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 中國專家攻克角膜病治療難題

2020-12-05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記者25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視光學科周行濤教授領銜的臨床科研團隊,歷時9年攻關,首創「表面鏡聯合角膜交聯」新療法,在青少年沉默的「視力殺手」原發性圓錐角膜病治療上取得新突破。原創性變廢為寶的透鏡之路,將為世界上受到角膜疾病困擾的人群帶來光明。

採用表面鏡技術將角膜組織透鏡用於原發性圓錐角膜病治療此前未有報導。該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國際眼科界權威期刊《白內障屈光手術雜誌》。

圓錐角膜病是以角膜擴張、變薄向前突出呈圓錐形為特徵的一種角膜病變,表現為角膜基質變薄,常造成嚴重不規則的近視散光和視力嚴重下降,通常為雙眼先後發病。

據悉,圓錐角膜病發病機制不明確,目前認為與遺傳性發育異常、變態反應性疾病、長期揉眼等因素相關。該病多發生於10至25歲,發病年齡越小,病程進展越快。因該病在早期常被當做單純的近視或散光增加而延誤診治,故被稱為沉默的「視力殺手」。

此前,國際上採用傳統的角膜交聯手術治療進展性圓錐角膜病,有些兒童和青少年在發現時視力已很差,且角膜薄到無法用交聯手術治療。

周行濤臨床科研團隊發明的「表面鏡聯合角膜交聯」新方法只需選取大小合適、厚度適中的在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中原本廢棄的角膜組織透鏡,將其覆蓋於去除角膜上皮的角膜基質床表面,無需縫合。待角膜上皮重塑完成、透鏡存活和角膜厚度增加後,再實施交聯術加固角膜。該技術可成功阻止患者病情惡化,提高患者視力,減少手術創傷,減輕患者經濟負擔。3年臨床觀察證實,該手術安全可靠,有較好的遠期療效。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完成100萬臺以上的全飛秒近視手術,並不斷產生新的角膜組織透鏡,來源豐富。

