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巍學基因》筆記⑩單細胞DNA測序

2021-01-20 珠江腫瘤

在之前的筆記推送中,我們已經能通過 NGS,在一次實驗中測序出多條 DNA 序列,甚至達到「加量不加價」,但是這些實驗都需要一定數量級的核酸分子才能進行測序。而在法醫痕檢等的特殊領域中,化驗人員往往只能提取到極少量甚至更少的核酸分子。那麼,如何從極少的樣本,甚至僅從一個細胞中,得出全基因組的序列信息,就成為了科學家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第十期原視頻

微信內使用騰訊源,理論上無廣告難點破解均勻擴增

以往的擴增方法,無論是 PCR 還是 RPA,都帶有隨機性。也就是說,不同擴增片段的擴增效率多少會存在差異。同時,隨著擴增循環數的增加,這些差異會呈現出指數放大的效果,造成嚴重的測序覆蓋不均勻——極少數區段的 DNA 被大量擴增,呈現極高的測序深度,但是大多數區段內只有很低的覆蓋,甚至沒有。這樣我們就無法準確地獲得低擴增區段的基因序列。

全基因組覆蓋

常規用大量 DNA 進行建庫的方法,因為打斷、補平、加 A、加接頭等一長串的操作,每一步都會有 DNA 片段的損失。結果就是初始 DNA 中很大一部分會被浪費掉,而沒有形成有效的文庫分子。

而單細胞測序要求幾乎所有的原始基因組片段都得到有效擴增,

「上述程度的浪費是難以接受的。」

擴增效率

以早期的 HiSeq 測序儀為例,大約每上機 2 萬個文庫分子,才會有 1 個文庫分子,能夠在測序的 Flowcell 表面生成簇,並且被測序測到。剩下的大多數文庫分子,在上機的時候是被水衝走的。

所以,單細胞基因組擴增的方法,還要有較高的擴增效率。至少要有上萬倍到幾十萬倍的擴增效率,才能保證在全基因組測序時,大部分的片段都被測序測到。

解決方案——WGADOP-PCR

DOP-PCR[1](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Prim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中文可譯為簡併寡核苷酸引物 PCR,引物的 3'端含 6bp 的隨機序列,可以隨機地和基因組 DNA 結合,從而實現對全基因組的擴增。作為最早的「全基因組擴增」(Whole Gemome Amplification,WGA)技術之一,跟隨在 PEP-PCR 之後出現於 1992 年。

原理[2]特點

因為 PCR 的指數擴增特性,不同序列之間任何小差異都將以指數方式擴大,因而導致擴增出的基因組覆蓋度較低。儘管如此,在 1mb 的水平上,DOP-PCR 仍適合對染色體的 CNV 進行定量。

MDA

MDA[3](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中文可譯為多重置換擴增,於 2001 年公開。其方法核心是用 φ29DNA 聚合酶進行直接的擴增,可擴增產生 50~100kb 的 DNA 片段。

原理[2]🔎

Phi29 DNA Polymerase

從 Bacillus subtilis 噬菌體 phi29 中克隆出的 DNA 聚合酶基因,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由大腸桿菌表達並純化分離後獲得。這是一種具有較高連續合成能力以及鏈置換能力的 DNA 聚合酶,具有 3'-5'外切酶和校正活性,且保真度高。

特點

φ29 DNA 聚合酶的高效率及高保真性,使得 MDA 法在對 SNV 的分析,以及構建大片段文庫上有著顯著優勢。

MDA 法依然是指數擴增,因此依然存在 PCR 反應的序列偏好性,然而,和 DOP-PCR 不同的是,這種偏好性是隨機的,從而為 CNV 帶來不可抑制的噪音。

MALBAC

MALBAC[4](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中文稱為多重退火循環擴增法,2012 年由北大謝曉亮教授(封面圖)發表,其擬線性的擴增過程降低了指數擴增的序列偏好性。

原理

擴增引物

擴增引物的 5'端有 27 個鹼基的通用序列,這些通用序列會作為未來 PCR 擴增引物的結合序列。擴增引物的 3'端有 8 個隨機序列的鹼基,這 8 個鹼基可以隨機地雜交到基因組 DNA 的互補序列上。

聚合酶

這裡使用的也是具有鏈置換功能的 Bst DNA 聚合酶(示意圖灰色橢圓),

🔎

將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中的聚合酶基因,保留了 5'Æ3'聚合酶(pol)的片段,但是去除 5'Æ3'外切酶(exo)基因片段而成的 Large Fragment,具有熱穩定性。

