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在4S店裡選電動車時有沒有遇到這種銷售,在你看車的時候,銷售人員在介紹電動車性能的時候就喜歡將電池的能量密度作為宣傳重點,成為電動車續航能力的評判標準。
通常在銷售人員說「某款車的能量密度有多少」「用的是哪一個品牌的電池」等等時,要是你再問下到底什麼是電池能量密度,他估計只能回答你,只要能量密度高,這個車的就越好。明顯這件事,具體這個電池能量密度是什麼他並不清楚,而這種讓人下不來臺階的事情肯定不是小編幹的,是小編的朋友幹的!嗯!
首先要知道這電池能量密度是什麼,其實它也是分兩種類型的,有重量能量密度和體積能量密度,較為尋常點的參考值是重量能量密度。
這個重量能量密度的計算公式為:重量能量密度=電池容量×放電平臺/重量,單位為Wh/kg(瓦時/千克),所以就其本質上就是對電池的蓄電能力的結果。
解釋完這個電池能量密度,咱們就可以來看看這個續航了,其實不管是電動車還是四驅車,都是電驅動,都遵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電池的容量越高,單次續航裡程就也會變長了。
所以這個時候,就會有人問,問什麼不多加點電池,就可以多跑一下啊,這不是某些人的疑問,也會有人對這方面進行研究過。
首先是車身體積的問題,車要有足夠的體積裝載電池,舉個例,特斯拉Model S身長4320mm,江淮iev7身長4320mm,不考慮厚度和寬度的話,車長大概能夠代表他們裝載電池的能力,二者續航分別為469公裡和280公裡。這與尺寸也是正相關的。
按照這個說法,越大的車,就跑的越遠嗎?不,相信那樣的車沒有多少人會喜歡的,超出了正常的審美認知了。而且目前電動車裝載的電池量都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比例裝載的。
那麼只能另一方面下手,就能量密度,就意味著,體積和重量不變的條件下電池容量得到增加,但密度增加的同時也代表著有著高的電池成本,所以我國正在加緊研究能量密度較高的電池。
但是又說到這個能量密度的檢測,也是頭疼的。這個測頻基本上是與車企有掛鈎的,因為政府對這個能量密度有要求,相應的在新能源補助上也有獎勵,能量密度越高,越多的補貼,這樣就不能說其間有沒有什麼事情發生了,畢竟與錢掛鈎了。
就之前提到的公式,可以就加大電池容量與減輕電池重量方面來增強能量密度。前者可以從電池材料入手,但如果為此就降低對電池穩定性的要求的話,相信安全問題會讓這些人吃不少苦。後者就有些車企會進行削減材料,但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
所以綜上,電池的能量密度也無法決定電動車的好與壞,對比電動車的續航裡程時,簡單明了的觀察電池容量,也不是很好的辦法,還是要就安全性多考慮下的。
聲明:本文由易車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易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