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發私有化要約,漢能的新戰略機會

2020-11-29 金融界

來源:中關村網

漢能移動能源控股日前提出對持有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並擬在私有化之後公司在國內A股上市。

港股漢能薄膜發電集團自2015年7月以來一直處於停牌狀態,停牌時的市值為1600億港元。大股東漢能移動能源集團持有漢能薄膜發電約47%的股份,其實際控制人為李河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李河君透露,回歸A股是基於對國內經濟,A股市場和薄膜太陽能產業的信心;同時,身為大股東,私有化建議亦表達對中小股東的利益考慮。

從資本市場的一般現象來看,大股東提出私有化無外乎就是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公司業務和戰略方向發生調整;二是公司市值被低估;三是嚴格的監管和做空的壓力等等。

根據李河君的解釋,並結合資本市場的一般規律,我們會有以下幾種解讀。

戰略上借大勢

近來國家在各個層面發出聲音,肯定企業家精神,支持民營企業創業和創新,勉勵廣大民營企業家堅定發展信心,踏踏實實辦好企業。調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則說,從制度和工具等多方面加強創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積極支持優質境外上市企業到A股上市,對於境外企業一視同仁,不設門檻。

360公司在私有化後回歸A股時,周鴻禕曾坦言,360的回歸也是國家有關部門的期望,因為360是一家做網絡安全的公司。漢能薄膜發電和其大股東漢能移動能源集團從事的是新型的移動能源產業。就能源安全的角度,中國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都超過90%,發展新能源產業也是國家戰略方向之一,漢能做實業,薄膜太陽能產業在國家八大戰略新興產業中佔六個。隨著移動能源技術日趨成熟和產品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漢能回歸A股,客觀上符合國家宏觀產業方向和核心技術自有化的趨勢。

在操作層面上的積極步驟

在港交所上市的漢能薄膜發電集團這幾年命運多舛。2015年5月20日遭遇國際空頭突襲,公司市值一小時跌去1000億港元,緊急停牌。三年過去了,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仍在為復牌努力,但港交所的新規帶來了新的壓力:距離2019年7月31日的時間線,漢能薄膜發電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

雖然,漢能移動能源在提出私有化要約時,對目前「停牌」和「復牌」一事隻字未提,但相關資本市場分析人士亦稱,私有化和復牌是兩條路,並行不悖,復牌與否並不會影響私有化的推進。從大股東角度而言,現在提出私有化要約,可以看作是大股東的一種積極舉動。李河君在日前接受騰訊專訪時就明確表示,私有化的工作可能會兩邊(控股股東和上市公司)兩邊同時做,漢能對自己的業務有信心,第二對全體股民負責。

同時,事實上與和內地越來越有想像力的營商環境和政策大勢相比,香港或許並非漢能展現自己的最佳舞臺。

第一,港股歷來被稱為「做空者的天堂」,漢能薄膜發電在停牌之前數次遭遇做空勢力,而5月20日那一次則是最大的一次。漢能薄膜發電即便成功復牌,也免不了日後各種做空勢力的折騰。

第二,香港證監會曾對漢能薄膜發電與大股東的關聯交易產生質疑,這是導致漢能薄膜發電停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漢能薄膜發電近年用客戶拓展成果和業績數字給予了積極的回覆。僅在2018年上半年,就報盈利70億,與此同時,現在,漢能薄膜發電已經將第三方收入的佔比提高到了100%,即關聯交易收入為零。

對未來有信心

若是沒有一定的自信,李河君也不會對漢能薄膜發電提出私有化的要求。

在停牌之後,李河君和漢能變不利為有利,能過自省與變革,漢能越來越面向市場、貼近市場,公司的業務板塊劃分也很具體和清晰。

在2018年上半年的財報中,上市公司薄膜發電集團的業務描述十分簡單而明確:上遊業務是薄膜太陽能生產裝備及整線生產線的研發、設計、銷售、交付及配套技術服務。下遊業務是分布式光伏解決方案、移動能源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集成及銷售。漢瓦、漢牆、漢傘等等產品在居住、交通出行、日常生活方面展現在極大應用前景,這使得李河君對未來充滿信心。私有化要約,也可以看作是李河君這一信心的體現。

李河君表示,若私有化成功,或許還可以將漢能整體業務打包重組,將漢能全球的布局與渠道結合在一起,其新的公司價值有待新的評估。

進入2018年,科技是大國角力的真正實力已充分達成共識,而漢能早已經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高科技公。在技術上,漢能薄膜發電一直保持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全球領先地位。今年,漢能薄膜的技術轉換率再創新高,旗下Solibro 量產冠軍的玻璃基CIGS組件轉換效率達到18.72%,為全球目前採用共蒸法工藝的CIGS組件之冠。在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大會上發布8項的年度中國太陽能電池認證紀錄中,漢能獲取了砷化鎵單結、砷化鎵雙結、銅銦鎵硒、異質結太陽能電池4項年度認證紀錄冠軍。截至10月7日,根據漢能內部的資料信息,漢能薄膜發電累計專利申請超過4900件,累計授權專利超過1100件。

