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3日電(記者 李志強)作為一個普通的牧民,他在瑪曲草原上數年如一日地為草原垃圾「做減法」,為草原綠化「做加法」;作為瑪曲草原守護者,他被讚譽為「當代環保愚公」。
卓瑪加布和他親手種植的高原柳樹苗。新華網記者李志強 攝
他就是曾獲甘肅「最美人物」榮譽稱號的卓瑪加布。現年51歲的卓瑪加布,是甘肅省甘南州瑪曲縣歐拉鄉達爾慶村的一位普通牧民。在瑪曲縣,只要說起「那個撿垃圾的人」,幾乎無人不曉。多年來,卓瑪加布一直堅持義務撿垃圾和治理草原沙化,從未放棄。
撿垃圾,十四年如一日
早在2003年,卓瑪加布就開始帶領村民治理村子環境衛生。「那時候草場承包到戶,每家每戶的草場上堆積著大量的爐灰、生活垃圾、殘壁斷牆,草場退化嚴重,看起來又髒又亂。」瑪曲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基全介紹說,他想號召群眾進行全方位清理,但是大家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他只好從帶領家人做起,剛開始,家人表示理解並支持。然而後來家人發現他把撿垃圾當做事業來做,影響了養家就有些不理解了。
「畢竟他是家裡的頂梁柱,撿垃圾既不掙錢還耽誤時間,家裡沒人掙錢怎麼行呢?」李基全說道,「當後來發現撿垃圾帶來的良好效果後,家人就開始支持他了。」
很多人面對誤會,總會選擇辯解。而面對誤解的卓瑪加布卻選擇沉默。對於卓瑪加布的行動,有人贊成,有人譏諷,還有人說他窮得撿瓶子,也有的人說他想圖個好名聲……卓瑪加布並不辯解。讓卓瑪加布感動的是,有很多人在默默支持和鼓勵他。
有了支持和鼓勵,卓瑪加布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擼起袖子加油幹!」。他和家人先將自己家草場上散放的牛糞、爐灰、舊衣物、牛羊屍骨、破牆等清理乾淨。逐漸,他家的牧草長勢明顯比其他人家好,村民看到了,也學著他的樣幹了起來。從達爾慶村開始,卓瑪加布帶領大家一起清理草原垃圾。在達爾慶村治理好以後,卓瑪加布又感覺周邊的環境與乾淨的達爾慶村的景色不協調,所以又開始清理周邊草原的垃圾。慢慢地,他撿垃圾的範圍越來越廣,跟著他撿垃圾的人越來越多。這樣的堅守,十四年來,他從未放棄。
每年一度的格薩爾賽馬大會是瑪曲縣最隆重的節日,四面八方的牧民群眾向潮水一樣湧向賽馬現場,會場垃圾清理一直是縣政府頭疼的「老大難」問題。每當一場場精彩的比賽結束所有觀眾都退場後,卓瑪加布帶領全家老小和僱傭的工人默默來到觀看臺,清理看臺上留下的垃圾。這樣的執著,也已經持續七年。
治理草原沙化,不再孤獨
甘南州瑪曲縣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補給地,黃河在其境內流經430多公裡,在瑪曲段注水增流量佔黃河源區徑流量的58.7%,被譽為黃河「蓄水池」。然而因為位於風口,加之氣候變暖、多年來的過度放牧等多種因素導致瑪曲草原嚴重被破壞,沙化面積逐步擴大。
當卓瑪加布從專家處了解到過度放牧是破壞草原生態良性循環的主要原因後,2007年他把自家的1000多隻牛羊賣了,在原本可以養300多頭牛的草場上只養了200頭牛。「我要給村民起示範作用。」卓瑪加布說,「牛羊太多,草長不好,我們不能只看眼前有錢賺,往後沒有草場了怎麼辦?」
2012年,當有了一些積蓄後,卓瑪加布加入了治理草原沙化的隊伍,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瑪曲草原環保衛士」。2014年,他在黃河邊的一座小山丘上種植了1000棵高原柳。2015年,在瑪曲草原一處治沙點上他帶領親朋好友又種植了2000棵柳樹苗,播撒了2000斤草籽。為了科學種植提高樹苗草籽的成活率,他還專門邀請四川若爾蓋草原有治沙經驗的專家來家鄉作指導。
卓瑪加布撒播的草籽已經成大。新華網記者李志強 攝
對於治沙的初衷,卓瑪加布這樣說,草原是地球的「肺」,與人一樣,如果「肺」受到了傷害,就危害到了草原生命健康,草原就會死去,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家園毀掉。草原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貴「禮物」,我們必須加倍珍惜高度重視對草原的尊重和保護,讓它變得越來越美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在甘南,越來越多的牧民開始開始學習卓瑪加布,用做生意和賣牛羊賺來的錢自發治理草原沙化。「牧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我們種樹種草時,附近的牧民群眾會自覺地參與其中,他們還會從自家拉來牛羊糞給樹和草上肥。」卓瑪加布對記者說道。
2016年12月,卓瑪加布被評為「甘南州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先進個人」,成為全州學習對象。「我會更加努力,用自己的行動讓我們的草原更加乾淨、美麗!」在2017年1月召開的甘南州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總結表彰暨現場觀摩推進會上,卓瑪加布這樣說道。
「人越多力量越大,草原會越來越美!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的『隊伍』。」卓瑪加布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