比亞、美國米亞索能以及全球太陽能公司。如今,李河君的漢能已經打通太陽能薄膜發電全產業鏈,從上遊光伏電池和組件的生產線裝備,到中遊電池、組件生產,再到下遊薄膜電站發電。
  • 漢能獲籤1億元薄膜發電產品訂單
    漢能漢瓦應用項目。企業供圖3月6日,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國內銷售總部與香港天地綠色能源公司在漢能深圳研發中心舉辦漢能漢瓦採購籤約儀式。香港天地綠色能源公司正式成為香港區域漢瓦總經銷商,並在會上簽署高達1億元人民幣的薄膜發電產品採購合約,為開拓香港市場共謀未來。
  • 候選企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名稱: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 競選理由: 漢能作為一家全球化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全球薄膜太陽能產業領導者,多年來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率先倡導綠色轉型升級,推進清潔能源理念,從水電領域進而轉型至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域。
  • 獨家 股票未復牌 漢能薄膜發電(00566)卻已向員工和經銷商兜售
    由此,或可看出漢能薄膜發電對自家股票復牌後的走勢可謂信心滿滿。只是,股票還未復牌,股價曾遭斷崖式下跌的漢能薄膜發電哪來的自信?據了解,早在9月份的漢能控股22周年司慶上,漢能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宣布,為了更好地激勵員工,漢能將推出全員持股計劃。
  • 漢能薄膜發電發布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瓦
    中證網訊 (記者 蔣潔瓊) 7月29日,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發布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瓦。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漢能一直圍繞住、行兩大領域,進行重點產品布局,讓建築的屋頂、牆面都裝上薄膜太陽能,一直是我們的目標。今天發布的漢瓦無疑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 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決定對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
    (原標題: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決定對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私有化後公司擬在A股上市)
  • 漢能可攜式薄膜太陽能發電產品斬獲2017 ECI Awards唯一全場大獎
    漢能憑藉今年新推向市場的可攜式薄膜太陽能發電產品不僅獲評產品創新類金獎,還一舉斬獲了唯一的全場大獎。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高級副總裁韓晟平(中)上臺領獎      IECIA是全球首個專注於數字商業領域創新與發展的非營利(NPO)機構。
  • 漢能薄膜太陽能發電產品曝致命缺陷 遭山西地區大批客戶投訴
    近日,山西省大批顧客投訴漢能薄膜太陽能發電產品,稱漢能公司打著「科技創新」的幌子欺騙消費者,因為該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每千瓦日均發電量遠遠低於其前期宣傳的發電量4.5—5度,直接降低了購買者的資金回籠效率,影響了顧客的投資信心,傷害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 漢能薄膜私有化方案出爐
    2月26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漢能移動能源」)與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以下簡稱「漢能薄膜發電」)發布聯合
  • 復盤漢能薄膜發電(00566)停牌的1252天
    可漢能薄膜發電(00566)卻能停牌1252天之久,而無法取得港交所另眼相待。在停牌的日子裡漢能曾多次發布復牌進展公告,但都被證明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直至2018年10月23日漢能薄膜經歷的這場曠日持久的停牌史詩「大戲」終於有了重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