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冬去春來,兩岸花開各自歡,人們往往在追逐著彼岸花,就像小貓在尋找幸福,找了好久,才發現,幸福就在自己的尾巴上,一直都在身邊。
1974年出生於浙江寧波的勵婕,有穩定的工作。先後做過銀行科員,計算機部門主管,編輯部策劃,編輯部主任。
到了1998年10月,24歲的她毅然決然放棄了穩定的收入,開始隨性卻缺乏安全感的自由寫作生涯,她渴望讓「每個字產生反映精神、兌現物質的價值。」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一路向前的拼搏。安妮寶貝憑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成了網絡女作家。
1.尋找
2000年1月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26歲的她出版首部小說集《告別薇安》,把《七月與安生》《暖暖》《七年》等小說全都收編,兩年時間,她以告別、流浪、宿命等為題材,贏得了眾多青少年的喜愛、追捧。
她馬不停蹄,在2001年1月,出版小說散文集《八月未央》,9月,出版首部長篇小說《彼岸花》。
傳說,紅色彼岸花盛開於地獄,白色彼岸花綻放於天堂。同一種花,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意義。日本人覺得彼岸花是「悲傷回憶」;朝鮮人賦予它「相互思念」的寓意;中國人認為彼岸花「優美純潔」代表美麗、動人。
讀著安妮寶貝的《彼岸花》,心裡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呼呼的往裡灌著風。仿佛一個人在暗夜裡行走,寂靜無聲,不知前路歸處,亦無法停下。被一種巨大的空虛,絕望,悲戚,迷茫包圍。
她在決絕地追尋著自由,她不要循規蹈矩地活著,不想活成別人眼中的模樣。
她的這本《彼岸花》,寫的便是人的孤獨。她一直想「寫一部具備美感和蒼涼的小說,一部關於壓抑和尋找路途的小說,一部涉及到孤獨,尋求等人本問題的抵達靈魂的小說,一部雖然疼痛但是清醒的小說。」她做到了,她的文字如一面鏡子,讓讀者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孤獨和迷茫。
她未曾停步,繼續追尋自由和獨立。
她在《春宴》中寫道:「寫作者是一種即使沒有工作姿態卻無時不刻在工作的人。」可見她是在用整個人生在寫作,這份執著和認真,讓人肅然起敬。
「我不關心前赴後繼與時俱進的一切。」帶著一貫的疏離,或者叫獨立。
「物質再昌盛,科技再發達,不能讓人感覺到作為自我存在的真實質地。」 她總在探索更深層的真實存在,然後用自己的筆呈現給讀者。
「大而無當虛假繁榮虛空破碎的一切,只是表相和形式,不是根本和方向。也許可以用來填塞時間的縫隙,卻對心靈沒有引領。個體因為缺少安全感,趨向由集體和潮流中隱匿和消亡自我,究其實質是一種意志和獨立性的虛弱。」
讀到這段話的時候,心被振動了一下,什麼是根本和方向?注重心靈成長的人,大方向是篤定的,但在小方向上偶爾也會迷茫,會因為覺得缺少安全感,想要融入這個大而繁榮的世界,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自我在消亡,於是自我越來越虛弱,想要強大,就必須用意志力來保證自己的獨立。
2.休整
獨立的安妮寶貝結婚了。她的老公很有錢,在北京郊區有一個大農場,他離過婚,和安妮認識不長的時間就結婚了。安妮自己也積累了相當的財富,她本人和書中的人物不一樣,是很生活化的女人,正如她說:「找到一個溫厚純良的男子,與他同床共枕、相濡以沫、生兒育女、白頭偕老。即使一個女子,原本能做到高處不勝寒的華麗,但能帶給她安寧的,最終還是為愛的男人生一個孩子。」他們一起散步,看天邊的晚霞,她為他種花煮茶,採摘新鮮的蔬菜,準備飯食。他幫她按摩肩背,對她照顧的無微不至。她覺得「這個男人值得託付,他能夠照顧我和我們的孩子,他有能力給我們依靠。」
她為他懷了一個寧靜、賢淑的女兒。她為女兒取名「月棠」,她的手輕拍著「月上海棠」的小背,看
「一輪圓月渾然高掛,花樹璀璨,月光照射在暗沉的花朵和樹葉上,閃爍出細碎的魚鱗般的光澤。白色流浪小貓輕悄地從竹林裡跑出來,在院子裡穿梭而過。青蛙在荷塘裡叫著,伸展出來的綠色荷葉上流動發亮水珠。」
這是安妮寶貝在2008年7月9日記錄下的平常又美好的生活。而她終究不願在這樣的平常中泯然眾人矣,她像一隻小貓從他的院子裡穿梭而過,繼續自己的流浪,勇敢地去尋找自己的彼岸花。
她做了母親,卻對母親的意義有著自己的定義。她說:
「女人即便身為母親,最重要的核心,依然是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們彼此的人生是獨立的。她要成長 ,我要成長,應是如此。」
成長的母親最美麗,成長的孩子最可愛。
據網易娛樂報導,從2000年第一本小說集出版開始,安妮寶貝一直是文藝小說銷量女王,曾於2006、2007、2008、2011年四度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2011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安妮寶貝以94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5位,大陸文化評論者葉匡正說,「安妮寶貝對白領女性的吸引力與張愛玲有一比。」
安妮寶貝在精神和物質上獲得了雙豐收。
3.蛻變
2014年6月「安妮寶貝」發微博證明自己筆名改為「慶山」,她的粉絲量上千萬。她改成了一個給人感覺上更加男性化的筆名,就正如大家可能一直誤認為「龍應臺」也是一位先生。
「這次改名不代表安妮寶貝這個名字的消失。如同一棵樹長出新的枝幹,一個旅人走到新的邊界。你可以照舊一直稱呼我為安妮或者安,它融化於這個新名字之中,有它自己的存在和位置。」安妮寶貝在微博中如是說。
為什麼叫「慶山」?她解釋:「因為『慶』是有一種歡喜讚頌的意思,她現在比較喜歡這樣的一種基調,對事物或者對周圍的世界,對每一個人,『慶』是有一種讚美敬仰的方式,而不是消極的、灰暗的態度。」至於「山」,則是因為旅行。安妮寶貝說,她爬過非常多的高山,山是有神性的,它跟天地都聯結在一起,有一個詞叫「靜山如如」,這個詞她比較喜歡,「所以把兩個我喜歡的字組合成一個名字。」
桀驁不馴的安妮寶貝在歷盡千帆之後開始和這個世界握手言歡。
「安妮寶貝永遠是我的一部分,我所有的寫作都是建立在安妮寶貝這個基礎上的,而且它不會消失,也不會脫離,它也不會跟我無關,但我可以在它的基礎上做一些新的事情。年輕時是非觀強烈,但在經歷過一些事情,心得到了擴展之後,才會發現事情是有平等性的,沒有明確的對和錯、美和醜,所有的對立面都可以融化掉。」
安妮寶貝更名為慶山,用內心的從容和平靜,寫出了《月童渡河》,找了自己的彼岸花,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在人生的修道場中,願我們都能如安妮寶貝一樣,在經歷了「否極泰來」之後,活成「安之若素」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