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漸行漸遠的童年記憶

2021-01-09 硃筆點江山

文/朱濤 圖/網路

川西壩子的構樹很多,大雜院中,幾乎處處都能見到這種屬於桑科的喬木。兒時,我和玩伴也常常愛到構樹下玩耍。這種樹,長有像棉球一般的楮實子,紅豔豔的,很是好看。楮實子能吃,熟透之後,便會自行墜落在地上。將它洗淨,取而食之,則甘甜可口而芳齒留香。

構樹的誘惑還不僅如此。如果運氣好,在樹幹之上,或在密密的構葉間,你會幸運地發現一種被稱作「天牛」的甲殼蟲。小心翼翼地將它捉住並帶到學校,你就會成為小朋友們羨慕的對象。下課的鈴聲才剛剛響起,一大群夥伴,即一擁而上,簇擁著「天牛」,到操場「放牧」……

甲殼類的昆蟲當中,這種蟲子,是很受夥伴們歡迎的一種。光是蟲名,就帶給了大夥無盡的遐思。顧名思義,它的力氣是大如牛的。雖然不能和真牛較勁,在同學所捉的昆蟲當中,其「作戰」能力,的確可稱是所向披靡。又因其善於在天空中飛翔,因而贏得了「天牛」的美譽。

當然,它還具有其它雅號,如「鋸樹郎」和「水牯牛」、「春牛兒」等。而在同學間,一般都以「牽牛郎」相稱。

曾經為此我很犯嘀咕,因為不是它在牽牛,而是我們將天牛當牛放。

天牛的玩法很簡單,用線扣在脖子上,它到哪兒去,你就儘管跟它到哪兒。

也有其它創新的玩法,如「天牛賽跑」、「天牛拉車」、「天牛賽嗓」等。拿現代科學的觀點分析,這些玩法,是可以開啟孩童心智的。人在童年時,只要能夠動動腦筋,想像的能力更勝於成人。

最為有趣的是「天牛釣魚」。具體的方法是,盛水於盆中,置魚形小片,穿孔系線。另一頭,則系在「牛」角,並將天牛放在一塊小木條上,浮於水面。因置身險境,驚恐的天牛往往就會局促不安地頻頻揮動其長長的觸角,從而將「魚」成功釣出。比賽結果,以魚形小片先出水面者為勝。

這樣的遊戲,我曾親眼目睹過一回,但從未試過。

還有一種,是將天牛用長線縛住,牽其一端,讓受到驚嚇的小蟲子,在向心力的作用下飛行。此類玩法逗人開懷,較之眼下的電動玩具,自然是要有趣得多。但現在想想也的確殘忍。天牛被轉得頭暈目眩地不說,一不小心,還會生生地扯斷其大腿,不提也罷。

天牛被捉時,即會發出「嘶嘶」的叫聲,或許是一種絕望的呼救,或許是在向強敵示威,這當然都是種種猜測,以孩童的心智,是難以明白的。我們只是清楚一點,在抓天牛時,一定要把握「快」而「準」的捕蟲技巧,要屏聲靜氣,一旦看準了,就狠狠鉗住它們的頸部,或是將兩隻「辮子」抓牢。要不,其鋒利而帶毒素的牙齒,就會成為反擊武器,將「侵略者」的手指咬破,讓你產生輕微的腫痛。

天牛不但牙齒鋒利,還「能掐會算」,具有很強的預見能力。天牛將卵產在樹縫,為找退路,幼蟲之時,它便開始挖掘通道,並一直挖到樹的表層。它知道變作成蟲時,會無法轉動堅硬的甲殼,就預先讓頭背向樹心。等到成年後,只需用上顎捅破表皮,就能徹底地獲得自由。關於這點,法布爾在《昆蟲記》中,就作過極其生動的描述。

天牛屬於鞘翅目葉甲總科的天牛科(Cerambycidae)。作為甲殼蟲,它的觀賞價值很高。有長長的觸鬚, 背部還有異彩紛呈美麗的花紋。它的觸鬚顯得纖細,一節一節地向上長著,如舊戲臺上演員的翎子,亦如姑娘頭頂的小辮。

