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塞拉達卡瓦瓦拉國家公園的一處偏遠山谷中,一群鬍鬚捲尾猴利用圓形石英石在樹根或其他巖石上砸開堅果。在它們腳下,考古學家找到了至少有3000年歷史的廢棄的石頭工具。
象牙海岸的黑猩猩在4000年前就學會使用石頭工具了,所以新發現並不是最古老的非人類生物使用工具的證據。但是,這些捲尾猴(Sapajus libidinosus)還有一些特別之處。
經過約450代的演化,當地的猴子似乎已經進入了工具時代。最新的考古挖掘,找到了122種不同大小的石製品,分別應對不同硬度或類型的食物。
作者聲稱,它們是首次在人類社會外發現的、進化出長期工具適應性的動物。
「在靈長類動物的工具使用場所進行考古發掘,真正令人感興趣的一點是,我們人類並不是獨一無二的物種……」研究合作者、考古學家Tomos Proffitt告訴國家地理,「對捲尾猴聚地進行的考古挖掘表明,這種靈長類動物具備了獨立的考古紀年——它們對工具的使用歷史。」
在當地發現的最古老的錘擊石,相對較小且很輕,儘管幾乎所有表面都存在嚴重的損毀,卻沒有腰果的殘留痕跡。因此,作者提出,這些工具曾經被用於較小的、不容易對準的食物,而非腰果。
然後,大約300年前,事情起了變化。當時流行的石錘看起來比目前使用的還要大得多——這表明猴子們仍沒有瞄準腰果。
直到一個世紀以前,捲尾猴才開始使用巖石,用它們來敲打腰果的堅硬外殼。
從迄今為止的發現來看,作者無法判斷,猴子的「人口」數量是否要對「石器時代」的工具革命負責,或者考古記錄是否來自單一的族群。
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工具出現了變化。難道以前那裡沒有腰果,或者古老工具上的腰果痕跡因氧化之類的原因而消失?
發掘出真相很難,特別是,猴子幾乎沒有改變錘擊的方式,變化的只是錘子的大小。在沒有缺少背景信息的情況下,作者只能給出簡單的結論:「雖然捲尾猴在至少3000年內發展出了基於相同類型的石制工具的擊打行為,但它們把這項技術應用於不同目的之上。」
該研究發表在Nature Ecology&Evolution。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