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角早報6月17日訊(記者 段學虎 崔立慧) 五月下旬以來,東營城區內的天牛進入盛發期。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東營市園林綠化中心推廣人工除蟲,取代了過去噴灑藥物的除蟲方式。人工除蟲效果咋樣?截至6月16日,東營市園林綠化中心植保站總計捕捉天牛成蟲8247隻。14日下午,記者跟隨植保站的一支隊伍,實地感受了一下「人工抓牛」。
帶記者感受「人工抓牛」的是北一路隊隊長高建勳。進入北一路北側、東三路西側的一處綠化帶,幾名工人已經在打量著一棵棵林子裡的白蠟樹了。根據天牛的生活習性,抓牛的時間通常安排在下午兩點至四點。「天氣悶熱的時候天牛活躍度減弱,聚集在樹幹或樹底下休息,容易捕捉。其實從5月26號開始,我們這支隊伍就開始抓天牛了,也是植保站幾支隊伍中最早開始人工除蟲的。」高建勳介紹。
據東營市園林綠化中心高級工程師刁志娥介紹,進入盛發期後,原本隱藏在樹幹內部的天牛幼蟲羽化為成蟲鑽出樹皮,完成交配、產卵,一次產卵的數量最多能達到70粒。產卵前是消滅天牛最關鍵、最有效的階段。
白蠟樹上寄生的天牛以雲斑天牛為主,整體呈灰綠色,成蟲體型碩大,接近成年人的拇指大小,背部有黃色、白色的雲狀斑紋,很好辨識。一名園林工人向記者展示了她的成果,飲料瓶內趴著一隻碩大的雌性雲斑天牛。
天牛居住的洞穴長啥樣呢?天牛洞大多出現在一棵樹一米五以下的部分。記者很容易就在一棵白蠟樹上找到了一個舊的洞穴。洞口是接近標準的圓形,洞口大小能夠比較容易的插進一隻筆。這個洞有多深呢?高建勳用一根樹枝往幾個洞裡挨個捅了捅,洞的深度大致在五到十公分之間。對於這棵樹來說,洞的最深處差不多相當於樹幹的中心位置。
天牛對白蠟樹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高建勳指著林中一棵斷頭樹告訴記者,被天牛蛀空的白蠟樹再也經不起大的風雨,往往一場大風過後,脆弱的樹冠就會被吹下來。像這樣的斷頭樹,在這片綠化帶中並不少見,不到兩百米的距離就找到了三棵。
看到園林工人用來盛天牛的塑料瓶上都扎了洞,記者產生了疑問:難道要養著這些害蟲嗎?被抓到的天牛去哪了呢?原來,植保站每周一會集中處理一次天牛,將天牛打碎、深埋處理。在處理之前,通常會將他們養起來觀察一下習性。
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今年最早開始「人工抓牛」時,高建勳把隊上抓來的天牛關在了一個紗網籠子裡,第二天一早再看,沒想到天牛咬開了紗網全部逃掉了。「天牛的大牙能咬開樹幹,肯定是挺硬,我專門找人做了個鐵籠子,天牛就一個也跑不了了。」高建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