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度多要素氣候分析——以新加坡為例

2021-02-15 地理推送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靠近赤道。

根據所學,我們可得以下定性分析:

1、新加坡臨近赤道,白晝長,太陽高度角大,光熱充足,終年高溫。(查閱資料,得知該地的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

2、該地緯度低,氣溫高,加上海洋和森林面積大,大量水汽空氣強烈對流上升,多對流雨。(查閱資料,得知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

按照理論來說——新加坡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終年高溫多雨。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在空白的氣溫等降水量圖上,對新加坡的氣溫等降水量進行定量分析與表達。

如下圖所示:


將年降水總量2400mm除以12個月,再結合月平均分氣溫23℃-34℃,學生畫出來的數據圖大概如下圖所示。(當然,理想狀態下可能會比下圖更加均勻與平直)

那麼,新加坡的氣溫等降水量圖真的如上圖所示那麼理想,那麼平均嗎?

我們來看新加坡的實際氣溫等降水量圖,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新加坡降水總量大(可達到2400mm),氣溫高。但其實,還是有比較明顯的降水和氣溫的季節差異。特別是降水,很明顯的是冬季要比夏季多雨。

這是為什麼呢?

——根本原因在於,影響地區氣候的因素不是單一要素,而是多要素。

學過地理都知道,影響地區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還有地形、大氣環流、海陸差異、洋流和人類活動等。而學生畫出來的理想模式圖只是考慮了緯度而已。而實際的氣溫和等降水量圖則考慮了多要素。

那麼,還考慮什麼要素呢?

我們來看大比例地圖,把區域放大來研究。

如下圖所示:


我們發現新加坡的西南側(蘇門答臘島)有東南-西北走向的山脈分布。

我們再把比例尺縮小,從宏觀角度來看該地的大氣環流情況:

冬季,該地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季風氣候影響,盛行東北季風。

夏季,來自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偏轉成西南風。

而只要將地形與風向結合在一起,就有以下結果:

冬季,新加坡位於東北季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夏季,新加坡位於西南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看到這裡,估計各位讀者已經明白:

