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人唐某等52人與被申請人廣東某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拖欠工資、經濟補償金等一案,經河源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審理,各方當事人達成了和解協議,被申請人同意在約定時間內一次性支付申請人工資共計1237995.55元。後因被申請人未履行生效仲裁調解書,52名申請人到源城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過程中,執行幹警依法向被執行人送達了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等相關法律文書,並多次找到被執行人該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管理人員,與其溝通還款事宜,但其表示無力支付。2020年8月19日,執行幹警到被執行人廣東某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查封扣押車輛6臺。
下一步,源城法院將啟動評估拍賣程序,拍賣結束後,執行幹警將通知52名申請人到法院執行局領取案款。同時,對於剩餘拖欠工資款項,將加大執行力度,持續查找被執行人財產,依法保障申請人合法權益。
來源:河源市中級人民法院
漢能陷「至暗時刻」
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是個風雲人物,曾經問鼎中國首富桂冠。
1967年8月,李河君出生於廣東省河源市,1988年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上大學期間他的商業頭腦便得以展現,他曾組織30個同學,成立一隻銷售團隊,在大學食堂前兜售相機膠捲。
1989年,李河君白手起家,向自己大學老師借款5萬元開始創業,結果不到3個月,這筆「巨款」被他全部折騰光了。為了還債他四處賺錢,在中關村賣過電子元器件,這讓他淘到了第一桶金。
1994年,李河君靠賣電子產品已積累了約8000萬元資產。在一個同學的建議下,他花1000多萬元買下了河源在東江上的一座1500萬千瓦的小水電站,這成為他今天百億基業的發端。
漢能創始人李河君
此後,他開始在水電領域頻頻出手,先後投資了一批中小型水電站。一個引人注目的案子是,2003年7月李河君以12億元收購青海尼那水電站,成為當年最大的民營企業收購國有能源資產案。
水電站為李河君和漢能產生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量,但他進入輿論中心,是從2009年高調進入光伏產業開始的。
2009年,李河君選擇了技術難度更高的薄膜太陽能行業,2011年通過資本市場運作,他成為的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實際控制人,藉此進軍上遊裝備製造領域。
2012年下半年起,全球光伏市場遭遇寒冬。到了年底李河君卻高調宣布漢能光伏組件產能已達3GW,超越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商。
能源之外,漢能的業務還涉足貿易、高端公務航空、旅行社、教育、地產等領域,李河君稱漢能控股的總資產已經超過千億人民幣。
但自從投入光伏,漢能的資金鍊就開始周轉艱澀。
2013年10月,漢能薄膜發電公告稱,漢能集團尚欠其20.92億港元未清還。年底李河君已將部分漢能薄膜發電的股票,抵押給了金融機構用於資金運作。
但從2011-2014年期間,漢能薄膜發電的淨利潤實現了從7.3億港元到33.1億港元的高速增長。耀眼業績支撐下其股價開始起飛,從1.8港元/股一度飆漲到9.07港元/股,李河君也一度成為2015年中國內地新首富。
後來,漢能薄膜發電股價暴跌、停牌、退市等壞消息接踵而來,而漢能的「現金奶牛」金安橋水電站也逐漸走向沒落。
從2013年8月開始,李河君通過多輪信託計劃受讓約6億股以上的金安橋水電站股權;2019年年末金安橋水電站1766.67萬股股權網絡司法拍賣落錘。
李河君的人生好似「過山車」,從首富跌至負債纍纍,他還能將漢能拉出債務泥潭,再次重新出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