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單細胞基因組測序確定克隆分解和DNA複製狀態

2020-12-02 科學網

利用單細胞基因組測序確定克隆分解和DNA複製狀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5 15:06:17

加拿大癌症研究中心Samuel Aparicio和Sohrab P. Shah研究組合作利用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法確定了克隆分解和DNA複製狀態。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11月14日出版的《細胞》上。

研究人員開發的DLP+系統,是一個利用商品化儀器進行可擴展的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平臺,利用圖像識別目標和開源計算方法來工作。使用DLP+,研究人員已經生成了51,926個單細胞基因組數據集,並從多種細胞類型(包括細胞系、異種骨質移植和來源有限的診斷樣品)中匹配了細胞影像。通過對這些數據集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跨組織類型和基因型的有絲分裂錯誤隔離率的變化。對匹配基因組和圖像測量結果分析揭示了細胞形態與基因組倍性狀態之間的相關性。共享拷貝數分布的細胞聚集實現了在單核苷酸解析度基礎上計算克隆基因型和推斷克隆系統的發育,並且避免了大量反卷積的局限性。最後,對以上特徵的聯合分析確定了多克隆群體中克隆特異性的染色體非整倍性。

據悉,準確測量單個腫瘤細胞基因組中克隆基因型、突變過程和複製狀態將有助於增進對腫瘤進化的了解。

附:英文原文

Title: Clonal Decomposition and DNA Replication States Defined by Scaled Single-Cell Genome Sequencing

Author: Emma Laks, Andrew McPherson, Hans Zahn, Daniel Lai, Adi Steif, Jazmine Brimhall, Justina Biele, Beixi Wang, Tehmina Masud, Jerome Ting, Diljot Grewal, Cydney Nielsen, Samantha Leung, Viktoria Bojilova, Maia Smith, Oleg Golovko, Steven Poon, Peter Eirew, Farhia Kabeer, Teresa Ruiz de Algara, So Ra Lee, M. Jafar Taghiyar, Curtis Huebner, Jessica Ngo, Tim Chan, Spencer Vatrt-Watts, Pascale Walters, Nafis Abrar, Sophia Chan, Matt Wiens, Lauren Martin, R. Wilder Scott, T. Michael Underhill, Elizabeth Chavez, Christian Steidl, Daniel Da Costa, Yussanne Ma, Robin J.N. Coope, Richard Corbett, Stephen Pleasance, Richard Moore, Andrew J. Mungall, Colin Mar, Fergus Cafferty, Karen Gelmon, Stephen Chia,The CRUK IMAXT Grand Challenge Team, Marco A. Marra, Carl Hansen, Sohrab P. Shah, Samuel Aparicio

Issue&Volume: 2019/11/14

Abstract: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clonal genotypes, mutational processes, and replication states from individual tumor-cell genomes will facilitate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umor evolution. We have developed DLP+, a scalable single-cell whole-genome sequencing platform implemented using commodity instruments, image-based object recognition, and open source computational methods. Using DLP+, we have generated a resource of 51,926 single-cell genomes and matched cell images from diverse cell types including cell lines, xenografts, and diagnostic samples with limited material. From this resource we have defined variation in mitotic mis-segregation rates across tissue types and genotypes. Analysis of matched genomic and image measurements revealed correlations between cellular morphology and genome ploidy states. Aggregation of cells sharing copy number profiles allowed for calculation of single-nucleotide resolution clonal genotypes and inference of clonal phylogenies and avoided the limitations of bulk deconvolution. Finally, joint analysis over the above features defined clone-specific chromosomal aneuploidy in polyclonal populations.

