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漢能系」又一家公司被破產重整,李河君從首富到「首負」

2020-11-26 手機鳳凰網

作者| 小債看市

來源| 小債看市(ID:little-bond)

「漢能系」旗下多家公司被破產清算後,近日其三大主體之一的漢能移動能源也被申請破產重整。

01

破產審查

7月2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正在對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移動能源」)進行破產審查,該案案號為(2020)京01破申511號,申請人為肖磊。

破產重整信息

記憶猶新的是,2019年10月幾百名漢能移動能源員工,聚集在北京市朝陽區安立路的總部門口討薪維權的情景。

討薪維權現場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漢能旗下第一家被破產重整的公司,自2019年開始已有多家公司進入破產程序。

去年,繼漢能海南薄膜基地被法院查封後,山東聊城也被當地漢能產業園執行查封;今年3月,漢能旗下Solibro高科技公司進入破產程序;5月華夏易能也遭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

自2019年5月以來,漢能便開始拖欠員工工資、公積金及社保費用,陷入沸沸揚揚的「欠薪門」。

今年7月,北京人社局公布了九家存在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企業。其中六家「漢能系」企業上榜,均存在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情況。

2019年5-10月,上述六家企業共欠付2608名員工薪資,合計約1.7億元,加付賠償金合計約2.3億元。

據財新網報導,2019年年中漢能員工仍有12000人左右,至今已不及1000人,且離職多數員工被不同程度欠薪,且欠薪主體遠不止這6家公司。

除欠薪外,「漢能系」企業還大面積拖欠供應商款項,諸多訴訟纏身。

《小債看市》統計,漢能移動能源已經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超70次,1次失信被執行人,法定代表人有87條限制消費令,可見其債務危機沉重。

02

危機後一地雞毛

據官網介紹,漢能移動能源是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全球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導者,已發展為涵蓋技術研發、高端裝備製造、組件生產和移動能源應用等薄膜發電產業上、中、下遊全產業鏈整合的高科技清潔能源企業。

據悉,漢能移動能源成立於2016年,2017年成為漢能光伏業務的主體公司。成立後不久,漢能移動能源承接了曾在港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近50%股權,後成為其控股股東。

漢能移動能源官網

漢能薄膜發電曾經一日暴跌50%,隨後停牌四年後主動退市引起世人關注。

2015年5月20日,因被質疑存在大量關聯交易,涉嫌操作股價被香港證監會調查,當天漢能薄膜發電股價暴跌47%。

隨後便開始長達四年的停牌之路,漢能薄膜發電面臨2019年7月底「摘牌大限」,為了避免摘牌的尷尬和風險,其不得不以私有化回A股的理由主動申請退市,6月11日,漢能薄膜發電正式從港交所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退市方案開始以現金或股票置換,但是2019年2月26日現金方案被放棄,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以換股方式進行,這也從側面也反應了漢能流動性緊張。

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後,根據當時的計劃,漢能移動能源將尋求其A股上市,同時進行資產重組及引入戰略投資者工作。

不過,據業內人士透露,李河君試圖對接過數十家企業,由於要價過高、資產質量不佳等原因,最終並未談攏戰略投資者。

根據2018年年報,漢能薄膜發電實現營收212.5億港元,同比增長2.46倍;淨利潤為51.93億港元,同比增長18.9倍,業績看似比較好看,但經營現金流卻為淨流出7億元。

報表截圖

漢能薄膜的資金鍊緊張從報表上一覽無餘,其手中的貨幣資金只有3億,流動負債卻高達127億元;另一方面,漢能薄膜應收款項120億元,審計師由於無法判斷部分應收款能否收回,對整份年報出具了保留意見。

從2019年開始,漢能債務危機爆發,大量到期債務無法償還,漢能集團和李河君多次被列入被執行人名單,截至2019年其債務問題涉案金額高達120.75億元。

危機爆發後,漢能創始人李河君一直在尋求「救命稻草」。自今年初以來,漢能已與多家國資接觸,希望通過混合所有制的方式,進行兩方或三方合作,以擺脫困局,但目前都未有進展。

