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黑洞交給天文學家 護膚黑洞不如找植物醫生

2020-12-04 和訊

北京時間4月10日晚,事件視界望遠鏡宣布,他們已成功獲得超大黑洞的第一個直接視覺證據,該黑洞圖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大受期待的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終於出現了!

而除了這次令全人類驚嘆的宇宙黑洞之外,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大小不同的黑洞。比如在日常護膚中,就有很多讓人一不小心,就會踏進去的黑洞。

1. 搞不清自己的膚質,盲買護膚品

這基本上是從最開始就完全錯誤的護膚方式。幹皮、油皮、混合皮、敏感皮…每種膚質都需要搭配不同的護膚品才能「對症下藥」。試想如果一個幹皮的妹子,每天使用油皮用的清爽型護膚品,那她的皮膚只會越來越幹。而敏感肌人群,則要更加謹慎的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膚品,尤其建議在購買護膚品之前,好好試用一下再去購買。

2. 敏感肌太脆弱,什麼護膚品都不能用

造成敏感肌的原因,是皮膚細胞受損而使皮膚的免疫力下降,角質層變薄使皮膚滋潤度不夠導致的,這樣的肌膚,屏障功能過於薄弱,無法抵禦外界刺激。所以,敏感肌更要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護膚品,從而更好保護自己的皮膚。所以保溼補水、修護肌膚,給皮膚一層保護屏障,才是對敏感肌最好的呵護。

3. 皺紋出現了開始用抗老產品

「我才20歲,哪需要抗老去皺,那是年紀大才需要做的。」

上面這種想法真的大錯特錯。皮膚的老化,細紋的出現,除了與年齡的增長有關之外,還與周遭環境和日常飲食都有關係。很多妹子在大學時眼角就已經開始有了小細紋,但其實在細紋已經出現時再去抗皺就已經晚了,最重要的,是預防和延緩衰老。保溼+抗皺,算是護膚課裡的永恆「重點題」了。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保溼抗皺的護膚品,這款DR PLANT植物醫生 石斛蘭鮮肌凝時肌底精華液算是比較特別的一款產品。植物醫生主打「高山植物,純淨美肌」,這款石斛蘭肌底精華液內含高山植物石斛蘭緊緻煥顏精華,肌底液+精華液二合一,內含的石斛多糖可定向修護肌膚,讓肌膚始終保持細膩平滑,富有彈力。是20歲也可以使用的抗皺保溼精華液。

(DR PLANT植物醫生 石斛蘭鮮肌凝時肌底精華液)

4. 護膚品一套就可以,換季也要繼續用

一套護膚品撐過春夏秋冬,先不說用量絕對不夠,季節在更迭,飲食會隨之變化,身體機能也在因季節而代謝改變,這些最終都會體現在皮膚上。冬天乾燥,就算是油皮也要選擇比平時更保溼的護膚品,而夏天炎熱,易出汗,清爽一點的護膚品會減少皮膚負擔。按照這樣的規律去使用護膚品,相信你的皮膚狀態會越來越好。

5. 防曬霜在夏天的時候抹一抹就可以了

紫外線≠陽光,是一年四季都存在的,我們之所以會被曬黑,並不是陽光作祟,而是紫外線的侵害。所以春夏秋冬防曬功課都不能耽誤,不能因為有些季節的陽光不夠充足就放棄防曬。而塗抹防曬用品最好將其分為日常防曬和戶外防曬。日常上班上學,不會整天在陽光下活動,選擇SPF40(PA+++)或以下係數的防曬霜就可以。如果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最好選擇SPF50+(PA++)的防曬霜,這樣可以保護長時間戶外活動的你。

DR PLANT植物醫生的防曬乳&防曬蜜,兩款產品分別針對室內和戶外兩種環境,防曬乳SPF40,適用於日常防曬;防曬蜜SPF50,戶外防曬不在話下。並且防曬中含植物精華,除了防曬還會滋養皮膚,令人驚喜。除此之外,兩款防曬產品上的「變色瓶蓋」,會根據紫外線強度變換顏色,瓶蓋顏色越深說明紫外線越強,十分適合塞進包包外帶出門。

(DR PLANT植物醫生 高山植萃防曬系列產品)

植物學家、中國民族植物學創始人、植物醫生首席科學家裴盛基教授曾說:「科學的使命不是炫耀人類的聰慧,而是驗證自然的神奇」。

(植物學家、中國民族植物學創始人、植物醫生首席科學家裴盛基)

