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用諾獎獎金換離婚

2020-08-26 文匯網

愛因斯坦和妻子米列娃(資料照片)

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天才之一,艾伯特·愛因斯坦因為他的相對論在全世界享譽盛名。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愛因斯坦在探尋這個美妙理論的路上,經歷了多少艱難和坎坷。又有多少人知道,作為一個普通的父親,愛因斯坦是怎樣牽掛和深愛自己的兩個兒子。美國《時代周刊》首次發表一批1915年期間愛因斯坦的通信。使人們對這位科學巨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對於愛因斯坦來說,1915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雖然早在此十年前,他就已經形成了相對論的理論構想,但直到這一年,他才真正提出了最終使自己功成名就的廣義相對論。為了論證這個引人入勝而又無比美妙的理論,愛因斯坦幾近瘋狂地工作。對於愛因斯坦來說,那是一段非常痛苦的時期。他與妻子米列娃的婚姻已經出現嚴重裂痕。米列娃帶著她和愛因斯坦的兩個兒子——11歲的漢斯·艾伯特和五歲的愛杜阿德離開身在柏林的愛因斯坦,前往蘇黎世生活。與此同時,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食物匱乏,愛因斯坦的胃病加重了許多,只有表姐埃爾莎.愛因斯坦(後來嫁給了愛因斯坦)在身邊照顧他。

●大兒子期望爸爸來看他●

首度公開的這批愛因斯坦私人信件,揭示了這位天才在1915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中,在情感和科學上的掙扎。最早的兩封信寫於1915年4月初,是愛因斯坦的大兒子漢斯.艾伯特(愛因斯坦暱稱他為阿杜)寫給父親的。他在信中央求父親。在春假時前往蘇黎世看他和弟弟愛杜阿德(小名泰特):

親愛的爸爸:

你知道嗎,泰特已經會乘法和除法了,而我現在正在學幾何。我們準備了一個小本子,平時媽媽會給我出題,到時候我也可以跟你那樣。可是最近你為什麼都不寫信給我們了呢?我一直在想:「復活節的時候你會來這裡,到時候我們就又能有爸爸了。

阿杜

●父子間靠信件聯絡●

由於戰爭.愛因斯坦無法前往蘇黎世看望兒子,不過他給兒子寄去了明信片,答應他會在七月份帶他去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度假。愛因斯坦還對自己的兒子喜歡幾何表示高興,還說自己像他那麼大的時候,「最喜歡的消遣」就是幾何學了,「可是那時候沒人可以演示給我看,所以我只能通過看書學習。」愛因斯坦是多麼希望能和兒子在一起,教他數學啊。但這個願望卻不能實現,這讓愛因斯坦感到非常遺憾。於是,他希望通過信件來多少彌補一點,「如果你每次寫信的時候都告訴我你學會什麼了,我可以給你出題目讓你來解答呀」。他還給兩個孩子各寄了一個玩具,並叮囑他們要好好刷牙。「我也是這樣做的,所以現在我的牙齒才能保持得很健康。

●夫妻嫌隙影響父子關係●

然而,一家人的關係還是惡化了。愛因斯坦和米列娃在通信中。因為錢和度假時間的安排發生了爭執,1915年6月,漢斯.艾伯特給愛因斯坦寄了一張簡短的明信片,對父親提出的度假計劃進行了答覆:

親愛的爸爸:

這種事情你應該跟媽媽商量,因為在這裡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不過,如果你對媽媽的態度那麼不好,我也不想和你一起去度假了……

A·愛因斯坦

從署名完全可以看出,在這封信中兒子態度的冷淡。漢斯.艾伯特再也不用爸爸對自己的暱稱「阿杜」,而是用和父親在寫正式信件中同樣的籤名「A·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相信.這張明信片一定是米列娃教兒子寫的,於是他決定和自己的新歡埃爾莎一起去度假。在此次公開的一封寫於1915年7月的信中,他向自己的朋友、蘇黎世的醫學博士桑戈,這樣解釋了自己的決定:

