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學家發表Nature綜述:單細胞測序現狀

2020-11-27 儀器信息網

  每個細胞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我們的研究對象往往是細胞群體,忽略了這些細胞之間的異質性。正因如此,單細胞基因組學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單細胞基因組學領域近年來發展得非常迅速,為人們揭示了複雜生物學體系的許多重要線索,包括微生物群落的生態多樣性和人類癌症的基因組。一月二十五日Nature Reviews Genetics雜誌發表的一篇重要綜述,全面介紹了單細胞基因組測序的發展現狀。文章的通訊作者是著名科學家、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系主任Stephen R. Quake。

  Quake也是HHMI 研究員、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美國醫學院院士。他的主要貢獻在於將集成晶片的原理和技術成功地應用於生物學和醫學研究,目前名下擁有80項專利,並創辦了4家公司。

  這篇文章首先探討了單細胞基因組測序面臨的技術挑戰,隨後介紹了一些技術進步帶來的生物學新發現。重點關注用單細胞基因組測序研究微生物暗物質,評估多細胞生物中遺傳嵌合現象的致病作用,尤其是癌症。文章末尾還預測了未來幾年單細胞基因組測序可能出現的一些進展。

  前不久,北京大學湯富酬和文路發表的點評被Nature雜誌評為了2015年最佳評論文章。這篇文章重點介紹了Hubrecht研究所的單細胞mRNA測序研究,特別是他們開發的RaceID算法。這種聰明的算法能夠在複雜的細胞混合物中有效鑑定稀有細胞類型。RaceID假定不同細胞類型強力表達一些特異性的「異常值」基因。只要仔細排除技術和生物學噪音,就可以從測序數據中鑑定到這樣的基因。單細胞mRNA測序與RaceID算法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深入了解健康和病變器官中的各種細胞類型高度表達基因以隨機爆發的形式轉錄,這一現象也被稱為轉錄爆發(Transcriptional bursting)。為了在細菌中研究轉錄爆發的具體機制,哈佛大學和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高通量的單分子分析技術,對各DNA模板的體外轉錄進行了跟蹤研究。這一成果發表在2014年07月的Cell雜誌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著名學者謝曉亮教授(X. Sunney Xie)。謝曉亮教授是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和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的開拓者之一。近年來他在單細胞測序技術上取得突破,發表了不少重要成果。

