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靠近赤道。
根據所學,我們可得以下定性分析:
1、新加坡臨近赤道,白晝長,太陽高度角大,光熱充足,終年高溫。(查閱資料,得知該地的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
2、該地緯度低,氣溫高,加上海洋和森林面積大,大量水汽空氣強烈對流上升,多對流雨。(查閱資料,得知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
按照理論來說——新加坡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終年高溫多雨。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在空白的氣溫等降水量圖上,對新加坡的氣溫等降水量進行定量分析與表達。
如下圖所示:
將年降水總量2400mm除以12個月,再結合月平均分氣溫23℃-34℃,學生畫出來的數據圖大概如下圖所示。(當然,理想狀態下可能會比下圖更加均勻與平直)
那麼,新加坡的氣溫等降水量圖真的如上圖所示那麼理想,那麼平均嗎?
我們來看新加坡的實際氣溫等降水量圖,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新加坡降水總量大(可達到2400mm),氣溫高。但其實,還是有比較明顯的降水和氣溫的季節差異。特別是降水,很明顯的是冬季要比夏季多雨。
這是為什麼呢?
——根本原因在於,影響地區氣候的因素不是單一要素,而是多要素。
學過地理都知道,影響地區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還有地形、大氣環流、海陸差異、洋流和人類活動等。而學生畫出來的理想模式圖只是考慮了緯度而已。而實際的氣溫和等降水量圖則考慮了多要素。
那麼,還考慮什麼要素呢?
我們來看大比例地圖,把區域放大來研究。
如下圖所示:
我們發現新加坡的西南側(蘇門答臘島)有東南-西北走向的山脈分布。
我們再把比例尺縮小,從宏觀角度來看該地的大氣環流情況:
冬季,該地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季風氣候影響,盛行東北季風。
夏季,來自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偏轉成西南風。
而只要將地形與風向結合在一起,就有以下結果:
冬季,新加坡位於東北季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夏季,新加坡位於西南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看到這裡,估計各位讀者已經明白:
原來,在新加坡這個小區域氣候分析的過程中,除了考慮緯度之外,還要考慮地形與大氣環流狀況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