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拉聖方濟各大教堂,被認為處於「天坑」的威脅之中
自1890年以來,超過70個大坑,在那不勒斯歷史悠久的市中心出現,吞沒了從車輛到路標和樹木的一切東西。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義大利城市裡的幾十座教堂,有可能受到這些「天坑」的威脅,面臨坍塌的厄運。
那不勒斯費德裡科二世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衛星圖像、配合先前的研究和地圖,確定了9座可能遭受天坑威脅的禮拜堂,和57座容易發生「未來潛在空洞坍塌」的教堂——研究人員表示,這9個高危場所,「需要在穩定性分析和實時監測方面,做出快速反應」。
那不勒斯有超過500個宗教場所,跨越2400年的歷史。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建築中的許多「矗立在一個廣泛的地下空間網絡之上」——或者作為墓穴、蓄水池、渡槽和採石場的洞穴。
2015年,那不勒斯市中心出現的「天坑」
在1870至2010年期間,那不勒斯大城市記錄的至少190個坑中,大約25%的坑是由於人類活動、降雨和其他外部因素引發的突然空穴塌陷所致。研究結果表明,諸如保拉聖方濟各大教堂、米拉科利教堂和努齊亞特拉教堂等備受關注的教堂,所面臨的風險是十分嚴峻的。
那不勒斯的宗教中心,對天坑並不陌生。
2009年,一座17世紀以巴洛克藝術聞名的教堂-聖卡洛阿勒莫泰爾下面,出現了一個16英尺深的洞穴。禮拜堂經過大約178萬美元的維修後,於2017年才重新開放。
儘管天坑對那不勒斯的文化和宗教遺產,構成了明顯的威脅;但這座義大利南部城市的位置,仍然比北部鄰居羅馬要好。去年,羅馬出現了100個大坑,而那不勒斯只出現了大約20個。
羅馬萬神殿前,突然出現的天坑
與那不勒斯很相似,「(羅馬)天坑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洞穴的存在。」羅馬建在易受侵蝕的沙土上,這一事實加劇了這一問題。
天坑不僅僅是破壞的仲裁者:它們還可以暴露出意想不到的「寶石」。
今年4月,在羅馬萬神殿外的一個大坑裡,發現了七塊帝國時期的鋪路石——研究人員將這些石灰華巖的年代,定為公元前27年至25年。
對那不勒斯來說,幸運的是,歐盟正在資助一項重建該市歷史中心的項目;這項運動將有助於將教堂從深坑中拯救出來。許多教堂,包括17世紀的聖科斯馬和達米亞諾教堂,都會因此而重新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