其所謂的「鏈置換」指的是:

把之前已經合成好的 DNA 鏈解開,再形成自己的新鏈,新合成的鏈把一條舊的單鏈替換掉,所以叫鏈置換。這個特點能夠把每個循環所能合成的 DNA 新鏈的數量提高最多上百倍,能有效解決全基因組覆蓋及其效率的問題。

第一個循環,得到一批 5'端有通用擴增序列的 DNA 片段。

第二個循環,所產生的擴增產物中,大部分是 5'端有通用序列,而 3'端,有與通用序列互補的序列的片段。

58 度退火

為什麼要選擇 58 度呢?因為這個溫度能讓完整擴增的產物兩端發生鏈內雜交,使 3'端序列不會和游離引物雜交,杜絕完整擴增產物的自我指數擴增。可以看到,完整產物有

特點

更好的均一性,能帶來更低的等位基因敲除率。

這是 MALBAC 論文中所給出的 Lorenz 曲線,圖像越接近對角線,覆蓋越均一。大量細胞測序,其均一性固然好,而 MALBAC 則是目前單細胞 WGA 中均一度最高的方法。

雖然依然存在一定的序列偏好性,但和 MDA 不同,MALBAC 的這種偏好性在不同的細胞之間是可復現的,因此可以通過對參考細胞標準化降噪後,進行 CNV 的分析。

同樣以原論文中給出的覆蓋深度圖,用三種方法測腫瘤細胞 SW480 樣本的 CNV,與使用大量細胞測序做對照(綠線為 CNVs),MALBAC 經算法處理後仍能得出較一致的結果,而 MDA 做出的結果由於隨機的偏好性而非常模糊。

但可重複的序列偏好性,也可能會使基因組上低擴增的區域在擴增過程中丟失。

Bst 聚合酶保真性略低於 φ29 聚合酶,可能會在第一個循環就引入鹼基錯誤,因此 MALBAC 在檢測 SNV 時將會出現更多的假陽性。

MDA 和 MALBAC 各有優劣,實際上在不同的文獻中,研究者也會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基因組進行擴增,以滿足研究的需要。

🔎

DOP-PCR 近年也有通過更換聚合酶和引物來改進的 iDOP-PCR 技術,相比 MALBAC 降低了等位基因缺失率,基因組覆蓋率也有所提升,但目前並未有大規模商用的報導。

臨床應用CNV

單細胞測序目前最主要的應用是在胚胎植入前進行基因拷貝數變異檢測。在有習慣性流產的夫婦當中,最常見的病因就是染色體的平衡易位,也就是 A 染色體的一段移到了 B 染色體上,而絕大多數攜帶者日常生活不會有異常。

其最通用解決方案是做第三代試管嬰兒。人工授精後,在受精卵分裂到 8 細胞時,通過顯微操作,抓取一個細胞進行測序,篩選出正常的受精卵再植入母親子宮。

腫瘤相關

最後按照國際慣例,簡述單細胞測序在腫瘤研究上的應用。

亞克隆異質性的單細胞研究。

新輔助化療前後乳腺癌患者縱向樣本的單細胞 DNA 測序就顯示抗生素基因型預先存在並通過化療被選擇。

🔎

Casasent, A. K., Schalck, A., Gao, R., Sei, E., Long, A., Pangburn, W., ... & Navin, N. E. (2018). Multiclonal invasion in breast tumors identified by topographic single cell sequencing. Cell, 172(1-2), 205-217.

診斷分型。

對多位肺癌患者 CTC 進行測序,發現其表現出 CNV 具有高度一致性。提示 CNV 與腫瘤的轉移密切相關,為以後根據 CNV 對腫瘤進行診斷分型和治療提供了可能。

🔎

Guo, X., Zhang, Y., Zheng, L., Zheng, C., Song, J., Zhang, Q., ... & Gao, R. (2018). Global characterization of T cell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by single-cell sequencing. Nature medicine, _4(7), 978-985.

腫瘤微環境研究。

通過對數以千計的健康與癌變肺細胞的研究,揭示了肺癌微環境的複雜,創建了史上第一個完整的肺癌細胞圖譜,為後續對肺癌治療的深度研究奠定了基礎。

🔎

Lambrechts, D., Wauters, E., Boeckx, B., Aibar, S., Nittner, D., Burton, O., ... & Weynand, B. (2018). Phenotype molding of stromal cells in the lu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 Nature medicine, 24(8), 1277-1289.