DOI: 10.1016/j.cell.2019.10.026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1176-6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單細胞基因測序市場分析
    ,目前單細胞基因組學逐漸由二代基因測序技術接棒。  二、單細胞基因測序的基本流程:單細胞分離--基因組擴增--測序和分析  單細胞測序,簡單地說,主要經過如下的步驟:單細胞的分離--DNA/RNA的提取和擴增(全基因組擴增和全轉錄組擴增)---測序以及後續的分析和應用。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求同存異,追本溯源
    2011年,《Nature Methods》將單細胞測序列為年度值得期待的技術之一;2013年,《Science》將單細胞測序列為年度最值得關注的六大領域榜首。近年來單細胞全基因測序不斷發展的技術方法和在各領域的研究成果也屢屢登上"NCS"的榮譽殿堂。仿佛一夜之間,單細胞全基因組檢測技術就成了生物醫藥研究人員的新寵。
  • 《陳巍學基因》筆記⑩單細胞DNA測序
    至少要有上萬倍到幾十萬倍的擴增效率,才能保證在全基因組測序時,大部分的片段都被測序測到。解決方案——WGADOP-PCRDOP-PCR[1](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Prim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中文可譯為簡併寡核苷酸引物 PCR,引物的 3'端含 6bp 的隨機序列,可以隨機地和基因組 DNA 結合,從而實現對全基因組的擴增。
  • Nat.Rev.Genet最新綜述丨萬字長文闡釋單細胞測序如何研究腫瘤進化
    這些遺傳異質細胞群體的克隆結構先前已經從大量的二代測序結果中得到證實。全外顯子測序WES或全基因組重測序WGS數據中,整合體細胞突變的reads深度和變異等位基因頻率可用於推斷每個突變的腫瘤純度、倍性和局部拷貝數,從而確定癌細胞分數(Cancer Cell Fractions, CCF)。這些數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克隆和亞克隆的關係。
  • 科學家利用高通量單細胞ChIP-seq確定了乳腺癌染色質狀態的異質性
    近日,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ChIP-seq identifies heterogeneity of chromatin states in breast cancer」的文章,利用高通量單細胞
  • 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專利布局中的「中國力量」—新聞—科學網
    利用康復期病人血漿治療雖初見成效,但大規模使用受限,而康復期病人血漿中實際起治療作用的是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 高通量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是將分離的單個細胞的微量全基因組DNA進行擴增,獲得高覆蓋率的完整的基因組後進行高通量測序。較之於組織樣本測序,單細胞基因測序能夠獲取更全、更準的異質性信息。
  • 單細胞RNA測序簡介
    一、單細胞RNA測序的來源從早期的科學研究開始,我們就知道,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有完全相同的遺傳信息。因此,體內細胞的多樣性來自於基因表達,每個細胞必須表達一組基因,並抑制另一組基因以使其正常工作。但是我們很難精確定位哪個基因(或一組基因)對每個細胞至關重要。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主要還是基因晶片市場比較小,但dna晶片的研究比較多,工業化也有一段時間了。比如這次的迪昂巴沙(dnare巴沙、drabahacheberzo)通過測序與dna序列做了對比,可以用來分析該序列的突變和基因轉移。但是,在一篇新聞中還提到了基因晶片測試smallmrna的一個實驗,特斯拉高級經理通過測序後得到了smallmrna樣本轉換效率不高,而dna通過試劑測出的產物轉化率要高一些。
  • 【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近日,來自荷蘭的科學家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一種新的計算方法結合轉錄組測序發現了小腸中一些罕見的細胞類型,這對於深入了解器官的細胞組成,探究健康和疾病狀態下的組織生物學具有重要意義。理解一個器官的發育和功能需要對組成該器官的所有細胞類型的特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單細胞RNA測序已成為解剖細胞異質性並將組織分解成細胞類型和/或細胞狀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這為從頭發現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可揭示複雜的細胞事件並加深我們對生物系統的了解。在本綜述中,簡要簡紹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及相關應用。我們預計單細胞RNA測序在生物學中的作用將日益增強,在提供空間信息和與細胞形態的方面將進一步提高。將來,能夠更好地應用於科研領域。
