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綠藻產出生物柴油

2021-01-15 微藻大世界


不久的將來,汽車的燃油可能來自大自然的生物,比如玉米、大豆、菜籽、藻類等產油原料。


其中的藻類植物多分布在海洋、江河和湖泊中,近年來,一些藻類植物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正大規模生長,甚至造成所在水域出現「綠色汙染」,遭遇唾棄。然而,在能源領域藻類卻是新型生物柴油的代表作物,並且廣受重視。


日前,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青島能源所)單細胞研究中心主任徐健帶領研究人員,以微擬球藻為模式生物,較系統地闡明了高產油性狀的遺傳基礎及進化機制,為高產油藻的篩選和育種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早在1912年,柴油機的發明者德國工程師魯道夫·狄塞耳就給出預言:「植物油將成為引擎燃料。」


藻類作為能源作物的構想源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徐健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科研人員當年通過實驗證明,在缺乏氮或矽等礦物質時,能刺激藻類產油,只是該研究並沒有深入進行下去。」


轉眼間20年過去,到了上世紀70年代早期,石油禁運導致全球油價一路高漲,美國能源部在這場危機的逼迫下開展了水生物種計劃,初衷是希望利用藻類的生物質分解產生沼氣與氫氣。


在一系列實驗之後,科研人員發現了部分能大量產油的藻類品系,因此生物柴油被列為研究的重心。科研人員從美國各地收集了三千多種藻類,測試它們在溫度、鹽度、酸鹼度各異的水體中的產油能力,最終將研究對象鎖定在綠藻和硅藻。


徐健指出:「受制於當時的研究工具和手段,產油藻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物種認識的層面。」


當年,產油微藻的研究不得不止步於高昂的煉油成本。1995年的石油價格是每桶20美元。同期的藻類柴油成本在每桶59到186美元之間。「與化石燃料相比,藻類柴油不是很划算」。


任何能源要有效替代化石燃料,都必須克服兩大難關——產量與成本。曾有研究表明,在每公頃土地上,玉米的年產油量120升,大豆年產油為440升,藻類達1.5萬~8萬升。


單位產量高,種植面積廣,能量密度高,這三者讓藻類成為生物能源的潛在產量之王,那麼現在需要克服的是成本問題。


在過去近20年的時間裡,科學家一直在探索如何降低成本,如今徐健帶領團隊的研究目的是希望在全基因組的層面,考察微藻產油性狀的遺傳規律和進化機制,為破解成本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細絲狀的綠藻個體在某些情況下會形成球狀集合體,外觀看起來就像是綠色的毛線球,微擬球藻是一類球狀的微藻。


微藻通過光合作用,在地球生物圈的碳固定、初級生物量積累和能量轉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些具有含油量高、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等生理特徵的微藻,具備規模生產生物柴油等可再生燃料的潛力。


微藻經過篩選和培育後,可獲得性狀優良的高含油量藻種,在適合的環境內吸收陽光、二氧化碳等,生成微藻生物質即富集油脂,經過人工分離採收集、濃縮等加工過程,最後轉化為微藻生物柴油。其中,微擬球藻的油脂含量佔乾重比重達68%以上。


此外,微擬球藻還具備一些客觀優勢,比如可在多種地域和氣候條件下進行室外規模培養、適應和利用電廠煙道氣(二氧化碳)、甘油三酯(可用於製備生物柴油,)含量高、能生產不飽和脂肪酸如EPA(魚油的主要成分)等高值保健品。


徐健向記者介紹:「微擬球藻是能用海水培養的主要能源藻種之一。我國海岸線長,利用海水培養能源微藻不與糧爭地,因此具備巨大發展潛力。」


徐健的研究團隊來自於青島能源所新成立的單細胞研究中心。而研究對象微擬球藻多數是單細胞生物。「單個活體細胞是自然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元和進化的基本單位,利用單細胞研究中心的分析儀器和技術體系,將能夠解析生命體系最深層次的異質性和運作機制」。


