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來自於一個課程微信群,原圖有點模糊:
當時腦袋一拍,露臉說用「圓柱體-破碎-提取樣條-掃描或體積建模」的思路做,結果後來自己做的時候第一步就差點翻車——人家圓柱破碎後根本就不成塊,是一個個面(球體和立方體破碎後都是成塊的):
好在後續琢磨給解決掉了。最後大概能做出下面的效果,思路跟上面講的差不多。雖然效果還達不到原圖那樣子(與破碎畫法本身有關),推測這類圖案最逼近的畫法應該還是用泡沫鎳畫法做吧。
分布點好像多了點= =
今天六一兒童節,還是弄點有意思的東西,就是下面這個模型。基本思路跟上面的模型幾乎一致,但會稍微複雜一點,所以上面的模型就當做留給各位簡單的練習作業了~
教程正文如下:
①繪製一個膠囊,高度改為300 cm,高度分段1,其餘參數默認。然後轉為可編輯多邊形,在點模式下,刪掉兩端封頂的所有點。
繼續點模式下,右鍵「封閉多邊形孔洞」,將兩端的開口封上,推測圓柱破碎後不是整塊應該與兩端圓形的布線方式有關。
②主菜單依次選擇「運動圖形-破碎」,然後對象欄中將膠囊拖到破碎子集。選中破碎,在右下角屬性欄中,選中來源屬性,將裡面原本的「點生成器」刪除。
③新建克隆,新建寶石對象,將寶石拖到克隆子集。寶石類型十二面體,分段默認,半徑39.5 cm。克隆的模式設為網格排列,數量4×4×4,尺寸150 cm×150 cm×150 cm。
隱藏克隆,取消隱藏破碎。選中破碎,將克隆直接拖拽至破碎「來源」屬性框對應位置(具體如圖)。
④中鍵單擊破碎,右鍵「連接對象+刪除」。雙擊連接後模型的第二個點選集標籤。
按住Ctrl鍵切換到線模式,勾選破碎的「透顯」選項。我們只需要裡層的線條,所以要減選(按住Ctrl減選,如果減選多了按Shift加選回來)掉一部分線條。
選中好內部線條後,右鍵「提取樣條」。提取出來的樣條出現在破碎子集,把它拖出來,然後將破碎隱藏。
⑤取消顯示線條。新建掃描,新建圓環,圓環半徑1 cm。圓環和上一步提取的樣條均拖到掃描子集,圓環在上,樣條在下。兩者的點插值方式可改為「統一」,然後把值適當調小。
上圖中出現的突刺怎麼辦?選中掃描,取消勾選「恆定截面」,上面的幾個參數也都可以改改,達到不同效果(本例不適合改,但是文章最開始的那個中空骨架模型是可以採用的)。
⑥新建一個球體和克隆,球體半徑5 cm,克隆只改一下坐標裡的Y值變為-50 cm即可,其餘參數默認。
不知為啥,突然聯想到了泰羅奧特曼= =
⑦文章開始的骨架結構的畫法,運用破碎默認的點生成器,增大點的分布數量、更改種子數合適就好了,其餘步驟都與上面類似。
好了,下期再見~
最下方點點↓↓↓,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