原來,在新加坡這個小區域氣候分析的過程中,除了考慮緯度之外,還要考慮地形與大氣環流狀況等要素。

相關焦點

  • 小區域多要素分析——以新加坡氣候為例
    根據氣候的判讀步驟,在排除了季風氣候的基礎上,我們得到一下結論:1、新加坡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光熱充足,終年高溫,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查閱資料後,得知該地的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即,新加坡地屬赤道低氣壓帶的範圍,長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終年高溫多雨。所以,從單一要素(緯度)考慮,再結合當地的年降水量和平均溫度數據,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對新加坡進行定量分析。然後在空白的氣溫等降水量圖上,準確畫出新加坡的氣溫等降水量圖。如下圖所示:
  • 小區域多要素氣候分析——以新加坡為例
    (查閱資料,得知該地的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2、該地緯度低,氣溫高,加上海洋和森林面積大,大量水汽空氣強烈對流上升,多對流雨。(查閱資料,得知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按照理論來說——新加坡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終年高溫多雨。
  • 新加坡留學之氣候篇
    學生在去新加坡留學之前,要對新加坡留學當地氣候分析有一些了解!新加坡靠近赤道,為熱帶雨林氣候,常年氣溫變化不明顯,降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溼潤,年平均氣溫介於23和31攝氏度,溫差較小。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空氣溼度較高,溼度介於65%到90%之間。這很大程度上歸咎於新加坡充足的降雨量。
  • 【新加坡氣候特點介紹】
  • 高考地理小專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3)四次氣候大會召開地點均位於沿海或島嶼,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對這些地區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2)「新加坡之夜」活動以「水」為主題,凸顯新加坡對水資源的珍惜。分析新加坡的年降水量高達2150 mm,但水資源仍短缺的原因。(3)在此次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中,新加坡對全球變暖這一問題尤為關心。試分析全球變暖會對新加坡的交通帶來怎樣的影響。
  • 氣候變化對人類疫病流行影響具有尺度效應
    Stenseth領導的合作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對疫病流行的影響具有尺度效應。該研究依據《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張德二主編)資料,重建了中國古代兩千年的疫病發生等時間序列,發現在長時間尺度下氣候變冷導致更多的疫病流行;短時間尺度下疫病流行與溫度之間的關係並不一致,即有時呈正相關,有時呈負相關。進一步分析發現,長期趨勢的冷氣候導致更多乾旱、蝗災和饑荒事件發生,進而導致更多的疫病流行。
  • 以索馬利亞半島熱帶沙漠氣候為例分析氣候特殊分布的成因
    非洲索馬利亞半島所在的緯度幾乎是熱帶草原氣候,只有索馬利亞半島有熱帶沙漠氣候,那麼為什麼索馬利亞半島會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呢?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對人類疫病流行影響具有尺度效應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氣候變暖導致人類疫病的發生或傳播。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知彬和挪威奧斯陸大學教授Nils Chr. Stenseth領導的合作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對疫病流行的影響具有尺度效應。
  • 華南植物園揭示全球尺度植物水力權衡與氣候季節性的關係
    前人的研究多從生理學角度試圖解釋這一現象,卻很少從生態學角度評價環境因子對物種的選擇壓力。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全球變化與植物功能性狀研究組劉慧副研究員,建立了全球178個樣地682個木本植物的水力效率和安全性及樣地氣候和土壤環境因子的資料庫,基於多種模型分析,探討植物水分的「效率-安全權衡關係」的驅動因子。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氣候要素及其對其他環境要素的影響
    2.對水文的影響:  (1)對河流的影響  ① 對河流水文特徵的影響:  a 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節變化(雨林氣候、海洋性氣候---變化小;地中海氣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熱帶草原氣候、季風氣候、大陸性氣候----夏季豐水期);  b 結冰期的長短:溫帶地區的河流可能出現結冰期(
  • 其於多尺度分析的紅外圖像邊緣特徵融合算法
    本文提出一種有效的方法,將各尺度下的邊緣圖像進行融合,發揮大小尺度的優勢,得到精確的單像素寬的邊緣。 1 離散信號的多尺度小波表示 設{Vj}j∈Z是設定的多尺度分析,ψ(x)和φ(x)是相應的尺度函數和小波函數。對於二維圖像來講,通過張量積可由一維正交小波構造二維正交小波基,從而得到離散圖像
  • 新加坡9月9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患者75例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積極為...
    新加坡衛生部9月9日發布的文告顯示,截止9日中午12時,在過去24小時內,新增確診新冠肺炎患者75例,總數增加至57166例。根據新加坡衛生部初步統計,今日新增病例中絕大多數都是住在客工宿舍的外籍勞工,有1例居民社區病例,有14例是外來輸入病例,均在抵達新加坡後開始隔離。新加坡衛生部9月8日晚上發布的文告顯示,在8日新增確診的47例新冠肺炎患者中,46例是居住在客工宿舍的外籍勞工,沒有居民社區病例,1例是外來輸入型病例。
  • 屬熱帶雨林氣候的新加坡為什麼會水資源缺乏?
    世界人均淡水擁有量分布圖由此我們發現,世界水資源短缺的地區,要麼氣候乾旱而缺水,如中亞、西亞和非洲撒哈拉等地區;要麼人口眾多,水資源需求量大又不注意環境保護,如印度、中國、孟加拉國等國。那麼為什麼地處全球年降水量最多的熱帶雨林氣候區的新加坡也會缺水呢?
  • 地球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太陽活動與氣候變化:一個古老的課題  早在1801年,一個名叫赫謝耳(Herschel)的歐洲人推測太陽活動可能與地球氣候之間存在聯繫,並得出太陽黑子少時地球上降水量少的結論。這是關於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影響的最早論述。在隨後的兩百年裡,人們找到很多支持證據,表明太陽活動與某些氣候要素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 【氣候】新加坡出現了陸龍捲!'後天'到底離我們多遠?
    連新加坡這樣一貫自然災害很少的地方,都開始有不同的惡劣天氣情況,看來全球的氣候問題,真正是值得全民關注的議題,或者說人人都需要從自身開始做點什麼啦!總理李顯龍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強調新加坡對氣候變化的重視,並表示全球暖化現象將帶來災難性後果,是全世界最大的共同挑戰。總理呼籲各國領袖帶領人民齊心協力,為下一代加大力度應對氣候變化。
  • 心理所等建立人類大腦皮層多尺度功能圖譜
    心理所等建立人類大腦皮層多尺度功能圖譜 2017-10-24 心理研究所 【字體:>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左西年研究組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退伍軍人卓越研究中心、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美國耶魯大學、德國尤利希研究中心、美國曼徹斯特綜合醫院的研究人員組成國際合作團隊,基於1600餘名健康志願者的活體人腦功能磁共振成像大數據,建立了人類大腦皮層多尺度功能分區圖譜。
  • 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太陽活動與氣候變化:一個古老的課題  早在1801年,一個名叫赫謝耳(Herschel)的歐洲人推測太陽活動可能與地球氣候之間存在聯繫,並得出太陽黑子少時地球上降水量少的結論。這是關於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影響的最早論述。在隨後的兩百年裡,人們找到很多支持證據,表明太陽活動與某些氣候要素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 極端氣候變化簡要分析
    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威脅到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小概率事件,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為,對於某一特定範圍和時間尺度的某種天氣氣候現象,當表徵它的指標滿足統計上的極端性標準,比如高於(或低於)其分布的上限(或下限)末端附近的某一閾值時,稱之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 領域4:氣候變化-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預期目標:完善全球和區域歷史氣候資料序列,建立和改進標準化氣候要素變化序列,開展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檢測和歸因研究,定量分析氣候變化關鍵科學結論的不確定性;深入理解全球氣候系統的變化特徵以及各種物理、化學、生物過程及其相互作用機理,加強全球碳循環模擬研究
  • 市場研究中的「多變量分析」法
    變量分析為統計方法的一種,起源於醫學和心理學,統計資料中有多個變量(或稱因素、指標)同時存在時的統計分析。 多變量分析探討一個結果變量(也稱作因變量)與一個或多個預測變量(也稱作自變量)之間的關係,是統計學的重要分支,是單變量統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