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貝爺」野外求生節目的小夥伴對這一幕都記憶猶新:貝爺從一塊枯木中找到了一條白色的大蟲子,然後一口吞下,在嘴裡慢慢咀嚼,然後突然爆漿了。而他吃的蟲子與我們今天說的主角天牛就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它是天牛的幼蟲。那麼,天牛對樹木的危害有多大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天牛
天牛是昆蟲綱鞘翅目天牛科下所有甲蟲的總稱,目前已知的天牛科成員超過了兩萬種,它們分布於世界各地。不同的天牛的體型有著較大的區別,比如我國最小的天牛微小天牛,它的平均體長僅有5毫米左右,而最大的天牛巨顎大天牛和泰坦大天牛的平均體長則有17公分,堪稱天牛中的「巨無霸」。

雖然天牛的種類比較多,但是它們的食性大都相同,都是以植物為食的昆蟲,正是因為如此,天牛在世界範圍內都被定義為了「害蟲」。在我國最常見的天牛就是天牛科鋸花天牛屬下的中華鋸花天牛了。中華鋸花天牛的外觀非常的有特點,通體為黑色,背部以及觸角上有白色的斑點。中華鋸花天牛的體型屬於中等,體長平均在1.5公分左右(不含觸角長度)。
記得小時候,經常在榆樹上抓這種天牛,當被抓住後,它還會發出低沉的吱吱聲,而且開始抓天牛不敢抓,因為它的頸部兩側有兩個尖刺,一不小心就會被扎傷。不過一旦抓住提著它的兩個角,它就毫無辦法了。中華鋸花天牛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們會在遇到危險時,從尾部排除一些液體,非常的難聞。
天牛的危害
天牛與大多數的昆蟲一樣都是食草動物,它們吃的是植物的莖葉,從這個角度看,對農業有一定的危害,而且不同的天牛寄生的植物也不同,比如我們上面說的長牙大天牛就主要以雨林中的樹葉為食。但是,如果僅僅是吃樹葉就判定為害蟲的話,稍微有些牽強。所以,天牛的危害不在於它成蟲的食性,而是還有兩個大的方面。
01 產卵
不同的天牛產卵的地點也不同,比如中華鋸花天牛主要會選擇植物的根部,將卵產在地下,不過大多數的天牛在產卵時都會選擇樹木。在產卵的季節,天牛會用自己的鋸齒狀牙齒將樹皮啃破,然後再將卵產在樹皮之下。
由於樹皮負責運輸養料和保護樹幹,所以一旦樹皮被嚴重的破壞,就會導致植物的死亡。這是天牛最大的危害之一。
02 幼蟲
天牛的生長發育分為4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在這4個階段中,卵、蛹以及成蟲,這三個階段歷經的時間都非常的短,通常每一個階段在10-30天左右,但是,天牛從卵到成蟲一共至少要需要1年的時間,甚至有些天牛需要3-5年的時間,所以剩下的時間都給了幼蟲。
幼蟲在樹皮下孵化之後,就開始啃食樹幹,因為它要進入樹幹內部生存很長的時間,通常即便是很小的天牛幼蟲都能在樹幹上挖出一個寬1釐米以上,深5釐米以上的洞,像我們上面說到的大天牛,它們的幼蟲甚至能夠挖出寬5公分,深30公分的大洞。
這種洞對於樹木來說可以說是致命的,而且幼蟲在洞內以樹幹為食,排洩物也堆積在洞內,一旦數量足夠多,樹木必死無疑。
總結
天牛雖然是害蟲,但是它對樹木的危害遠不及它幼蟲的十分之一,而且在天牛的一生中,成蟲只有10-30天左右的時間,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幼蟲的,再加上幼蟲有在樹木上打洞的習性,所以,天牛的幼蟲才是危害最大的。
有些小夥伴會說:天牛喜歡找腐敗的木頭為家,其實這個認知是錯誤的,在眾多的天牛中,只有極少數的會在腐木中產卵,大多數還是會選擇新鮮健康的植物,因為這樣的植物中水分和營養充足,有利於幼蟲發育。所以,是被天牛寄生後,植物才死掉的,並不是天牛選擇了死掉的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