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院王劍威在Nature Photonics發表綜述:集成光量子技術

2020-12-06 北京大學新聞網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現代光學所王劍威研究員與義大利羅馬大學Fabio Sciarrino教授、英國布里斯托大學Anthony Laing和Mark Thompson教授,受邀在國際著名刊物《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上撰寫綜述文章,介紹「集成光量子技術」這一新興領域的基本科學原理和前沿進展。

量子技術利用量子物理基本原理,通過操控光或物質的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等內稟屬性,其信息處理能力有望從根本上超越經典範疇的信息技術。集成光量子晶片技術是一門結合了量子物理、量子信息、集成光子學和微納製造等學科的前沿交叉技術,通過半導體微納加工製造,有望實現高性能且大規模集成的光量子器件和系統,達到對作為量子信息載體的單光子進行高效處理、計算和傳輸等功能。

國內外對集成光量子晶片技術的研究取得許多重要進展

2008年,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於二氧化矽平面光波導體系的量子受控糾纏門和量子幹涉,開創了集成光量子晶片領域的先河。在過去十年間,國內外對集成光量子晶片技術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目前已實現了片上光量子態的製備、量子操控以及單光子探測等核心功能,並且器件集成度和功能複雜度也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綜述總結了集成光量子晶片的主流材料體系、核心量子光學元器件,及其量子信息的前沿應用,包括量子密鑰分發和通信、物理和化學系統的量子模擬、量子玻色取樣、光量子信息處理和計算等。

集成光量子晶片的材料體系目前主要採用矽基絕緣體上、鈮酸鋰、雷射直寫二氧化矽、氮化矽、氮化嫁、磷化銦等光波導材料。核心器件主要包括集成單光子源與糾纏光子源、可編程大規模集成光路、集成單光子探測器等,其中量子光源主要有非線性參量型量子光源和固態量子點型量子光源,而單光子探測主要通過超導納米線探測和過度邊緣感應傳感來實現。這些核心光量子集成器件的性能均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與此同時,集成光晶片平臺上也已經逐漸發展出一套可以將量子信息精確加載在單光子的路徑、偏振、時間、空間、頻率等不同自由度的方法,為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便利性和多樣化。

集成光電子器件在經典通信系統中一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預期其也將在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通信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微小型、低成本、高性能的量子通信收發晶片的發展,將有助於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推進其實用化進程。目前,量子通信的幾種主要協議,包括製備-測量類的通信協議以及基於糾纏分布和量子隱形傳態類的協議等,已先後在矽基、磷化銦、氮化矽等光子晶片上得到實驗驗證。另外,全集成型量子真隨機數發生器也有很多實驗實現,並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提供微小型、高速和低成本的真隨機數發生器。

量子線路模型和基於測量的單向量子計算模型是實現通用量子計算的主流模型。光學量子計算的線路模型實現方案存在擴展性困難,但基於測量的光量子計算可以大大降低需要的物理資源,並可實現通用量子計算。在可編程的光量子晶片平臺上,目前已成功實驗驗證了Shor因數分解算法、Grover搜尋算法、優化算法等重要算法,並可在單一晶片實現多種複雜量子信息處理功能。近年來,片上製備並操控複雜量子態,包括高維量子態、多光子糾纏態、圖糾纏態等,均已在矽基和二氧化矽等平臺實現。值得一提的是,集成光量子晶片的高可編程性、高穩定性、高保真度,為通用量子計算的實現提供了基礎。

量子玻色取樣和量子模擬被認為是量子計算的短期實現目標和重要應用方向。觸髮型玻色取樣和基於量子點光源的玻色取樣,被認為是實現具備「量子優勢」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的有效技術方案,有望超越經典計算機計算能力,其中前者已實現晶片上量子光源和線性網絡的全集成,而後者最近在中科大發布的一個論文預印本中報導了20光子60模式玻色取樣的重要突破。集成光量子晶片體系已實驗驗證了離散型和連續型的量子漫步功能,並可用於模擬複雜的物理和生物過程。同時,集成光量子模擬器也成功驗證了多種典型的量子模擬算法,有望有效地模擬化學分子動力學過程。

