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臨床醫學漸行漸遠,檢驗醫學路在何方大討論

2020-11-29 騰訊網

@河南宏力醫院侯衛科

首先局限我們思維的就是檢驗沒法考執業醫師證,結果分析是臨床的事,正是這種局限的思維極大限制了廣大檢驗同仁不會爭辯不願思考不敢溝通,久而久之與世隔絕關起門來操作機器結果發了萬事大吉,長此以往科室沒有地位科主任沒有發言權只能被動挨打,失去了大好的發展時機,所以要想有出路所有檢驗人必須糾正這個錯誤思想,轉變觀念把以標本為中心徹底轉換為以患者為中心,不管考不考執業證大家都要努力學習臨床知識,把內外診斷學一點一滴的融入到自己血液裡,達到融匯貫通,緊密結合臨床症狀、實驗結果進行有理有據分析;

科主任要把握好專業方向關注檢驗前沿知識組織全科及時分享共享;科室要相對分工明確,把中級職稱以上人員及各組長分組去臨床溝通,見面三份情,溝通的多了自然都會感覺到檢驗的神奇和魅力;給醫院申請積極參與臨床大查房、會診、疑難病例討論發出檢驗聲音,用專業的實力提高影響力;

組織全科經常做相關疾病的沙龍會,激發大家智慧挖掘大家潛力增強團隊整體實力。這是一個過程,前期一定要能沉得下去,鼓勵大家樹立自信加強學習,要想別人看的起首先自己了不起,只要大家潛移默化做下去一定會水到渠成。

檢驗路在何方?我可以自信的回答檢驗凱旋之路就在我們腳下!

@銻鍋

目前的困境,我個人認為在於我們檢驗自己的定位和認知出了問題。

一方面,實際工作中,為了規避風險,我們只出絕對「正確」的結果,所有結果都必須是有客觀依據的,而不確定的,往往就推給臨床自己去判斷,我們連個解釋建議都不能說,事實上,檢驗人自己也明白,不少的結果需要經驗去判斷。

另外一個,檢驗醫師,進入臨床的切入點是什麼,我們根本不清楚。我處理過很多臨床質詢,他們需要檢驗醫師,但我們受制與凡事必須「客觀」,所有建議只能是私下交流,不能體現到病案裡,也就是說,我們自己把交流,探索的大門關上,一味追求「符合」標準。

還有,檢驗醫師的定位是個問題。一說檢驗醫師,就要求我們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指導臨床診治。我們能達到嗎?臨床有臨床路徑,檢驗路徑何在?如何定義?包括哪些內容?這都需要檢驗教育去思考,探索,建立一個符合檢驗特色的檢驗路徑,廣發檢驗人員才能有方向感。

檢驗科走到今天,確實到了「危險」時候,可有些人還在盲目樂觀,滿足於創收多少、標本量多少、流水線多少、自動化程度多高、唯獨沒有說能為「臨床診斷、預後評估、疑難疾病診斷能解決什麼問題?」來人就讓參觀流水線、物流傳送帶什麼的,誤把工業電器自動化當作檢驗先進性,使外人感覺檢驗就是很簡單的工作,程序化的操作,儀器就可以替代。

@wuqiong

我是一個老檢驗人,親身見證和參與了臨床檢驗的整個發展過程,其實檢驗在七八十年代在醫院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很多醫院院長都說看一個醫院的實力就看三個地方,一是手術室,二是圖書室,三是實驗室。

當時在醫務人員普遍沒有衛生津貼時只有檢驗和影像,傳染科享受同等的現金和物質補貼,後來呢只有檢驗科掉了下來,其他科室補貼和福利大幅度提升。

至於檢驗科在醫院的地位,當時臨床醫生剛入職必須要到檢驗科見習一周,很多檢驗科主任是醫師執業執照評審組,醫療事故鑑定組,科研項目評審組,醫療諮詢組,疑難病例會診等等醫院核心層成員。現在基本上都沒有檢驗科的份了,而當初地位不高的藥劑科,影像科都進入了這些核心管理層。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檢驗科沒有門坎!!!什麼人都可以進檢驗科,檢驗科成為收容站,檢驗隊伍素質角況逾下。由此而來的必然是不受待見。