團隊的研究指向微藻產油性狀的遺傳和進化機制,也為其在單個細胞尺度研究產油性狀的調控機制和微進化規律奠定了基礎。




如何在海量的基因組數據中推導油脂合成基因的進化來源,這是我們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難之一。徐健表示。


為了避免基因組取樣的偏好性,團隊的分析囊括了目前已經發表在公共資料庫中的所有基因組信息,並採取兩種模型構建進化樹,只有當兩者均展現清晰的進化來源且相同時,才會被用來推斷結論。


團隊對分屬五個種系的六個微擬球藻株的基因組解析和比較,發現在脂肪酸合成和組裝途徑上,多個關鍵功能酶基因的拷貝數顯著增多,這促使微擬球藻高效合成甘油三酯。


「這些發現是首次針對一大類別的產油微藻,系統闡明了其產油性狀的遺傳多樣性和進化機制,而且我們貢獻的6個基因組包括了微擬球藻這一類群中所有已知種」。


由於產油微藻尚缺乏現成的模式研究體系,徐健團隊的工作將推動一個新的微藻光合產油的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模式研究體系的確立。


微藻群體遺傳學是一個新開拓的研究領域,團隊在細胞網絡和分子層面研究微藻油脂合成的調控機制提供共享數據,並將對國際微藻能源研究群體將產生一定影響。


雖然微藻產油目前還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但相比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微藻制油能讓碳排放降為零,因此,徐健團隊現在的研究是一項造福子孫後代的工作,未來將在海洋開闢出無邊的「綠色油田」。


《中國科學報》 (2014-01-28 第5版 創新周刊)



