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電子音樂資訊360 Deal籤約藝人XING KONG客串兼職筆者撰寫
本文版權仍歸XING KONG個人所有
本文節選自我與電子音樂資訊合辦的「星空軍團電音訓練營」(高級班)教案,有大量刪改。
圖片來自XING KONG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2013年,Au5以《Blossom》作為成名曲,為Trancestep這個他自己特色的標籤在早期就設立了極高的標準;而通過《Alien Weapon》,他向世界展示了在7年後的2020年,一首頂級的Trancestep所應該有的樣子。通過這首作品,他將以往非常多Trancestep中的技巧充分使用,效果超群,因此這首作品絕不只是初聽起來那些精妙的編排、清晰的混音和講究的動態控制等,而是有著巨大的可解讀價值和研究價值,也可以幫助電子音樂資訊讀者們升級製作。
圖片來自Subsidia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1.開頭以短小旋律引入。開頭這種以兩個音引入已經是他的慣用手法,在《Blossom》中,開頭兩個音是F#和A,接下來的三個音分別是E、B、C#,這五個音正好組成了穩重大氣的五聲音階,符合此曲對燦爛花開的讚美。
圖片來自Monstercat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而在《Alien Weapon》中,開頭的三個音分別是D、E、F,形成上行的大二度和小二度關係,情緒憂傷而詭異,與著名的電影《終結者》的主題曲中的開頭完全一樣,且皆為d小調,而以這兩首的鼓和音效來對應,發現氣氛依然吻合,這裡可能是受啟發、刻意來描繪《終結者》的畫面、純巧合等多種可能,我們不做過度解讀。
圖片來自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2.科學的Arp編寫。這裡寫得非常有特色,簡單容易記,又能做到不爛俗。此曲為d小調,以四個部分為一個循環。第一個部分落腳到D這個主音;第二部分強調小二度後落腳到F(注意d小調的平行大調為F大調);第三部分重複第一部分;第四部分意外地把第二個音的G升高半個音,實際上就是臨時轉到了a和聲小調上,而A本就是d小調的屬音,和聲小調比自然小調更異域更Alien,這就一舉三得地實現了:轉調帶來的新鮮感、轉到屬音音階的順暢、對主題的照應。
圖片來自Au5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第三部分旋律重複了第一部分,但Bass卻從主音的D轉到了a和聲小調的屬音E,不僅對下面的轉調鋪墊,而且早於旋律的Bass從F到E的半音關係的詭異也提前提示了後面詭異的旋律變化。
圖片來自Au5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四個八拍之後,另一個Arp開始明顯進入,重複這種思路,最後停在d小調的屬音A上。兩個Arp相互交織、前後繼起。後面有鼓點的部分的結尾處有一小段分解和弦以屬和弦最後停在屬音A上,給人不穩定的感覺,意味著未結束、後面還有內容,畢竟好戲才剛剛開始。同樣的手法在後面的Build Up再次被使用。
圖片來自Au5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3.主和弦在Bass中的花式使用。D是d小調的主音,F是d小調的平行大調的主音,A是d小調的屬音,這三個音正好也組成了d小調的主和弦Dm,由於地位重要,Au5將Bass的音高尤其作為曲子地基的Subbass在這三個音之間變動,既實現了變化又不會跑調導致不穩。極個別的時候跑到了G#(來自a和聲小調)和低一個八度的C#(來自d和聲小調),作為恰到好處的調味品。
圖片來自Au5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4.聲場的聽感控制。Au5的曲子無論動態還是聲場從來都會做謹慎的控制,他通過對人心理感受的起伏的精細把控實現數值上的穩妥、感情上的劇烈波動。第一段Drop主要強調一個Heavy Dubstep的主Bass(頻段範圍主要在中等高頻或者說中高頻),我們來看Au5是如何對這種並不罕見的Bass展開編排的。
圖片來自Au5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Drop第一個Bass聲場收得極窄,第二個Bass也是收縮型聽感,這樣的鋪墊使得接下來的主Bass聽起來異常寬廣,重複到第四個八拍的時候,主Bass開始出現上面所說DFA的音高變化。在第17個八拍,畫風突變成Leftfield Bass風格,以極其集中的低頻打底,中高頻Bass在四周旋轉,聲場穩定又充滿變化。
圖片來自Au5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5.多變的編排。開頭氣氛鋪墊非常充沛;然後引入Trancestep應該有的Arp,且分兩段;隨後以Dubstep的編排將音響效果填滿;接下來第一段Drop第17個八拍那裡可以作為接歌使用,但開頭並沒有持續Kick,一方面使其更發揮Leftfield Bass的震撼力,另一方面可以減少跑馬的可能;Breakdown後是一段4/4拍、整拍的Trance秀,服務現場且增強個人特色。
圖片來自Au5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第二段Drop的PreDrop Vocal以嘶吼採樣疊加高頻Bass,滿足了商業需求卻不俗套,這裡的嘶吼個人感覺應該是出自Celldweller的《Eon》,畢竟Au5曾經Remix過這首曲子;第二段Drop的Machine Gun Bass非常有個人特色,與第一段Drop的Growl Bass一樣照應主題。
圖片來自Celldweller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最後一小段是全曲的最亮點,Au5的操作驚才絕豔,令人感到許久未見的脊背發麻。在這段之前先用Au5極為少用的Snare Roll引入、鋪墊好。然後,如果按照第一段Drop以及很多Dubstep的習慣操作,在這樣編排的大約三個小節後應該是一個很噪或者很有力的Bass以震撼聽眾,但Au5卻反其道而行之,在聽了4分多鐘之後突然用一個非常乾淨的Bass將曲子收住,這種令人措手不及的反向操作可以給聽眾極大的心理衝擊,也把曲子的個性在最後拉滿。這一段的結尾氣氛逐漸升高,最後卻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
圖片來自Au5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
文章版權歸XING KONG品牌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