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下的疫情:中國到底該不該支援美國?

2020-12-06 裝備資料庫

隨著美國國內疫情的爆發,目前疫情形勢非常嚴峻,特別是缺少各類抗疫物資,讓病毒防控工作變得艱難許多。

不過令外界好奇的是,在歐洲各國紛紛求援中國的情況下,美國卻始終沒有透露出尋求中國救援的意思。難道美國川普總統是拉不下這個臉?美國3億多民眾的生命就沒總統的臉面值錢?

疫情爆發下的美國,中國到底該不該幫?對此國內網友有不同看法。

很多網友稱,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有川普這樣「優秀」的美國總統,又有蓬佩奧這樣「善良」的國務卿蓬佩奧,還有「美麗」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怎麼可能需要我國的支援?

也有部分網友稱,美國既不需要我們支援,我們也沒有必要支援美國。但在滿足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大量出口醫療物資到美國,但出口價格要談妥。

還有些網友直接說,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我國當然是責無旁貸,但提供援助的國家分為兩種:第一,正在需要幫助的我國盟友,如巴基斯坦;第二,與我國有友好關係的國家,如伊朗、義大利等。至於美國,配嗎?

可見,大部分網友對支援美國是抗拒的,主要原因其實不難猜,一是對我國發動貿易戰,讓國家經濟損失慘重;二是在我國疫情嚴峻之際,不僅不幫還冷嘲熱諷。這兩宗罪,寒了中國人的心。

但美國如今的局面確實愈加嚴峻。

據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突破了10000例,達到了14387例,一天之內新增4200多例。在美國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達到了5711例。紐約州的學生停課,禁止大規模聚會活動。甚至於,全世界資產規模最大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因出現了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而關閉了交易大廳,全部改為線上交易。3月19日晚,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更是宣布「封城令」,要求加州居民留在家裡,避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規模擴散。

與此同時,美國也開始在全世界搶購醫療物資,此前美國空軍動用了一架C-19運輸機從義大利運回了50萬個核酸檢測拭子。甚至於,美國還曾經向老對頭俄羅斯訂購口罩。當然,俄羅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美國的請求。

似乎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真的很嚴重,也很缺物資。我們是不是應該支援美國?

筆者覺得,其實援助美國並不難以接受,真正讓很多中國人過不去的坎就是:3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名單歷歷在目,如何才能做到支援美國?

儘管美國已經豁免了醫療用品的關稅,但這根本就是「虛情假意」。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甚至有福克斯新聞媒體要求我們道歉。而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的時候,美國給了我們多少支援?多少只口罩?多少套防護服?這都是可查的。

我國向伊朗提供大規模援助,就在於我國與伊朗關係密切,伊朗曾經向我國捐贈了100萬隻口罩。我國向義大利提供援助,因為義大利是少數加入「一帶一路」的發達國家,兩國經貿往來會越來越密切;我國向塞爾維亞提供援助,是因為兩國是傳統友好之國。我國向伊拉克提供援助,是因為伊拉克是我國第二大石油進口國。

請問,誰能給出一個援助美國的合適理由?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中國是否應該援助美國?

