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世界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以後,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就逐步成為了稀缺能源,我國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幾年,能源缺口越來越明顯,我國也面臨著發展替代能源的緊迫課題,一旦局勢有變,軍事裝備的燃料將是各國的命脈所在,所以以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以優勢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都是我國研究人員日以夜繼努力研究的目標。
石油又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可生產出柴油、汽油以及煤油,是每個國家軍隊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因其不可再生的特點,怎樣發展它的替代品成為了各國研究的重點。之前也有科學家提出,利用核能、氫氣等動力能源用以代替這種不可再生的能源,但都不能將其常態化應用,因其巨大的工業價值,至今石油都是各國爭相囤積購買的一種寶貴能源。但在中國科學家的嘔心瀝血之下,所有人棄之如敝屣的廢物,危害健康的廚餘垃圾,經中國科學家的手「化腐朽為神奇」,將石油不可替代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日前,我國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出喜訊,攻克已久的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已經成功研製,並在每年可產20萬噸二代生物柴油的生產裝置上,成功生產了出來,這也標誌著該研究所的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也就是說流傳已久的「地溝油變柴油」成為現實。聽到這裡可能有很多觀眾覺得很詫異,那麼,地溝油是怎樣「變廢為寶」的呢?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中國科學家的研究精神了,其實關於這項技術的研究在多年以前就已經開展了,但效果不佳。得益於我國科研人員們的不懈努力,現研究出的第二代生物柴油技術大大優於一代技術且已位於世界前列。據研究人員稱,在第二代生物柴油生產技術開始之初,在全球範圍內都沒有經驗可以借鑑,難度非常之高。在生產方面,現有的主流裝置採用的是固定床加氫技術生產方式,雖然這是目前工業應用最多、發展最快的技術,但對於生產第二代生物柴油直接用固定床加氫就影響太大了,因該技術的局限性,一些含磷、矽量較高的油料容易受到其影響,產品產量也會被大大的限制。而由我國研發人員自主創新研究出的新型均相加氫技術則優化了此類缺陷,該技術借鑑了懸浮床的優勢,並利用了沸騰床渣油加氫的優點,在合理的範圍內實現了較高的油收率並可以保障工業裝置長期運行的生產穩定性,而且由這種新型工藝生產出的二代生物柴油較上一代有很大的產品優勢,優勢在哪?
優勢在於更好的燃燒和更好的保護壞境,據相關人員稱,第一代生物柴油和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生產原料雖然都是一樣的,但生產工藝方法迥異,一代油生產工藝簡單,而二代油的工藝則要複雜許多,但是優勢也更明顯,二代油與一代油相比具有與柴油相近的黏度和發熱值、與柴油相當的氧化安定性和更低的排放上的優勢,並且與石油基柴油同屬烴類,不影響柴油儲運,不影響發動機和尾氣處理且品質更高。同時,第二代生物柴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柴油低,可以減少限制的和非限制的汙染物排放,還可以減少顆粒物排放量,並且可以大大減少發動機的結垢,噪聲明顯下降。
由此可見,將「地溝油」轉化為可供坦克和戰機燃燒的燃料已經成為現實,這一突破將極大改善我國能源不足的局面。其實,我國許多的科學產品都像這項技術一樣從無到有,經由科學家之手創造出來的,如北鬥系統、東風飛彈、殲-20戰機等,這也難怪,埃及專家海珊早在1999年就稱讚中國人民,「建築了萬裡長城的人們是能夠創造奇蹟的」,讓我們為中國科研工作者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