@風格

質控、質評、性能驗證等是實驗室內部自身建設應具備的條件,是臨床診斷準確性的基礎,在完善自身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擴大臨床診斷服務範圍,是下一步重點發展的內容。二者缺一不可,沒有準確的實驗室檢驗結果,準確的臨床診斷也是空談;但是不以臨床診斷準確性為目標的實驗室,實驗室內部質量肯定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所以組建MDT團隊對於檢驗人越發凸顯其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積極參與醫院各腫瘤、肺間質病變、糖尿病、高血壓、感染性疾病等學科團隊建設,包括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檢驗人積極參與臨床診斷髮揮的作用,對於臨床診斷具有積極的意義。路就在腳下,看你往哪裡走?

@六十今頤

與臨床多交流非常重要,臨床醫生只會看檢驗結果。至於這個結果怎麼出來的他並不清楚。我們要聯繫臨床給他們講。比如『新冠病毒』的實驗室檢查。要讓臨床知道,實驗室有幾種相關病原學的確定檢測。病毒培養、核酸檢測,基因測序,抗原檢測,抗體檢測。這些實驗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如何選擇。這些方法的靈敏度,特異性,臨床診斷有效率。幹擾因素,檢驗結果解讀。都要告訴臨床。說的越透徹臨床越離不開檢驗。

@劉瓊淑

首先保證質量和結果準確的前提下,才對臨床有說服力,才能提出合理化建議,多說一些患者該做什麼檢查?為什麼做這些檢查?這些結果說明了什麼?下一步該怎麼辦?政策方面現在也沒有給檢驗人解釋檢驗結果的權限!這就是早期沒有重視檢驗醫師和檢驗技師資格劃分造成的後遺症,以致檢驗越來越被臨床技工化了!

@故意

我個人覺得需要一個全面改變。檢驗專業的資格考試,就應該定義為醫師資格類考試,如同中醫、口腔、公衛一樣的獨立考試類別,而且應該本科還是五年拿醫學學位。

現在所謂的檢驗醫師,要拿醫師證和檢驗技師證雙證才算是檢驗醫師,門檻搞的比當臨床醫師還高,而且就檢驗的工作性質和亞專業而言,是不能都像影像和病理那樣分醫師崗和技師崗的。檢驗專業學科設置培養方面在大學就該往檢驗醫師類定位,不僅僅就五年比四年多學點臨床知識就完了,要有那個銜接點的培養。

檢驗科人員一定要多參與臨床討論或就一些結果單獨和主管醫生多溝通,把自身專業知識體現在臨床討論溝通中,要不怕事才能鍛鍊自己。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從事的是地貧基因檢測,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有能力做實驗室,有能力做科研,有能力進行患者諮詢。檢驗有職稱證,沒有醫生資格證,但不代表沒有能力對結果進行解釋,有時了解的比臨床醫生還要全面。發基因報告時,會看病人的血常規,血紅蛋白電泳,鐵蛋白結果,判斷基因檢測結果是否準確,是缺鐵性貧血還是罕見地貧,如果是罕見地貧,考慮用哪種方法做進一步檢測,如果真的做出罕見,召回病人找醫生諮詢。

@小輝輝

其實,基本每個檢驗人最初的夢想都是一名醫生,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偏離了我們的初心,我認為體制改革是很重要的原因,如果我們還是醫學學位,還可以考醫師資格證,那我想我們都會去考,那樣我們就有了,有去臨床的資格,不然人家臨床不會理會我們,其次,可能你會說,不考試也可以也可以學習呀,但是那樣誰會承認我們……

@緋雲

說是如此,但如何做,做到什麼程度?有的病人比大夫都厲害,你給他解釋太多結果分析,就會先入為主的拿著你的觀點去同大夫爭辯,最後大夫會怎麼做?很顯然要麼帶著病人來檢驗科鬧,要麼直接不再跟病人爭辯順著病人趕緊打發走,無論如何,對病人的病情和我們自己的可信度都有著極大的影響!這是一個死循環,很多大夫是不喜歡醫技科室給病人解釋太多的……甚至跟醫技科室擰著勁……