03

首富跌落

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是個風雲人物,曾經問鼎中國首富桂冠。

1967年8月,李河君出生於廣東省河源市,1988年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上大學期間他的商業頭腦便得以展現,他曾組織30個同學,成立一隻銷售團隊,在大學食堂前兜售相機膠捲。

1989年,李河君白手起家,向自己大學老師借款5萬元開始創業,結果不到3個月,這筆「巨款」被他全部折騰光了。為了還債他四處賺錢,在中關村賣過電子元器件,這讓他淘到了第一桶金。

1994年,李河君靠賣電子產品已積累了約8000萬元資產。在一個同學的建議下,他花1000多萬元買下了河源在東江上的一座1500萬千瓦的小水電站,這成為他今天百億基業的發端。

漢能創始人李河君

此後,他開始在水電領域頻頻出手,先後投資了一批中小型水電站。一個引人注目的案子是,2003年7月李河君以12億元收購青海尼那水電站,成為當年最大的民營企業收購國有能源資產案。

水電站為李河君和漢能產生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量,但他進入輿論中心,是從2009年高調進入光伏產業開始的。

2009年,李河君選擇了技術難度更高的薄膜太陽能行業,2011年通過資本市場運作,他成為的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實際控制人,藉此進軍上遊裝備製造領域。

2012年下半年起,全球光伏市場遭遇寒冬。到了年底李河君卻高調宣布漢能光伏組件產能已達3GW,超越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商。

能源之外,漢能的業務還涉足貿易、高端公務航空、旅行社、教育、地產等領域,李河君稱漢能控股的總資產已經超過千億人民幣。

但自從投入光伏,漢能的資金鍊就開始周轉艱澀。

2013年10月,漢能薄膜發電公告稱,漢能集團尚欠其20.92億港元未清還。年底李河君已將部分漢能薄膜發電的股票,抵押給了金融機構用於資金運作。

但從2011-2014年期間,漢能薄膜發電的淨利潤實現了從7.3億港元到33.1億港元的高速增長。耀眼業績支撐下其股價開始起飛,從1.8港元/股一度飆漲到9.07港元/股,李河君也一度成為2015年中國內地新首富。

後來,漢能薄膜發電股價暴跌、停牌、退市等壞消息接踵而來,而漢能的「現金奶牛」金安橋水電站也逐漸走向沒落。

從2013年8月開始,李河君通過多輪信託計劃受讓約6億股以上的金安橋水電站股權;2019年年末金安橋水電站1766.67萬股股權網絡司法拍賣落錘。

李河君的人生好似「過山車」,從首富跌至負債纍纍,他還能將漢能拉出債務泥潭,再次重新出發嗎?

