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感受愚公堅持不懈的心態

2020-12-05 把彩虹當梯子

愚公移山

先秦:列禦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裡,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愚公移山》作者列禦寇,而「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教育家。文章中講述了愚公不畏懼艱難險阻,堅持不懈地挪山,愚公的堅持不懈和智叟的膽小懦弱形成鮮明對比。愚公形象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移山填海的信心與頑強毅力,想要取得成功要像「愚公」一樣不怕艱難,堅持不懈,也是本篇文章對人們最大的啟發。

《愚公移山》通過文章會了解到有位叫愚公的老先生門口有兩座山,一座叫太行,而另一座叫王屋。早期的交通不方便,而兩座山也擋住了他的路,出門需要繞很遠的路。因此愚公有了移山的想法,山是比較高大的,想要移山也是個間距的任務。於是愚公的妻子覺得是不可思議的,說道:「山這麼大,而你連搬一塊土丘都搬不動,還想搬山,豈不是痴人說夢。就算是你能搬動,那你將這些泥土石頭扔在哪裡?」大家聽到後大笑,而愚公說道:沒有什麼困難是可以阻礙的,我們可以將這些石頭和泥土丟進大海呀!「於是家人在愚公的帶領之下開始了鑿石頭,挖土將其運入渤海。愚公的鄰居京城氏和他的兒子也加入了移山的工作。

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叫「智叟「的老先生,「智叟」非常聰明,但是對於愚公移山卻非常反對,感覺山這麼大,怎麼能將山移走呢?於是,智叟忍不住嘲笑愚公道:「你真的是老糊塗了啊,山怎麼可能會移走呢?更何況現在的你已經快90歲了!就憑你殘餘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愚公聽後並沒有大怒,而是笑呵呵道:」我並不是老糊塗,是你糊塗,我雖然老了,可能我還有兒子,孫子。我們的子孫一代一代搬下去,山早晚會被我們移走,沒有什麼困難是無法克服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智叟只好默默走開。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由此可見,愚公在移山的整個過程中站得高、看得遠,考慮問題十分周密,駁斥智叟有理有據。智叟反對移山的頑固態度,但最後他反被愚公駁斥得「亡以應」。智叟從開始時的振振有詞,教訓別人,到被駁得啞口無言,一副窘態,這正是自作聰明的人應得的下場。智叟目光短淺,知難而退,無所作為又信口開河、好為人師,這種人自以為是,其實不過是賣弄小聰明罷了。另外,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觀意義。

首先,它具有人定勝天的思想,在天人關係上,重人輕天的傾向十分鮮明。其次,愚公在批駁智叟時,關於山與人的關係的分析,實際上蘊含著進步的哲學思想,講的是在一定條件下事物之間的關係可以發生轉化的道理。愚公的「理」,非等閒之論,它是作品中哲理思想的精髓,字字如錘擊出的火星,句句似脫了弦的利箭,都是性格化的語言,又都是有哲理思想深度的語言,。正是如此,理直才能氣壯,理屈必然詞窮,愚公駁得智叟啞口無言。兩個人的辯論將故事情節推上了高潮,使寓言的寓意得到充分的展示。

