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日,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搭載H-IIA火箭26號機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並於2019年2月和7月成功著陸小行星「龍宮」表面,採集到了「龍宮」地表下的巖石標本。
據《衛報》(The Guardian)12月4日報導,在經歷了漫長的六年航行後,隼鳥2號計劃於12月6日向地球投放一個裝有巖石樣本的太空艙。科學家們期待這些樣本能幫助他們解答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等謎題。
隼鳥2號探測器降落在小行星「龍宮」的模擬圖 圖源新華社
隼鳥2號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用來執行小行星探測計劃的探測器。2014年12月3日,隼鳥2號搭載H-IIA火箭自日本鹿兒島縣駛向太空,開始了自己六年的宇宙航行。
六年來,隼鳥2號在太空中做出諸多嘗試。較為有代表性的是在2019年的4月5日向「龍宮」表面發射金屬彈製造隕石坑,這也是人類首次通過發射金屬彈製造隕石坑。
同年7月11日,隼鳥2號二度成功登陸小行星「龍宮」,採集到了地表下的巖石標本。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表示,這些標本的重要之處在於其中含有碳和有機物。在受到空間輻射和其他環境因素的保護後,它們仍保持著太陽系形成時的狀態。
因此,這些標本有助於人類解答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等謎題。
據《衛報》12月4日消息,在六年60億公裡的往返航行後,隼鳥2號將於12月6日回到澳大利亞南部的伍默拉沙漠上空,並在22萬公裡的高度向地球投放一個裝有「龍宮」巖石樣本的太空艙。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專家已於上個月抵達伍默拉,等候這個來自太空的「禮物」。
《衛報》表示,這個由隔熱罩保護的太空艙在返回地球大氣層時將在離地面200公裡處變成一個火球,並在離地10公裡處打開降落傘。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太空艙將發出信號,指示其在地面的位置。
鑑於其直徑只有40釐米,尋找它的任務「十分困難」。抵達伍默拉的日本專家已在多個地方設置衛星天線接收信號,當地航天局和國防部也將協助執行搜索和檢索任務。
在太空中孤獨地航行6年之後,隼鳥2號仍未抵達終點。釋放太空艙後,它將繼續前往另一顆遙遠的小行星,名為1998KY26。
這項任務預計持續10年。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