相關焦點

  • 首富李河君和漢能薄膜發電產業
    李河君,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據新財富500富人榜,李河君榮膺本年度新財富500富人榜新科首富。水電發家,進軍光伏李河君和他的漢能發跡於水電,漢能官方網站顯示,該公司在雲南、廣東等省份投資建設水電項目,其中位於雲南金沙江幹流的金安橋水電站兩期總裝機達300萬千瓦,是目前全球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最大水電站。
  • FT調查中國首富李河君:漢能股價總在尾盤10分鐘暴漲
    太陽能大王李河君以1600億個人資產獲得中國首富稱號,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對於李河君的發家,英國《金融時報》對李河君旗下太陽能上市公司漢能股價進行長期調查,最後發現這家公司的股票總是在尾盤時突然拉升,這意味著對坐莊的人來說獲得額外收益機會,幾百個尾盤加在一起可讓李河君個人資產躍升許多。
  • 身家縮水千億,放棄日賺千萬的水電站,李河君「捨命」也要保漢能
    從窮小子到首富,再從雲端跌落,背負上百億債務。 一個月後,數百名漢能員工在總部公然張榜,控訴公司拖欠公司,曾經市值千億的"漢能"集團,甚至難以支付員工的薪酬。果不其然,破產的消息在2020年1月到來了,漢能產業園被執行查封,兩個月後,漢能的招牌公司薄膜太陽能高科技公司宣告破產……
  • 河源首富李河君能否浴火重生?從借債打工拼出千億的中國首富!
    很久沒有聽到李河君的聲音了,甚至「兩會」也沒聽到。不知道漢能下一步會怎麼走,當前一定有些難吧。 李河君的人生好似「過山車」,從首富跌至負債纍纍,他還能將漢能拉出債務泥潭,再次重新出發嗎? 這是很多人對曾經的河源首富李河君的追問!
  • 李河君1600億超越馬雲問鼎內地首富
    就在三人上上下下之時,廣東富豪李河君突然現身,問鼎首富之位。本月3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15星河灣胡潤全球富豪榜》,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李河君以1600億元財富, 超越馬雲和王健林,成為胡潤百富榜16年來的第12位中國首富。
  • 李河君陷「至暗時刻」!河源法院查封漢能大巴,將啟動拍賣程序支付...
    來源:河源市中級人民法院 漢能陷「至暗時刻」 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是個風雲人物,曾經問鼎中國首富桂冠。 1967年8月,李河君出生於廣東省河源市,1988年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
  • 車頂太陽能 「新首富」李河君的新故事
    李河君要用薄膜發電技術使電動汽車實現移動充電,擺脫充電樁。但這個想法離現實到底有多遠?   【財新網】/火線評論(記者 於達維)隨著淘寶小二和工商總局的嘴架升級為集體訴訟,阿里股價暴跌,馬雲身價巨幅縮水,並且成就了一位「新首富
  • 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正在接受破產審查
    【電纜網訊】日前於全國企業破產重組案件信息網上了解到,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正在接受法院破產審查。此外,天眼查顯示,漢能系旗下另一家企業華夏易能(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華夏易能),也遭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
  • 兩個首富都敗在光伏,一個做晶矽虧2百億,一個做薄膜虧光2千億
    光伏行業其實已經在國內火了十多年,但截至目前仍舊沒有一家企業可以拿得出手。自然,將時間倒退十幾年的話,還是有兩家企業可以拿得出手的,它們分別是施正榮的無錫尚德電力和李河君的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施正榮與李河君不一樣,雖說兩人都曾憑藉光伏而一舉摘得中國首富的桂冠,但施正榮所從事的是晶矽太陽能,李河君則是薄膜太陽能。不過與李河君相比,施正榮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因為他本身就是光伏行業的專家。
  • 中國能源大亨:打破壟斷,建世界最大私營水電站,曾為中國首富!
    而在國內所有的民營企業中,規模最大、專業化程度最高的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必定是漢能控股集團。而漢能控股集團的創始人李河君曾在2015年以1600億元的身家榮登中國首富,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能源大亨。幾經博弈後,李河君6座百萬級裝機水電站項目留下了一座,但是前提是李河君和漢能能接受住考驗。於是李河君立下了軍令狀:2005年底前必須實現大江截流。從2002年到2011年,整整9年時間,李河君帶領近萬人的施工管理團隊,耗資超過兩百億元人民幣建成了一個總裝機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力發電站。
