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加布:環保"愚公"不再孤獨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新華網北京6月23日電(記者 李志強)作為一個普通的牧民,他在瑪曲草原上數年如一日地為草原垃圾「做減法」,為草原綠化「做加法」;作為瑪曲草原守護者,他被讚譽為「當代環保愚公」。

卓瑪加布和他親手種植的高原柳樹苗。新華網記者李志強 攝

  他就是曾獲甘肅「最美人物」榮譽稱號的卓瑪加布。現年51歲的卓瑪加布,是甘肅省甘南州瑪曲縣歐拉鄉達爾慶村的一位普通牧民。在瑪曲縣,只要說起「那個撿垃圾的人」,幾乎無人不曉。多年來,卓瑪加布一直堅持義務撿垃圾和治理草原沙化,從未放棄。

  撿垃圾,十四年如一日

  早在2003年,卓瑪加布就開始帶領村民治理村子環境衛生。「那時候草場承包到戶,每家每戶的草場上堆積著大量的爐灰、生活垃圾、殘壁斷牆,草場退化嚴重,看起來又髒又亂。」瑪曲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基全介紹說,他想號召群眾進行全方位清理,但是大家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他只好從帶領家人做起,剛開始,家人表示理解並支持。然而後來家人發現他把撿垃圾當做事業來做,影響了養家就有些不理解了。

  「畢竟他是家裡的頂梁柱,撿垃圾既不掙錢還耽誤時間,家裡沒人掙錢怎麼行呢?」李基全說道,「當後來發現撿垃圾帶來的良好效果後,家人就開始支持他了。」

  很多人面對誤會,總會選擇辯解。而面對誤解的卓瑪加布卻選擇沉默。對於卓瑪加布的行動,有人贊成,有人譏諷,還有人說他窮得撿瓶子,也有的人說他想圖個好名聲……卓瑪加布並不辯解。讓卓瑪加布感動的是,有很多人在默默支持和鼓勵他。

  有了支持和鼓勵,卓瑪加布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擼起袖子加油幹!」。他和家人先將自己家草場上散放的牛糞、爐灰、舊衣物、牛羊屍骨、破牆等清理乾淨。逐漸,他家的牧草長勢明顯比其他人家好,村民看到了,也學著他的樣幹了起來。從達爾慶村開始,卓瑪加布帶領大家一起清理草原垃圾。在達爾慶村治理好以後,卓瑪加布又感覺周邊的環境與乾淨的達爾慶村的景色不協調,所以又開始清理周邊草原的垃圾。慢慢地,他撿垃圾的範圍越來越廣,跟著他撿垃圾的人越來越多。這樣的堅守,十四年來,他從未放棄。

  每年一度的格薩爾賽馬大會是瑪曲縣最隆重的節日,四面八方的牧民群眾向潮水一樣湧向賽馬現場,會場垃圾清理一直是縣政府頭疼的「老大難」問題。每當一場場精彩的比賽結束所有觀眾都退場後,卓瑪加布帶領全家老小和僱傭的工人默默來到觀看臺,清理看臺上留下的垃圾。這樣的執著,也已經持續七年。

  治理草原沙化,不再孤獨

  甘南州瑪曲縣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補給地,黃河在其境內流經430多公裡,在瑪曲段注水增流量佔黃河源區徑流量的58.7%,被譽為黃河「蓄水池」。然而因為位於風口,加之氣候變暖、多年來的過度放牧等多種因素導致瑪曲草原嚴重被破壞,沙化面積逐步擴大。

  當卓瑪加布從專家處了解到過度放牧是破壞草原生態良性循環的主要原因後,2007年他把自家的1000多隻牛羊賣了,在原本可以養300多頭牛的草場上只養了200頭牛。「我要給村民起示範作用。」卓瑪加布說,「牛羊太多,草長不好,我們不能只看眼前有錢賺,往後沒有草場了怎麼辦?」

  2012年,當有了一些積蓄後,卓瑪加布加入了治理草原沙化的隊伍,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瑪曲草原環保衛士」。2014年,他在黃河邊的一座小山丘上種植了1000棵高原柳。2015年,在瑪曲草原一處治沙點上他帶領親朋好友又種植了2000棵柳樹苗,播撒了2000斤草籽。為了科學種植提高樹苗草籽的成活率,他還專門邀請四川若爾蓋草原有治沙經驗的專家來家鄉作指導。