  我們知道,單細胞的DNA(大約只有6 pg)無法滿足測序的mg級樣品量需求。為了從少量樣品中獲得更多信息,全基因組擴增技術(WGA)應運而生。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多種擴增試劑盒,但它們的表現還沒有一個綜合的評估。為此,華大基因的研究人員利用7種試劑盒開展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系統地比較了不同WGA方法的優點和缺點,尤其關注變異檢測。這項成果於2015年8月發表在《GigaScience》期刊上。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綜述】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續篇
    腫瘤 2019.10.7 研究小組使用類器官技術和單細胞RNA測序研究膀胱癌 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帕科·雷爾(Paco Real)領導的上皮癌變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已經使用創新的類器官技術來實現小鼠尿路上皮細胞穩定
  • 【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因此科學家們必須先對單細胞內的微量核酸分子進行擴增,而且必須保證儘可能少地出現技術誤差,以便開展後續的測序及其他研究。最近,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就在PNAS上發表文章介紹了人類腦細胞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研究成果,這些結果為構建人類大腦的細胞圖譜奠定了基礎,而且研究結果還將有助於我們確定神經元、膠質細胞和血管細胞的特定標誌物,並將其與其他信息相關聯,以便完全闡明人類大腦的細胞複雜性。
  •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肺臟的單細胞RNA測序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肺臟的單細胞RNA測序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1:19 美國史丹福大學Mark A. Krasnow、Stephen R.
  • Nature:如何利用單細胞mRNA測序發現罕見細胞類型?
    2015年8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荷蘭的科學家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一種新的計算方法結合轉錄組測序發現了小腸中一些罕見的細胞類型,這對於深入了解器官的細胞組成
  • 如何讓單細胞測序變得如此簡單?
    2017年7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單細胞生物學研究一直是當今的熱門話題,而且最前沿的領域就是單細胞RNA測序了(scRNA-seq)。常規RNA測序方法一次性能夠對成千上萬個細胞進行加工測序,並給出平均差異,但並沒有兩個細胞是完全一樣的,而新型的scRNA-seq方法就能夠揭示出製造每一種特異性的微小改變,甚至這種技術還能夠闡明完整的新的細胞類型。
  • 確認過眼神,是值得挖掘的單細胞測序資料庫
    考慮到單細胞測序的火熱趨勢,目前介紹的單細胞測序結果的專業資料庫主要包括:scRNASeqDB和 SCPortalen: human and mouse single-cell centricdatabase.,其中scRNASeqDB主要收錄的是來自 GEO的生物醫學單細胞測序數據。
  • 單細胞基因測序市場分析
    根據GENReports的報告,關於單細胞分析的文章發表在過去的幾年也有著爆發性的增長。  圖2:單細胞分析的文章發表數量  資料來源:GEN,民生證券研究院  其中,傳統的單細胞基因組學主要是由基因晶片和PCR主導的,隨著二代基因測序的成本以超摩爾定律下降
  • 單細胞測序的未來——Nature Methods綜述助您明晰發展方向(上)
    文章題目:Single-cell multimodal omics: the power of many期刊:Nature Methods影響因子:28.5摘要:近期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為研究多細胞有機體中的基因調控程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分辨力與通量。在深入解析生物系統運行機制的道路上,單細胞多組學工具的開發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
  • 13種單細胞測序方法的比較研究
    13種單細胞測序方法的比較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9 19:19:50 近日,西班牙巴塞隆納科技學院Holger Heyn等研究人員對用於細胞圖譜計劃的單細胞RNA測序實驗方案進行基準測試。
  • 從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收錄於話題#細胞出版社Trends綜述30個作為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的權威綜述月刊,Trends系列旨在為科學家們提供具有權威性且易於理解的科研趨勢。
  • 2018單細胞測序應用領域突破性成果盤點
    Nature:中國科學家王曉群等人首次解析人腦「中央處理器」,領先美國腦計劃  2018年3月,中國科學家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團隊使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分析了2300多個來源於8~26孕周、尚處於發育階段的人類前額皮質細胞。
  • 新技術助力單細胞RNA測序數據聚類分析
    新技術助力單細胞RNA測序數據聚類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6 14:35:34 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Mara K. N.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22:22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Ulrika Marklund研究小組利用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單細胞RNA測序已成為解剖細胞異質性並將組織分解成細胞類型和/或細胞狀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這為從頭發現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可揭示複雜的細胞事件並加深我們對生物系統的了解。在本綜述中,簡要簡紹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及相關應用。我們預計單細胞RNA測序在生物學中的作用將日益增強,在提供空間信息和與細胞形態的方面將進一步提高。將來,能夠更好地應用於科研領域。
  • 這些軟體讓單細胞測序分析越來越Easy
    原標題:這些軟體讓單細胞測序分析越來越Easy 作者Perkel 編譯:麥子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臺 單細胞生物學成了時下熱門話題,這其中最前沿的便是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 傳統的「大量細胞(bulk)」RNA測序法是一次處理成千上萬個細胞,然後抹平它們之間的差異。
  • 上海交大鄧濤團隊在《Nature Energy》發表太陽能光熱界面蒸發綜述...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2018年影響因子:46.859)在線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鄧濤教授團隊與合作團隊的綜述文章「Solar-driven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求同存異,追本溯源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是在單細胞水平對全基因組進行擴增與測序的一項新技術,它對單個細胞異質性的研究不僅在表觀遺傳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等理論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癌症腫瘤疾病診斷治療、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篩查等臨床應用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Nature Biotechnology最新文章:最新DNA甲基化測序技術比較研究...
    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文章中對全球範圍內由實驗室、公司(包括Illumina)獨立開發的甲基化測序技術進行了比較、綜述。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生物工程系的張鵾教授是此次"技術比較"的主要參與者和文章主要作者之一。
  • 科學家首次用單細胞測序方法分類神經細胞
    美國史丹福大學駱利群和史蒂芬·夸克兩名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美國《細胞》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首次將單細胞RNA(核糖核酸)測序技術運用到果蠅的嗅覺神經研究上,發現通過分析基因表達圖譜,能準確地把神經細胞分類。這是在基因水平上首次給不同神經細胞準確分類。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李紅傑博士在美國科學院院士、駱利群教授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
  • 《陳巍學基因》筆記⑩單細胞DNA測序
    而單細胞測序要求幾乎所有的原始基因組片段都得到有效擴增,「上述程度的浪費是難以接受的。」擴增效率以早期的 HiSeq 測序儀為例,大約每上機 2 萬個文庫分子,才會有 1 個文庫分子,能夠在測序的 Flowcell 表面生成簇,並且被測序測到。剩下的大多數文庫分子,在上機的時候是被水衝走的。所以,單細胞基因組擴增的方法,還要有較高的擴增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