考慮中小股東的利益

漢能移動能源公告稱,漢能薄膜停牌已經超過三年,出於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經漢能移動能源董事會批准,決定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不低於5港元,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

信心是一切的前提,否則不會有這方面的考慮。

據了解,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有兩種方式,即協議安排和自願要約。不過,目前漢能控股股東並未透露具體採用哪種方式。但李河君明確表示,上市公司停牌超過三年,私有化建議是為了中小股東的整體利益考慮。

每股5港元的收購價格比漢能薄膜發電停牌價每股3.91港元,有大約27.8%的漲幅,如果私有化建議落實,則為中小股東在股票沒有流動性的情況下,提供溢價獲益機會。光大新鴻基分析師田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漢能提出的收購價聽起來還不錯,特別是對於中小股東來說,提供了一個出來的機會,還有機會獲取補償。

如上文分析人士所言,積極爭取復牌是對中小股東負責的表現。私有化並不影響復牌的努力,反過來,復牌的努力也不影響私有化的進程。根據以往的漢能薄膜發電的公告顯示,作為大股東的漢能移動能源集團已經解決了香港證監會過往關注的兩個核心問題,第一,截至2018年3月,大股東漢能控股已經還清了全部48.57億港元的歷史欠款。第二,公司持續開發了多元化的新客戶,建立了完全獨立的技術和智慧財產權體系、銷售體系,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的業務已經不再依賴大股東,不管接下來私有化進展如何,但已經發生的一切,說明漢能至少已經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機會。