對天牛而言,觸角的作用在於定向。一旦觸角被無意中折斷,天牛就只能原地轉圈,飛翔能力也近乎全失。即或個別的還能夠飛行,方向感也相當有限,根本就無法去尋找食物。

天牛還是國畫當中所常見的素材,如齊白石的《豆莢天牛》,王雪濤的《紫藤天牛》、趙少昂的《竹葉天牛》,都是寫意花鳥的精品。

地球上,天牛的出現比人類生存的歷史還長,中國古籍中,它曾見於詩經的《衛風》。《碩人》篇中寫美女莊姜,即有「領如蝤蠐」的描述,藉此稱讚其潔白、豐潤的脖頸之美。蝤蠐,是天牛的幼蟲。

這種小動物,在全球分布得非常廣泛,約40000餘種,中國也有3550種左右,算是目前種類數目數一數二的昆蟲之一了。

它們的體型,一般在15—50mm的幅度之間。也有很大的,如大山鋸天牛,體長110mm;較小的如微小天牛,體長僅為0.5mm,且個體之間也差異很大。

在南美洲潮溼的熱帶雨林,還生活著一種體長167mm,手掌大小的「泰坦大天牛」。據稱,這便是世界最大的昆蟲。它力大無窮,竟能將樹枝鋸成兩段。這種天牛,擁有極其鋒利的爪子,腿部肌肉也非常發達,但絕不向人類主動攻擊。有趣的是,時至今日,人們還沒有發現這種天牛的幼蟲,只是通過測量死亡樹木的蛀洞,推算其直徑達50mm,體長當在300mm。

在幼時,我們捕捉的大多都是星天牛和桑天牛。星天牛又名「日星天牛」,翅呈黑色,上有白斑,就如奶牛身上的花點,黑白相間。這是我國和日本、韓國、朝鮮、緬甸等東亞及東南亞國家所特有的一種天牛類型。在我國境內,有著十分廣泛的分布。

桑天牛體呈黑褐色,有暗黃的絨毛。躲在樹枝上,如果不是細加搜索,則很難發現它們的行蹤。

別看天牛長相可愛,它們中,大多都是樹木的殺手。

以桑天牛為例,構、桑、柳、榆,白楊、刺槐、野海棠,還有蘋果、櫻桃、梨樹、枇杷,以及油桐和苦楝之類,這些樹木,都是它們的果腹之物。幾乎每一種林木,都會受到天牛的幼蟲侵害。據不完全統計,僅危害桑樹的天牛,便達28種以上,柳樹和楊樹25種,柑桔18種,松樹大致23種……除樹木之外,棉、麥、高粱等草本植物,也同樣可能遭受蟲災。

這些蟲子,是如何危害樹木的呢?對此,百餘年前的《蠶桑提要》是有所記載的:

小滿之後,雌性天牛便會咬破桑樹樹皮而藏卵於皮內。芒種一過,則孵出幼蟲。其形如蛆,吮樹脂膏。將近夏至,便鑽孔而入。這種蟲子,秋冬季節大如蠐螬,身長足短,故名為「蝤蠐」,食樹心,穿木如錐。變為天水牛,兩角如八字形,黑色,背有白點。緣木上下,口有雙鉗,其利如剪,新發之條,齧之輒折。

《蠶桑提要》記載的,應當便是桑天牛了。但由此推之,其餘種屬,也多類於斯。

天牛的危害,主要是在幼蟲階段。它們在樹幹鑽孔打洞,甚而在土中取食根部,極大阻礙了林木生長。「兩角徒自長,空飛不服箱。為牛竟何益?利吻穴枯桑。」其害之烈,就連蘇東坡,也不得不發出由衷的感慨。

