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上下 相聲何為?(解碼線上新風潮)

2021-01-09 人民網

抖音直播推出「歡樂DOU包袱」(網絡圖片)

上海評彈團直播(網絡圖片)

近期,「相聲 直播」的話題一直熱度不減。支持者大聲點讚,認為相聲就該這樣與時俱進,要跟得上當下觀眾的觀賞需求;反對者則認為這種碎片化的笑話集錦、類似於才藝展示的表演,已然空有相聲之名而沒有相聲的味兒了。

那麼,當今橫跨「雲端」上下的相聲,究竟應該何為?不妨由外向內細細揣摩一番。

變與不變

從初創時期的撂地演出到走進茶館書場乃至大小劇場,從走進電臺、電視臺到聯手網際網路乃至「雲直播」,傳播媒介的變化只是相聲表演物理空間的「變」,而「不變」的則是相聲藝術的本質屬性。

百餘年來,幾代相聲人殫精竭慮,努力讓相聲逐漸發展成深受民眾喜愛的文藝樣式之一,箇中曲折,著實不易。回溯相聲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進程,不難發現,相聲始終緊跟時代變遷的腳步,不斷地調整、適應,充分體現了其自身天然具備的靈活性與開放性。

舉例來說。民國時期,城市商業電臺開始興起,當時的很多民間說唱藝人都參與其中,相聲、大鼓、單弦以及南方的彈詞等許多曲種的著名唱段都是各家電臺的熱門節目,而擅長「現掛」的相聲藝人更是在播音過程中巧妙地嵌入各類商家廣告,與今天流行的「直播帶貨」如出一轍。

據史料記載,1927年7月張壽臣和陶湘如在天津廣播無線電臺直播的《對春聯》,是「相聲上電臺」現有的最早記錄;在1936年10月17日的一份各大廣播電臺節目時間表中,常連安、小蘑菇,廣闊泉、陶湘如等人合說的相聲節目多被安排在每天的黃金時段,足見相聲在當時的影響和受歡迎程度。1944年,由京津兩地的電臺聯手推出的兩次別出心裁的「交流廣播」,即在同一時間由兩位身處不同地點的演員,以捧逗對答的方式隔空表演相聲,在當時引起了轟動。

及至電視成為現代傳播媒介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聲與電視的「聯姻」更是催生了一大批的笑星,產生了數量可觀的優秀作品,促使相聲從單純的聽覺藝術開始轉向以視覺藝術為主,其輻射力與影響力不可小覷。

儘管表演空間的不斷演進,令相聲的發展擁有了多種可能性,但就相聲藝術本身而言,演員與觀眾對其的認知和界定卻並無太大變化。因此,當相聲越來越依附於媒介的傳播力量,業態疲軟日漸顯現時,「相聲回歸劇場」的呼籲和實踐應運而生,反映了觀演雙方的普遍共識。

線上與線下

和其他文藝形式一樣,相聲與網絡的「結盟」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剛剛興起時,許多經典的相聲作品,無論音頻還是視頻,就成了繼電臺、電視臺之後網絡文藝中的重要選項。譬如1998年由姜昆創辦的「鯤鵬網」,即後來的「中國曲藝網」便是最早致力於相聲的普及、推廣與傳播的網站,影響深遠。北京的嘻哈包袱鋪早在2016年便先後在和視頻、鬥魚等直播平臺開展相聲直播;同一年,西安青曲社與百視通合作,將連續兩天的劇場演出通過手機客戶端進行VR直播,效果頗佳。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業已形成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共生共存的多元化格局。相聲的傳播途徑同樣不再局限於直接與觀眾面對面的劇場演出,新的傳播平臺和技術所帶來的巨大變革,也令相聲的觀演雙方「並未謀面,卻猶在眼前」。尤其是自媒體的日益普及,讓許多年輕的相聲演員有了更加獨立自主地展示和推介個人作品的機會,個性鮮明,形式多樣,無形中也給廣大觀眾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觀賞選擇。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劇場演出停擺。原本活躍在各個小劇場的相聲演員們,一時間陷入了措手不及的窘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相聲「雲直播」的集中湧現,既是演員的「自救」,也是觀眾的期盼。