無論是穿越5500萬光年與黑洞在宇宙相視,還是延緩時光的流逝讓肌膚停在最美時,科學家們都在用他們豐富的知識,讓全人類感受到科學帶給我們的驚喜禮物。感謝他們為科學為人類做出的貢獻,讓我們一同向他們致敬!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周四,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一個巨大的、令人感興趣的結構,來自宇宙只有9億年的時候。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周四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由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組織詳細介紹了類星體 "SDSS J1030+0524"(簡稱J1030)周圍的環境。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蛛網"中
    從宇宙的意義上來說地球的位置很好。由於光在宇宙中穿行所需的時間很長,我們的望遠鏡可以接收到宇宙早期生命的微弱信號。周四,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一個巨大的、令人感興趣的結構,來自宇宙只有9億年的時候。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
  • 天文學家稱發現「宇宙黎明時分」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
    原標題:天文學家稱發現「宇宙黎明時分」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   原標題:天文學家發現罕見大質量黑洞   新華社華盛頓2月25日電 (記者林小春)中外天文學家25日報告說,他們發現了「宇宙黎明時分」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
  • 都卜勒效應可能幫助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類從未見過的黑洞
    黑洞是天體物理學家理解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如此重要,以至於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對銀河系中的所有黑洞進行普查。但新的研究表明,他們的搜尋可能錯過了一整類他們不知道的黑洞。10月31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天文學家提供了一種尋找黑洞的新方法,並表明有可能存在一類比宇宙中已知的最小黑洞還要小的黑洞。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教授託德·湯普森:「我們的發現表明,在尋找黑洞的過程中,還有另外一個種類的黑洞有待我們去探索。」
  • 科學家把難題交給了黑洞合併
    小到蘋果下落,大到天體相互吸引,宇宙中引力無處不在。在量子力學中,我們所「熟知」的、無形的引力,可能是由粒子組成。近日,一項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的研究指出,在兩個黑洞合併而導致的引力波碰撞中,可以通過觀測引力子轉化為光子的現象,來尋找引力子。引力子是什麼?引力波的碰撞如何幫助我們尋找引力子?證明引力子的存在對於我們有何意義?
  • 天文學家說,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發現的兩個黑洞的最大合併
    這場災難性事件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宇宙最難以捉摸的物體之一誕生的前排座位。 遙遠的表演包括兩個主要參與者:一個黑洞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66倍,另一個黑洞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85倍。兩者靠得很近,每秒迅速互相旋轉數次,然後最終以劇烈的能量碰撞而崩潰,這能量向整個宇宙發出衝擊波。他們合併的結果?一個黑洞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142倍。
  • 天文學家說,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發現的兩個黑洞的最大合併
    天文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有史以來發現的兩個黑洞之間最大的碰撞,這是大約7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混亂的合併,其跡象才剛剛出現。這場災難性事件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宇宙最難以捉摸的物體之一誕生的前排座位。遙遠的表演包括兩個主要參與者:一個黑洞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66倍,另一個黑洞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85倍。兩者靠得很近,每秒迅速互相旋轉數次,然後最終以劇烈的能量碰撞而崩潰,這能量向整個宇宙發出衝擊波。他們合併的結果?一個黑洞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142倍。對於天文學家來說,這樣的發現可能是一個重大發現。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能夠檢測和間接觀察兩個不同大小範圍的黑洞。
  • 黑洞是宇宙裡最神秘的天體 總能打破天文學家的認知
    黑洞著實是宇宙裡最神秘的天體,總能打破天文學家們的認知。近日,LIGO、Virgo引力波探測器合作探測到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是通過引... 黑洞著實是宇宙裡最神秘的天體,總能打破天文學家們的認知。
  • 科學家把難題交給了黑洞合併
    小到蘋果下落,大到天體相互吸引,宇宙中引力無處不在。在量子力學中,我們所「熟知」的、無形的引力,可能是由粒子組成。        近日,一項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的研究指出,在兩個黑洞合併而導致的引力波碰撞中,可以通過觀測引力子轉化為光子的現象,來尋找引力子。引力子是什麼?引力波的碰撞如何幫助我們尋找引力子?證明引力子的存在對於我們有何意義?