相關焦點

  • 卓瑪加布:環保"愚公"不再孤獨
    新華網北京6月23日電(記者 李志強)作為一個普通的牧民,他在瑪曲草原上數年如一日地為草原垃圾「做減法」,為草原綠化「做加法」;作為瑪曲草原守護者,他被讚譽為「當代環保愚公」。 卓瑪加布和他親手種植的高原柳樹苗。
  • 長白山下新「愚公」:一座山,三代人,60年
    新華社長春11月27日電(記者邵美琦 司曉帥)有人將老樸一家稱作「愚公」,也對,也不對。對的是,60年前老樸一家就搬到了長白山下,三代人一直與這座山打交道。不對的是,他們不移山,他們守護山。今年是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建區60周年,「愚公」一家也整整守護了這座山60年。
  • 哪吒、姜子牙開啟「封神宇宙」後,愚公帶著「創世神話宇宙」來了
    把《列子》中300字的寓言拍成83分鐘的動畫電影,在看到炫動傳播出品的《新愚公移山》成片前,很多人覺得這個主題不符合「創作法則」——沒有迫在眉睫的危機,也不是靠自己努力解決的問題,而且按照現代的思維來看,愚公為何不直接搬家呢?傳統神話故事難以符合當下觀眾口味,這也是很多人的成見。
  • (圖表·漫畫)「新華全媒頭條」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
    新華社圖表,北京,2020年1月7日 漫畫: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之二「找水」 河北省涉縣關防鄉後池村,遁跡於太行山深處,「八山半水分半田」,卻是一個傳奇所在。 遠至上古,傳說中女媧在這裡補過天,愚公在這裡移過山。
  •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
    李保國: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羊腸險徑上的探索,實驗室裡不滅的燈光,蘋果樹下耐心的身影……鐫刻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實的足跡。太行山板慄集約栽培技術,富崗蘋果,綠嶺核桃……凝聚著一個共產黨員辛勞的汗水。農民教授,科技財神,太行新愚公……倒映著一個共產黨員長留在人們心中的形象。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他見不得百姓受窮,一頭扎進窮山溝,10多萬農民因他而脫貧,他被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 簡單快樂心態的精闢句子,句句接地氣,人氣超高!
    三、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但是我們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改變不了別人,我們卻是可以去改變自己;我們是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是可以去調節自己的心態。 六、人活的是一種心境,人生累與不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如果每天只看到失去多少就不會快樂,那些看到擁有多少的人會感到幸福。
  • 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
    在一般情況下,忍住表現自己才智的欲望,能夠獲得更多才能,保持不自滿的心態同時也能夠避免由於炫耀自己的才能,導致他人對自己妒忌、詆毀、打擊、陷害。過分顯露自己的才華和智慧,過度地招搖,首先會招致對自己的傷害。
  • 《那人那山那狗》:堅持不懈的意義
    關於《那人,那山,那狗》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湖南的西南山區裡,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時代和這個地區都很遙遠。影片中的綠色展現了山上的美景,遠處的音樂喚起人們內心的寧靜。原來,父親不打算陪兒子去旅行,但當他出去時,隨行的老二不想跟著兒子。我父親不放心。他本來要去散步,但沒想到會走完全程。一路上,父子倆慢慢地跑了進來,展現了一點山裡的風土人情。在連綿不斷的山中,有郵遞員的足跡,有神仙的後代,有無數人的思想。
  • 崩壞3:律者6冰卡打不出傷害!元素加成真的有500%?
    下面來看崩壞3:律者6冰卡打不出傷害!元素加成真的有500%?如圖50級的妖刀還有緋上莎中,0殘心的追擊只有7k一跳,體感增傷只有50。難道是少打了一個0?也嘗試排除怪物火抗的可能性,火傻點燃傷害5-6k符合預期。
  • 人之八大心態——學習和歸零的心態
    空杯心態人總是有所特長,有所短板。在一個領域即使有所成就但是還是要有一個空杯心態,也就是歸零的心態,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從這座山到另外一座山,只能先下山,在上山。有時候過去成功的經驗可能只是我們未來失敗的原因。因為每個不同的行業都有自己行業不同的規則和規律。21世紀不是個單一的環境,這個環境同樣存在著優勝略汰,和多方面知識綜合的考驗。當一個人接觸到不同的事物的時候,一定要有一顆空杯的心態去向行業的精英和前輩學習。
  • 心態小故事:「鴕鳥心態」亦有可取之處
    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逃避現實,不敢面對問題的消極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鴕鳥心態」固然可笑、可悲,但笑完後再細想想,其實「鴕鳥心態」也不無可取之處。古人說世上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許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有辱自己的言語,如果看見、聽見了也沒有辦法,那就只能讓自己生悶氣,瞎操心,還不如不知道為好,索性就當一回「鴕鳥」,所謂「眼不見為淨」,就是這個道理。
  • 加了好友又不說話的人,出於什麼原因和心態?
    你的微信通訊錄裡是否有這一群人,明明是他主動添加,甚至是反覆請求添加的自己才成為好友的,反而添加成功友後從來不主動說話,或者在開始簡單寒暄後就沒有了下文,群發清理殭屍證明他還在,只是從沒有互動,那麼這一群人到底出於什麼原因和心態出現這樣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