相關焦點

  • 海洋大學建成生物能源實驗平臺 目標:從微藻中提煉柴油
    這是從浦東一家奶牛場汙水裡採集來的綠藻,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周志剛教授帶領團隊把它們放在露天的微藻生物能源實驗平臺上進行培育,目標只有一個:發現油脂含量高的微藻種類,為將來製備生物柴油尋找最有效的生物質能。   從室內光下搬到自然光下,上海海洋大學科研團隊把微藻生物能源向規模化研究推進了一步。
  • 生物柴油
    視頻只有5分鐘,很簡短的介紹了本來應該被倒進下水道的食用油的另一個用處,用來生產生物柴油。生物柴油(Biodiesel)又稱脂肪酸甲酯,以植物果實、種子、植物導管乳汁或動物脂肪油、廢棄的食用油等做原料,與醇類(甲醇、乙醇)經酯交換反映獲得。相比石化柴油,生物柴油更清潔。
  • 不要小看缸壁上的那些綠藻,其實它能給我們提供一些有用信號!
    魚缸缸壁長綠藻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不管是生物治理還是人為刮藻都能得到很好地處理,很多人更喜歡用生物療法,我想省事是一方面,喜歡買魚的才是真!哈哈!魚缸缸壁為啥會頻繁長藻?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咱也是文化人,不要鄙視俺),綠藻生長主要是需要光照和養料,而魚缸的燈光和硝酸鹽恰恰很好地滿足這一點。燈光就不多說了,硝酸鹽給大家解釋一下。魚缸裡的硝酸鹽基本上都是硝化細菌的分解產物,如果魚缸過濾系統正常運轉,那麼硝酸鹽就會源源不斷的產出。燈光和養分都具備了不長藻才是怪事!為啥有的魚缸長藻頻繁,而有的缸基本不長藻呢?
  • 【生化】生物礦化讓綠藻細胞實現高效持續光合產氫
    最近,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徐旭榮副教授課題組聯合浙江大學生物物質與信息調控研究中心及上海師範大學藻類光合作用與生物能源轉化實驗室通過跨學科協作在生物光合產氫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通過生物礦化手段改變了綠藻細胞的氫酶(光合產氫的重要催化介質)活性從而使其能在自然條件下實現高效持續光合產氫。雖然綠藻細胞擁有氫酶,但在有氧條件下氫酶都會迅速失去活性,因此在正常狀態下綠藻的光合作用在放氧的同時並不能通過氫酶產生氫氣。
  • 微生物製造生物柴油
    使用生物柴油代替柴油是應對溫室氣體引起的氣候變化並減少粉塵排放的有效方法。然而,由於原料的不可靠供應,目前通過化學處理植物油或廢食用油例如棕櫚油或大豆油來生產生物柴油的方法受到限制。木質纖維素來源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KIST)清潔能源研究中心的Sun-Mi Lee博士及其團隊最近宣布,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微生物,能夠從木質纖維素生物質中生產生物柴油前體,例如廢棄的農業副產品
  • 綠藻≠螺旋藻,綠藻比螺旋藻更好
    很多人以為綠藻就是螺旋藻,錯!綠藻不是螺旋藻。下面就詳細介紹兩者的區別:綠藻的生物分類:綠藻門、綠藻綱、綠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屬螺旋藻生物分類:藍藻門、藍藻綱、顫藻目、顫藻科、螺旋藻屬,生長在淡水中(螺旋藻大多生長在鹹水中),從生物進化論中可知,生命是從鹹水中產生,淡水中進化,陸地上生長,淡水比鹹水更安全。
  • 科創板生物柴油第一股家的柴油著火了
    市值70億的「科創板生物柴油第一股」卓越新能在機器檢修過程中意外發生火情。 資料顯示,卓越新能成立於2001年,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為葉活動,公司主要經營以廢油脂(地溝油、酸化油等)為原料進行生物柴油生產,以及提煉、生產工業甘油等相關副產物。 卓越新能曾於2018年1月衝擊創業板被否,後於去年11月21日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交易,被譽為「科創板生物柴油第一股」。
  • 液態分子催化油脂轉化合成二代生物柴油技術成功量產丨轉化亮點
    近年來,中科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成果不斷產出,並持續通過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為進一步增進公眾對中科院亮點工作的了解,同時促進院屬各單位進一步加強對成果轉移轉化的傳播推廣,特啟動「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篩選」活動。
  • 青島能源所利用黃絲藻製備生物柴油
    27日,記者從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獲悉,該所微藻生物技術研究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黃絲藻,建起了國際上少有的特色絲狀藻的藻種庫。並通過基因改造黃絲藻使其細胞內含油量大大提高,可用於製備生物柴油、航空煤油,未來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微藻怎麼能產油?青島能源所微藻生物技術研究組副研究員汪輝告訴記者,微藻是一類在陸地、海洋分布廣泛,營養豐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養植物,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分辨其形態。
