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科學家又一新發現:最新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資訊]陸地上的植物群落是由遠古海洋中的綠藻慢慢演變而來的,其演變過程一直是是科學界研究的焦點。據報導稱,近日,我國農業科學院基因組所合成生物學中心程時鋒團隊聯合多位科學家發現了兩個最新的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成功的揭示了它們與陸地植物共同祖先登陸的分子機制。

據悉,此次研究發現兩個雙星藻基因組的祖先居然從土壤細菌中「偷」或「借」來了兩個關鍵基因:GRAS和PYL。這兩種基因是陸地植物祖先適應陸地生境的關鍵分子信號。其中,GRAS與植物生長、發育和抗逆等很多重要代謝途徑相關,PYL基因則是脫落酸ABA遺傳通路中重要的受體因子。

此次成果對於植物學的研究意義重大,是國內一個偉大的研究成果。據悉,該成果已於11月14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細胞》上。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發現兩個最新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
    我國科學家發現兩個最新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  陸地植物的共同祖先原來是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常 理但遠古海洋中的綠藻,是如何登上陸地並演化成陸地上千姿百態的植物群落的?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焦點。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基因組所合成生物學中心程時鋒團隊聯合多位科學家發布一項重大成果:他們發現了兩個最新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成功揭示了其與陸地植物共同祖先,在5億年前突破了乾旱適應成功登陸的分子機制。
  • 巨型病毒的廣泛內生作用塑造了綠藻的基因組
    巨型病毒的廣泛內生作用塑造了綠藻的基因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6:20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Frank O.
  • 科學家發現了潛在的愛滋病毒新儲存庫——CD127扁桃體細胞
    科學家也無法有效地從患者身上提取儲存庫細胞進行研究,並最終找到控制它們的方法。 原因是這些細胞中的病毒是靜默的。結果,細胞不會在其表面上標記出使病毒易於被發現的病毒蛋白。 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其他方法來查明儲存庫細胞。
  • 【生化】生物礦化讓綠藻細胞實現高效持續光合產氫
    他們通過生物礦化手段改變了綠藻細胞的氫酶(光合產氫的重要催化介質)活性從而使其能在自然條件下實現高效持續光合產氫。雖然綠藻細胞擁有氫酶,但在有氧條件下氫酶都會迅速失去活性,因此在正常狀態下綠藻的光合作用在放氧的同時並不能通過氫酶產生氫氣。
  • 南極發現大量綠藻繁殖,科學家警示地球正變得越來越熱!
    地球上的幾塊陸地中只有南極是唯一沒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地球上七成以上的淡水都保存在這塊寒冷的陸地上,如今隨著地球溫度的節節上升,科學家發現南極大量的冰層正在融化,許多地方能看到被冰封了很久的凍土層已經露了出來,而且科學家更擔心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前不久劍橋大學的植物學家在南極發現一片綠色的區域——
  • 小小綠藻產出生物柴油
    在一系列實驗之後,科研人員發現了部分能大量產油的藻類品系,因此生物柴油被列為研究的重心。科研人員從美國各地收集了三千多種藻類,測試它們在溫度、鹽度、酸鹼度各異的水體中的產油能力,最終將研究對象鎖定在綠藻和硅藻。徐健指出:「受制於當時的研究工具和手段,產油藻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物種認識的層面。」
  • 深圳科學家聯合國際團隊發現植物界新門類
    原標題:「華藻門」成綠色植物第三門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物種「門」這一高級別分類上有突破性發現。近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德國、丹麥與比利時等團隊通過對一種生活在深海的單細胞浮遊綠藻進行系統研究,確定了該物種屬於綠色植物最早分化出來的一個新的門類,將現行的植物界14個門類改寫為15個門類。
  • 重大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特徵確認了來源,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最危險」毒株
    據外媒報導,一組西方計算機科學家和生物學家通過使用機器學習,為29個不同的COVID-19 DNA序列確定了潛在的基因組特徵。「超快速、可擴展、高精度」分類系統使用新的基於圖形的專用軟體和決策樹方法來說明分類,並從所有可能的結果中得出最佳選擇。整個方法使用一個新的基於圖形的專用軟體來說明所有測試結果中的最佳選擇。
  • 穿上「外衣」的綠藻 光合作用時也能產氫
    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能否藉助自然界中現成的「設備」,來製造氫氣。  浙江大學研究人員通過跨學科合作,給綠藻細胞披上一層二氧化矽「外衣」,使其能在自然條件下持續不斷地利用光合作用,高效產氫,每升綠藻可以產生17毫升氫氣。這是生物光合產氫領域取得的一次重要突破,為化學手段改造光合生物,進而實現光生物產氫,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德國《應用化學》上。