@康可上

檢驗與臨床密不可分,人為割裂,自斷後路,不能閉門造車,走進臨床,助力診斷,才能強身壯體,大專教學也要跳出傳統模式,每個檢驗項目、每塊組合內容,不僅僅是教學檢測原理和檢測技能,更要側重臨床意義與循證醫學中的應用價值,與臨床科室互動互學,使之成為臨床醫學中不可或缺的部門。

@土木

要提高效率,保證大樣本下的質量,實行標準化,流程化,就目前看是僅有的選項,而這兩個詞換個說法就是樣板化,再說簡單點就是通過細緻的分工和條例,把複雜的檢驗簡單化重複化,再加上不斷的自動化改造和AI使用,實驗室變為「工廠」目前看已經是趨勢了。

檢驗是一個大類,醫學檢驗只是分支,工業領域的化學檢驗,質量檢驗和理化檢驗等等都是檢驗,看看他們的現狀,未來醫學檢驗也會向這個方向靠攏,我們是醫技,有醫有技,現在隨著科學和社會的發展要求我們醫少一點,技多一點我覺得完全可以接受,請各位同仁不要忘了,我們是輔助科室,服務臨床才是我們的要求很明確,更快更準,僅此而已,而我們的工作就是努力在這兩點上做的更好。

@春天

檢驗專業關起門來自娛自樂的東西太多了,我們為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東西投入太多精力,但臨床似乎根本不感冒。檢驗結果互認工作就是很笑話,一群檢驗人自己就能說可以互認,臨床醫生才是主題,沒有臨床關注的檢驗真只能歸為師傅級別,檢驗與臨床漸行漸遠,與影像病理相比差的很遠。

最後引用丁香園發表xxll2006博士的文章與各位檢驗同仁共勉:

當我們對實驗室的發展沾沾自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檢驗科已經成為了醫院的一個另類:我們沒有自己的執業資格考試,我們不直接接觸病人,我們也不直接參加臨床的診斷治療,我們只是面對一批批的標本,發出一張張的報告。

當我們對我們的臨床同事大談特談精密度、準確度、不確定度時,我們是否發現他們僅僅希望我們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告訴他們,他的病人怎麼了;

當我們把報告做的越來越精緻全面,數據、文字、圖片輪番轟炸時,我們是否發現這樣的報告反而不如一個電話或者面對面的溝通,對臨床同事更加有用;

當我們在化驗單上註明「結果僅對此標本負責」時,我們是否意識到那份死的標本根本不需要我們負責,我們需要負責的是標本後面活生生的人和為他治療的臨床夥伴;

當我們把海量的新的檢測項目推向臨床的時候,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的臨床同事希望利用我們的專業經驗和知識,告訴他他的病人該做哪些檢驗項目;

當別的輔診科室都在積極向臨床靠攏,積極參與臨床診治的過程中,檢驗卻在與醫學漸行漸遠的道路上狂奔!