眾多相聲社團相繼開啟了「雲端之上」的旅程,例如北京的大逗相聲社在抖音、嗶哩嗶哩等網絡平臺連麥說相聲,開設相聲「雲課堂」;天津的謙祥益相聲俱樂部舉辦了線上直播的相聲大會,與睽違已久的相聲觀眾相聚雲端。更多的相聲演員則是通過個人直播的方式,力圖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一些國有曲藝院團像北京曲藝團、上海評彈團等也紛紛入駐各大直播平臺,開設官方帳號,定期舉辦線上直播。

一方面,各大直播平臺紛紛主動邀約,使得以相聲為代表的諸多傳統藝術形式不再偏安一隅,得以躋身新媒體的傳播平臺;另一方面,相聲從業者在網絡直播的實踐中得以重新審視自我,尋找新的定位。

從相關機構發布的《曲藝演出行業線上直播模式分析》一文中可知:相較於一些知名團體和知名演員,大部分不知名的團體與演員,在關注度和影響力方面並無優勢,勢必在盈利創收方面缺少競爭力。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線下演出逐步恢復,有人開始提出疑問:當生存的壓力不再像疫情期間那麼突出了,相聲的「雲直播」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是與不是

瀏覽眾多冠以「相聲直播」的線上節目,很容易令人眼花繚亂又心生疑慮:雖然參與直播的都是相聲演員,但究竟有多少節目還能被稱之為「相聲」?

如果說,以適應觀眾為目標的相聲直播,只是滿足於拼湊些眾人皆知的網絡笑話,或熱衷於和觀眾嘮家常式的互動、展示各類才藝,而缺乏原創性、完整性的相聲作品,這樣的「雲直播」很難說還能走多遠。

和網際網路界通行的一句名言——「內容即王道」一樣,相聲藝術未來的走向,肯定離不開優質內容,即精彩相聲作品的疊加與支撐。而這,恰恰是當前「相聲 直播」中明顯存在的行業短板。

事實上,「不缺好演員,惟缺好作品」的現狀,在近幾十年的相聲創演實踐中早已既成事實,且愈發突出。假設,將相聲頻頻進入直播平臺的方式視之為「攻城拔寨」,那麼,接下來是「偃旗息鼓」,還是「開疆拓土」?是隨波逐流,還是挺立潮頭?

最後,還是得回到本文開頭的設問:「雲端」上下,相聲何為?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換,遵循相聲藝術自身的藝術規律,創作積累更多更好的具有時代精神氣質的優秀作品,仍是正途。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曲協副主席)