卓瑪加布撒播的草籽已經成大。新華網記者李志強 攝

  對於治沙的初衷,卓瑪加布這樣說,草原是地球的「肺」,與人一樣,如果「肺」受到了傷害,就危害到了草原生命健康,草原就會死去,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家園毀掉。草原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貴「禮物」,我們必須加倍珍惜高度重視對草原的尊重和保護,讓它變得越來越美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在甘南,越來越多的牧民開始開始學習卓瑪加布,用做生意和賣牛羊賺來的錢自發治理草原沙化。「牧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我們種樹種草時,附近的牧民群眾會自覺地參與其中,他們還會從自家拉來牛羊糞給樹和草上肥。」卓瑪加布對記者說道。

  2016年12月,卓瑪加布被評為「甘南州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先進個人」,成為全州學習對象。「我會更加努力,用自己的行動讓我們的草原更加乾淨、美麗!」在2017年1月召開的甘南州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總結表彰暨現場觀摩推進會上,卓瑪加布這樣說道。

  「人越多力量越大,草原會越來越美!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的『隊伍』。」卓瑪加布對未來充滿信心。

相關焦點

  • 記甘南州勞動模範卓瑪加布
    自2003年開始,卓瑪加布帶領群眾對黃河上遊瑪曲草場環境、沙化土地進行治理,和廣大牧民共同守護著家鄉的碧水藍天。作為草原的兒子,卓瑪加布的想法很簡單,從未想過要什麼回報,只希望牧民世世代代生活的草原不再沙化,讓「黃河首曲」重揚清波。51歲的卓瑪加布已經是兒孫滿堂,生活富足,自己創辦的鐵絲圍欄加工廠運營良好。
  • 記者手記:甘南藏區,草原環保衛士不再孤單
    新華社蘭州6月26日電 題:記者手記:甘南藏區,草原環保衛士不再孤單  新華社記者 施雨岑、姜偉超  在1萬多平方公裡的瑪曲大草原上,幾乎人人都知道「撿垃圾的卓瑪加布」。  這個身材敦實、面孔被曬得黝黑的藏族漢子,從撿拾、清理垃圾開始,逐步治理沙化草場,默默守護著這片他生於斯長於斯的大草原。
  • 【中央媒體甘肅行】卓瑪加布:13年如一日抗沙化呵護綠色家園
    央廣網瑪曲6月26日消息(記者恩布)記者隨中央媒體採訪團沿著蜿蜒的山間公路來到了甘肅省瑪曲縣歐拉鄉歐拉草原上,這片美麗的高原淨土,有了一位綠色家園守護者,才得以保持原貌,他就是卓瑪加布。自覺做起環保第一人51歲的卓瑪加布,是瑪曲縣歐拉鄉達爾慶村的一位普通牧民,也是「瑪曲草原的治沙人」。卓瑪加布在給記者介紹自己的環保經歷(恩布 攝)而他為何做起環保工作,他是這樣告訴記者,「2003年,村裡進行承包草場,每家每戶的草場拉起了圍欄。
  •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感受愚公堅持不懈的心態
    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 如何給窗簾加遮光布
    如何給窗簾加遮光布 2020-02-28 11:21:09 來源:全球紡織網 如何給窗簾加遮光布?
  • 環保人士必讀新故事,三分鐘接通資本思維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敏小時候,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的家門正好面對著兩座大山,由於交通阻塞,與外界交往要繞很遠很遠的路,極為不便。他決定帶領子孫把山移走。一個叫智叟的老頭笑話他傻,可是愚公不為所動,仍然堅定信念,率領子孫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
  • 《百年孤獨》:百年瞬息即逝,無盡輪迴中體味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
    文/咖啡百年孤獨1967年,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顯然,在《百年孤獨》裡,開篇第一句話就發揮了這樣的作用: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 防水牛津布是什麼材料 防水牛津布的工藝
    防水牛津布是什麼材料 防水牛津布的工藝 2018-06-21 15:18:55 來源:全球紡織網 防水牛津布是什麼材料?
  •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