相關焦點

  • 響應國家號召,漢能大股東發私有化建議,擬回A股
    10月23日下午,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漢能移動能源)發出公告,稱:鑑於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0566.HK,「上市公司」)停牌已超過三年,出於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經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董事會批准,決定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不低於5港元,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私有化之後公司擬在國內A股上市。
  • 漢能薄膜股東通過SPV股份置換計劃 實現回A上市必要一步
    5月19日 世界領先的薄膜太陽能發電企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漢能薄膜」或「公司」,股票代碼0566.HK)宣布,大股東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要約人,根據百慕達公司法第99條提議的計劃安排(「計劃」),獲得獨立股東通過。
  • 漢能發布計劃安排函件 回A再進一步
    4月25日,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發電企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漢能薄膜」或「公司」,股票代碼0566.HK)大股東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漢能移動能源」 或「要約人」)作為要約人今日刊發有關「漢能移動能源作為要約人通過計劃安排方式對漢能薄膜進行計劃的通函」。
  • 漢能薄膜私有化方案出爐
    2月26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漢能移動能源」)與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以下簡稱「漢能薄膜發電」)發布聯合
  • 有望上市A股 漢能集團發布私有化方案計劃表
    同期,漢能集團也邁出私有化回A的步伐。港股公司選擇回A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估值誘惑,即兩地估值有差別,而科創板作為新設板塊,獲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綜合優勢明顯,從而備受科技公司青睞。4月25日,漢能集團發布的「漢能移動能源作為要約人通過計劃安排方式對漢能薄膜進行私有化的通函」顯示,5月18日上午,相關私有化計劃方案將會進行表決。
  • 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私有化透過股票置換方式實行 擬借殼進行...
    要約人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聯合公布,2018年12月21日,要約人要求董事會向計劃股東,就公司的證券提出根據百慕達公司法第99條的計劃安排的提議及向購股權持有人提出要約。
  • 金衛醫療(00801)大股東溢價12.6%提出要約收購 仍欲維持上市地位
    新股 金衛醫療(00801)大股東溢價12.6%提出要約收購 仍欲維持上市地位 2017年1月14日 11:06:52 智通財經網
  • 格蘭仕籌劃要約收購惠而浦 家電業新一波資產整合潮來了?
    (原標題:格蘭仕籌劃要約收購惠而浦,家電業新一波資產整合潮來了?) 8月24日,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惠而浦,600983)發布公告稱,公司收購到了廣東格蘭仕家用電器製造有限公司書面告知函,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及對公司投資價值的認同,正在籌劃部分要約收購事項,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公司的上市地位為目的,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 哈礦公司大股東回購公司股權交易已獲多國批准
    國際文傳電訊社阿拉木圖1月11日電,據哈薩克斯坦礦業公司(KAZ Minerals)發布消息,公司大股東弗拉基米爾•金和奧列格•諾瓦丘克回購公司股權交易已獲得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監管機構批准。
  • PPG擬以13.48億美元要約收購國際知名塗料企業迪古裡拉
    根據協議條款,PPG將啟動收購要約,收購迪古裡拉的所有已發行和流通股。根據收購要約,迪古裡拉股東將獲得每迪古裡拉股票25歐元的現金對價,總交易價值約為11億歐元(約合13.48億美元或人民幣88億元),包括承擔債務和現金。該交易預計將在2021年第二季度完成,但需遵守慣例成交條件。
  • [收購]天邦股份:要約收購報告書
    四、本次要約收購的目的 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註冊在浙江省內生豬出欄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具有較為完整的生豬養殖產業鏈;農發集團是浙江省內唯一省屬大型農業企業集團。收購人旨在通過本次要約收購成為天邦股份的戰略投資人,建立與天邦股份的戰略合作關係,實現資源共享,利益共贏。
  • 漢能薄膜發電技術成熟任重道遠
    對於漢能薄膜發電,來自業內專家、媒體以及部分投資者的質疑之聲從未間斷,做空者也在躍躍欲試,然而目前來看漢能似乎並未受到過多負面影響。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對漢能薄膜發電集團的控股股東漢能控股集團進行了調研,並採訪了一些行業專家。業內專家指出,從目前來看,暫時沒有更多直接證據證明漢能薄膜發電的經營和股價上漲有何不當。
  • 漢能SPV股票將於8月22日開放交易
    8月13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及漢能特殊目的公司(SPV)主體中國同富新能源(以下簡稱「同富新能源」)均在其官方平臺發布公告,顯示私有化後原漢能薄膜發電獨立股東持有的SPV股份即將於2019年8月22日起於每星期四進行交易及結算,正式恢復公開流動性。
  • 「漢能系」又一家公司被破產重整,李河君從首富到「首負」
    據財新網報導,2019年年中漢能員工仍有12000人左右,至今已不及1000人,且離職多數員工被不同程度欠薪,且欠薪主體遠不止這6家公司。除欠薪外,「漢能系」企業還大面積拖欠供應商款項,諸多訴訟纏身。《小債看市》統計,漢能移動能源已經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超70次,1次失信被執行人,法定代表人有87條限制消費令,可見其債務危機沉重。
  • 漢能薄膜發電發布半年預喜公告 業績暴增源自市場利好
    早在2009年,漢能介入薄膜太陽能產業,那個時候,薄膜太陽能技術還是冷門,整個中國的光伏產業都在搞晶矽發電,那個時候,晶矽光伏的市場很好,幾乎每一家晶矽廠家的門口都排著等待上貨的車輛,然而,漢能創始人李河君卻看好薄膜太陽能發電,他覺得具有輕、薄、柔、弱光發電特點的薄膜發電一定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當時,整個產業陶醉在晶矽發電「掙快錢」的氣氛中,「所有人都看得清的機會
  • 京能清潔能源:再獲主要股東支持 私有化已是大勢所趨
    此番私有化的要約人為京能集團,註冊資本人民幣213 億元,擁有京能清潔能源全部已發行股本61.64%,與關聯方擁有全部已發行內資股。  根據此前2020年11月17日聯合公告日期披露的信息,H股大股東中再保及中財再保合共擁有656,036,000股H股,佔全部已發行H股約23.18%,已經承諾為要約人的一致行動人士。
  • 15日午間公告:中國寶安擬全面要約收購港股國際精密
    要約收購價較之溢價36%。  國際精密成立於2002年7月10日,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應用於硬碟驅動器、 液壓設備及汽車零件之精密金屬零件以及其他用途之零件。該公司為香港聯交所 主板上市公司,其已發行的全部股份為9.28億股。國際精密2014年營收9.44億元,淨利潤9566.1萬元。截至今年6月底,國際精密第一大股東為Tottenhill Limited,持股比例24.57%。
  • 漢能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榮獲2017創新中國十大應用新技術殊榮
    【科技訊】6月12日消息,6月1日至2日,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信息雜誌社、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管理編輯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品牌戰略研究中心、科博會中國信息化融合發展創新推介活動組委會聯合主 【科技訊】6月12日消息,6月1日至2日,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信息雜誌社、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管理編輯部
  • 共享單車裝上漢能「黑科技」 薄膜太陽能還會有多少新應用
    漢能「掌門人」李河君經常提及他所相信的「一九法則」。在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域,目前漢能也許已經成功了90%,不斷提高的薄膜發電效率,持續降低的組件成本……現在,對於這家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而言,如何做好剩下的10%——即技術的商業模式和應用,正在成為其重要的戰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