  • Nature:用單細胞基因組探索多樣性
    如今,兩個新的大規模研究利用單細胞基因組,直接從未培養的環境樣本中恢復了細菌和古細菌基因組。Rinke等人利用螢光活化性細胞分選從9個環境樣本中隔離了9,600個單細胞,包括海水、淡水、熱液以及沉積物,其中3,330個單擴增基因組(SAG)是通過多重置換擴增得到的。
  • ...Bio成功舉辦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單細胞液滴包裹技術交流會
    因此,針對單個細胞的研究技術,單細胞基因組學研究(Single Cell Genomics Study)成為生物學研究迫切的方向,並成為再生醫學,發育生物學,腫瘤研究,免疫學研究必不可少的關鍵研究手段。
  • 新測序方式可檢測單細胞中持續的基因表達譜
    新測序方式可檢測單細胞中持續的基因表達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14:32:06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Arjun Raj團隊利用MemorySeq揭示了與不同細胞行為相關的可遺傳性單細胞基因表達程序
  • 希望組正式推出納米孔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測序分析服務
    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是分析細胞間異質性的一項關鍵技術,但是基於短讀長的單細胞測序缺乏識別全長轉錄本的能力,不能開展更深入的細胞間異質性研究,例如可變剪接、基因融合事件等。因此,結合了長讀長測序技術的單細胞全長轉錄組備受矚目。
  • 單細胞測序揭開「作物遺傳分析和產量基因挖掘」新篇章
    然而重要調控基因的遺傳分析常受制於基因的冗餘性和多效性。為突破這一瓶頸,來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David Jackson 課題組及多個合作團隊的研究者們利用玉米這一糧食農作物作為研究對象,聚焦花序器官早期發育這一決定性階段,運用時下先進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 (scRNA-seq) 技術, 構建單細胞水平基因共表達網絡並準確預測基因冗餘,進而整合特異性細胞群體染色質開放數據,鑑定關鍵轉錄因子調控位點,最終結合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挖掘產量性狀相關基因。
  • mtscATAC-seq:單細胞線粒體DNA基因分型與染色質分析新方法
    自然存在的線粒體DNA突變可以推斷細胞間的克隆關係。線粒體DNA與細胞狀態可以被同時測量和描述,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能夠對複雜人體組織進行大規模並行處理的單細胞測序方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哈佛醫學院Vijay G. Sankaran研究組、Broad研究所Aviv Regev研究組、Caleb A. Lareau以及Leif S.
  • Nat Biotech | 第6期導讀:納米孔測序、單細胞RNA計數技術等
    篇Analysis,主要介紹了納米孔測序建立細菌完整基因組、單細胞RNA計數技術、微流控抗體篩選技術、利用gRNA篩選進行Cas13 gRNA優化設計以及組蛋白修飾可視化閱讀器的建立等。對單個細胞的RNA進行大規模測序可以揭示不同細胞類型和狀態下的基因、亞型和等位基因表達模式。然而,目前的短讀(Short-read)單細胞RNA測序方法對等位基因RNA的計數和亞型解析度的能力有限,而長讀(Long-read)測序技術又缺乏在細胞中大規模應用所需的深度。在該工作中,作者們建立的Smart-seq3技術結合了全長度轉錄組覆蓋和5種獨特的分子標識RNA計數策略。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新抗原的存在性和抗原性檢測是基於DNA而非基因表達做出的,這就需要結合單細胞測序來確定新抗原的表達強度,從而實現快速篩選。據施教授介紹,萬乘基因正在與多家研究新抗原的公司探索用單細胞測序技術作為工具,檢測腫瘤的單個細胞中是否表達了他們預測出來的抗原。
  • 單細胞文章快訊
    HSCs在克隆水平上呈現出多種複雜的再生行為,但這種多樣性背後的機制仍不能確定。單細胞RNA測序的最新進展揭示了HSCs之間的轉錄差異,為其功能異質性提供了可能的解釋。然而,測序分析的破壞性的本質阻礙了同時觀察幹細胞的狀態和功能。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採用了可表達的慢病毒標籤技術,能夠同時分析單個成年造血幹細胞的細胞系和轉錄組,以及它們在長期骨髓重建過程中的克隆軌跡。
  • Cell Stem Cell |單細胞譜系追蹤解析造血幹細胞命運與轉錄組特徵
    近年來高速發展的單細胞組學技術可以提供基因表達的「快照」,為發育生物學的研究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但是單細胞測序技術缺乏細胞譜系(祖代細胞-子代細胞關係)信息,因此單時間點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尚不足以揭示細胞在連續時間軸上的發育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