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如何建設胸痛中心?霍勇給出一套黃金法則

2021-01-13 健康界

統計數據顯示,到2030年,我國將有2260萬心肌梗死患者。為提高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能力,2018年8月12日,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心肺復甦·心臟除顫團體標準」與「中國胸痛中心建設和評估團體標準」正式面世。

由於心肺復甦普及率低、急救設備嚴重不足等原因,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心肌梗死患者死於去往醫院的路上。面向社會公眾,「中國心肺復甦·心臟除顫團體標準」主要普及呼吸心臟驟停患者現場施救者進行現場心肺復甦·自動體外除顫儀的操作。

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發布《關於印發胸痛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導原則》,要求二級及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胸痛中心。但針對胸痛中心建設的具體要求與評估細則是什麼?我國急需一套符合中國醫療現狀的標準。「中國胸痛中心建設和評估團體標準」分為標準版與基層版,針對三級醫院與基層醫院基本情況不同,個別指標有所不同。

「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體系,應該從院前急救、院內救治、院後康復等各個環節入手,為公眾提供全流程的服務體系。」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副處長胡瑞榮強調,如何將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銜接起來,考驗著兩個團體標準。

普及知識 提高自救與他救能力

根據心臟猝死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每年心臟猝死的總人數已超過50多萬,居全球之首。專家表示,心肌梗死救治的關鍵時間是在發病後6小時內,其中前120分鐘是黃金時間,現場急救非常重要。正如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血管急救分會候任會長、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副主席霍勇所言,提高公眾自救與他救能力至關重要。

我國成人心臟復甦普及率不足1%,而美國已經達到了60%,提高社會公眾的現場心肺復甦能力與自動體外除顫儀操作規範培訓迫在眉睫。「目前,我國使用的標準多為『舶來品』,建立適合中國公眾身體情況的標準至關重要。」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李宗浩強調,現實需求下,「中國心肺復甦·心臟除顫團體標準」應運而生。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李宗浩

「中國心肺復甦·心臟除顫團體標準」規定了現場心臟復甦、心臟除顫技術操作要求,包括術語與定義、縮略語、現場心臟復甦·自動體外心臟除顫緊急救援基本要求、現場心臟復甦·自動體外心臟除顫設備使用要求、現場心臟復甦·自動體外心臟除顫步驟、成人心臟復甦、兒童心肺復甦、新生兒心臟復甦、患者的轉運等要素。

提高社會公眾自救與他救能力的同時,增加公眾場合急救設備配置,社會呼籲已久。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儀主要用於猝死患者的急救,對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肺復甦搶救成功率能成倍提高,被稱為是「救命神器」。但目前我國公共場所的AED數量可能只有千臺左右。

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就已經通過了相關法案,實行了「公眾可獲取的除顫儀」計劃,規定在美國的公眾場所安置AED,要求在十分鐘內即可獲得自動體外除顫器。日本則於2004年開始推廣安裝,平均每十萬人約有234.8臺。據霍勇介紹,我國正在增加AED數量,未來有望實現每萬人15臺的目標。