    李保國: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羊腸險徑上的探索,實驗室裡不滅的燈光,蘋果樹下耐心的身影……鐫刻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實的足跡。太行山板慄集約栽培技術,富崗蘋果,綠嶺核桃……凝聚著一個共產黨員辛勞的汗水。農民教授,科技財神,太行新愚公……倒映著一個共產黨員長留在人們心中的形象。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他見不得百姓受窮,一頭扎進窮山溝,10多萬農民因他而脫貧,他被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 56秒|「世界最孤獨大象」從此不再孤獨 亞洲象卡萬從巴基斯坦赴...
    不幸的是,2012年,薩赫莉先卡萬而去,年邁的卡萬從此鬱鬱寡歡,其「世界最孤獨大象」的名頭也由此而來。今年5月,伊斯蘭瑪巴德高等法院作出裁定,要求將卡萬送往柬埔寨野生動物保護區安享晚年。巴基斯坦總理氣候變化事務特別助理阿斯拉姆也到場送行。他表示,35年來,大象卡萬為巴基斯坦,尤其是伊斯蘭瑪巴德的兒童們留下了許多歡樂時光,現在是時候讓它退休了。
  • 環保製冷劑不再是奢侈品
    此外,R404A、R407C和R410A這幾種環保製冷劑現已大規模地投放到商用製冷設備中使用,由於這幾種環保製冷劑(特別是R410A)目前只有杜邦、霍尼韋爾等幾家外國品牌公司享有使用專利權,所以現在市場上都是這幾家公司的產品一統天下的格局。
  • 《百年孤獨》中第一代阿爾卡蒂奧的孤獨:無法打開通往文明之路
    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是一個精力旺盛、意志堅決的人。從他帶領眾人創建馬孔多可見其開拓精神。吉普賽人梅爾加德斯帶來了新文明的線索,帶來許多超出馬孔多人的常識的表演,更致命的是,這是一種可解釋的「超自然」。
  • 哪吒、姜子牙開啟「封神宇宙」後,愚公帶著「創世神話宇宙」來了
    把《列子》中300字的寓言拍成83分鐘的動畫電影,在看到炫動傳播出品的《新愚公移山》成片前,很多人覺得這個主題不符合「創作法則」——沒有迫在眉睫的危機,也不是靠自己努力解決的問題,而且按照現代的思維來看,愚公為何不直接搬家呢?傳統神話故事難以符合當下觀眾口味,這也是很多人的成見。
  • 18年種4000多畝梭梭樹,退休夫妻成「活愚公」,值得敬佩!
    他是大漠深處播綠人,他是「治沙愚公」圖布巴圖。圖布巴圖,家住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邊的小村莊,退休後和老伴開始在沙漠種梭梭。1棵梭梭要澆2桶水,1桶水約9斤重。起初,二人要一瓢瓢舀水,為運水騎壞了20多輛摩託;後來好心人幫修了水井,緩解了取水困難問題。圖布巴圖的夢想是種1萬畝梭梭,「寧要做梭梭」,倒下也擋沙!
  • 空首布的銎簡化後而逐漸演化成了平首布
    很顯然,體型比較大的空首布攜帶不是很方便,帶有銎的首布也比較笨重,後期,逐漸簡化為平首布,較適用於交易攜帶。布幣頂端不再保留空銎,布首呈扁平狀,稱平首布。平首布是戰國時期魏、趙、韓、鄭、宋等中原諸侯國及東周王室流通的主要貨幣類型,北方燕國和南方楚國也曾鑄行少量平首布。不同國家和地區,平首布的形態各有不同,趙國主要通行尖足布和圓足布,魏國主要通行橋襠布,南方楚國主要通行長布。方足布流通範圍最廣,燕韓趙魏齊魯宋衛秦都有鑄造,堪稱當時的國際流通貨幣。
  • (圖表·漫畫)「新華全媒頭條」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
    新華社圖表,北京,2020年1月7日 漫畫: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之二「找水」 河北省涉縣關防鄉後池村,遁跡於太行山深處,「八山半水分半田」,卻是一個傳奇所在。 遠至上古,傳說中女媧在這裡補過天,愚公在這裡移過山。
  • 4x4牛津布是400D牛津布嗎
    4x4牛津布是400D牛津布嗎 2018-02-27 15:55:59 來源:全球紡織網 4x4牛津布是400D牛津布嗎?答案:是。
  • 210D牛津布是不是200D牛津布?210D牛津布和200D牛津布一樣嗎
    210D牛津布是不是200D牛津布?210D牛津布和200D牛津布一樣嗎 2017-09-25 15:14:08 來源:全球紡織網 210D牛津布是不是200D牛津布?210D牛津布和200D牛津布一樣嗎?
  • 時間的謎語 || 永恆的孤獨、死亡與真相
    《百年孤獨》一開頭:「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短短的一句話為這部書奠定了一個精妙的時空觀,從「現在」——「多年以後」的將來——過去「那個遙遠的下午」,將讀者從現在拉到將來,再回到過去,仿佛在時空中穿梭。
  • 節能 環保產品清單不再發布了
    節能 環保產品清單不再發布了  「對政府採購節能產品、環境標誌產品實施品目清單管理」、「不再發布 『節能產品政府採購清單』和『環境標誌產品政府採購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