  • 李河君的念力法則,奇蹟為此一次次發生
    但對於漢能,奇蹟出現了兩次:歷時八年建成世界最大的民營水電站,演繹從零到全球最大最強的薄膜太陽能傳奇。在實現兩大奇蹟之後,漢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似乎並不滿足,早在一年前,他就已開始謀劃新的「大事件」:造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又或許,李河君和漢能自始至終只在做一件事:讓中國領先一把,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
  • 李河君:薄膜發電引領終極能源革命(組圖)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等領導出席並演講。  漢能總部薄膜發電建築一體化(BIPV)項目  李河君圍繞著薄膜發電引領人類新能源時代這一主題,薄膜發電徹底顛覆了能源的利用方式,從而將逐漸影響到現行的工業化流程,推動其升級再造。
  • 獨家 股票未復牌 漢能薄膜發電(00566)卻已向員工和經銷商兜售
    股票來源為大股東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認購時間為會議召開當天截至11月20日。智通財經注意到,該PPT上特別標註,為保障利益,實際購買價格為:如果股票復牌一個月後的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平均價,低於認購價格3.5港元每股,實際認購價格將調整為上述平均價的9.5折,差額部分以現金或股票補足。為了讓員工和經銷商能夠更好地理解此次股票認購方案,漢能薄膜發電舉例作進一步說明。
  • 他曾是中國首富,打破壟斷,建最大私營水電站,被稱為東方馬斯克
    而要說起國內清潔能源發電民營企業,不得不提的就是規模最大,專業化程度最高的漢能控股集團。如果將漢能的發展寫成一本書的話,其掌門人李河君是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漢能控股集團的創始人李河君曾在2015年以身家1600億問鼎中國首富,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能源大亨。然而每個成功的企業家創業道路都是坎坷曲折,悲喜交加的,李河君也不例外。
  • 漢能控股發布聲明 否認貸款逾期和股票被斬倉等傳聞
    ,漢能控股集團今日發布聲明稱,集團目前經營正常,各項業務運轉良好,資金狀況良好,沒有任何一筆貸款逾期;以及不存在有關媒體報導的因我集團股票被斬倉導致漢能薄膜(港股)股價大跌的情況。  以下為聲明全文:  針對近日部分媒體涉及漢能控股集團的報導,我集團鄭重聲明如下:  一、我集團目前經營正常,各項業務運轉良好,資金狀況良好,沒有任何一筆貸款逾期;不存在有關媒體報導的因我集團股票被斬倉,導致HANERGY THIN FILM POWER GROUP LIMITED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566)股價大跌的情況
  • 大股東發私有化要約,漢能的新戰略機會
    大股東漢能移動能源集團持有漢能薄膜發電約47%的股份,其實際控制人為李河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李河君透露,回歸A股是基於對國內經濟,A股市場和薄膜太陽能產業的信心;同時,身為大股東,私有化建議亦表達對中小股東的利益考慮。
  • 港股沽空報告全揭秘:曾把首富拉下馬 也讓投行罰數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過去幾年,其他沽空機構的「戰績」並非這麼差勁,有的讓保薦人被罰數億、也有的把內地首富拉下寶座……這些「成功案例」絕非僅僅指出財務瑕疵,還提供了其他方面的詳實證據。3家保薦人被罰7億多港元天合化工(01619,HK),一家精細化工企業,坐落於遼寧省濱海城市錦州。
  • 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被曝持續欠薪 事件正持續發酵
    據媒體報導,10月9日至11日,被漢能拖欠薪資、斷繳公積金社保的數百名離職及在職員工齊聚漢能總部維權討薪。但連續三天的談判結果並不理想,多位離職/仍在職員工表示,漢能再次開出多張「空頭支票」,漢能系實際控制人、前首富李河君始終未現身談判。據了解,欠薪已蔓延至整個漢能系,現場討薪者中還有從江蘇、山東等地趕來的外地員工。
  • 港股沽空全揭秘:曾把首富拉下寶座、也讓投行被罰數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實在過去幾年,其他沽空機構的「戰績」並非這麼差勁,有的讓保薦人被罰款數億、也有的把內地首富拉下寶座……這些「成功案例」絕非僅僅指出財務瑕疵,還提供了其他方面的詳實證據。多名香港資深投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樣投行以後選擇項目就會更加注重公司的質量,而對瑞銀吊銷一年牌照的處罰比金錢的處罰還要影響深遠,因為已經影響到了之後的業務開展。李河君被拉下首富寶座在港股市場,善於做空的不光是沽空機構,媒體也可能突然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