編輯:Bling 審校:Rose

相關焦點

  • 在時間裡,大家都不可避免的漸行漸遠
    不由自主的,你走出了小巷子,這才發現外面的世界是那麼大,每個人都形色各異,你的那一點點不同,簡直無足掛齒。紅塵三千墨,不如卷上繁華皆涼薄,一字一成酌。再厚重的感情也敵不過時間,一輩子的記憶都可以被時間消磨殆盡,更何況我們單薄無力的過去。
  • 杭州:天現魚鱗雲 陽光漸行漸遠
  • 華語電影與奧斯卡漸行漸遠 作品質量成關鍵
    奧斯卡與中國人漸行漸遠,除了暈倒的黃聖依,華語明星與本屆奧斯卡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聯繫。在明年前瞻上,海外媒體普遍預測提名將越來越開放,但中國則習慣性被忽視。  美國喜劇演員在頒獎禮上調侃「好萊塢都在看中國人的錢」,清晰地指明了好萊塢與中國的蜜月期關係,也讓外媒對中國導演發出評論,如果不抓住目前的好時機,還是用爛片回禮,將離奧斯卡越來越遠。
  •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老隋製作的走馬燈燈屏上有精心雕剪的鏤空花紋
  • 很多人就是這樣:無限接近,卻永不相交,相交之後,卻漸行漸遠!
    很多人就是這樣:無限接近,永不相交,相交之後卻漸行漸遠。雖然悲傷卻無可奈何!我們以為這輩子會離不開誰,卻總會有那麼一天要開始去過沒有那個人的新生活。
  • 《檢驗醫學與臨床》新年寄語
    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檢驗醫學與臨床》特向一年來關心支持本刊工作的各位專家讀者、期刊同行致以新年的祝福!2020年,本刊始終堅持精心組織,在體現期刊的學科特色、學術品味、學術創造性和學術價值的基礎上,重點突出理論原創性、應用指導性和內容時效性。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檢驗醫學與臨床》積極向檢驗權威專家約稿。
  • 數學中最悲傷的話:無限接近,永不相交;相交之後,漸行漸遠
    兩個人在一起,如果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什麼都不是問題當然,數學中也有最悲傷的話:無限接近,永不相交,相交之後,漸行漸遠。無限接近,永不相交,說的就是兩條平行線。兩個人在各自的生活軌跡上,各自安好,永運不會再有交集。
  • 華語電影進入「太空時代」,為何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卻漸行漸遠了?
    然而在華語電影進入了「太空時代」的當下,為何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卻漸行漸遠了?要知道在好萊塢的第一個黃金年代過去之後,他們正是靠著科幻電影的出現,保持著他們在世界電影的絕對領先地位。為什麼除了好萊塢,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科幻電影都比較少呢?這裡涉及到了幾個很現實的問題,一個是科幻電影的投資是巨大的,然而票房或者其他周邊的收入,不一定能夠抵上投入的資產。
  • 在追逐 p-value 的道路上狂奔,卻在科學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學者們在追逐 p-value 的道路上狂奔,卻在科學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看完之後產生了深深的共鳴:難怪我在頂級期刊上以及賣方的研究報告中看到的很多因子,僅僅是在報告中「看起來有效」。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Dr.
  • 臨床檢驗雜誌(電子版)創刊暨檢驗醫學論著發布
    、解放軍總醫院承辦的連續型電子出版物《臨床檢驗雜誌(電子版)》正式創刊,同時,檢驗醫學界四部論著《現代醫學實驗室管理與認可實踐》、《實用血細胞分析技術與臨床》、《實用臨床實驗室管理學》、《臨床實驗室儀器管理》同期出版面世。
  • 「新北極」將產生,全球或變得溫暖,冬天將漸行漸遠
    「新北極」將產生,全球或變得溫暖,冬天將漸行漸遠! 地球上74億人之所以會面臨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是因為在很多地方是並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比如一些高緯度寒冷的地區,這裡常年都被冰川所覆蓋,極寒低溫的環境之下,人類在這裡根本就無法完成正常的生產生活。除此之外地球上還有超過70%以上的海洋面積。