  • 魚缸綠藻滋生很煩人?認識藻類,其實綠藻可防可控不用怕
    我們最常見的藻類根據外表分為三大類:微藻類、絲狀藻類和附著的直立藻類微藻類微藻也是我們統稱為浮遊生物中的浮遊植物,名字來源於希臘語單詞πλαγκτο(浮遊生物),意思是「漂泊者」或「漂流者」。你想用肉眼區分個別藻類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大量的藻類積聚我們可以看出來,因為它們體內的葉綠素會使水變綠。當然,也有藻類不顯示綠色,因為它們含有其它輔助色素。
  • 地溝油提煉生物柴油前景如何
    在金華武義經濟開發區,有一家浙中西地區唯一專業生產生物柴油的企業。 型號規格為S500的生物柴油,呈清澈的黃色,外觀和普通石化柴油相似,但它是從地溝油中提煉出來的。 近年來,國內有許多企業爭搶生物柴油「蛋糕」,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堅持下來的很少。
  • 生物柴油的理化指標及測定方法
    作為柴油的替代燃料,生物柴油應當滿足柴油的使用要求,才能保證其作為燃料使用。生物柴油的碳鏈長度一般為l4—20個碳原子,而礦物柴油為8一l0個碳原子。因此生物柴油的黏度要比礦物柴油稍高一些(如表1)。將生物柴油以一定比例與礦物柴油或其他溶劑混合,可以有效降低其黏度並改善其低溫性能。運動黏度的測定可按GB/T265—88進行。     4 密度     油品密度的大小對燃料從噴嘴噴出的射程和油品的霧化質量影響很大。
  • 深度報導:一文剖析生物柴油產業發展路徑
    我國生物柴油產業發展路徑分析今年2月,唐山金利海生物柴油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物柴油出口歐洲。21世紀初我國開始開發生物柴油技術,冀星領銜的中國石油大學正和生物柴油實驗室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開發出了加酸、減酸與平衡酸生物柴油合成工藝。2002年,首個20萬噸/年生物柴油產業化項目被列為國家技術創新計劃。
  • 印尼推遲B40生物柴油計劃
    近日,印度尼西亞能源部一名官員表示,印尼明年不太可能執行將棕櫚油基生物柴油含量提高到40%的計劃,因為該國難以為該計劃提供資金。預計印尼將保留其生物柴油B30計劃。該計劃規定印尼明年必須在柴油燃料中摻入30%由棕櫚油製成的脂肪酸甲酯(FAME)。
  • 池塘綠藻叢生,水質變差魚蝦大量死亡,學習幾點消除池塘綠藻
    綠藻的種類非常多,經常出現在淡水中,繁殖速度極快,一般二十分鐘就會又一代產生。綠藻適量的話不會影響水生物生長,還可作為生物的食物,但是如果水中綠藻過量的就會造成水體汙染,水中缺氧,魚蝦死亡的情況。下面科學興農就對如何消滅綠藻做一下簡要分析。
  • 選擇最佳的微藻生產生物柴油
    微藻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能源,可以替代化石燃料,與用於商業生物柴油的傳統作物相比,微藻具有若干優勢。微藻的生命周期較短,而且它們可以在不適合農業的環境中發展,因此它們不會與糧食作物爭奪資源。為了選擇適合生物柴油的微藻物種,已經評估了不同的特性,包括生長速度和脂質含量、脂質生產力、脂肪酸組成和生物柴油質量。然而,測定這些特性的標準方法往往受制於分析所需的材料量和對特定設備的需求,導致成本高昂。"我們的工作使得基於實驗室規模的數據對微藻進行分析成為可能,而不需要通過中試規模的實驗,"作者Lucas Martín說。
  • 生物柴油(BD100)科普相關材料
    藺建民 生物柴油BD100與生物柴油調合燃料(B5)國家標準起草人之一  一、生物柴油BD100與脂肪酸甲酯的關係  1.生物柴油(BD100)的主要物理、化學屬性及所決定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要點提示:  1)生物柴油BD100是由動植物油脂或廢棄油脂與醇(例如甲醇或乙醇)反應製得的脂肪酸甲烷基脂,最典型的為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BD100是汽車等壓燃式發動機燃料的調合組分。(BD100國標)  2)它既可以用作燃料(符合柴油機燃料調合用生物柴油國家標準的為生物柴油BD100),也可以用作化工產品的原料或中間體。
  • 生物柴油發展新機遇 卓越新能10萬噸生物柴油募投項目即將試產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李婷在近日卓越新能舉辦的投資者關係活動中,公司表示,年產10萬噸生物柴油募投項目預計將在年底試產。據悉,卓越新能計劃通過3年時間完成生物柴油年產能規模60萬噸、生物基衍生產品年產能規模20萬噸的產業布局。
  • 生物燃料產量低怎麼破?小小藻類成大幫手!
    想讓大自然的生物們自願為我們提供燃料?想多了!它們為了生長與生存,總是會將自己攝取的能量變成很多東西,像脂肪、蛋白質、DNA什麼的。但是對於生物燃料來說,重點差不多只在它們的脂肪上面。因為脂肪本身就是長鏈的碳氫化合物,與我們平常用的液體燃料的結構已經是非常的相近。
  • 中國科學家給綠藻「穿衣」 產生氫氣更高效
    新華網杭州11月4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生物礦化手段,用二氧化矽包裹綠藻,改造綠藻的生物性能,讓綠藻在自然條件下持續高效產生氫氣。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生物光合產氫領域取得的一次重要突破。由於化石燃料儲量日益減少,開發新能源迫在眉睫。專家們普遍認為,氫能源作為綠色環保的零碳能源,將成為新能源舞臺上的希望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