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許琛琦團隊找到了調控T細胞抗腫瘤功能的效應分子「FBXO38」並首次揭示了該分子的獨特作用機制,有望為腫瘤免疫療法提供新的途徑。中科院院士李林評價,許琛琦團隊另闢蹊徑,從蛋白質水平調控的基礎研究入手,找到了調控PD-1分子活躍程度的新分子「FBXO38」,以此為靶點,有望開發出治療腫瘤的小分子抑制劑藥物。
事件驅動 腫瘤免疫療法或找到新途徑
近日,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許琛琦團隊找到了調控T細胞抗腫瘤功能的效應分子「FBXO38」並首次揭示了該分子的獨特作用機制,有望為腫瘤免疫療法提供新的途徑。該成果已經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
在腫瘤細胞與T細胞的對抗中,科學家們發現,PD-1分子不能過於「活躍」。前人研究發現,如果PD-1分子很「活躍」,T細胞的守護能力就會大大減弱,導致腫瘤細胞快速生長。因此,如何抑制PD-1分子的活躍程度成了治療癌症的關鍵,也是長期困擾科學家的難題。
在該研究中,許琛琦團隊發現效應分子「FBXO38」的活躍度與PD-1分子的活躍度關係緊密。「FBXO38」正常表達,PD-1分子就會被送到細胞回收場——蛋白酶體,然後被降解掉;而如果「FBXO38」表達量過低,PD-1分子數量就會超標,導致T細胞抗腫瘤功能下降,腫瘤發生發展加劇。
該團隊進一步發現,一款用於治療黑色素瘤和腎癌的臨床老藥——白介素2對恢復「FBXO38」的表達有作用。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白介素2藥物具有諸如引發炎症等非常多的副作用,要想讓該藥物廣泛應用於未來癌症的免疫治療,還需要對白介素2的劑型和用量做系統研究,並探索白介素2與其他藥物聯合治療的效果。」許琛琦說。
中科院院士李林評價,此前醫學界普遍將關注點放在如何通過開發大分子抗體藥物直接阻斷PD-1分子與配體的結合。但許琛琦團隊另闢蹊徑,從蛋白質水平調控的基礎研究入手,找到了調控PD-1分子活躍程度的新分子「FBX-O38」,以此為靶點,有望開發出治療腫瘤的小分子抑制劑藥物。
行業動向 多方出臺政策鼓勵藥企研發創新
2015年以來,政府對藥械創新產業大力支持,國務院和國家食藥監總局相繼發出 《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關於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改革臨床試驗管理的相關政策》、《關於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實施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關政策》和 《關於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加快新藥醫療器械上市審評審批的相關政策》等一系列文件以及支持性的政策,使創新藥械審批進一步加快,國內藥械企業和研究機構創新積極性不斷提高,我國進入藥械創新發展的「加速期」。
11月20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證照分離」改革要求做好藥品監管相關審批工作的通知》,明確藉助「證照分離」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契機,要求各地優化窗口辦理程序,推進在線審批服務。在保證審批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簡化審批步驟,壓縮審批時限,將開辦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等審批事項的行政審批時限壓縮三分之一;加快新藥上市許可,將新藥上市許可的法定行政審批時限壓縮三分之一。
東北證券研報顯示,隨著我國人均收入的逐步增加,規模逐漸壯大的富裕人群對醫療提出新需求,不僅對高端的醫療服務需求增大,更提高了對高端藥品的消費需求。目前出境醫療成為新的熱點,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國外已經上市的高端藥品在我國並沒有被批准上市,所以只有到國外才有機會使用部分高端藥品,也從側面反映出目前國內市場對高價值創新藥的需求強勁,但供給相對不足,創新藥有望在需求的強勁拉動下快速發展。
投資機會 建議關注平臺型企業及細分龍頭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7年至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醫藥製造企業研發投入呈逐年上升趨勢,由2009年的65.88億元增加至2016年的488.4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3%,但佔銷售收入的比例在過去十年一直處於較低的位置,約2%-4%,相比美國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例在20%以上的水平,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興業證券研報顯示,石藥集團及中國生物製藥前後發布三季報,業績均符合預期,二者腫瘤板塊在第三季度均有非常好的表現,後者更是爆發性增長。結構性改善是驅動兩家公司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2018年大部分新發批件由頭部上市公司獲得,而且相信這一趨勢仍將持續;未來無論醫保整體結構調整、鼓勵創新,還是打壓仿製藥,擠壓輔助用藥,頭部上市公司相比下均有更多牌可以打,更有能力從容應對。
東北證券研報顯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據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統計,截至2017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176億元,同比增長12.99%,2001年到2017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年複合增長率為21.8%。中國2017年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176億元,藥品終端市場總額約為12000億元,兩者比例約為0.26:1,相較發達國家及國際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未來,考慮到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和持續增長的醫療衛生費用,國內醫療器械行業仍將快速增長。行業內的平臺型龍頭及細分行業龍頭,有望在行業整合的過程中保持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速。
政策大力支持國產醫療器械發展,通過多個專項計劃提供資金支持,並為創新醫療器械提供快速審批通道。同時,通過遴選優秀國產醫療設備併集中採購的模式,促進國產器械的進口替代和終端放量。
個股方面,東北證券證券分析師劉舒暢建議關注平臺型企業及細分龍頭,如邁瑞醫療、泰格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