大自然中,生存的競爭無處不在。一方面,天牛危害林木和作物;另一方面,它們也隨時面臨著威脅。

腫腿蜂,這是一種看上去很像蟻類的昆蟲,體積僅為天牛身軀的百分之一,個頭雖小,卻是天牛的致命殺手,它們的卵,能吸取天牛幼蟲的營養,從而導致天牛死亡。除腫腿蜂外,一些鳥類如灰喜鵲和啄木鳥等,還有壁虎,同樣也是其幼蟲的剋星。

面對物競天擇的現實,天牛開始「採取」對策。有一種天牛,大小、形態和色澤,都與黃蜂相差無幾,具有天然的擬態本領。捕食者們,常常將它們誤認為黃蜂,天牛也因之而逃脫厄運。

對它們而言,真正的對手還是人類。為保護樹木,人類和天牛,正進行著一場曠日持久的殊死「戰爭」。

成蟲後的天牛性情懶散,它從不遠遊,就算飛行或爬動起來,活動的範圍也非常有限。如星天牛中的光肩星天牛,雌蟲的行動,速度大致為每天18.4m,雄蟲約為1倍左右,也不過32.6m。寄身松樹的松墨天牛則更為懶惰,一生當中,最多能飛行100m距離。於是,人們便想到了制勝的「寶典」,用其剋星來對付它們……

其實,早在古代,人們便已根據天牛的生活習性,掌握了一套系統科學的治蟲方法。而至後來,特別是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後,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加上集中的人工捕殺等,針對天牛的蟲害治理,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果能夠逃過「圍捕」,劫後餘生者,就能安然地度過一生。天牛的生命周期很長,文獻上,即有很多關於天牛長壽的記載,如木材製成家具後,經過若干年,忽然發現其中尚有生存的幼蟲,或者天牛在木器中羽化,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在過去,一般認為幼蟲的壽命是1至5年。而事實證明,天牛幼蟲,可以生活到20年左右,最高記錄達45年。當然,它們的成蟲卻活不了多久,往往只有10餘天至月餘時間。但若能在蛹室內越冬,則可延長到7、8個月。據稱,這是因為幼蟲滯育而使生命的周期改變所產生的現象。

蛀木為生,天牛固然危害林木,但它也有對人類的貢獻。這一點,體現在其藥用方面的醫學價值。

《本經逢原》講,天牛的性味「甘,溫,小毒」;《本草綱目》也稱它「有毒」,但卻能療箭鏃入肉,去痣靨,治瘧疾寒熱,小兒急驚風及療腫,有活血、祛瘀、通經功效。果真如斯,那也算得這種令人既憐又恨的甲殼小蟲,我兒時的「玩伴」,對其名譽的自我救贖了。