增加AED數量的同時,專家呼籲提高急救設備的國產化水平,提高醫學救援能力。

傳播經驗 提高院內救治能力

相關焦點

  • 「中國胸痛中心急救地圖」入駐騰訊地圖,共築心梗救治戰線
    葛均波:傳遞「兩個120」,成為健康中國行動的堅定執行者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長、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中國胸痛中心聯盟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通過視頻連線發表致辭,心梗救治日自設立以來,便承載著向公眾傳遞「兩個120」觀念的使命,心梗撥打120,把握心肌梗死救治的黃金120分鐘,對挽救急性心肌梗死尤為重要。
  • 林芝市人民醫院成為西藏首批國家最高等級胸痛中心認證單位
    ■(以上為公告部分名單)在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的幫助下,林芝市人民醫院以「強三甲、創一流」為目標,以「五大中心」建設為著力點,廣東陸續派出第五、六批「組團式」醫療援藏專家幫助其建設胸痛中心。自註冊胸痛中心建設單位時起,逐步完成了胸痛中心建設要求的基本條件與資質、對急性胸痛患者的評估與救治、院前急救系統與院內綠色通道、培訓與教育五大系統建設,並進行建設情況的網絡填報,組織聯合例會、質量改進會及典型病例討論會。
  • 為了救治患者 再苦再累都值得——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胸痛中心救死...
    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胸痛中心救死扶傷全天候  在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胸痛中心,每臺手術都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每一個細微的操作都是撥動著心弦的最強音,這裡精準詮釋著「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胸痛中心救死扶傷全天候  急診科是醫院的「前沿陣地」,更是胸痛中心的「橋頭堡」和「第一站」,他們時刻把自己裝備成一張箭在弦上的滿弓。國慶中秋期間,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共接診收治各類急診病人1000餘人次,搶救危重患者200餘人次。據介紹,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時間是發病後的2-3小時,但在傳統的救治模式下,很多患者錯過了搶救的黃金時間。
  • 齊魯醫院副院長陳玉國:「胸痛大學」是學術組織非高校
    5月28日晚,中國醫促會胸痛分會主委、齊魯醫院副院長陳玉國回應說,中國胸痛大學是中國醫促會胸痛分會成員自發組成的一個學術組織,致力於胸痛救治知識普及,並非一所高等院校,也沒有他擔任校長一說。該學術組織因起名時考慮不周,給公眾造成了誤解,最終的名稱有待進一步商定。
  • 福清高山鎮中心衛生院胸痛救治單元通過全國首批驗收
    福州新聞網1月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王光慧)日前,2020中國心血管健康大會、第十屆中國胸痛中心大會及2020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心血管病學年會在北京召開,為全國首批通過驗收的50家基層胸痛救治單元統一授牌。
  • ...胸痛護理專業技能培訓班第二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站順利召開
    近年來,在國內眾多專家的共同倡導和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中國胸痛中心聯盟的支持下,中國胸痛中心建事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離不開護理專業人員的大力支持,希望胸痛護理專業技能培訓班的召開能進一步推動胸痛中心建設,降低我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 名院周報 | 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發布 華西繼續領跑
    ⊙ 北大醫院:JAHA刊登霍勇團隊有關胸痛中心認證對AMI院內轉歸影響的中國數據分析近期,北大醫院心血管內科霍勇教授團隊在美國心臟協會(AHA)旗下官方期刊《美國心臟學會雜誌》(JAHA)發表了中國心血管病醫療質量改善項目—急性冠脈症候群(CCC-ACS)項目的最新分析報告,結果證實了胸痛中心(CPC)在中國發展和認證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 威海市中心醫院成為全國首批高血壓達標中心建設單位
    ,正式成為全國首批高血壓達標中心建設單位(牽頭醫院)之一。威海市中心醫院在第一時間積極響應,立即準備相關材料進行申請,經過網上初選及現場評估後,4月26日在江西南昌舉行的「高血壓達標中心建設單位授牌培訓會暨高血壓達標中心專家聘任儀式」上,威海市中心醫院正式被授予「高血壓達標中心建設單位」,醫院心內科一病區副主任王玉鳳代表醫院接牌。
  • 記砥礪奮進中的太原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
    這是一位患者對太原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醫生的由衷讚嘆。太原市中心醫院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確定了通過全面推進「7135」學科建設工程、瞄準學科前沿、遵循學科規律、引領醫院發展的新思路。2016年,獲批省市共建重點學科,與被譽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心臟病研究專家之一、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院長葛均波院士團隊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成為國家胸痛中心建設示範基地。對標一流,不斷學習,築巢引鳳,跨越發展,使心臟外科迅速成長壯大。
  • PCI術後胸痛之謎
    術後第1天複查心梗三項(肌紅蛋白、肌鈣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酶均明顯升高,急性心梗診斷明確,複查心電圖無動態變化,但PCI術後患者仍間斷胸痛。 關鍵臨床問題一:患者急診PCI術後為何仍然胸痛? 急診PCI術後胸痛的病因包括缺血性胸痛和非缺血性胸痛。
  • 與青浦百姓同心,守護心健康 ——記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
    他就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的心內科劉海波主任,自2020年4月份離開工作多年的東方醫院來到我院心內科主持工作以來,這種工作狀態已經成為他的日常,緊張而有序。胸痛中心建設,造福青浦人民胸痛中心的申報及建設是我院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自去年9月份起,我院已經陸續開展了胸痛中心的相關工作。
  • 霍勇教授:「慢性冠脈症候群」時代,阿司匹林仍舊是二級預防的基石!
    聽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如何為我們解讀。霍勇教授在ESC會議現場CCS概念的提出,更能反映出冠狀動脈性疾病的動態變化過程今年CCS概念的提出,是基於對疾病重新認識的重要調整。既往我們把冠心病大致分為穩定性和不穩定性。不穩定性是指急性冠脈症候群(ACS),穩定性常以慢性穩定性心絞痛來代表。
  • 為什麼猶太人能教育出世界精英?關鍵在10條黃金法則,值得借鑑
    眾所周知,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群,從古至今,猶太民族不斷湧現出了繁若群星的大師級人物:馬克思、達爾文、弗洛伊德、愛因斯坦、孟德爾頌等。其實,猶太民族對孩子從小就有一套成熟的教育模式,並且可以總結為10個黃金法則。1、Encourage independent 鼓勵孩子獨立在以色列餐廳,經常會看到一歲孩子獨自吃牛排,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完成。
  • 數位化進階在即,智慧醫院建設迎來黃金期
    從智慧醫院建設目標以及應該具備的功能層面考慮,智慧醫院是以患者為中心、以臨床需求為起點,將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於醫療場景,全方位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智慧醫院發展趨勢智慧醫院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短期內各個領域的應用採納度有所差異,但從長期來看,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都是智慧醫院建設的重點。愛分析認為,未來,智慧醫院三大領域將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首先,處於一級、二級採納度階段的智慧醫療領域,應用普及度和臨床價值已經得到初步驗證,未來的核心是深化智能化應用。
  • 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186家醫院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
    央廣網廣州11月28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粵衛信)11月27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辦的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在廣州花都召開。會議發布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對全省卒中中心建設、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和質控工作進行培訓。
  • 建設心血管急症急救「雲平臺」 高科技為搶救生命贏得時間
    據悉,我市利用雲計算技術,正在建設心血管急症急救公共雲平臺體系,採取區域協同,信息共享,在線會診模式,使專科醫生第一時間掌握急性胸痛發病患者病史及相關檢查資料,並進行有效、安全轉送,為急性胸痛患者開闢一條生命的綠色通道,使胸痛患者在合適的時間被運送到合適的醫院接受合適的治療,不斷提升我市心血管急症的搶救效率。
  • 從《三體》中學會一條能讓普通人成長1000倍的黃金法則
    在我跟隨作者的腦洞漫遊宇宙之時,有一個更令我感到歡喜收穫,我沒有發現外星人也沒有思考地球最終是否走向滅亡而是發現了一條適用於人生各個領域的一條黃金法則當然這個收穫並非我的發現,我只是剛認知到它的運用,他本身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中,而且很多高手都在重複使用,並且運用這種法則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 回首2019年,他們暢談從事醫院人文建設工作的酸甜苦辣
    一是藉助五大中心建設(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立建立心腦血管疾病、重度創傷、危重孕產婦和危重新生兒的分級診療體系,不斷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