  • 《探案蒲松齡》血虧2.5億,大哥卻在「假傳奇」上漸行漸遠?
    喜劇大咖徐崢更是從人囧三部曲後憑藉《我不是藥神》票房口碑雙豐收。這也讓不少讀者們在刷抖音看到「傳奇手遊」代言人成龍大哥後不禁吐槽道,大哥在「假傳奇」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了,連電影事業都放下了。不過據了解成龍大哥雖然在《神探蒲松齡》這部斥資4個億的賀歲片中以1.5億的票房慘澹告終,但是卻並沒有認老,而是準備參與好萊塢大製作的新電影——《狂怒沙暴》的拍攝。
  • 機海戰術讓魅族離粉絲和IPO漸行漸遠
    機海戰術讓魅族離粉絲和IPO漸行漸遠 從論壇反饋來看,魅族的機海走量策略,粉絲並不買帳;尤其是全線MTK的處理器選擇,使各大硬體論壇上粉轉黑的呼聲愈演愈烈。曾幾何時,魅族也是一家希望和蘋果平分秋色的有性格有格調的公司;但隨著機海戰術的推行,魅族的性格被湮沒在粉絲一片罵聲中。其中,魅族今年的混亂布局難辭其咎。
  • 時光荏苒不可逆轉,那些車與那些配置,正在與我們漸行漸遠
    如今已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如果再遇到自己的18歲,是否願意再多洗一次化油器?八零後的十八歲,是有桑塔納一同參與的人生還記得經典版桑塔納在退市時,上海大眾發布的視頻短片嗎?在那個萬物生長的時代,伴隨著曙光與期待,桑塔納陪伴著80後們一同成長。在幼年之時,桑塔納是八零後孩童們心目中的一臺「神車」。每當一臺桑塔納悄然滑過路邊,總會吸引一群正在踢球、正在玩耍的孩子們駐足觀看。
  • 除臨床醫學外,非常吃香的幾個醫學類專業
    這種負面的言論一直在傳播,讓大家對醫學類專業有著相當大的誤解。事實上,我國高校的醫學類專業每年都是好熱門專業類型之一,每年的錄取分數線也是比較高的。這也就說明了醫學類專業將來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可觀的,如果家裡的經濟條件一般,不想學習周期比較長的醫學類專業,有幾個專業是可以考慮一下的。
  • 檢驗醫學領域「國自科」大數據盤點
    為了探究檢驗醫學在過去幾十年基礎科學研究發展情況,檢驗君特針對「國自科」檢驗醫學領域(H20)所有的中標情況做了數據匯總分析,如下:總體情況截止2019年,檢驗醫學領域(H20)「國自科」中標數共計 1014 項,累計金額 40008
  • 教你臨床醫學的討論部分如何寫
    醫學論文是醫療、科研、教學等人員在實驗和調査研究中所取得的結果的總結分析。臨床醫學論文的討論部分要求我們以研究的結果為依據,圍繞主題,進行有針對的討論,避免過於冗長的文字進行描述。如何寫好討論部分,首先應該知道臨床醫學論文的討論部分的組成,再對其進行有針對性地描寫。
  • 《人類簡史》:為什麼每一次社會變革,都讓人們與幸福漸行漸遠?
    這至多150個相同物種的動物個體,往往會依靠簡單的交談(比如討論八卦)而維繫成一個團體。 大多數的動物,都無法打破這個上限,除了人類。一個猴王可能只能管轄猴山下的一百隻猴子,但一個國王也許能管理幾千萬、幾億人民。 這正是因為人類有了認知革命,有了創作虛構故事的能力。
  • 2020年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研究報告
    獨立實驗室通常配備專 業的醫學檢驗人員、病理診斷醫生以及各類先進的檢測設備技術平臺,在保證 檢測結果準確的同時,能提供更全面的檢驗項目。據國家衛建委 2019 年 3 月 的全國醫院檢驗科現況調查,公立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可提供的檢驗項目只有 幾百項,而金域醫學 2018 年底可以提供超過 2600 項檢驗項目,2019 年底已擴 大至 2700 餘項,可檢驗數量遠超各類醫療機構檢驗部門。
  • 聖安東尼奧馬刺|正與季後賽漸行漸遠,下一個鄧肯可遇而不可求
    馬刺隊本季狀態低迷,距離季後賽已漸行漸遠本賽季馬刺隊到目前為止取得了26勝36負的戰績,位列西部第十二位。在賽季進行到中段的時候,其實他們還是有很大的機會進入到季後賽之中的。之前一直都是灰熊,鵜鶘,開拓者,國王和馬刺隊爭奪一個季後賽的名額,但是如今馬刺隊似乎已經掉隊了!目前西部第八名的孟菲斯灰熊隊取得了32勝32負的戰績,勝率已經回到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