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陽光的照耀是地球生命所不可或缺的。
如果失去了陽光的照耀,地球生態環境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生命存在的基礎也就會隨之消失。對於大多數的地球生命而言,失去了太陽,也就等於宣告了滅亡,但人類與一般的地球生命有所不同。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經過長期的發展,人類已經初步認知了一定的宇宙規律,特別是在科學誕生以後,短短的300年時間,人類的生活方式就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千百年,甚至是更為遙遠的未來,人類文明可以發展到何種高度是難以象的。而這一切就使得人類在失去太陽之後有了存活的可能。那麼,人類會失去太陽嗎?會的。因為作為一顆恆星,太陽遲早會耗盡它的燃料,然後膨脹坍縮,最終成為一顆白矮星。
當然,在正常的情況之下,如果太陽熄滅了,那麼地球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也就不會出現上面的這個假設了。
因為在太陽上的氫元素耗盡之後,太陽會由氫核聚變轉為氦核聚變,而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氦閃。氦閃會瞬間釋放巨大的能量,這股能量足以徹底破壞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地球生命將會在氦閃發生的一瞬之間消失殆盡。
不過,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太陽之後還會膨脹為一顆紅巨星,體積會巨幅增長,最終吞沒地球軌道,所以整個地球都會因此消失。不過太陽的壽命大約在100億年左右,現在的太陽約為50億歲,還正值壯年,而氦閃的發生是30億到50億年以後的事情,所以我們現在是無需擔憂的。而歷經數十億年的發展,未來人類將具備應對這種危機的能力。
數十億年之後的人類很可能已經具備了星際航行的能力,但是地球人口眾多,想要通過建造宇宙飛船進行遠程星際遷徙必然困難重重。
宇宙是一個極其稀疏的空間,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恆星比鄰星也有4.2光年的距離,而光速不可超越,未來人類能夠實現十分之一光速的星際航行已經是極其了不起的事情,讓數萬,甚至是數十萬艘飛船在宇宙中航行數年,乃至數十年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
所以,相比較星際遷徙,似乎繼續住在地球上更為便捷。這有可能嗎?當然是有可能的,未來人類可以將地球推離,改變地球軌道,讓地球向太陽系外圍移動,最終停留在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當然,也可以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將地球本身作為太空飛行器,帶著地球一起去流浪。
無論是哪一種選擇,未來人類都要面臨一個相同的問題,那就是失去了陽光的照耀之後,人類如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沒有了太陽,地球表面溫度會急劇下降,整個地表都將被冰封,所以人類肯定是不能再繼續居住在地面之上的,所以人類必須要轉移到地下去。在一定的深度建立地下城鎮。現在有一個問題,進入地下的人類要靠什麼來維持生命呢?食物似乎是一個大問題。
人類的食物來源從本質上是要依賴於陽光的。植物作為生產者,通過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然後作為低級消費者的食草動物通過食用植物來獲取能量,而作為高級消費者的食肉動物又通過捕食食草動物來獲取能量。沒有了陽光,食物產生的基礎也就被切斷了。
在數十億年之後,可以預見人類應該已經掌握了重核聚變技術,能源的生產並不是問題。
所以人類完全可以在地下利用電力模擬太陽光來支持植物的光合作用,至於水源則可以通過從地表取冰獲得。當然,地下的空間是有限的,不過現在的農業種植技術就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主要糧食作物的畝產都可以達到千斤以上,而在數十億年之後在地下建立立體種植空間,以極小的空間生產出足夠供給全人類的糧食是沒有問題的。
只不過,食物的種類可能會相對單一,肉類更是稀少。因為這涉及到一個能量轉化效率的問題,簡單來講就是食物鏈的層級越多,能量損失也就越多,比如可以養活100人的糧食,如果用來餵養動物,可能只能養活10個人,而地底空間終歸有限,所以必須要減少能量的損失。#百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