References[1]

Carter, N. P., Bebb, C. E., Nordenskjo, M., Ponder, B. A., & Tunnacliffe, A. (1992). 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primed PCR: general amplification of target DNA by a single degenerate primer. Genomics, 13(3), 718-725.: https://doi.org/10.1016/0888-7543(92)90147-K

[2]

Huang, L., Ma, F., Chapman, A., Lu, S., & Xie, X. S. (2015). Single-cell whole-genome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 Annual review of genomics and human genetics, 16, 79-102.: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genom-090413-025352

[3]

Dean, F. B., Nelson, J. R., Giesler, T. L., & Lasken, R. S. (2001). Rapid amplification of plasmid and phage DNA using phi29 DNA polymerase and multiply-primed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Genome research, 11(6), 1095-1099.: https://doi.org/10.1101/gr.180501

[4]

Zong, C., Lu, S., Chapman, A. R., & Xie, X. S. (2012). Genome-wide detection of single-nucleotide and copy-number variations of a single human cell. Science, 338(6114), 1622-1626.: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229164

[5]

Credit: 編輯/Andy
審校/羅鵬部分內容基於綜述[2]編寫,特此致謝!
排版由mdnice.com強力驅動

相關焦點

  • 《陳巍學基因》筆記①illumina測序化學原理
    歡迎大家打開本次推送~從本期推送開始,將由  👆 小編為大家整理《陳巍學基因》的筆記。
  • 《陳巍學基因》筆記(11)單細胞RNA測序
    眾所周知,每個細胞都存在其自身特異的基因表達模式,以往對細胞群或組織進行整體的測序時,細胞間基因表達的差異很有可能會被平均。昨天我們共同了解到如何對單細胞進行 DNA 測序,很自然地我們也會想到,如何對某單個細胞的 RNA 進行「拍照」,讓每個細胞寶寶都綻放光芒呢?
  • 單細胞基因測序市場分析
    2013年,自然雜誌把年度技術授予了單細胞基因測序(Single Cell Sequencing),認為該技術將改變生物界和醫學界的許多領域。  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單細胞基因測序?,目前單細胞基因組學逐漸由二代基因測序技術接棒。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求同存異,追本溯源
    2011年,《Nature Methods》將單細胞測序列為年度值得期待的技術之一;2013年,《Science》將單細胞測序列為年度最值得關注的六大領域榜首。近年來單細胞全基因測序不斷發展的技術方法和在各領域的研究成果也屢屢登上"NCS"的榮譽殿堂。仿佛一夜之間,單細胞全基因組檢測技術就成了生物醫藥研究人員的新寵。
  • 貝瑞基因攜手新格元打造多元化單細胞測序生態圈
    近日,貝瑞基因與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將利用優質高效的自動化單細胞測序平臺,進一步拓展單細胞測序技術的應用場景,共同促進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全力支持用戶在該領域開展多維度、深層次的前沿研究。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主要還是基因晶片市場比較小,但dna晶片的研究比較多,工業化也有一段時間了。比如這次的迪昂巴沙(dnare巴沙、drabahacheberzo)通過測序與dna序列做了對比,可以用來分析該序列的突變和基因轉移。但是,在一篇新聞中還提到了基因晶片測試smallmrna的一個實驗,特斯拉高級經理通過測序後得到了smallmrna樣本轉換效率不高,而dna通過試劑測出的產物轉化率要高一些。
  • 利用單細胞基因組測序確定克隆分解和DNA複製狀態
    利用單細胞基因組測序確定克隆分解和DNA複製狀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5 15:06:17 加拿大癌症研究中心Samuel Aparicio和Sohrab P.
  • 快訊丨貝瑞基因攜手新格元打造多元化單細胞測序生態圈
    與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將利用優質高效的自動化單細胞測序平臺,進一步拓展單細胞測序技術的應用場景,共同促進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全力支持用戶在該領域開展多維度、深層次的前沿研究。單細胞測序技術可在單細胞層面揭示每個細胞獨特的基因表達特徵,精細區分細胞類型,深入研究細胞之間的相互關係,在腫瘤研究、免疫研究、神經生物學研究及發育研究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貝瑞基因作為基因測序行業的頭部企業,在科技服務業務領域始終以「打造先進的全平臺」為發展戰略。
  • 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專利布局中的「中國力量」—新聞—科學網
