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網】華東理工大學發布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百強榜

2020-11-28 華東理工大學

11月16日,上海高校智庫「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吳開澤副教授領銜的智庫重點研究項目「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在華東理工大學發布「新時代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暨百強榜(2020)」,這是華東理工大學第三次公開發布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百強榜。課題組後續還將推出中國城市社會發展專題報告等系列報告。

針對國內現有城市排名著重於經濟排名或單項指標排名,較少有綜合、全面反映城市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的情況,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研究」堅持城市發展的「社會屬性」和「人民屬性」,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依歸。

課題組結合當前和「十四五」期間城市社會發展新形勢,對標人民城市的「人民性」和新發展階段的社會建設新要求,對2020年評價指標進行調整優化。2020年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標體系是一個綜合反映城市社會發展與治理水平的系統性指標,更加突出城市的民生與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和居民健康,更加重視城市的教育和就業質量,更加強調社會治理,更加關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社會發展潛力。城市社會發展指標體系包括7個一級指標、46個二級指標,能夠從多個層面對297個城市的社會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價。一級指標分別為經濟發展與民生保障、人口發展與社會潛力、生態文明與環境治理、社會治理與公益慈善、公共教育與科技文化、公共醫療與居民健康、社會保障與社會救助。

2020年城市社會發展指標體系還對各項指標的分值進行優化,首次將分值分為基本分和扣減分,其中基本指標為38個二級指標,基本分100分;扣減指標為8個,扣減分為18分。

從整體上看,我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標體系中「社會治理與公益慈善」、「公共醫療與居民健康」、「社會保障與社會救助」三類指標貢獻最大,這與課題組主張「城市發展的社會屬性和人民屬性」直接相關。城市社會發展排名也表明,經濟發展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是「社會的經濟」。

課題組根據「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標體系」,利用可獲得的2019年各類統計年鑑數據,對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了排名,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十強城市分別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廣州市、重慶市、杭州市、南京市、天津市、武漢市和成都市。與2019年相比,城市社會發展十強城市連續上榜,北、上、深、廣仍舊佔據前四位,杭州和南京進步明顯。

上海市在多個一級指標排名表現優異,其中「社會保障與社會救助」一級指標得分名列前茅,「經濟發展與民生保障」、「社會治理與公益慈善」和「公共醫療與居民健康」三個一級指標得分僅次於北京位居榜眼,「公共教育與科技文化」得分位列第三。上海社會發展還存在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數、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在校大學生規模優勢不明顯等短板。因此,應考慮建立更加有效的生育保障機制,以及更加全面的幼託和基礎教育體系,切實降低中小學家長的課後輔導負擔和課外輔導支出負擔,從而提升上海女性的生育意願。上海還應適當擴大高等教育規模,降低落戶門檻,從而有效地吸引有才華、有夢想、有衝勁的青年人。

在7個一級指標分項排名中,一些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由於特殊的環境條件和資源稟賦,或地方政府的重視和投入,排名靠前。在「人口發展與社會潛力」領域,東莞、鄭州、佛山、青島和合肥等城市表現優異,這些城市人口吸引能力顯著增強,青壯年人口比重高,城市老齡化程度低,社會發展潛力大。在「公共教育和科技文化」領域,北京深圳上海實力最強,珠海和克拉瑪依等科教或產業強市,以及拉薩和太原等省會城市集聚了大量教育和科技資源,排名靠前。在「社會保障與社會救助」領域,上海、北京、深圳、珠海和廣州等城市得分最高,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青壯年勞動人口,他們在為城市經濟發展貢獻智慧的同時,也提供了大量的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增強了社會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性。在「生態文明與環境治理」領域,十強城市大多為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的中小城市,包括麗江、黃山、威海、海口和珠海等著名旅遊城市。這充分說明城市社會發展不完全等同於經濟發展,而良好的社會發展能夠使城市居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有更大的獲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適度和健康度。

