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拒絕枯燥
只想給你帶來最富有趣味的地理
我們提供平臺
給你另外一種途徑親近地理
讓地理走進你我的生活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位置重要。
根據氣候的判讀步驟,在排除了季風氣候的基礎上,我們得到一下結論:
1、新加坡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光熱充足,終年高溫,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
查閱資料後,得知該地的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
因此,對於那些喜愛日光浴、遊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運動的人來說,新加坡可稱得上是天堂。
2、該地緯度低,氣溫高,空氣強烈對流上升,多對流雨。
查閱資料後得知,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
即,新加坡地屬赤道低氣壓帶的範圍,長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終年高溫多雨。
所以,從單一要素(緯度)考慮,再結合當地的年降水量和平均溫度數據,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對新加坡進行定量分析。
然後在空白的氣溫等降水量圖上,準確畫出新加坡的氣溫等降水量圖。
如下圖所示:
將年降水總量2400mm除以12個月,再結合月平均分氣溫23℃-24℃,學生畫出來的數據圖大概如下圖所示(可能還會比下圖更加平均,更加平直)。
那麼,新加坡的氣溫等降水量圖真的如上圖所示那麼理想,那麼平均嗎
我們來看新加坡的實際氣溫等降水量圖,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新加坡降水總量大(可達到2400mm),氣溫高。
但其實,還是有比較明顯的降水和氣溫的季節差異。特別是降水,很明顯的是冬季要比夏季多雨。
這是為什麼呢?
根本原因在於,影響地區氣候的因素不是單一要素,而是多要素。
學過地理都知道,影響地區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還有地形、大氣環流、海陸差異、洋流和人類活動等。
而學生畫出來的理想模式圖只是考慮了緯度和氣壓帶而已。
而實際的氣溫和等降水量圖則考慮了多要素。
那麼,還考慮什麼要素呢?
我們來看大比例地圖,把區域放大來研究。
如下圖所示:
我們發現新加坡的西南側(蘇門答臘島)有東南-西北走向的山脈分布。
我們再把比例尺縮小,從宏觀角度來看該地的大氣環流情況:
冬季,該地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季風氣候影響,盛行東北季風。
夏季,來自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偏轉成西南風。
而只要將地形與風向結合在一起,就有以下結果:
夏季,新加坡位於東北季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冬季,新加坡位於西南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看到這裡,估計各位同學已經明白:
原來,在小區域氣候分析的過程中,除了考慮緯度與赤道低氣壓帶之外,還要考慮地形與大氣環流狀況等要素。
按照新課改當中的「核心素養」要求,最簡單的要求叫做水平一,大概意思就是理想或假想區域的單一要素分析。
而較難稱為水平三、水平四,即真實區域的多要素分析。
還有更多的小區域氣候分析,請各位再關注!
希望每篇地理推送都能給大家帶來驚喜!
感謝你的閱讀
希望給你帶來更多的地理知
編輯、校對:小葉
長按二維碼
或微信搜索"dlituisong"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