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這項技術讓它變身二代生物柴油

2020-09-03 青島新聞網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標誌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ZKBH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

作為ZKBH二代生物柴油技術發明人與常佑工業化項目主持負責人,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研究員陳松博士高興地說,目前,全部裝置各項運行指標穩定,在生產中可實現高達80%以上的生物柴油收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品質量滿足出口歐盟標準。

自主創新ZKBH均相加氫技術

以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以優勢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我國面臨著發展替代能源的緊迫課題。

然而在世界範圍內,第二代生物柴油生產技術難度高,現有主流裝置全部採用固定床生產,固定床加氫技術是目前工業應用最多、發展最快的加氫技術,但是固定床加氫對原料要求較高,催化劑容易喪失活性,特別對含磷、含矽量較高的油料容易受影響中毒降低反應活性,導致產量有限。而生產生物柴油的原料成分比較複雜,雜質多、酸值高,直接用固定床加氫困難大。陳松說,ZKBH均相加氫技術借鑑了懸浮床的優勢並利用了沸騰床渣油加氫的優點,通過開發高效液體催化劑解決了固體催化劑容易磨損失活和處理生物油脂易於粉化的問題,同時液體催化劑可以與中科院青島能源所自主研發的半陶瓷化抗水固態催化劑完美協同,實現高的收率並保障工業裝置長期運行的生產穩定性。他認為,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與生物質燃料的春天即將到來。

產學研結合開花結果

陳松表示,第一代生物柴油和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生產原料相同但生產工藝方法迥異。第一代生物柴油是採用酯交換技術生產的脂肪酸甲酯,生產工藝簡單,第二代生物柴油採用催化加氫工藝,得到的產品化學結構不同,屬於清潔化加氫工藝得到的清潔化高質量烴類二代生物柴油。與第一代生物柴油即脂肪酸甲酯相比,第二代生物柴油在化學結構上與柴油完全相同,具有與柴油相近的黏度和發熱值、與柴油相當的氧化安定性和更低的排放上的優勢;與石油基柴油同屬烴類,不影響柴油儲運,不影響發動機和尾氣處理且品質更高。同時,第二代生物柴油的CO2排放量比柴油低,可以減少限制的和非限制的汙染物排放(包括SOx,NOx),還可以減少顆粒物排放量,並且可以大大減少發動機的結垢,噪聲明顯下降。

談到二代生物柴油技術成果的研發生產過程,陳松表示,這項技術成果凝聚了團隊的智慧與心血,是產學研結合的結果。

2020年初,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尋求二代生物柴油生產技術,經過調研後慕名與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進行交流合作。中科院青島能源所提出液態催化沸騰床加氫耦合固態催化加氫脫氧提質的ZKBH工業化技術改造方案,並迅即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啟動,一期目標處理20萬噸生物質油脂生產二代生物柴油。

雙方團隊通力合作,經過3個月的反覆調試、實驗,在完成現場所有設備調整和工藝流程改造施工並將首批液態催化劑和配套生物柴油固態提質催化劑運抵現場後,7月30日,裝置正式試料開車,一次切換進8噸/小時進料,初進原料為國產地溝油為主要成分的生物質原料;8月6日正式生產出產品,所生產的二代產品生物產品外觀水白色,密度0.7903,十六烷指數接近100,硫氮均小於5,經送上海有關機構檢測,產品達到生物柴油出口歐盟標準,產品指標全部達標。(王健高 通訊員 劉佳)