相關焦點

  • 解碼線上新風潮:雲端服務,文化館人有絕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使全國文化館的線下公共文化服務按下了暫停鍵,然而線上服務卻是精彩紛呈、可圈可點:充滿大愛的勇敢逆行者,激發了廣大群眾文藝創作熱情;藝術學習和文藝欣賞的短視頻深受歡迎,公眾點擊量不斷增長;宅家秀才藝的網絡文化活動,吸引了眾多家庭老老少少紛紛亮絕活、展身手。文化館數字文化服務的魅力,在特殊時期悄然綻放。
  • 用耳朵去「閱讀」(解碼線上風潮)
    第17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我國31.2%的國民有聽書習慣,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聽書率較上年平均水平分別提高4.3%和8.5%。有聲書主播通過發揮聲音的想像力,讓聽眾充分感受到書籍自身價值之外的演播藝術價值。這悅心更悅耳的「閱讀」體驗從何而來?哪些有聲書最受歡迎?記者近日採訪了部分業內人士。
  • 知識服務,助你成長進步(解碼線上新風潮)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關於疫情的新聞在網上滾動播報,他也跟著糾結。他決定,今年的《何帆報告》要以武漢為主題,通過走訪調研,看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如何戰勝疫情、走向勝利。  不僅教授知識,更注重知行合一  《何帆報告》是何帆與知識服務平臺得到App(手機應用)聯合出品的一項持續30年的知識工程,定位是「一位經濟學者和一個國家的三十年」。
  • 引領藝術傳播革新(解碼線上新風潮)
    圖片從上到下分別為:全球首臺「8K 5G」超高清視頻全業務轉播車、轉播車內、亦莊經濟開發區大族廣場直播點、笛子演奏家陳悅與樂團合作演繹竹笛協奏曲《新柳水令》 國家大劇院供圖8月8日,國家大劇院「華彩秋韻」系列演出首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指揮家張藝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繹了中外多位作曲家的經典篇章。
  • 北京移動「全球通5G潮生活」讓傳統藝術走上雲端嘻哈包袱鋪「雲上...
    9月12日晚7點,北京移動全球通攜手嘻哈包袱鋪,打破傳統表演模式,用5G VR直播的形式為用戶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雲上相聲」盛宴。5G+VR玩轉傳統藝術 北京移動開啟「雲上相聲」新模式憑藉優質的5G網絡環境,北京移動全球通俱樂部再推新玩法。
  • 最簡易筆記本聲音提升方案,體驗森韻TAKT C音頻解碼線
    筆記本市場的繁榮跟處理器的發展不無關係,每年幾乎都是洗牌式的革新,但絕大多數圍繞intel/AMD跪舔的主板廠商都只在供電和超頻上做文章,要不然就是添加一些花裡胡哨中看不中用的功能,音頻這一塊Emmm.......基本是停滯不前的狀態,這個現象級問題在臺式機上也是一樣的。
  • 五款主流Type-C音頻解碼線橫評
    而CS43130S是在魅族2017年的旗艦機Pro7上首發,但由於魅族的Pro6plus的音頻系統相較Pro7更為強大,這導致了部分煤油們的不滿,連帶著為CS43130的首秀蒙上了一層陰影。值得吐槽的是官方給出的參數很雞賊,不讓你直接看出輸出功率,我們只能自己換算,換算後這款耳放在32歐姆負載下輸出為2x31mW,300歐姆負載下的輸出能力為2x10mw,這推力可謂很一般了。至於其他參數可以直接看這張圖:在聲音方面,華為的CM21是文中所有產品裡在推力方面最弱的一款,實際和魅族的解碼線在同一個水準。
  • 「公式相聲」李宏燁:投靠姜昆叫板郭德綱,為證能力開相聲專場
    「公式相聲」李宏燁:投靠姜昆叫板郭德綱,為證能力開相聲專場他創立了獨樹一幟的公式相聲,憑藉這一成果,公然暗諷郭德綱「沒文化」,他想憑一己之力打破傳統相聲,但為了生存,還是選擇和姜昆抱團取暖,他就是新語相聲俱樂部的創始人李宏燁。
  • 南京話相聲 南京人短劇火爆朋友圈
    《打車記》裡講南京老太上計程車,東西放後座關上門,人想坐前排,司機聽到砰一聲關門就一腳油門踩下去「竄的了」。他模仿老太跺腳翹蘭花指「哎呦怎麼辦」,模仿司機一手拿煙一手握方向盤,以為老太在後座就開始韶:「我跟你講……」《擠公交》裡模仿南京人被人踩了腳什麼反應:「哎朋友!朋友!」「幹麼四啊?」「踩到我腳賴!」
  •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博士夫妻「公式相聲」