原標題:中國專家變廢為寶攻克原發性圓錐角膜病治療難題

相關焦點

  • 角膜病治療需及時 切莫因小失大
    來自武漢普瑞眼科醫院角膜病專家劉紅山教授指出,角膜病變是致盲性疾病之一,及時地發現並採取治療是重要手段。「青少年常見的角膜病是圓錐角膜,該病隱蔽性強,極其容易與近視增長混淆。主要是以角膜擴張、中央變薄向前突出,呈圓錐形為特徵的一種眼病。它常造成高度不規則近視散光,晚期會出現急性角膜水腫,形成瘢痕,視力顯著下降。」
  • 頂尖女專家婉拒美國,堅持回國攻克世界難題,讓中國技術領先世界
    如今我國又出現一位頂尖女專家,不斷婉拒美國的請求,堅持回國後攻克了世界性難題,讓中國技術再次領先了全世界!範景蓮回國後攻克世界性難題大家應該知道最終也有了成效,範景蓮就是其中的一位頂尖人才,多次委婉拒絕了美國的挽留,回國後立馬投入專研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防熱問題上,這可是被世界各國公認的最難攻克的世界性技術難題,如果一旦成功,也就意味著為我國的五代機殲-20也披上了「外衣」。而這項技術也會領先於世界!
  • 史偉雲:讓角膜病患者重見光明—新聞—科學網
    作為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角膜病學組組長,山東省眼科研究所所長史偉雲是業界公認的「金字招牌」,從業37年來,他累計完成各類角膜移植手術10000餘例,是國內極少的獨立完成角膜移植手術超萬例的專家。 創新手術方式緩解角膜匱乏 小小一片角膜對人有多重要?
  • 我國率先攻克世界難題,美:中國又一裡程碑出現
    我國率先攻克了世界難題,就連美國方面也會無奈表示:中國又一裡程碑出現,看來很多時候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已經讓各國開始刮目相看。我國率先攻克世界難題然而隨著我國在近些年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值得一提的是該項新能源技術花費了我國科研人員非常多的心血,還好最後在眾人的期待下成功取得了突破,對此就連不少美國專家也都無奈感慨道
  • 劉傑:養殖黑水虻變廢為寶 引領環保養殖新航向
    他利用黑水虻的幼蟲來處理餐廚垃圾,讓餐廚垃圾這塊放錯地方的資源變廢為寶。餐廚垃圾是剩飯菜、餐桌廢棄物及廚房下角料的總稱,來源主要是飯店、食堂、街頭小吃等場所。其所含的各種有機物質在夏天極易腐蝕產生汙染。目前,大量的餐飲垃圾已經成為城市汙染的主要源頭之一,它的科學暨無害化處理,成為困擾城市管理和建設的難題。
  • 中國再次登上「熱搜」!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
    中國再次登上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原來,我國最新研製的泵後擺火箭發射機試車成功了,據了解,我國在很長一部分時間在長徵系列的發動機都是利用這個裝置來進行實驗的,這一次的突破更讓我們成為繼俄羅斯以及美國第三個擁有此一項技術的國家,因此這對我國來說是絕無僅有的天大好消息。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在此領域投入大量技術研發,最終成功掌握泵後擺技術。
  • 難倒各國的難題,卻被中國攻克
    眾所周知,中國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多傑出的成就,雖然早期的時候,西方各國採取技術壟斷的方式,也讓我們遇到了很多的難題,隨著我國不斷努力之後,也陸續打破了很多技術壟斷,也讓世界各國對我國刮目相看。而在這次,美國斥資6400億來攻克一個技術,儘管研究了多年依舊沒有進展,經過多年的時間積累,難道世界各國的難題,卻被中國攻克了。核電站的重要性如今,電力對一個國家而言十分重要,一旦電力無法得到保障,居民的生活和很多工廠都會受到影響,甚至也會降低降級發展。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國家都在研發一些高效率的發電方式,其中核電站就是如此。
  • 奧林帕斯懸紅:攻克數據存儲世界級難題的詩與遠方
    在攻克數據存儲世界級難題上,華為是極為認真和有卓越追求的。 去年底,華為發布了針對數據存儲世界級難題的奧林帕斯懸紅,聚焦實現『自動駕駛的數據全生命周期治理』和構建『每比特極致性價比的數據存儲』,鼓勵全球科研工作者攻克數據基礎設施難題。
  • 科學家攻克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難題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的交叉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視紫紅質與抑制型G蛋白(Gi)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轉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
  • 中國又火了!攻克世界難題,美國:現在阻止已來不及
    而且在科技方面,早發展的國家就有可能會對後發展的國家進行技術封鎖,中國在這方面經常就是被封鎖的那一個,不過這並不是代表著我們自己就不能發展了,而事實就是即使是被封鎖了,我們也依舊能夠突破重重障礙。 中國又火了!攻克世界難題,美國:現在阻止已來不及。這個其實就是我們的北鬥衛星,其實此前在航空航天這一塊,我國的起步是很晚的,所以甚至在國際空間站的項目上,美國通過各種渠道去阻止我們加入其中。
  • 焊工劉霞:獨門技術折服德國專家,70次試驗攻克世界難題
    「牛人」焊工劉霞::70次試驗攻克世界難題,折服德國專家現如今的社會女性比男性更願意去嘗試、去成長、去拼搏。當代女性不僅擅長做母親、做家務,她們在貨車司機、飛行員、焊接工等被男性壟斷的行業裡,優秀的女性也分了一杯羹。
  • 中國高鐵再創輝煌,攻克運行變軌難題!
    隨著科技的縱向發展,出行方式有了改變,以前人們總是瞧不起鐵路交通,認為它太浪費時間,但近些年來,中國高鐵的發展大家都有目共睹,速度和安全性都有所提升,不僅在中國國內建設了很多高鐵線路,還成為中國走出去的名牌,最近,我國高鐵又取得重大進展,讓世界刮目相看。
  • 眼藥水能治好所有的角膜病?聽聽專家怎麼說
    關於角膜病,我們科普過很多次。先來講講對於輕微症狀的乾眼,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眼表及角膜專科吳尚操主任強調:1、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尤其控制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增加眨眼頻次,少熬夜。2、不要隨意購買和滴用眼藥水,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滴眼液,多數輕症患者可以緩解乾眼。
  • 我國再次攻克世界難題
    我們國家再次攻克世界難題,我國的各項領域實現了突破!這次是繼美俄後第三個掌握此技術的國家。隨著我國家的經濟發展,我們國家在很多領域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中國剛成立不久的時候,在發展的過程中是極為艱苦的。在很多西方國家為了技術打壓制我國,西方國家他們就對我國實行了技術封鎖導致我們國家在技術的過程中吃了不少苦頭走了不少的彎路。
  • 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勘測設計公司:攻克混凝土世界難題
    近期,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勘測設計公司工程材料研究所獲得中國能建2017-2018年科技創新團隊稱號。研究所技術團隊攻關多年,始終保持與知名高校合作,面向水工高性能材料、智能化檢測技術需求和挑戰,攻克了「世界級」關鍵技術難題,提出並一套研究高韌性纖維混凝土製備與應用關鍵技術,建立了成熟的技術成果體系,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練就成「高性能」技術攻關團隊。
  • 中國傳出喜訊!再次攻克一世界難題,美國:我們阻擋不住了
    據了解,我國也是再傳一些喜訊,那就是攻克又一世界難題,而美國也是表示道:我們阻擋不住了!  中國取得的成就  中國再次攻克一世界難題  如今,我國一些領域和技術甚至比西方國家還要先進,而我國這次也是傳來了一些喜訊,那就是再次攻克了一個世界難題,這就是我國最新泵後擺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 清華女教授放棄中國投奔美國,攻克世界難題,能否得到國人祝福?
    但是,她放棄了自己的祖國,去了美國,為美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功地徵服了世界上50年來沒有人攻克的難題。「知識改變命運」和「為中國的崛起而讀書」是我們自小就知道的原則。在這個非常現代的時代,人才在國家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也有許多才華橫溢的人才為其他國家做出了貢獻。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顏寧。以前,這位生物學家拋棄他的祖國去美國的消息在全球學術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 中國真的做到了,再次攻克一項世界級難題,網友:厲害了我的國
    事實上,在航天航空領域,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神舟」、北鬥等以外,我國還攻克了很多世界頂尖技術,其中一項就是泵後擺技術。,再次攻克一項世界級難題多年以前,泵後擺火箭發動機還是俄羅斯的專屬,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對這項技術垂涎三尺,簡單介紹一下,泵後擺技術主要作用於重型運載火箭,當航天航空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研發更大推力的液體運載火箭就成為了必修課,這時候如果不能攻克泵後擺技術,各項工作都將停滯不前。
  • 中國攻克世界難題,在410米深海底開採「寶藏」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表示,我國在南海開採量最大的新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順利投產而流花16-2油田群的投產也標誌著我國再次攻克了世界性的難題。該油田群地處南海深水區,平均水深達到了410米,不僅離岸遠,而且海況惡劣,這種油田的開採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難題。想要順利的完成開採任務,就必須先攻克深水鑽井、水下智能完井、深水流動安全保障、遠距離電潛泵供電技術等多項高難度技術。在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技術專家的努力之下,不僅以上難題被一一解決,還首次採用了全水下的開發模式,所有生產系統都位於水下。
  • 科學家攻克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重大科學難題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的交叉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視紫紅質與抑制型G蛋白(Gi)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轉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