  • 中國科學家給綠藻「穿衣」 產生氫氣更高效
    新華網杭州11月4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生物礦化手段,用二氧化矽包裹綠藻,改造綠藻的生物性能,讓綠藻在自然條件下持續高效產生氫氣。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生物光合產氫領域取得的一次重要突破。由於化石燃料儲量日益減少,開發新能源迫在眉睫。專家們普遍認為,氫能源作為綠色環保的零碳能源,將成為新能源舞臺上的希望之星。
  • 從最新報告看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前景
    新聞分析:一條極窄路——從最新報告看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前景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 新聞分析:一條極窄路——從最新報告看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前景新華社記者黃堃多國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說,人類基因組編輯相關技術還沒有達到能安全
  • 基因編輯技術新突破!科學家可以一次編輯多個基因組片段
    3 月 16 日,《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新研究,來自多倫多大學泰倫斯 · 唐納利細胞及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通過使用一種名為 「CHyMErA」 的基因編輯方法,可以同時編輯基因組中的多個位點。
  • 科學家寄希望於幹細胞藥物抗擊癌症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科學家對用幹細胞解決醫學難題的研究越來越多。最新數據顯示,幹細胞藥物甚至可用於對抗新冠肺炎。幹細胞醫用會給人類帶來哪些新的機會?俄羅斯「5-100」計劃院校專家就此進行了解讀。
  • 武大學者報導最新技術R-ChIP 繪製細胞內R-loop的全基因組圖譜
    武大學者研發出了一種新技術R-ChIP,可特異性識別體內形成的R-loop,通過富集和文庫的建立與測序,即可繪製細胞內R-loop的全基因組圖譜
  • 《科學》熱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插進人的基因組!MIT科學家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序列與人基因組整合的證據丨科學大發現
    Jaenisch在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歷史研究數據之後發現:存在新冠病毒片段與人基因組DNA融合的現象。為了證實這一猜想,Jaenisch和他的同事在HEK293T細胞中過表達人LINE-1或HIV-1反轉錄酶,然後用新冠病毒感染轉導細胞。感染2天後,通過PCR或螢光原位雜交(FISH)檢測細胞的病毒序列。
  • 北大團隊發展最新單細胞多重組學測序技術—新聞—科學網
    該項研究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單細胞三重組學測序方法(scTrio-seq),在國際上首次從同一個單細胞中實現對三種組學高通量測序信息的同時獲取,並從單細胞水平發現肝癌細胞在三種組學上存在密切相互關聯的高度異質性。 生物體內的同一種組織甚至同一種細胞類型的各個細胞之間,也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 美科學家公開海拉細胞基因組引爭議—新聞—科學網
    ——海拉細胞基因組的研究成果時,他們沒有想到這一舉動卻將自身置於生物倫理學的風暴中心。他們認為,海拉細胞基因組有助於檢驗基因變異如何對基本的生物功能產生影響,並且他們願意將研究成果與眾多其他致力於研究海拉細胞系的科學家分享。 但是Henrietta Lacks的後代(海拉細胞源自她的子宮頸癌細胞),以及其他科學家和生物倫理學家卻不這樣認為。
  • CNS三大雜誌解讀基因組研究新成果!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爾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成功描述了轉移性乳腺癌的基因組特徵,相關研究結果或為闡明乳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及開發新型轉移性乳腺癌療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礎。
  • 科學家發現單鏈DNA磷硫醯化修飾系統
    科學家發現單鏈DNA磷硫醯化修飾系統 2020-04-14 中國科學報 黃辛 【字體:中外多個實驗室經過緊密合作,發現了一套全新的DNA單鏈磷硫醯化修飾Ssp系統,並揭示了細菌通過該修飾來抗噬菌體感染的分子機制。相關跨校合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微生物學》。  細菌磷硫醯化限制—修飾系統是細菌抵禦外源DNA轉移的一種細胞防禦機制,在細菌中廣泛分布。
  • Nature:重大發現!首次揭示噬菌體利用細胞核樣區室保護自身基因組...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引人注目的新策略,一些噬菌體採用這種新策略來避免成為這些DNA切割酶的下一個受害者:在感染細菌後,這些噬菌體在細菌宿主內部構建了一種難以穿透的「區室」,從而保護脆弱的噬菌體DNA免受這些抗病毒酶的侵害。這種類似於細胞核的區室是迄今為止在病毒中發現的最有效的CRISPR屏蔽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