    在本場比賽中,點評專家方芳、魏文亮、魏積安送上了精彩的評價。小品組評委崔凱評價稱:「本屆小品從創新和選材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主題鮮明、關注熱點、接地氣、暖人心。」相聲組評委趙炎認為,相聲創作要向小品學習,多創作一些聚焦觀眾生活的題材。並勉勵選手們:「作品不要怕反覆,不要怕推翻,刻苦勤奮才能推出好作品。」
  • Icon-雲端打造四川國際交往新平臺
    從吊頂設計,到座椅等軟裝、燈光照明裝飾,建築外立面的曲線元素運用其中,色彩搭配上也充分體現出簡潔清新的北歐風格。  作為雲端項目的「門面」,也是「中國—歐洲中心」的「門面」,雲端塔一、二樓將承擔展示交易功能。一樓為國際展示中心,二樓為貿易展示中心。另一重要部分——天府音樂廳也已裝修完畢,這裡將成為成都成都城南首個專業音樂廳。
  • 德雲社商演愛曬「九宮格」,滿坑滿谷不是重點,郭德綱意欲何為?
    文章《德雲社商演愛曬「九宮格」,滿坑滿谷不是重點,郭德綱意欲何為?》為梵音茶語原創文章,抄襲必究!德雲社不但相聲發展的好,郭德綱也為相聲重新設定了一個「標杆」,比如學習京劇的封箱、開箱演出,學習歌星的巡迴專場表演,這些都讓相聲得到了更好的傳承。當然,還有不知從何時開始的那些滿坑滿谷的「九宮格」。以往的相聲在小劇場演出,如果有觀眾觀看,那些相聲演員就感到很開心了。儘管那時候並沒有賺到錢,而且還得通過各種活動吸引觀眾進場觀看。
  • 相聲演員劉穎:1982年到1992年,我和于謙說了十年相聲
    前排左起依次為劉穎、李偉建、武賓,後排左起依次為于謙、李金鬥、李建華、陳湧泉、劉洪沂採訪結束與劉穎老師合影,我們身後是一組鐵皮柜子,其中一隻銘牌上,還貼著劉老師當年的老搭檔于謙的名字。在于謙和郭德綱走紅之前,當時的鐵路文工團說唱團團長侯耀文,曾把這兩位新秀調進團裡,力圖打造一支國內實力最強的相聲隊伍。劉穎訪談錄劉穎:1969年生,北京人。
  • 相聲演員孫越,出身於相聲世家,卻為何養了10多年的大象?
    大家都知道現在相聲的受眾人群越來越年輕化,這也歸功於我們郭老師創立的新口相聲,不說別的,他創立的班組每年都有上千場的演出,門下的弟子也是不下千人,其中讓我們熟知的也有好幾位。
  • 誰說相聲演員創業就是笑話
    最近相聲演員王自健的手機公司玄乎科技被公開,又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一陣吐槽。其實除了羅永浩、王自健外,你還可以把李牧加進相聲演員創業的列表中去。但李牧又有所有不同,除了相聲他還學過武術,做過旅遊節目,寫過書,開過文化交流公司,而且,他還是個瑞士人。
  • 中國相聲門譜系:門派師承 相聲自有家譜(附圖)
    由於篇幅原因,收入的相聲名家數量有限,以基本體現相聲界師承關係為目的,對相聲界有重要貢獻的藝人難免有所捨棄遺漏,特此致歉。  相聲門內這份不輕易公開的「內部檔案」已經曝光了兩次,一次是馬三立老先生於1 9 8 5年出版的《天津文史資料選輯》上,一次是1 99 5年出版的《中國相聲史》上刊登的「相聲演員師承關係表」,關於這兩份行業檔案,存在著種爭議,名單的內容也在不斷的擴大。
  • 竇晨光常鵬旭退出相聲新勢力,加盟苗阜青曲社演出
    目前搭檔常鵬旭還沒有發表相關動態,但竇晨光常鵬旭的官方粉絲後援會也轉發並發表了「相聲新勢力,下臺鞠躬」的動態,然後留言區的粉絲紛紛回復「前程似錦」「到了新地方也要好好演」等送別的話。 提到西安的相聲界,大家想到的是相聲新勢力,而相聲新勢力大家知道的無非是盧鑫、玉浩。
  • 公式相聲動作不斷,受邀參加曲協活動,為牛津劍橋校友會定製作品
    日前,在缺席首屆非遺相聲大會之後,交大博士,李宏燁、鄭鈺夫婦並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最近,上海市曲藝家協會第八次會員大會舉行,李宏燁受邀參加,現場與多位大咖合影,看起來心情非常不錯。能夠參加文聯舉辦的活動,也充分說明李宏燁已經被相聲界接納和認可。
  • 德雲社相聲專場完整版免費聽
    喜馬拉雅為你來德雲社相聲專場完整版免費聽,每天都有數千位聲音用戶每天發布數千條聲音,只在喜馬拉雅,你才能聽到最新的好聲音哦,億萬人的隨身聽,隨水隨地聽你想聽,睡前聽安眠曲有助睡眠,下班聽有助於解悶,快來下載吧。
  • 那對質疑郭德綱爆紅的博士夫妻,想要推出公式相聲,結果怎樣了?
    但是還是有一些東西,他們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人們的視野,比如說相聲和小品。這兩樣東西都是每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必備的節目。那些相聲演員他們都有著豐富表情可以引人入勝,讓很多觀眾都捧腹大笑。要說起相聲那麼其代表人必定是郭德綱了,郭德綱是在相聲界很有成就的人,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個故事也是與他有關的。那對質疑郭德綱爆紅的博士夫妻,想要推出公式相聲,結果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