相關焦點

  • 「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百強榜」出爐 珠海這三項指標躋身全省前2
    &nbsp&nbsp&nbsp&nbsp近日,「新時代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暨百強榜(2020)」出爐,該榜單由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發布。作為我國最早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珠海在全國297個參評城市中位列第12名,在廣東入圍百強的16個城市中排名第4。
  • 【集微發布】中國半導體行業專利百強榜出爐
    集微網報導,1月16日在京召開的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年會上,集微諮詢(JW insights)首次發布了「中國半導體行業專利百強榜」。研究顯示,中國半導體行業在專利積累上已經跨過了「從0到1」的階段,但是在「從1到N」的核心技術國際競爭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京東方、中芯國際和華為(海思)是專利實力Top 3的中國企業,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是專利實力Top 3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整體看,此次入榜單位呈現出「兩強一弱」的格局。
  • 2019-2020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上市公司競爭力百強榜發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2019年12月23日,為了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和穩健成長的實業經營理念,引導資本市場理性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促進證券市場良性發展,提高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發布了「2019-2020年度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上市公司競爭力百強排行榜」。
  •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塗善東為永定一中師生作報告
    活動由永定區科協主辦,永定一中承辦,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塗善東為學校師生作題為《工程讓世界更美好》的報告,400多人參加聽講。報告中,塗善東院士從祖父塗演凡致力教育救國,開拓民智,並在永定一中的工作經歷說起為開頭,馬上與學生拉近了距離,讓師生們倍感親切,增強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塗善東院士的報告主要圍繞「什麼是工程,工程與文明,工程師精神」等3方面來闡述。
  • 華東理工大學19個重點學科簡介
    1997年美國權威的斯坦福研究院推薦中國5所著名研究院所作為美國公司在華開展合作研究對象,華東理工大學為唯一入選的化學工程研究單位。  本學科從改善城市環境、加強城市安全、實施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理念出發,在工業汙染控制與仿真、廢物資源化技術、潔淨能源技術、化學物質環境風險控制與汙染修復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和優勢。
  •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入選「2020年度中國高校百佳...
    近日,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根據北大核心數據、CSCD數據、科技核心數據等第三方數據,從研究會1000多種期刊中遴選出部分百佳期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入選「2020年度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華東理工大學與東華理工大學,名字如此相似,實力卻較為懸殊
    在我國,大學的命名方法非常有規律(當然除了歷史悠久的校名)、地理位置、大學所在城市、主幹學科等都可以出現在學校的名字裡,例如,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這種命名方法與很多大學的名字非常相似,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等,工學大學等,名字很相似,各大學的實力各有千差萬別,今天名字基本上相同,
  • 引領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蘇州)揭牌
    1月16號,中國農業科學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在蘇州揭牌,為蘇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引領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發布,北京強勢領跑
    2020年1月4日,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 各項排名情況綜合排名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南京、杭州、蘇州、武漢、西安、珠海、長沙、常州、成都、無錫、天津、青島、合肥、東莞、濟南、廈門。
  • 從華東地質學院到東華理工大學,以此看高校名稱的變與不變
    1982年學院更名為華東地質學院,2002年再次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2002年和2003年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與撫州師範專科學校併入,並在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設立南昌校區。2007年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至今。2010年主校區由撫州遷至省城南昌。
  • 北京化工大學PK華東理工大學,都是化學出身,到底誰強?
    由於近些年化工行業的日漸不景氣,八九十年代火爆的化工專業逐漸落寞,行業的不景氣直接帶來的是學校生源的變化,好在北京化工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都是在大城市,學校本身吸引力一般,但城市好啊!也會有好多學生考慮的,就像中國農業大學,雖然是非常冷的農口,但至少也比地方的農業大學的實力派生源要好的多啊!
  •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_網易...
    28 新型超高容量連續變量量子信息體系研究 荊傑泰 華東師範大學 29 群智委託環境下的訪問控制關鍵密碼技術 錢海峰 華東師範大學 30 「河口-陸架-大洋「耦合的海洋動力學機制和環境生態效應 吳輝 華東師範大學 31 低碳烯烴選擇性氧化的動態動力學及調控機制 段學志 華東理工大學 32 抗衰老藥物靶標確證及衰老治療可視化診斷探針和候選新藥研發 李劍 華東理工大學 33 複雜攻擊下網絡化無人系統智能安全控制理論及應用
  • 【中國科技網】華東理工大學分子機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新研究成果以「基於離散超分子金屬大環的可見光碟機動分子馬達」為題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位阻烯烴的分子馬達在外界光熱刺激下能夠進行360°單向可控旋轉的獨特性能已廣泛應用於離子識別、不對稱催化、手性調控等領域。
  • 這些中國學者"強勢登榜"!
    11月18日,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華東理工大學7人次入選,入選人次數量位居中國內地高校第23位。從2014年起,世界著名科學數據與分析服務商科睿唯安公司,多次發布"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在全世界有較大影響力。"高被引科學家"所發表的成果,一般都具有很強的原創性、顛覆性,他們往往是戰略科學家和戰略科技人才的主要代表。
  • 「特約綜述」華東理工大學王輔臣教授:煤氣化技術在中國:回顧與展望
    為了總結煤氣化技術在我國發展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梳理發展脈絡,展望未來方向。《潔淨煤技術》編輯部邀請華東理工大學潔淨煤技術研究所王輔臣教授撰寫綜述《煤氣化技術在中國:回顧與展望》。同時化學工業部陝西化肥研究所(現西北化工研究院)、煤炭工業部北京煤炭化學研究所、建設部東北煤氣化設計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華東理工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等開始了煤氣化技術的研發工作。
  • 華東理工大學成立心腦科學研究實驗室 聚焦腦科學商業應用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視友科技心腦科學研究實驗室揭牌成立。 供圖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17日電 (丁婉星 許婧)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視友科技心腦科學研究實驗室17日在華理商學院正式揭牌,來自國內外近20位傑出腦科學研究專家、管理學者、商業精英和投資人齊聚華東理工大學,深度探討全球化背景下腦科學發展趨勢,並就腦科學的商業應用、創業機遇等多個議題展開交流。
  • 發布 |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積極推動AI國際合作
    作為重要智庫成果發布平臺,10月22日上午,2020浦江創新論壇聯合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同濟大學、上汽集團等多家機構發布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
  • 軟體企業社會責任獎和第七屆城市信息化50強城市發布
    在本次大會上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網發布了數字經濟系列獎項,還特別發布了2020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企業社會責任獎,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等的責任。
  • 香港理工大學跨學科合作成立「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究範疇跨越多學科合作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由身兼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的滕錦光教授領導,副院長是李向東教授,全院共分五大範疇:(一)城市規劃及管理;(二)城市基建;(三)城市環境;(四)城市發展的數碼科技;(五)大廈能源及環境性能;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轄下共設有二十六個研究小組
  • 中國居民收入百強榜:讓打工人羨慕的包郵區
    其中,除麗江、鶴崗、三沙、那曲、阿克蘇以及和田6市未公布相關數據外,其餘331座城市均有數可查,據此,搜狐城市得出「中國城市居民收入百強榜」。 統計發現,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10座城市分別是:上海、蘇州、北京、杭州、廣州、寧波、南京、紹興、深圳和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