親愛的朋友桑戈:

我的好兒子這幾年來,因為我前妻,已經和我越來越疏遠了。我前妻是個愛報復的人,而且她很狡猾,外人尤其是男人經常都被她欺騙了……本來我早已決定要在七月份去蘇黎世,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即使我去了我也根本別想見到孩子們。所以在最後一刻我決定,在哥廷根進行廣義相對論的演講時,去塞林放鬆放鬆,我的表姐(埃爾莎)和她的孩子已經在那裡租好房子了。

A·愛因斯坦

●用諾貝爾獎金換離婚●

1915年11月4日.愛因斯坦在哥廷根發表了自己有關廣義相對論的第一次演講。在這次演講中,他闡述了自己的新方法,儘管他承認自己還沒有得出精確的數學公式,當天下午,他一結束自己的演講,就給大兒子寫去了一封百感交集的信:

以後每年我都會儘量和你們待上一個月的,好讓你們能有爸爸的陪伴和愛護。你們可以從我這裡學到很多好東西,這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給你們的。我通過如此艱辛的工作所得到的東西,不應該僅僅對陌生人有價值.更應該對我的孩子有著特殊的價值。過去一段時間裡.我完成了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份論文。等你們長大以後我會把它都告訴你們……我經常太專心工作了,連午飯都忘了吃。

之後,愛因斯坦接連提交了三份報告,並最終提出了人類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科學理論之一——廣義相對論,然而,在與家人的關係上,愛因斯坦卻無法得到自己期望的和諧,他最終決定和米列娃離婚,並提出:只要米列娃同意離婚,他將把自己以後獲得的諾貝爾獎獎金全部給她。儘管當時還沒有獲得這一殊榮,但愛因斯坦對此非常自信。米列娃在考慮了一個星期後,同意了愛因斯坦提出的條件。幾年後,當愛因斯坦果真獲得諾貝爾獎時,米列娃用他的獎金在蘇黎世購買了三套公寓。小愛杜阿德(泰特)後來因為精神病被送進蘇黎世附近的一間精神病院。在那裡度過了餘生。漢斯·艾伯特的命運則要好得多。他後來進入蘇黎世高等工業學院學習工程學(當年愛因斯坦和米列娃也就是在這間學校相遇的)。之後,他又成為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教授。

——摘自《悅讀MOOK》(第一卷)