    高通量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是將分離的單個細胞的微量全基因組DNA進行擴增,獲得高覆蓋率的完整的基因組後進行高通量測序。較之於組織樣本測序,單細胞基因測序能夠獲取更全、更準的異質性信息。 由於高覆蓋率、高保真性與高速性,採用高通量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僅需要兩天就可以完成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篩選工作,而採用常規B細胞單細胞克隆技術則耗時較長。
  • 單細胞RNA測序簡介
    一、單細胞RNA測序的來源從早期的科學研究開始,我們就知道,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有完全相同的遺傳信息。因此,體內細胞的多樣性來自於基因表達,每個細胞必須表達一組基因,並抑制另一組基因以使其正常工作。但是我們很難精確定位哪個基因(或一組基因)對每個細胞至關重要。
  • 單細胞測序揭開「作物遺傳分析和產量基因挖掘」新篇章
    為突破這一瓶頸,來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David Jackson 課題組及多個合作團隊的研究者們利用玉米這一糧食農作物作為研究對象,聚焦花序器官早期發育這一決定性階段,運用時下先進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 (scRNA-seq) 技術, 構建單細胞水平基因共表達網絡並準確預測基因冗餘,進而整合特異性細胞群體染色質開放數據,鑑定關鍵轉錄因子調控位點,最終結合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挖掘產量性狀相關基因。
  • 單細胞DNA做基因捕獲,要注意什麼?
    作為領先的基因捕獲解決方案提供商,艾吉泰康會接到形形色色的基因捕獲的定製需求。其中有一類恰好是當下非常火熱的單細胞相關的。
  • 單細胞測序技術原理
    自此,單細胞測序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和臨床研究。單細胞在許多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對於癌症早期的診斷、追蹤以及個體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一.基本原理 單細胞測序首先不是僅僅對一個細胞進行測序,而是說該項技術能對單一細胞的基因組或轉錄組進行測序,可以理解為單細胞水平上的測序。 在介紹基本原理之前先讓我們嘗試著回答一下:為什麼要進行單細胞測序?
  • 【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而應用而生的就是單細胞測序技術,該技術是指DNA研究中涉及測序單細胞微生物相對簡單的基因組,更大更複雜的人類細胞基因組。而隨著測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破譯來自單細胞的30億鹼基的基因組並對逐個細胞進行序列比較已經開始變為現實。單細胞測序技術可謂是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
  • 【綜述】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續篇
    研究人員指出,大多數大腸癌進展的遺傳研究都涉及基因表達。他們建議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結直腸腫瘤如何轉移。為此,他們開發了一種測序方法,可同時分析單個細胞中的拷貝數變異,甲基化和基因表達-該方法將單細胞測序數據與來自染色體構象,表觀遺傳數據和腫瘤細胞其他特徵的信息結合在一起。
  • 華大基因單細胞測序新方法為癌症研究開闢新路
    為了攻克這一難題,來自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建立了一種基於多重置換擴增(MDA)的單細胞測序新方法,並對該方法的擴增均一性、靈敏度、特異性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評估。文章第一作者、華大基因該項目負責人宋盧挺說:「這種將多重置換擴增(MDA)和測序技術相結合的單細胞測序方法不僅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基因組覆蓋度,而且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 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成果落地,萬乘基因獲500萬元天使輪融資
    krypton了解到,基因檢測初創公司萬城基因在投資人的共同投資下,已經獲得了5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這輪融資主要用於上海中心實驗室和代理網絡的建設,高通量核單細胞測序技術的開發,以及單細胞測序設備的設計和製造。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現階段,單細胞測序還沒有辦法讓研究人員通過簡單培訓就上手操作,但科研和臨床中對這項技術確實存在剛性需求。」讓更多的研究人員能夠使用單細胞測序技術,並推動這項技術快速走向標準化,正是施威揚教授創辦萬乘基因的初衷。
  • 2018單細胞測序應用領域突破性成果盤點
    72501個腎組織細胞的轉錄組數據特徵,並結合了對應腎癌組織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鑑別了正常的腎細胞和癌變的腎細胞,精確地解釋了人類腎癌各組分及對應的細胞特徵。BD公司單細胞靶向基因檢測方案推出,靈活的訂製體系為單細胞檢測技術走向轉化提供了溫床  2018年1月,BD公司基於Micro-well檢測原理推出BD Rhapsody單細胞測序平臺,靶向基因的檢測更有利於低表達基因的檢出。
  • Cell:將CRISPR和單細胞RNA測序結合在一起分析基因功能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一種方法中將兩種強大的研究工具--- CRISPR基因編輯和單細胞基因組分析---結合在一起,從而可能最終有助我們解答這些問題和更多的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