相關焦點

  • 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這項技術讓它變身二代生物柴油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標誌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ZKBH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
  • 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這項技術讓它變身二代生物柴油
    來源:科技日報圖集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標誌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ZKBH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
  • 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這項技術讓它變身二代生物柴油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標誌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
  • 關注|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這項技術讓它變身二代生物柴油
    :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標誌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ZKBH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這項技術讓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
  • 地溝油的「春天」來了?通過中科院創新,化身二代生物柴油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標誌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ZKBH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
  • 青島能源所專項技術推動二代綠色生物柴油量產,經濟效益可觀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9日訊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發的ZKBH均相加氫技術在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落地應用,這標誌著該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在芬蘭、美國等國家加氫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領域長期領先中國10餘年的背景下,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中科院傳喜訊,攻克一項可「變廢為寶」技術,地溝油變柴油成現實
    日前,我國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出喜訊,攻克已久的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已經成功研製,並在每年可產20萬噸二代生物柴油的生產裝置上,成功生產了出來,這也標誌著該研究所的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也就是說流傳已久的「地溝油變柴油」成為現實。
  • 【中國科學報】二代生物柴油量產工藝「升級」
    青島能源所供圖  一瓶是渾濁如醬油的「地溝油」原料,一瓶是無色無味的二代生物柴油樣品,裝在瓶中透亮見底——在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青島能源所),記者見到兩瓶截然不同的油品取樣。  通過「地溝油」等廢棄油脂提煉的二代生物柴油,不僅清潔、低碳,還不涉及與人爭糧、爭地等問題,因此備受行業青睞。
  • 我國世界首個液態分子催化二代生物柴油技術成功量產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和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相關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這標誌著該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地溝油提煉生物柴油前景如何
    在金華武義經濟開發區,有一家浙中西地區唯一專業生產生物柴油的企業。 型號規格為S500的生物柴油,呈清澈的黃色,外觀和普通石化柴油相似,但它是從地溝油中提煉出來的。 近年來,國內有許多企業爭搶生物柴油「蛋糕」,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堅持下來的很少。
  • 油茶亞臨界萃取實驗 看地溝油、光皮樹如何變身生物柴油
    地溝油、光皮樹如何變身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能解決未來的能源問題;油料能源植物可以吸收土壤裡的重金屬 這是煉製生物柴油的第一步。 省林科院林場內有一個年產3000噸的中間性試驗生產車間。在這個車間內,不論是地溝油還是光皮樹、白檀果實油脂,通過並不複雜的煉製過程,最後都能被製成生物柴油。 省林科院院長、林木無性系育種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創始人之一、省生物柴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林業局能源辦核心專家……李昌珠的頭銜很多。
  • 液態分子催化油脂轉化合成二代生物柴油技術成功量產丨轉化亮點
    近年來,中科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成果不斷產出,並持續通過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為進一步增進公眾對中科院亮點工作的了解,同時促進院屬各單位進一步加強對成果轉移轉化的傳播推廣,特啟動「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篩選」活動。
  • 青島能源所利用黃絲藻製備生物柴油
    27日,記者從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獲悉,該所微藻生物技術研究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黃絲藻,建起了國際上少有的特色絲狀藻的藻種庫。並通過基因改造黃絲藻使其細胞內含油量大大提高,可用於製備生物柴油、航空煤油,未來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微藻怎麼能產油?青島能源所微藻生物技術研究組副研究員汪輝告訴記者,微藻是一類在陸地、海洋分布廣泛,營養豐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養植物,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分辨其形態。
  • 海洋微藻可提取生物柴油,或可緩解能源危機
    齊魯網4月24日訊 根據中科院青島能源所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微藻中可以提取生物柴油,甚至是航空煤油,為未來緩解能源危機提供新方案。微藻,顧名思義,就是微小的藻類,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體,它也是食物鏈的起源,在地球形成之初,便已存在,至今已存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而隨著海洋科技高速發展,微藻這種古老的生命體又一次發出耀眼的光芒。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微藻生物技術研究組和單細胞中心經過多年的研究,均成功從微藻中提取出生物柴油。
  • 生物柴油行業研究報告:歐洲政策利好,行業迎來快速發展契機
    研究新的可 替代綠色能源成為當務之急。根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9 年國 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2019 年中國原油淨進口量首次突破 5 億噸,成品油 淨出口量首次突破 5000 萬噸,原油和石油對外依存度雙破 70%,嚴重危及到 國家能源安全。此外,由於石化燃料大量應用所致的環境汙染已成為全世界所 面臨的重大挑戰,其中生物柴油以其優越的環保性能受到了各國的重視。
  • 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所海洋微藻項目進入產業化開發
    近年來,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圍繞海洋微藻生物能源與資源化利用等領域,逐步形成了從基礎研究、技術示範到產業化開發的完整的研發鏈條,海洋藻類項目的技術和系列產品研發開始領跑世界,取得重要突破。該所創立了基於單細胞技術的微藻種質資源高通量篩選與定向遺傳改造平臺,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微藻產油的遺傳與調控機制,為獲得適於工業化放大的優質藻種資源奠定基礎;發展了高效的微藻生物膜貼壁培養新技術並建成中試系統,培養產率高達6~8噸/畝/年,微藻光合效率平均達到了10%以上,為目前國際報導最高水平。
  • 青島能源所建立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
    青島能源所建立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 2016-08-23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研究中心以微擬球藻為模式,率先建立了基於Cas9/gRNA的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打開了其反向遺傳工程的大門。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開發出「油脂結構定製化」的微藻細胞工廠—新聞...
  • 生物柴油廢渣可變牙膏肥皂 這些新技術有望在揚落地
    據了解,南京大學揚州化學化工研究院、揚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高性能複合材料研究所此次帶來了11項科技成果,這些成果集中在化學領域,與來自高郵、寶應、儀徵以及市區的企業「對話」。「前期我們做了工作,調研了企業的需求,把這些需求再向南大研究院反映,看他們這裡有哪些科研成果,這些成果能否給我們企業產業化。」揚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工作人員王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