相關焦點

  • 在時間裡,大家都不可避免的漸行漸遠
    再厚重的感情也敵不過時間,一輩子的記憶都可以被時間消磨殆盡,更何況我們單薄無力的過去。少年時總覺得凡是愛情必然是要愛得死去活來的,不曾想死去又活過來的事兒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的愛都是死了便永遠死了,活著是造化,是要珍惜一生一世的。時光會遠走,少年會長大,當然,也有人會永遠離開。生命中的諸多告別,比不辭而別更讓人難過的,是說一句再見,就再也沒見過。
  • 杭州:天現魚鱗雲 陽光漸行漸遠
  • 華語電影與奧斯卡漸行漸遠 作品質量成關鍵
    奧斯卡與中國人漸行漸遠,除了暈倒的黃聖依,華語明星與本屆奧斯卡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聯繫。在明年前瞻上,海外媒體普遍預測提名將越來越開放,但中國則習慣性被忽視。  美國喜劇演員在頒獎禮上調侃「好萊塢都在看中國人的錢」,清晰地指明了好萊塢與中國的蜜月期關係,也讓外媒對中國導演發出評論,如果不抓住目前的好時機,還是用爛片回禮,將離奧斯卡越來越遠。
  •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老隋製作的走馬燈燈屏上有精心雕剪的鏤空花紋
  • 很多人就是這樣:無限接近,卻永不相交,相交之後,卻漸行漸遠!
    很多人就是這樣:無限接近,永不相交,相交之後卻漸行漸遠。雖然悲傷卻無可奈何!我們以為這輩子會離不開誰,卻總會有那麼一天要開始去過沒有那個人的新生活。
  • 華語電影進入「太空時代」,為何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卻漸行漸遠了?
    然而在華語電影進入了「太空時代」的當下,為何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卻漸行漸遠了?要知道在好萊塢的第一個黃金年代過去之後,他們正是靠著科幻電影的出現,保持著他們在世界電影的絕對領先地位。為什麼除了好萊塢,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科幻電影都比較少呢?這裡涉及到了幾個很現實的問題,一個是科幻電影的投資是巨大的,然而票房或者其他周邊的收入,不一定能夠抵上投入的資產。
  • 「新北極」將產生,全球或變得溫暖,冬天將漸行漸遠
    「新北極」將產生,全球或變得溫暖,冬天將漸行漸遠! 地球上74億人之所以會面臨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是因為在很多地方是並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比如一些高緯度寒冷的地區,這裡常年都被冰川所覆蓋,極寒低溫的環境之下,人類在這裡根本就無法完成正常的生產生活。除此之外地球上還有超過70%以上的海洋面積。
  • 數學中最悲傷的話:無限接近,永不相交;相交之後,漸行漸遠
    兩個人在一起,如果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什麼都不是問題當然,數學中也有最悲傷的話:無限接近,永不相交,相交之後,漸行漸遠。無限接近,永不相交,說的就是兩條平行線。兩個人在各自的生活軌跡上,各自安好,永運不會再有交集。
  • 時光荏苒不可逆轉,那些車與那些配置,正在與我們漸行漸遠
    如今,經典桑塔納早已成為了人們的記憶。極具情懷者,仍然難以割捨當年的回憶。他們選擇,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再去尋找一臺經典,並且將這臺經典座駕打造得更為復古,與所有人一同分享自己對那個年代的見解。九零後的十八歲,看見了汽車上更多的人性化當務實者開闢了這一片沃土之後,汽車變成了家常便飯的交通工具。
  • 《探案蒲松齡》血虧2.5億,大哥卻在「假傳奇」上漸行漸遠?
    這也讓不少讀者們在刷抖音看到「傳奇手遊」代言人成龍大哥後不禁吐槽道,大哥在「假傳奇」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了,連電影事業都放下了。不過據了解成龍大哥雖然在《神探蒲松齡》這部斥資4個億的賀歲片中以1.5億的票房慘澹告終,但是卻並沒有認老,而是準備參與好萊塢大製作的新電影——《狂怒沙暴》的拍攝。
  • 機海戰術讓魅族離粉絲和IPO漸行漸遠
    機海戰術讓魅族離粉絲和IPO漸行漸遠
  • 安靜的課間10分鐘 快樂漸行漸遠的童年
