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6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公布了發現世界最長新物種消息。此次公布發現的是一個竹節蟲新物種——足全長62.4釐米的巨型竹節蟲,身體長度也達到36.1釐米。刷新了世界上已經被人類發現的80餘萬種昆蟲中的最長紀錄。
巨型竹節蟲
據介紹,過去世界最長昆蟲紀錄是馬來西亞沙巴州發現的一隻22.3英寸(56.7釐米)長的竹節蟲,目前保存在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而中國目前發現的最長昆蟲,為採自廣西的龍州佛竹節蟲,身體長度為24釐米,足全長為44釐米。
該昆蟲由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科考隊在廣西省柳州附近一處海拔1200米的山區考察發現,為了掌握更加詳實的資料,趙力當時沒有急於公開這個發現,只是將研究論文初稿發送給了幾位世界竹節蟲研究領域的國外權威專家,探討如何完善關於該種的研究。經過該博物館研究確定,該物種為佛竹節蟲屬種類,與世界已經發現的該屬種類比較均有差異。
5月6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公布了發現昆蟲新物種消息。此次公布發現的是一個竹節蟲新物種——足全長62.4釐米的巨型竹節蟲,身體長度也達到36.1釐米。刷新了世界上已經被人類發現的80餘萬種昆蟲中的最長紀錄。
通稱竹節蟲。中至大形,形似細長竹節或寬扁葉片狀,多為綠或褐色。頭小略扁,下口式,複眼小,單眼2~3個或缺如。觸角或長或短,絲狀。口器咀嚼式。前胸較短,中、後胸長。翅2對,前翅小、革質,後翅膜質、臀區發達。有的只有1對翅或無翅。漸變態。足細長或寬扁,易折斷。前足靜止時前伸,跗節5節,少數3~4節;腹部10節,尾須1對,短小不分節,產卵器不發達。
漸變態,靜止時棲息於植物上,具擬態與保護色,不易被發現。植食性,主要以各種樹木、雜草為食,有時食害棉花等作物。有的種類進行孤雌生殖。該目全世界已知2500多種,主要分布於東洋區和中南美地區,我國有記錄100餘種。
竹節蟲植食性,可以危害植物,尤其在大洋洲有幾種竹節蟲往往大批發生,食害尤加利樹葉。中國亦有為害櫟類樹木,致成災害的報導。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