相關焦點

  • 外國學者眼中的美國貿易戰
    [摘要]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下對其盟友及中國發起的貿易戰,給當今不穩定的資本主義世界更添迷亂。外國學者對這場貿易戰進行了審視。但這一切現在都已讓位於新的緊張、未知的局面:一方面是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呼籲「讓美國再次偉大」,肆無忌憚地對其盟友及中國挑起一系列貿易戰;另一方面是面對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堅定地捍衛全球化,維護多邊貿易,反對單邊主義。在貿易戰持續的背景下,外國學者對美國挑起貿易戰這一行為進行了審視:美國挑起的貿易戰是一場什麼性質的戰爭?它為什麼要挑起貿易戰?在貿易戰的背後美國資本主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美國政府挑起貿易摩擦的雙重目的
    從常識上說,國際貿易本來應該是互利共贏的,貿易戰沒有贏家。既然如此,為什麼美國政府還要一意孤行、到處樹敵,淨做些損人不利己的蠢事呢?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決定的。作為當今最大的壟斷資本主義經濟體的美國,在許多矛盾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急於向外轉嫁危機,利用獨一無二的霸權優勢,企圖爭奪世界市場,維護壟斷地位,獲取壟斷利益。美國政府看似不可思議的行徑,其實包含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 任澤平:大蕭條,美國1929貿易戰啟示錄
    自法案通過起,美國1028名經濟學家聯名籤署請願書抵制該法案,英國、加拿大等23個貿易夥伴國表示強烈抗議,然而最終該法案經美國總統胡佛籤字並於1930年6月17日正式實施。 美國實施《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主要出於三方面原因: (1)保護美國部分產業。
  • 貿易拉鋸戰,美國試圖改變中國「行為模式」?
    那只是「337調查」過程中的一個片段,楊晨參與並見證了「337調查」的整個過程:從2016年4月26日中方被提起訴訟到2018年3月1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定終止該「337調查」,歷經23個月,中國參與應訴的7家鋼鐵集團最終全部勝訴。
  • 美國對進口洗衣機等徵重稅或引發貿易戰
    據外媒報導,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希特萊澤22日表示,川普已批准對進口大型家用洗衣機及進口太陽能電池與電池板徵收保護性關稅的建議,這一消息引發多國關注。分析認為,這表明川普將承諾已久的「美國優先」貿易政策進一步付諸實施。有市場人士批評稱,此舉或引發貿易戰風險。
  • 貿易戰被指中國福音,拜登或將恢復對華貿易
    聯合國前高官稱貿易戰是中國福音,建議拜登(Joe Biden)政府恢復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拜登成功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讓貿易戰的終結出現新希望。(路透社)前聯合國安理會主席、新加坡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於1月2日發表文章稱,川普(Donald Trump)的貿易戰在許多方面對中國都是一個福音,美國的舉動將有助於觸發「雙循環」經濟,而這將減少中國經濟對美國經濟的依賴。在他看來,美國與中國打交道的基本劣勢是缺乏全面的戰略。
  • 以史為鑑:美國如何利用貿易戰稱霸世界
    美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貿易戰打垮其他國家,遏制或者阻斷他國產業升級的道路,從而確保美國在全球獨大,消除他國的競爭威脅。  下面,我們就看看美國是如何利用貿易戰實現大國崛起並保持大國地位的。本文摘選自《千年貿易戰爭史》,該書從貿易戰爭史看國運變化和世界未來,獲得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谷永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郭衛東聯袂推薦。  獨立後的貿易保護主義  在北美獨立戰爭期間,美國在經濟上異常困苦。
  • 美國「逐客令」下,在美國的周立波、哈文、許可馨等該何去何從?
    簡單點說,就是美國給在美的其他國家公民下達了「逐客令」,不歡迎你了回家吧。美國疫情這麼嚴重的情況下,還搞這麼大的人流流動,不知道他們意欲何為?這條命令也是對前幾天的「撤僑令」的延伸。這下還在美國的中國人就面臨著兩個選擇了,要麼回中國,要麼想辦法去其他國家。中國人移居美國和去美國讀書的人群還是很大的。
  • 疫情下的珠海航展,該何去何從?
    對於舉辦者而言,在全球疫情的大環境下,航展的舉辦與否確實是一個現實性的兩難抉擇。一方面,珠海航展作為我國唯一國家級別的航空航天技術展示和經貿交流的平臺,對行業意義重大,另一方面,今年疫情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各種壓力匯集,背後交織的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的因素,航展也難逃大環境的衝擊與影響。辦與不辦?或許真的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
