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農村的時候,最有趣的就是河裡捉魚撈蝦了,那時河裡魚類眾多,河裡的水也清澈乾淨,直接生飲都沒問題,抓到的魚蝦也是味道鮮美,怎麼做都好吃,上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外來物種入侵,生態環境的變化,好多以前常見的野生魚都難以見到了,隨著這幾年相關部門的治理,不要金山銀山,還我綠水青山的宣傳,農村的河流又慢慢恢復了小時候的樣子,河裡的魚類又開始增多,下面就來看看農村河裡最好吃的10大野生魚,味道鮮美,你最少吃過一種。
1、中華九刺魚
中華九刺魚,得名於背上的九根刺,屬於淡水魚,一般棲息於與河流相通的靜水河灣或湖泊多水草處。這種魚類以前非常常見,往水草裡面找一下,能撈好多條,都不用去除內臟,就可以直接裹上澱粉、雞蛋油炸,好吃又美味。在北京地區,這種魚已經消失10多年了,隨著這幾年漁政部門的治理和人工大量繁殖放養,河裡面又開始出現九刺魚的身影。
2、黑魚
黑魚生性兇猛,繁殖力強,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個湖泊或池塘裡的其他所有魚類,甚至不放過自己的幼魚。黑魚平時喜歡棲息於水草茂盛或渾濁的水底,當小魚、小蝦等遊近時,它便發起突襲將這些小動物吞掉,一條0.5公斤的黑魚能一口吞下一條二三兩重的草魚或鯉魚。黑魚的生命力很強,在淡水魚類中居首位。有人做過實驗,把黑魚放在潮溼陰涼的陸地,可活半月之久。這種魚肉質鮮美,蒜瓣肉,刺少,非常適合小孩和老年人食用,且營養豐富。
3、鯰魚
鯰魚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坑塘的中下層,多在沿岸地帶活動,白天多隱於草叢、石塊下或深水底,夜晚覓食活動頻繁。秋後居於深水或汙泥中越冬,攝食程度亦減弱。肉食性魚類,捕食對象多為小型魚類,鯰魚不僅像其他魚一樣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肉質細嫩,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較多,對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之人有較好的食療作用。早在史書中就有記載,可以和魚翅、野生甲魚相媲美,為魚中珍品。
4、鯽魚
鯽魚分布廣泛,全國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產,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鯽魚最肥美,為我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鯽魚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居而行,擇食而居。肉質細嫩,肉營養價值很高,鯽魚肉嫩味鮮,可做粥、做湯、做菜、做小吃等。尤其適於做湯,鯽魚湯不但味香湯鮮,而且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
5、黃鱔
黃鱔為底層生活的魚類,喜棲息於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轉現象。為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捕食各種小動物。適應能力強,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間喜在多腐殖質淤泥中鑽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動,夜間出穴覓食。黃鱔肉嫩味鮮。營養價值甚高。鱔魚中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它是構成人體各器官組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
6、泥鰍
泥鰍被稱為「水中人參」,在中國南方各地及黃河平原流域均有分布。全年都可採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泥鰍是常見的水產類大眾食品,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食部分佔整個魚體的80%左右,高於一般淡水魚類。泥鰍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魚類。
7、黃顙魚
黃顙魚在我國分布極為廣泛,農村的小河裡很常見,小時候捕捉時經常被它的刺扎到,非常的疼,黃顙魚富含胺基酸,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具有滋補作用和藥用價值,同時這種魚幾乎沒有小刺,用來做湯、紅燒都非常好吃,也不用擔心魚刺問題扎到孩子。
8、鰟鮍
鰟鮍是雜食性魚類,食物以藻類為主,一般攝食硅藻及其它藻類、碎屑,少量的枝角類和橈足類。也可攝食水草、高等植物的葉片、藻類、沉澱的有機物、浮遊動物、水生昆蟲。隨著這幾年觀賞魚的熱潮,鰟鮍因為外觀的好看,被大量捕撈銷售,一度瀕臨滅絕,這種魚在東北地區,冬天人們撈到這種魚,都不處理,直接拌上白糖生吃,味道鮮美。
9、桃花魚
我國北方管這種魚稱為紅翅魚,南方稱為桃花魚,好多人會把這種魚和馬口混淆,這種魚以農村山區溪流中為常見。一般個體長約14釐米,最大個體可長達20釐米,其個體雖小,但較肥壯,含脂量高,產量也較高,為普通食用雜魚之一。此類魚與馬口魚生活習性相似,兩種魚經常群集在一起,喜歡嬉遊於水流較急、底質為砂石的淺灘。江河的支流中較多,而深水湖泊中則少見。
10、餐條魚
餐條又稱白條魚,對水中含氧量和水質要求很高,離開水一會就會因缺氧死掉,同時腐敗時間很短,幾小時內臟就會腐敗變味,在農村河裡很常見,一般都是用油炸食用,味道鮮美,小時候經常用一指寬的漁網捕捉,經常爆網,現如今都用手感抽白條,一小時能掉上百條,幾乎杆杆雙尾,白條喜歡腥餌,不過白條魚比較狡詐,如果在同一釣點連續上魚,它們會發出信號換一種進食方式,這時垂釣也需要變換提竿方式,不能上下提竿,需要斜著提,經驗之談。
農村河裡這10種最好吃的野生魚你吃過哪些呢?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 記得關注下2020年好運連連必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