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幸福感,離不開GDP;但假使只有GDP,居民可能感覺離幸福有點遠。
因為,居民的幸福感與人均可支配收入更密切相關。
據國家統計局消息,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實際增速由上半年的下降1.3%轉為增長0.6%。
然而具體到單個城市而言,目前國內哪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哪些城市的居民收入又與其經濟地位難以匹配?
上海人均超7萬獨領風騷
太原、南寧、西寧未入百強
搜狐城市以中國大陸333個地級行政區(包括地級市、州、地區、盟,下文皆以城市統稱)以及4大直轄市為樣本,統計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
其中,除麗江、鶴崗、三沙、那曲、阿克蘇以及和田6市未公布相關數據外,其餘331座城市均有數可查,據此,搜狐城市得出「中國城市居民收入百強榜」。
統計發現,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10座城市分別是:上海、蘇州、北京、杭州、廣州、寧波、南京、紹興、深圳和嘉興。
2019年,上海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達73615元,是全國唯一一座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7萬元的城市。而同期,搭上百強榜末班車的長春,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37844元,約為上海的一半。
上海之後,蘇州以68629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稍稍領先北京,位居全國第二,再次彰顯了其作為「中國最強地級市」的經濟實力。
中國城市居民收入百強榜/搜狐城市製圖
雖有京滬位列三甲,但同為直轄市的津渝,居民收入卻差強人意。
2019年,天津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沒能超過5萬元,僅為46119元,全國排名第45位,而同期江浙的普通地級市無錫、舟山、溫州、台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已邁過6萬元門檻。
另一廂,重慶城鎮居民的收入表現更是一言難盡。2019年,重慶以37939元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全國第98位,勉勉強強拿到了百強榜的入選門票。
不止是津渝,一眾省會城市的居民收入表現,也沒能贏過沿海經濟強省的普通地級市。
中國城市居民收入30強中,一半以上是以蘇州為首的粵江浙普通地級市,而中國27座省會城市,僅僅只佔了30強中的6席。此外,鄭州、西安、貴陽等15座省會城市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在50名開外,太原、南寧、西寧更是連百強榜的門檻都沒達到。
除了拼不過沿海發達城市外,一些省會城市的居民收入,還不及省內小兄弟。
例如,2019年石家莊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8550元,而同期廊坊、唐山這一數字均已跨過4萬元大關。此外還有,2019年合肥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及馬鞍山、哈爾濱比不過大慶、烏魯木齊不如克拉瑪依……
浙江11市集體入圍百強
廣東1/3市排名末位15%
從百強城市的省份分布來看,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四省入圍城市數量最多。其中,浙江以11市全部入圍百強榜的傲人戰績稱霸。
更值一提的是,浙江城市不僅全部入圍,而且名次俱佳。
浙江11地市中,杭州、寧波、紹興、嘉興四市排名前10,舟山、溫州、台州、金華、湖州排名前20,就連排名最低的麗水,也以46437元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全國第43名,高於昆明、成都等重點城市。
居民收入百強城市省份分布圖譜/搜狐城市製圖
浙江之後,江蘇以10座城市入圍百強榜的成績次之。
但與蘇南、蘇北在經濟總量上的顯著差距類似,蘇南與蘇北在居民收入上也呈現出明顯的分化現象。
江蘇共有13市,其中「蘇南五傑」——蘇州、南京、無錫、常州、鎮江,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排名前30,而「蘇北五虎」中,除了淮安、鹽城排在80餘名外,徐州、連雲港、宿遷均未能邁進百強的門檻,其中宿遷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全省最低,僅為有30614元,不及同期蘇州的一半。
比江蘇各市收入分化更為嚴重的,是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
廣東下轄21個地級市,其中共有8市入圍百強榜,廣州、深圳更是分列全國第5和第9。但聚光燈後的另一面,廣東仍有7市,即1/3的城市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萬元。
不足3萬元是什麼概念?
2019年,黑龍江的齊齊哈爾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031元,在全國公布相關數據的331座城市中,排名第283位,這意味著,廣東仍有7市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處於末位15%的陣營。
其中,潮州市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最低,僅有25828元,不及同期廣州的40%,在331座城市中,排名倒數第7位。
廣東的鄰省廣西,則是面臨著比地區失衡更為尷尬的處境。
儘管廣西下轄的14地市中,僅有河池一市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萬元,但廣西卻無一城入圍百強榜。2019年,廣西首府南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37675元,距離百強入圍門檻仍差169元,遺憾落榜。
同樣無城入圍百強榜的,還有青海和山西兩個北方省份。
眾所周知,南北方城市間的GDP差距,已然十分顯著。然而,在居民收入表現上,南北方城市差距更甚。
2019年,中國城市GDP總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中,共有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五座城市上榜;然而居民收入排名前20名的城市中,就僅剩北京一座北方城市。
減稅讓利
藏富於民
GDP排名與居民收入排名差距最為懸殊的,當屬重慶和舟山。
2019年,重慶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3605.77億元,在居民收入百強城市中排名第5位;然而,同期重慶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卻只排名全國第98位。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2019年,舟山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71.6億元,不及重慶的1/10,在居民收入百強城市中,只能排名第81位。但是,同期舟山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卻高達61479,約為重慶的1.6倍。
分析重慶、舟山居民收入差距懸殊的原因,就不得不提,重慶與舟山巨大的人口數量差距。
2019年,重慶全市常住人口3124.32萬人,約為舟山的26.57倍;而同期,重慶市GDP總量只是17.21倍。於是,當蛋糕還不夠大,等待分蛋糕的人又很多時,自然,每個人分得的蛋糕就會變小了。
此外,具體來看,構成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四個部分中,除了轉移淨收入(包括養老金、政策性生活補貼等),重慶、舟山兩者差距不大外;其餘三項,舟山都大幅領先於重慶。
2019年,舟山市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高達40625元,是同期重慶的1.84倍。受浙江濃厚營商氛圍影響,舟山市城鎮居民的人均經營淨收入(包括企業經營收入)是重慶的1.52倍。同樣,在財產淨收入(包括利息、房屋出租收入等)方面,舟山是重慶的1.94倍。
2019年重慶、舟山城鎮居民收入構成/搜狐城市製圖
由此看來,一座城市GDP總量的高低,並不必然等同於居民收入的高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GDP而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與居民生活幸福感密切相關。
但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曾多年落後於GDP的實際增速。據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顏色測算,從1985年到2009的25年裡,其中有19年GDP的實際增速超過了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或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速中的最高值。
居民收入實際同比與GDP實際同比的歷史趨勢/方正證券研究所
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的要求被頻繁提出,兩者之間的增速已不再大幅度背離。
2019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與同期6.1%的GDP增速相比,兩者增速基本同步。
然而如何推動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邵秉仁曾撰文指出,要真正降低個人和企業的稅負,給企業家和社會以穩定的預期。同時,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政府要大幅壓縮開支,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以及一些需求不是太迫切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應該停建或緩建,拿出更多財力用來提高人民群眾收入水平,促進消費,為經濟增長增添新動力。
因為,減稅讓利、藏富於民已是全社會的共同期待,也是一個多贏的策略。
參考文獻:
[1] 各地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 2020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國家統計局[3] 城鄉一體化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指標解釋,國家統計局
[4] GDP大省,你的居民幸福感為何不如別的省?中國經濟周刊
[5] 今年GDP增速有目標麼?國民收入視角,方正證券研究所
[6] 40年改革基本經驗與新時期改革建言,中國改革
作者:翟楊
轉自:搜狐城市
封面圖來源於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