  • 美國為什麼對中國加徵關稅打貿易戰目的原因 美國結果會怎樣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題:對華挑起貿易戰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業內專家評析中美經貿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鄭明達、王雨蕭  進入5月,美國政府大肆揮舞加徵關稅的大棒,屢屢升級貿易摩擦。對此,中方予以堅決回應。中國不會屈從於任何外部壓力,有決心、有能力捍衛自身合法正當權益。
  • 就像蚊子咬了一小口,與中國打貿易戰,澳大利亞是對手嗎?
    總體來看,澳大利亞自中國進口,與其對中國出口的持續高增速形成鮮明對比,這也使得澳大利亞對中國貿易順差繼續快速增長,中國也成為澳大利亞貿易順差最大來源,佔其順差比重超過80%,雙邊貿易不平衡現象持續。由於今年的「黑天鵝」事件,中澳貿易額也受到了影響,但是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澳大利亞經濟也逐漸得到了部分恢復。
  • 新冠肺炎疫情或成為影響美國大選的決定性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給美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的總統大選帶來新的變數。短期內,該疫情對現任總統川普弊大於利;中期看,則取決於兩個核心變量之間的此消彼長——一是川普政府能否有效控制疫情;二是民主黨候選人能否在選戰中對疫情做足文章,譬如將「疫情牌」與「醫改牌」結合起來,打造新的話語武器。
  • 美國發動貿易摩擦的理論之謬與實踐之誤
    李嘉圖認為這將「迫使資本流入了本不該流入的行業,這就減少了商品的總產量」。李嘉圖更是剖析貿易保護雖然使得部分產業被保護起來了,但是消費者和其他製造商將「必須支付額外增加的價款」,他因此認為「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  從斯密和李嘉圖的觀點來解讀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短期來看,美國提升關稅、限制進口,雖然會增加美國的稅收收入,提升本國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增加美國國內相關企業的營業收入。
  • 野生動物人工養殖繁育場,到底該不該關閉?
    「這個問題不搞清楚,下一步的野生動物管理依然是個老大難問題。」冉景丞認為,首先應該在概念上搞清楚什麼是「野生動物」?什麼是「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他說,所謂的「野生動物」應該是生活在自然狀況下,不是靠人工餵養的,有自然種群的這些動物才稱為野生動物。從行為學上講,這些動物對人有一種天性的「安全距離」。
  • 中美貿易戰的最壞後果…終於有人講透了!
    2017年1月,沒錯是2017年不是2018年,那時候美國人就恐嚇說要打貿易戰,因此當時國內的興業證券(601377,股吧)和國外的投行摩根史坦利都做了推算貿易戰的損失,我們看下當時的推算結果。  也就是說,不管是貿易戰開始前的2017年,還是貿易戰已經開始的2018年,中美所有的專業機構,對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基本上都認為,即使在中國出口美國商品被全部徵收關稅的情況下,再考慮間接影響,對兩國的經濟增速的影響最壞也在1%以內。  知道了中美貿易戰的極限傷害值,我們大概心理就有底了。
  • 美國再遭天災!疫情加上自然災害,人們該何去何從?
    根據最新的官方消息,美國的新冠確診病例超過81萬;而現在,他們又趕上了每年的自然災害高發期——官方氣象局發出的龍捲風、火災、颶風等災害預警,更是讓各地政府手忙腳亂……截至今天,龍捲風已經席捲了美國東南部,造成50萬居民斷電、至少34人死亡。所以,當自然災害在全民抗疫期間來臨,到底會造成怎樣的可怕後果呢?
  • 新冠疫情對貿易的影響機制
    研究發現,疫情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的影響沿著供應鏈擴散是很有可能的。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似乎不太可能像2008-2009年的全球危機那樣對世界經濟造成如此嚴重和廣泛的衝擊,但貿易受到重創的時間可能不會很短。在疫情衝擊下,政策和企業的錯誤反應可能會對貿易體系造成永久性損害。我們不應將大流行病視作反全球化的正當理由。
  • 物理學院林金泰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闡述貿易戰...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商品貿易引起大氣汙染物的跨境轉移,改變了其空間分布和環境健康影響。但是,貿易與環境的相互關係、特別是貿易發展與全球環境變化的關聯至今仍不清楚。近期愈演愈烈的貿易戰不但影響了全球經濟,也會造成排放和跨境汙染的變化,但是對於這個問題的定量認識仍未建立。
  • 「疫情爆發該怪誰?」美國民眾對中國抗疫和川普抗疫的真實想法
    Several groups of polls on American thinking1、COVID-19疫情爆發該怪誰 先看一個由民調機構morning consult在前幾天對美國人做的民意調查:對美國的COVID-19的疫情爆發應該怪誰?
  • 中國戰「疫」時,美國在做什麼?!
    中國戰「疫」時,美國在做什麼?!而美國本來有選擇,但他們選擇責備中國——「你做的每件事都是錯的」。自新冠病毒暴發以來,中國定期向國內外通報疫情。但美國卻說中國分享的最初資料十分欠缺。當武漢封城時,《紐約時報》刊文稱,「這種極端的措施可能適得其反。」當我們中國民眾開始群防群控時,美國有線電視臺在節目中指責中國用極端措施監控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