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分子催化油脂轉化合成二代生物柴油技術成功量產丨轉化亮點

2021-01-09 騰訊網

近年來,中科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成果不斷產出,並持續通過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為進一步增進公眾對中科院亮點工作的了解,同時促進院屬各單位進一步加強對成果轉移轉化的傳播推廣,特啟動「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篩選」活動。

中科院相關職能部門現已推薦候選條目,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投票,相關得票數將作為正式當選條目的重要參考依據。感謝對中科院科技創新工作的鼓勵和支持!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7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沸騰床?—固定床連續式加氫工藝生產第二代生物柴油技術,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第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成功開車。這標誌著該技術成為首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體系、成功實現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量產的技術。2019年,研發團隊開發出先進的「ZKBH均相催化加氫」技術,在此基礎上,研發團隊對常佑生物能源公司煤焦油加氫裝置進行改造,成功實現企業從傳統能源化工向生物燃料和綠色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目前全部裝置各項運行指標穩定,在生產中可實現高達80%以上的生物柴油收率,達到出口歐盟標準。

常佑能源加氫生產裝置

支持 & 投票

請點擊

相關焦點

  • 我國世界首個液態分子催化二代生物柴油技術成功量產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和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相關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這標誌著該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中國科學報】二代生物柴油量產工藝「升級」
    然而,生產技術難度大也一直是阻礙二代生物柴油實現量產的「絆腳石」。  好消息是,近日,青島能源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簡稱常佑公司)聯合攻克了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
  • 青島能源所專項技術推動二代綠色生物柴油量產,經濟效益可觀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9日訊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發的ZKBH均相加氫技術在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落地應用,這標誌著該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在芬蘭、美國等國家加氫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領域長期領先中國10餘年的背景下,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這項技術讓它變身二代生物柴油
    來源:科技日報圖集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標誌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ZKBH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
  • 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這項技術讓它變身二代生物柴油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標誌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
  • 關注|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這項技術讓它變身二代生物柴油
    :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標誌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ZKBH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
  • 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這項技術讓它變身二代生物柴油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標誌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ZKBH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
  • 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這項技術讓它變身二代生物柴油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標誌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ZKBH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
  • 通過中科院創新,化身二代生物柴油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標誌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ZKBH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這項技術讓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
  • 中科院傳喜訊,攻克一項可「變廢為寶」技術,地溝油變柴油成現實
    日前,我國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出喜訊,攻克已久的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已經成功研製,並在每年可產20萬噸二代生物柴油的生產裝置上,成功生產了出來,這也標誌著該研究所的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也就是說流傳已久的「地溝油變柴油」成為現實。
  • 親電反應體的轉化在生物合成和解毒方面的作用
    細胞代謝不可避免地產生RES,其親核基團能夠攻擊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和脂質等,造成細胞損傷。該文章開篇總結親電反應體的轉化在生物解毒中的作用。以糖代謝副產物甲基乙二醛為例,它廣泛存在於細胞中且具有較強的毒性,而生物中保守的乙二醛酶系催化相應的解毒反應。
  • 甲烷室溫一步轉化液態產品成真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8年08月07日 收藏 上海科大捧得有機化學領域「聖杯」  中化新網訊 記者昨日從上海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科研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廉價
  • 小小綠藻產出生物柴油
    在一系列實驗之後,科研人員發現了部分能大量產油的藻類品系,因此生物柴油被列為研究的重心。科研人員從美國各地收集了三千多種藻類,測試它們在溫度、鹽度、酸鹼度各異的水體中的產油能力,最終將研究對象鎖定在綠藻和硅藻。徐健指出:「受制於當時的研究工具和手段,產油藻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物種認識的層面。」
  • 深度報導:一文剖析生物柴油產業發展路徑
    21世紀初我國開始開發生物柴油技術,冀星領銜的中國石油大學正和生物柴油實驗室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開發出了加酸、減酸與平衡酸生物柴油合成工藝。2002年,首個20萬噸/年生物柴油產業化項目被列為國家技術創新計劃。
  • 催化柴油裡的二甲基萘,是卡住三種新材料國產化的原料
    催化柴油裡二甲基萘沒有提取目前,我國催化裂化裝置年加工量超過1億噸,催化裂化柴油的年產量也超過1000萬噸,是車用柴油的重要組成部分,輕循環油打循環,一般不外放。將重質芳烴轉化為汽油、柴油或二甲苯,浪費了催化柴油中高附加值的萘系化合物,尤其是其中的甲基萘和二甲基萘。我國的柴汽比連續第九年下滑,從2014年的1.64下降到了2019年的1.17,柴汽比的下降給催化裂化柴油利用、產品結構調整帶來挑戰。國內三種新材料發展原料單體二甲基萘的緊缺,對催化裂化柴油再深加工利用,提取二甲基萘勢在必行,也將帶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 第三節 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
    二、生物轉化反應類型   肝臟內的生物轉化反應主要可分為氧化(oxidation)、還原(reduction)、水解(hydrolysis)與結合(conjugation)等四種反應類型。   (一)氧化反應   1.微粒體氧化酶系   微粒體氧化酶系在生物轉化的氧化反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媒體報導】科學網報導我校生物質平臺化合物丁二酸催化高效轉化新進展
    日前,大連理工大學梁長海教授研究團隊在生物質平臺化合物丁二酸催化高效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博士生邸鑫和青年教師李闖博士採用微波輔助熱解法高效製備了Re-Pt和Re-Rh雙金屬催化劑,從動力學角度研究了雙金屬協同效應在丁二酸催化轉化當中的作用。研究發現雙金屬協同效應可以顯著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促進雙羧酸基團的加氫轉化。
  • 直接合成不含有機物和鍺BOG分子篩及在生物質衍生分子轉化應用
    矽鋁沸石分子篩是最早被發現的一個分子篩亞類,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因其具有規則且豐富的微孔骨架結構,優異的熱穩定性和水熱穩定性,較高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較強的骨架酸中心以及可交換的陽離子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吸附與分離、離子交換和催化等領域。目前國際分子篩協會(IZA)收錄的252種分子篩中,約有115種可以通過直接水熱合成的方式合成鋁矽酸鹽,而其中只有不到10%的實現了工業化應用。
  •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基於此,王江雲課題組與鍾芳銳、吳鈺周課題組合作設計,對引入PSP-NiII(bpy)人工光敏金屬蛋白作為催化劑進行酚類物質的合成進行探索,期望將PSP-NiII(bpy)人工光敏金屬蛋白進一步應用於光敏蛋白-金屬協同催化小分子轉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