  • 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直接形成超大質量黑洞的證據
    現在,加拿大安大略西部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某些黑洞並非起源於恆星殘餘的證據。這一發現能夠解釋宇宙最早期階段出現的極端大質量黑洞。西部大學的物理學與天文學教授沙塔努·巴蘇表示:「這是一個間接觀測證據,證明某些黑洞由恆星塌陷直接形成,而不是恆星殘餘。」對於超大質量黑洞,科學家一直很難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這些引力怪獸據信潛伏在每個大星系的中央,例如我們的銀河系。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雙黑洞系統
    黑洞,遍布宇宙每個角落,至今為止,人類觀測到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是芬蘭科學家發現的一個巨大的雙黑洞系統,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這是目前宇宙中最大的黑洞
  • 天文學家說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合併事件
    天文學家可能已經探測到了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碰撞事件,這發生在大約70億年前,但是其跡象才剛剛到達我們面前。這一災難性事件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近距離觀察位置,見證了宇宙中最難以捉摸天體之一的誕生。這場遙遠的表演包括兩個主要角色:一個黑洞的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的66倍,另一個黑洞的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的85倍。
  • 穿越宇宙末日的黑洞
    宇宙中有著各式各樣的黑洞,有些是大質量恆星走到生命盡頭、經歷一場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的遺骸;有些則藏身在星系中心,擁有相當於數十億個太陽的龐大質量。理論物理學家推測,大型強子對撞機也有可能製造出微型黑洞來。還有一種黑洞是在宇宙誕生之初,在大爆炸之時的極端高密度條件下產生的,所以被稱為原初黑洞。
  • 天文學家發現新黑洞,距地1000光年
    我們都知道,黑洞本身是並不發光的,那麼,天文學家們又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之中發現黑洞的呢?這其實,都是黑洞的超強引力,讓它暴露在了天文學家的視線之中。目前,天文學家們尋找黑洞的主要辦法,就是尋找吸積盤,它是一種一種由彌散物質組成的、圍繞中心體轉動的結構,當黑洞吞噬物體的時候,吸積盤就會發出射線輻射,天文學家們就會捕捉到它的身影,去年公布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也是這麼來的。
  • 天文學家發現距地球最近黑洞
    歐洲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離地球最近的黑洞。這個黑洞距離我們只有約1,000個光年。歐洲南部天文臺的天文學家託馬斯·裡維紐斯說,就宇宙乃至星系而言,它離我們非常近。他領導了這項研究,周三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以前,最接近的黑洞距離我們約3200光年。此次發現將最近距離縮短了1/3。天文學家認為,在銀河系中,大約有1億至10億個黑洞。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非常非常遙遠的星系裡…… 天文學家周二宣布,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黑洞和類星體的年齡超過130億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黑洞和類星體,這讓天文學家對早期宇宙中巨大星系的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宇宙的終點——黑洞
    黑洞是什麼,至今仍然還沒有人能弄明白它的實質。從一些理論中和一些天體的觀測中就會發現黑洞是很可怕的一個神秘區域,任何物質經過黑洞都會被它吸引捕獲,甚至連光也無法逃脫。因此這種神秘,讓人們對它產生各種的猜疑,有一些人認為黑洞裡面存在著另一個宇宙,有人認為黑洞是另一個宇宙的入口等等。下面我們來探索宇宙中神秘的黑洞!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超罕見的黑洞
    天文學家發現的黑洞有兩種不同的大小:恆星黑洞(又名collapsars),它們是由垂死恆星的內爆而生黑洞的質量範圍是太陽的數百萬至數十億。但是,找到質量範圍介於兩者之間的黑洞極為罕見。直到今天。 與雷射幹涉法引力波天文臺科學合作社(LSC)和處女座合作社合作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周三宣布,他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直接觀察到由中間質量的形成而產生的引力波。黑洞(IMBH)-它的質量是我們當地恆星的142倍。該團隊利用了美國的兩個LIGO傳感器以及義大利的第三個LIGO傳感器進行觀測。
  • 天文學家提出新理論,認為宇宙處於黑洞中心
    一些天文學家認為,我們在太空中的位置上的相對空虛可能是我們還沒有發現其他智能生命的原因。它甚至可能超越這一點。有一種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實際上被困在一個巨大的黑洞裡,而這個黑洞本身就是一個大得多的宇宙的一部分。  它的中心是關於黑洞究竟是什麼的不同理論。一般的理解是,沒有什麼能逃脫黑洞的強烈引力,即使是光。所謂的黑洞信息悖論認為,即使是一個被吸進去的物體的信息也會消失。
  • 「不可能質量」黑洞: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發表研究報告稱,引力波探測器LIGO/Virgo發現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中等質量黑洞,也是目前藉助引力波觀測到的最大的黑洞。 「不可能質量」的黑洞與「迄今最強」引力波源據CNN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曾在4月16日發布消息,天文學家利用甚大望遠鏡(VLT)首次觀測到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