    「六月花兒香,六月好陽光,六一兒童節,歌兒到處唱……「每到六一這一天,迎著明媚的陽光,耳邊吹過來徐徐的微風,穿著漂亮的新衣服,哼唱著這首《六一國際兒童節》歌曲的優美旋律,開開心心的和父母出去遊玩,是很多80後和90後對兒童節的美好記憶。可是今天《人民日報》發的一篇微博,讓我們對現在學校兒童的現狀應該有一些思考。
  • 與臨床醫學漸行漸遠,檢驗醫學路在何方大討論
    檢驗結果互認工作就是很笑話,一群檢驗人自己就能說可以互認,臨床醫生才是主題,沒有臨床關注的檢驗真只能歸為師傅級別,檢驗與臨床漸行漸遠,與影像病理相比差的很遠。結果僅對此標本負責」時,我們是否意識到那份死的標本根本不需要我們負責,我們需要負責的是標本後面活生生的人和為他治療的臨床夥伴; 當我們把海量的新的檢測項目推向臨床的時候,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的臨床同事希望利用我們的專業經驗和知識,告訴他他的病人該做哪些檢驗項目; 當別的輔診科室都在積極向臨床靠攏,積極參與臨床診治的過程中,檢驗卻在與醫學漸行漸遠的道路上狂奔
  • 在追逐 p-value 的道路上狂奔,卻在科學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學者們在追逐 p-value 的道路上狂奔,卻在科學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看完之後產生了深深的共鳴:難怪我在頂級期刊上以及賣方的研究報告中看到的很多因子,僅僅是在報告中「看起來有效」。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Dr.
  • 《人類簡史》:為什麼每一次社會變革,都讓人們與幸福漸行漸遠?
    為什麼每一次人類社會變革,都讓我們與幸福漸行漸遠? 這個問題在《人類簡史》中,同樣懸而未決。 簡單來說,人類對幸福感的定義,常常以客觀事實與主觀期望之間的對比作為標準。
  • 讀不懂它,也就離讀懂歷史漸行漸遠了
    袁紹沒有被推到歷史前臺,沒有得到人們正確的認識,也和大多數人的歷史觀有關係,他們只看現象和結果,只喜歡英雄和美女,只在乎酣暢淋漓的快感和盪氣迴腸的刺激,而忽略很多潛在的邏輯和脈絡,所以也慢慢地,漸行漸遠漸無書,與歷史的真相、本質和意義,越來越遠了。
  • 聖安東尼奧馬刺|正與季後賽漸行漸遠,下一個鄧肯可遇而不可求
    馬刺隊本季狀態低迷,距離季後賽已漸行漸遠本賽季馬刺隊到目前為止取得了26勝36負的戰績,位列西部第十二位。在賽季進行到中段的時候,其實他們還是有很大的機會進入到季後賽之中的。之前一直都是灰熊,鵜鶘,開拓者,國王和馬刺隊爭奪一個季後賽的名額,但是如今馬刺隊似乎已經掉隊了!目前西部第八名的孟菲斯灰熊隊取得了32勝32負的戰績,勝率已經回到了50%!
  • 思美傳媒:旅投集團受讓7.22%股權 朱明虯時代漸遠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思美傳媒:旅投集團受讓7.22%股權,朱明虯時代漸遠 記者 張妍頔1月6日午間,被稱為「民營廣告第一股」的思美傳媒發布公告,公告顯示,朱明虯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旅投集團轉讓思美傳媒
  • 外媒稱中國電影質量持續走低 奧斯卡與中國漸遠
    美國喜劇演員在頒獎禮上調侃「好萊塢都在看中國人的錢」,清晰地指明了好萊塢與中國的蜜月期關係,也讓外媒對中國導演發出評論,在這樣的時機,如果不抓住好萊塢的好意,還是用爛片回禮,將離奧斯卡越來越遠。  著名電影網站Indiewire坦言,這幾年中國電影質量連續走低,已經使得奧斯卡與中國人漸行漸遠。「如果說中國人希望在奧斯卡獎上有突破,最佳服裝設計獎或許會成為最大的可能,除此以外,找不到現今中國電影衝擊奧斯卡的可能。」  連續十二年失落最佳外語片提名,讓中國電影人每年的衝奧成了笑話,近幾年華語片在世界影壇整體萎靡的表現,也讓中國電影無緣奧斯卡成為常態。
  • 記憶裡的煙花爆竹漸行漸遠,盤點那些我們小時候玩過的煙花鞭炮
    筆者出生在八零年代,記憶裡小時候的過年,不僅意味著有新衣服穿,有平時吃不到的糖果,沒有人催你早點睡覺,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放鞭炮八零後的孩子們對於放鞭炮有一種特殊的情結你還記得你玩過哪些鞭炮嗎?反正就是放在地上,點燃後哇哇地跑出去10幾米,然後看著煙花沖天而起,小時候還淘氣的在煙花裡跑進跑出,小孩子們興奮得吱哇亂叫,這才是年三十該有的畫面其他應該還有很多,筆者個人也沒法都列舉出來這些就是記憶裡年的味道,這些畫面,才是存在我們印象裡的年三十煙花爆竹的弊端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