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荒地,走的人多了踩出彎彎泥巴路,在眾熱心人的助力下,如今正鋪設透水磚,這條無名便道,現在有了一個頗具意義的名字——學子巷。
上遊新聞日前以《現實版愚公移山記:金茂瓏悅小區居民自發挖出「上學小道」》為題,報導了小區居民齊力修繕上學便道的故事,引發無數點讚,也獲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關注。
9月22日下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項目組聯合重慶晚報·上遊新聞,為「學子巷籌備組」頒發1萬元正能量獎金,獎勵街坊鄰裡團結互助,弘揚民間正能量。
頒獎詞中這樣寫道:「為了避免學生上學繞遠路,小區業主們鑿石修路,一人行動二百多人響應,大家揮舞著鋤頭、釘錘上陣,花費1個月時間,把一條『垃圾巷』變成了『學子巷』,為居民節約了15分鐘的路程,也成就了這座城市的一段『美談』。"
人心齊,泰山移。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項目組向上遊新聞表示,「在他們奮力修路的身影裡,我們看見了滿腔的善意熱忱。他們共同修繕的一條路,凝聚了對孩子們滿滿的期待與愛。」
一條看似不起眼的便道,卻是學子們上學的必經之路,是通往理想和未來的路。業主們的一個暖心舉動,不僅方便了孩子們上下學,也讓這座城市充滿著愛和感動。因為一些人,愛上一座城。這裡很美,更美的是這裡的人。
回顧新聞報導:從7人籌備組到200多位熱心人,這是一條小區200多位熱心居民自籌資金1萬餘元、出力修繕的小路。為了早日讓孩子們能安全地走在這條整潔平坦的求學之路上,七十多歲老人、在家休產假的奶媽、下夜班回來的同志、婆婆爺爺叔叔阿姨們,他們都熱心投入修路。愛心人士們不分日夜,冒雨勞動,清除雜草、平整道路、拉運沙子水泥,搬運透水磚鋪平。衣服被雨水汗水溼透了,手打起繭了,腰杆累疼了,可他們沒有一句怨言,依然堅守苦戰,經過近一個月艱苦的奮鬥,在今年的9月21日,小路終於暢通。
籌備組最初的意願是縮短小孩們的上學路程,修繕一通後上學路程從此前的20分鐘縮短為了5分鐘,熱心人就給它起了個意義深遠的美名:學子巷。籌備組也因此有了「學子巷籌備組」這個代稱。
學子巷,這條愛心小路,裝載著滿滿的愛與汗水!承載著大人們的期望、孩子們的夢想!獲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獎勵後,學子巷有了「正能量學子巷」的美譽。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工作人員表示,希望用這種獎勵的方式,讓這條學子巷變成「正能量巷子」,讓每個走在這條巷子裡的孩子感受到溫暖和力量,讓大人們的善舉在孩子們的心裡播下真善美的種子,讓鄰裡街坊間守望互助的美談傳承擴散。
得知此消息的「學子巷籌備組」隨即向上遊新聞發來感謝,「感謝上遊新聞等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持和建議,也感謝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獎勵。目前小路已初具雛形,有了這筆獎金,我們可以完善安全設施,在此路段上加裝路燈、監控、雨棚等,讓孩子們能在天黑、下雨時也能安全通行。」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幾天,在學子巷通行時,有業主自發組織起來進行秩序維護,避免孩子們吵鬧擾民。記者從籌備組成員處得知,為了避免孩子們路過兩邊小區吵著鄰居們,同時為了維護小巷的環境衛生,他們還專門製作了「請勿高聲喧譁 請勿亂扔垃圾」的牌子,每天清晨由專人拿在入口處進行提醒,定期有人在小路上自發義務撿拾垃圾。
據悉,作為一條被賦予正能量的臨時便道,未來學子巷還會進一步完善安全設施。居民們更盼望的是,小區附近規劃的一條市政道路能儘快變現。
據了解,「天天正能量」是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全國100多家主流媒體共同打造的大型公益開放平臺,以「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為宗旨,面向全社會尋找、獎勵凡人善舉。目前,天天正能量已獎勵8000餘人,投入公益金近7000萬元。
上遊新聞記者 夏祥洲 陳驊/文
受訪者供圖/視頻 王廣江/視頻編輯
上遊新聞報料熱線、渠道:966966、上遊新聞APP報料。新鮮事、感人事、不平事,歡迎告訴上遊新聞。新聞線索一經採用,酌情獎勵。
長按識別二維碼 閱讀更多好新聞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