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0年4月16日開啟讀書計劃,並下定決心執行一個長期自我提升的計劃後,《三體》是我鎖定的第一本書籍,於4月21號完成了3部作品的閱讀。
在我跟隨作者的腦洞漫遊宇宙之時,有一個更令我感到歡喜收穫,
我沒有發現外星人
也沒有思考地球最終是否走向滅亡
而是發現了一條適用於人生各個領域的一條黃金法則
當然這個收穫並非我的發現,我只是剛認知到它的運用,他本身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中,而且很多高手都在重複使用,並且運用這種法則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我不想談太多腦洞的東西,因為我的目標只有一個「成長」。
三體的對話
邏輯跟葉問潔有段對話是這樣的:
我建議你去研究宇宙社會學。假設宇宙中分布著數量巨大的文明,這些文明構成了一個總體的宇宙社會,宇宙社會學就是研究這個超級社會的形態。
先設定幾條簡單的不證自明的公理,再在這些公理的基礎上推導出整個理論的體系。
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沒錯,我在三體中發現的規則就是公理,也是事物、學科的底層邏輯,也可以說是套路又或者公式。三體中三體人用智子封鎖了地球生物學的量子對撞,這種量子對撞正是生物學的底層研究,至此導致科學無法在進一步。在第二部黑暗森林結局,邏輯也成功用底層邏輯推斷出來的理論成功拯救了地球的命運。
如果你覺得這是小說裡的東西,對於現實沒用,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混沌大學課堂上李善友有一期講解《刻意練習》時說道:「高手都是重複訓練背後的套路」,這種套路就是一種公式,也是一種底層的邏輯。
無論學習任何學問、技術都要深度的挖掘底層存在的邏輯,才能真正地掌握一門學科和一項精湛的手藝。
當然,我們知道一種學問的存在,我們要做一個連接,我怎麼跟這門學問產生連接。即:「我如何來使用這門學問?」
在開始連接之前,我們得找到底層邏輯的運用範圍
底層邏輯最廣泛有用的領域是商業、營銷、培訓、心理諮詢、情感諮詢等最為常見的領域,算是我最為常見的領域,當然各種學問之間,包括自我提升之間都存在著底層邏輯。如果你仔細去思考會發現一個驚天的秘密,就連米粥雷所說:「成功的關鍵,順勢而為。」這種順勢而為的賺錢都存在一種底層邏輯。
營銷
我還在是個無知青年的時候,再朋友的推薦下,我看了一本書《影響力》,由於我的無知沒有看懂,反而覺得枯燥乏味。在名家強烈推薦,全球銷量經久不衰的高評價下,我又在多年以後我再次拜讀,才發現這果然是一本偉大的書籍。
因為《影響力》講的內容正是一切營銷學的底層邏輯
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這些營銷的套路無處不在,他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如果一個營銷老師不讓你去探尋底層邏輯,那他一定不是一位好老師。
運營
如果你做過網際網路推廣就會明白網際網路中存在的一種底層運營邏輯。
曝光——點擊——瀏覽——諮詢——成交
如何觸達——精準吸引——內容展示——信任——達成
這是一個網站營銷需要走的五步法則,你會發現在很多場景下能運用到
曝光——瀏覽——想要(這是鹹魚上的底層邏輯)
我去年給一個酒吧做過一場營銷策劃,就運用了營銷的底層邏輯
流量——活動優惠——進店諮詢——消費——二次營銷
底層邏輯運用在營銷的各個領域之前,雖然看似不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
諮詢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曾任職情感諮詢師一職,我也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運用了底層邏輯為客戶解決情感問題。
在從業生涯中,遇到過一次記憶猶新的提問:「你為什麼能那麼快判斷出我的問題所在並給予解決方案?」
在從前我會回答他:「這就是專業經驗。」現在我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我有一套公理模型,這套模型能幫我快速準確的判斷出對方的問題所在。
正如,你去心理諮詢或者看病,對方是不是得問你的症狀,然後根據你的症狀對症相應的病列。你在仔細看看重感冒、發熱、支氣管炎、抑鬱症,是不是都有相應的症狀描述,然後有對應病情的治療方案,這就是醫學的一套公理,有了這套公理就能快速的對症下藥。
我們再來說說情感的底層邏輯,進化心理學是兩性情感這門學科的底層邏輯。
進化心理學的基礎理論中認為兩性關係存在兩種價值
繁衍價值:身材、年齡、長相、罩杯、忠誠生存價值:財富、權利、身高、情商、責任
男性佔更多生存價值,女性則佔更多繁衍價值,在基礎公理上就能推理出,女人更願意嫁給生存價值高的男人,男人也就更願意娶繁衍價值高的女人,為此兩性關係學才能逐步推導下去。
男人為性而生,女人為愛而生。也是兩性關係的公理
你有了這條公理就會明白如果沒有性關係就無法產生正真的愛情,對於一些害怕受欺騙的女孩也會明白,男人對自己抱有性意圖,是正常行為。
如何判斷渣男都有公理可尋,一次不忠,終生不用,都能看做是一條公理。
兩性關係,特別是情感存在更多公理,無法用一兩個概括,就像醫學有很多病一樣。
商業
作為一名連續的95後創業者,我更願意談談我對商業的看法。我的好友經常會問別人:「你知道商業的本質是什麼嗎?」
答:商業的本質是解決問題
一個商業模式的開始,首先要思考的是我能解決什麼問題,我能解決多少人的問題,這是最基本的商業邏輯。
創業不是想好了自己一定要做什麼,而是用敏感的洞察力發現市場上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是我能解決的。
就像我經常說的,你想賺1萬+,那你去上班就好了,那是實現收入過萬最快的方法,如果你要賺100萬,那你要尋找到一個價值1000的產品,然後讓10萬有需求的人知道你的存在,然後在讓1萬人付費購買,這樣你就能賺到100萬。
知道底層邏輯的存在,還要有這種底層邏輯思維
我相信無論是英語還是什麼學科又或者技術都擁有它們的底層邏輯,學習一門學科、技術,最快的就是運用這種底層邏輯思維,把這種底層邏輯練成一套屬於自己的絕學。
知道事物的背後存在著運行規律,認真探索每一個微小的細節,把這種規律用特定的筆記本記錄下來,然後加以延伸推導,得到一套全新的理論基礎。
慢慢的你會發現其實學什麼都不難,因為你掌握了最厲害的武器「底層邏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