該綜述文章於2019年10月2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66-019-0532-1)。這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和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中外科學家合作研製出專用型光量子模擬晶片—新聞—科學網
    近日,丹麥科技大學矽基光學通信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丁運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劍威以及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授Stefano Paesani等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利用矽基光量子晶片技術,研發出一款集成化的專用型光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器。相關研究成果於7月2日發表在《自然—物理》雜誌。
  • 光量子計算晶片問世
    中國科研人員參與的國際團隊近日在英國《自然·光子學》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利用矽光子集成技術開發出一款通用光量子計算晶片,能夠用於執行不同的量子信息處理任務,這是推動光量子計算機大規模實用化的重要一步。
  • 新技術有助提升光量子晶片計算性能
    中國證券網訊 新華社3月9日消息,中國學者參與的國際團隊8日發表報告說,他們研發的大規模集成矽基納米光量子晶片技術,實現了對高維度光子量子糾纏體系的高精度和普適化量子調控和量子測量。這有助大幅提升相關晶片的計算性能。  儘管量子計算機理論上有眾多突出優勢,但在實現大規模應用前還需解決不少技術難題。
  • 南京大學研究成果在《Nature Photonics》發表
    相關成果近期以「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lithium niobate nonlinear photonic crystal」為題,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doi: 10.1038/s41566-018-0240-2)上。
  • 物理學院彭良友副教授和龔旗煌院士在Physics Reports發表長篇綜述...
    近期,國際公認的物理學界頂尖綜述期刊之一的Physics Reports在線發表了物理學院「超快光物理與介觀光學創新群體」彭良友副教授和龔旗煌院士撰寫的阿秒物理方面的長篇綜述文章【Liang-You Peng*, Wei-Chao Jiang, Ji-Wei Geng, Wei-Hao Xiong, and Qihuang Gong*, 「Tracing and controlling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論文《石墨烯-表面的物理與化學》(The physics
  • 《Nature》綜述:光子晶片未來可期
    隨著集成光子技術的日益成熟,在晶片表面構建更大、更複雜的光子電路成為可能。與電子集成電路一樣,光子集成電路(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是在晶片表面實現的。從網格的結構和算法、多種相關技術的堆棧、可編程的光子集成電路的應用以及前景與挑戰幾個方面進行綜述。綜述涵蓋了在線性矩陣運算、量子信息處理和微波光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並研究了這些通用晶片是如何通過提供一個更高層次的平臺,在不需要製造定製晶片的情況下,來實現新型光學功能原型的。
  • 上海交大鄧濤團隊在《Nature Energy》發表太陽能光熱界面蒸發綜述...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2018年影響因子:46.859)在線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鄧濤教授團隊與合作團隊的綜述文章「Solar-driven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 光量子計算機有了最新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機最新進展: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
  •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系統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維材料的摩擦學特性...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釋二維材料的摩擦學特性、調控策略及應用前景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清華大學航院李群仰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旗艦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了長篇綜述文章《二維材料的摩擦學行為:從機制到調控策略
  • 高彩霞發表農業與植物生物技術中CRISPR-Cas應用綜述文章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致力於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創新及作物分子設計育種應用研究。近日,綜述期刊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該研究組綜述文章Applications of CRISPR–Cas in Agriculture and Plant Biotechnology。
  • 混合集成量子光路
    近期,來自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德國明斯特大學、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Photonics 聯合發表了綜述文章,介紹了片上混合集成量子光路的技術要求和實現方式,回顧了其發展現狀,並展望了混合光量子技術在固態平臺之外的發展方向。
  • Nature重磅:5篇最新高分子材料綜述
    圖2 綜述總覽圖  文獻連結:Sustainable polymers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 Nature, 2016, DOI: 10.1038/nature  基於高分子材料良好的自愈、傳感和報告等屬性,來自伊利諾伊大學貝克曼先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的Jason F. Patrick等人綜述了如何開發具有生命周期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並概述了其基本性能標準和材料設計原則,以此來指導開發實際應用的體系。除了取代現有的某些材料,將自修復聚合物結合醫學治療也給產品設計師提供了新的思路。
  • 大連化物所綜述——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集成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研究員類偉巍團隊合作,撰寫了面向柔性電子應用的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一體化的集成系統(Micro-supercapacitors Powered Integrated
  • 著名科學家發表Nature綜述:單細胞測序現狀
    一月二十五日Nature Reviews Genetics雜誌發表的一篇重要綜述,全面介紹了單細胞基因組測序的發展現狀。文章的通訊作者是著名科學家、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系主任Stephen R. Quake。  Quake也是HHMI 研究員、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美國醫學院院士。
  • 苗泉在Nature Photonics上發表研究論文
    日前,Nature出版集團的《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刊發了山東科技大學電子學院應用物理系教師苗泉與其合作團隊在X射線動力學研究中的科學發現。論文題目為:「Einstein–Bohr recoiling double-slit gedanken experiment performed at the molecular level」。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劉碧錄團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分析各類...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劉碧錄團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分析各類剝離製備二維材料的方法清華新聞網6月27日電 6月17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劉碧錄團隊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二維材料分散液的製備及應用
  • 力學與土木建築學院教師喬吉超在頂級綜述期刊發表論文介紹神奇的...
    西工大新聞網5月27日電(王凡華)日前,材料科學與工程頂尖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2017年SCI影響因子為23.75)刊髮長篇綜述論文Structural heterogeneities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morphous
  • 光電集成技術研究綜述
    另外,目前單元器件技術基本成熟,但是沒有一種材料體系可以成為唯一的光子集成材料體系,多種材料體系並存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光電子集成技術的狀態。這些特殊光學效應難以採用傳統的光學理論解釋,需要具體考慮不同結構中的不同物理過程。明確這些特殊光學效應的物理機制將為微納光子器件的設計提供理論指導。同時,微納光子結構中,由於光場強烈的局域效應,使得光場與其他物理場的耦合增強。光、機、電、熱等多物理場之間的複雜耦合,也需要發展相應的理論和算法加以求解。目前國際上已能處理一些多物理場的耦合問題,但是遠未達到徹底解決問題的程度。
  • Nature分享:如何寫好綜述論文?
    讀博期間寫的第一篇綜述促使我去研究如何修飾納米顆粒的表面特性,以增強生物傳感。博士後期間,這段經歷讓我發現了細胞膜曲率的作用,發表了研究論文,還讓我聚焦到現在的研究上。如果沒有寫那篇綜述,我可能不會在這個領域開始。學生在寫第一篇綜述時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他們往往過於「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