相關焦點

  • 諾獎獎金為何119年還沒發完?關於諾獎的小知識
    這麼多獎金怎麼用呢?獎的獲得者肖洛霍夫用獎金來了趟環球旅行。獎金再來辦一個獎的人還真不多見。但他與第一任妻子離婚的時候做了約定,如果獲得獎金,就交給前妻和兩個兒子使用。至於這其中的原因,眾說紛紜,有的研究者認為第一任妻子曾經為愛因斯坦研究理論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有的則認為愛因斯坦這是對妻子結婚16年為其生了兩個兒子的感謝。(綜合網絡)
  • 莫言獲諾獎後直言買房,那諾獎的獎金到底是多少?西瓜視頻告訴你
    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和平以及之後由瑞典銀行增設的經濟學獎,在世界範圍內被認為是這六個領域內最權威最重要的獎項,那關於諾獎又有什麼樣的冷知識呢,西瓜視頻漲知識告訴你。貝爾文學獎之後,在2015年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這一在還技術文學領域,最權威的獎項又一次深入的走到了我們中國人的目光中,那關於諾獎到底有哪些我們不為人知的冷知識呢?
  • 不讓談相對論的諾貝爾物理學頒獎大會——中國的朋友愛因斯坦與諾...
    鮮為人知的是,愛因斯坦又是獲得諾貝爾獎的名人背後故事最多的人。碰巧的是,愛因斯坦是在中國上海得知他獲得諾獎的消息。愛因斯坦是為數不多曾幫助過中國的外國著名科學家,能算是中國人的朋友了。 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是米列娃·瑪麗克(1875年12月19日———1948年8月4日)。愛因斯坦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求學期間,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結是同班同學。當時班上三十個人,僅僅米列娃·瑪麗克一個女嬌娥。愛因斯坦用很多男生常用的套路——借筆記本,和米列娃走進,最後抱得美人歸!
  • 相對論為啥沒獲諾獎?來看看愛因斯坦和諾貝爾獎的「恩怨」
    無論是他生前還是身後,都有許多人對諾獎委員會沒有因相對論而給愛因斯坦頒獎耿耿於懷,甚至被視為諾貝爾獎的遺憾。對愛因斯坦本人來說,諾獎委員會對相對論的態度也是令他不快的。這種說法的邏輯顯然有問題,用此邏輯套在任何一位諾獎獲得者頭上,都可得出該人與愛因斯坦並駕齊驅的結論,這當然是可笑的。另外,上面關於愛因斯坦為什麼沒有得兩次諾獎的解釋也與事實相去甚遠。
  • 諾貝爾獎得主如何花百萬獎金:愛因斯坦留給妻兒
    中國網10月13日訊 據美國《時代周刊》近日報導,獲得諾貝爾獎不僅能為得獎者帶來國際聲譽,也可以得到一大筆獎金。今年諾貝爾獎得主將獲得大約143.6萬美元,與去年持平。許多人都好奇獲獎者將如何花這筆獎金。美國《時代周刊》雜誌專門進行了盤點。
  • 中國人的朋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歷史故事
    一、未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前,就在離婚協議中與妻子分割諾貝爾獎金的人。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是米列娃·瑪麗克(1875年12月19日———1948年8月4日)。愛因斯坦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求學期間,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結是同班同學。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楊振寧能再獲諾獎?
    ,但無論如何,愛因斯坦憑光電論文獲得了諾獎,但他因約將諾獎的獎金贈予了已經和他離婚的妻子米列娃。愛因斯坦不僅是科學史上的大佬,也是履行約定的真男人。關於趙忠堯發現正電子卻被忽視的諾獎歷史錯誤當時趙忠堯求學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密裡根教授,在驗證密裡根教授一個關於克萊因-仁科公式的正確性的實驗中發現的。
  • 愛因斯坦離婚時付不起贍養費,卻說了16個字,妻子毫不猶豫答應
    愛因斯坦是一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在科學上的壯舉,影響至今。但今天不介紹他的成就,而是給大家說一下他婚姻生活。愛因斯坦娶過兩個妻子,在40歲的時候主動提出和第一任妻子離婚,按照法律規定,他應該要支付妻子贍養費,但此時的愛因斯坦收入並不高,因此掏不出錢。
  • 今年諾獎獎金1000萬,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摘得文學獎桂冠
    今年剛出爐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都是幾位科學家同時獲獎,他們也將按比例分享獎金。歷史上第一屆諾獎文學獎就頒給了一位詩人。迄今為止,諾獎歷史上共有超過30位詩人獲獎。近10年中,諾獎兩次將文學獎頒給詩人,分別是2011年的託馬斯·特蘭斯特勒默和2016年的流行歌手鮑勃·迪倫。
  • 因為一個承諾,愛因斯坦將所有諾貝爾獎金都送給一個女人
    他有過兩次婚姻,因為一個承諾,他將獲得的諾貝爾獎金全都送了第一任妻子,這是怎麼回事呢?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名叫米列娃·瑪麗克,她是他的大學同學,愛因斯坦在求學時就在物理學方面表現出驚人的天賦,很多女同學都對他很仰慕。瑪麗克的家境不錯,她從小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她主動向愛因斯坦示愛,兩個人很快墜入愛河。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由人締造的科學奇蹟——諾獎評選流程 諾獎的評選流程被分為2個主要的階段:提名和評選 提名階段:在諾獎頒發的前一年9月,由諾貝爾委員會向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性人物送出
  • 愛因斯坦: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035
    作者:鄒玉傑律師愛因斯坦和米列娃最近在聽樊登講的《愛因斯坦傳》時,聽到一件很有意思的小插曲,關於愛因斯坦的。1903年,愛因斯坦24歲時,和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結婚。婚後育有兩個兒子。但是,愛因斯坦仍然對於自己青梅竹馬的表妹加堂妹念念不忘,最終導致他們的婚姻無法挽回。愛因斯坦提出離婚,但卻沒有能力支付贍養費用,妻子米列娃當然也就不同意離婚。
  • 一文看懂┋2020年三大諾貝爾科學獎|諾獎|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獎...
    1965年1月(愛因斯坦去世十年後),彭羅斯用數學方法巧妙地證明了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並對黑洞及其形成進行了科學的描述。他的研究被認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在廣義相對論方面做出的最重要貢獻。
  • 物理諾獎?天文諾獎
    獎金一半被頒給英國理論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以表彰其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項重大推論。這次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頒獎決定可謂又一次「打臉」了物理諾獎在凝聚態-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光學中循環的不成文的規定,也同時使得之前的大量預測紛紛翻車。掐指一算,近四年內物理諾獎有三次都頒給了天文領域的發現,也難怪大家紛紛高呼物理諾獎改名天文諾獎。接下來就跟著牧夫一起揭開今年天文諾獎的真面紗吧。
  • 愛因斯坦和諾貝爾獎的「恩怨」
    經常聽見一種說法,某人有超越自己諾獎之上的成就。如果有人問那為什麼沒有兩次獲諾獎呢?回答就是,諾獎委員會規定不給一個人兩次獎,你看,愛因斯坦不也沒有得兩次獎嘛。這種說法的邏輯顯然有問題,用此邏輯套在任何一位諾獎獲得者頭上,都可得出該人與愛因斯坦並駕齊驅的結論,這當然是可笑的。
  • 2020,諾獎將至
    有觀點認為,近年的諾獎,越來越多頒給顛覆性理論的驗證、關鍵技術的迭代,乃至觀察實驗工具的升級,而如同愛因斯坦那樣提出顛覆性理論的成果則越來越少了。在目前這個階段,工業時代形成的科學體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科學範式與諾獎設立之初已有很大不同。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與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文學獎等諾獎「元老」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到1969年才首次頒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  事實上,經濟學獎與其他幾位「老大哥」除了年歲差很多以外,其真正的全稱其實叫「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與諾貝爾基金會合作成立。
  • 愛因斯坦:諾貝爾獎本來就是政治的玩意兒,沒必要那麼在乎
    所有人都以為愛因斯坦總會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就連愛因斯坦本人也有這個自信。因此,他把獎金先許諾給了自己的妻子,以換來兩個人的離婚。但是知道1922年11月,他才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獎。其實,早在1910年,愛因斯坦就被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奧斯特瓦爾德首次提名,當時,奧斯特瓦爾德盛讚狹義相對論,強調這一理論涵蓋了基礎物理學。後來他又多次提名,並強調這一點。但是瑞典委員會認為,諾貝爾獎應該獎勵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他們認為相對論不符合條件。之後的十年間,愛因斯坦因為相對論被多次提名。
  • 兩次獲諾獎8倍獎金的科學大獎後回國,他的成功是一個選擇的傳奇
    兩次獲8倍諾獎獎金的科技大獎一年一度諾獎頒獎周結束,今年中國沒有獲獎,但是其實我們根本不用氣餒。諾獎其實只是眾多科技科學獎勵的其中一個,而且諾獎也並非獎金最高。美國就有一個美國國立衛生院(NIH)先鋒獎,這個獎項的單人獎金達到單人獲得諾獎獎金的8倍。諾獎自然科學獎金一般是3人均分,每人216萬人民幣,也就是大約30萬美金。而美國國立衛生院先鋒獎則是連續5年,每年50萬美金,共250萬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