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AI最大的期待是什麼?
這個問題或許大家各有答案。但如果取一個最大公約數,大概每個人都希望AI能夠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讓AI探索出治療頑疾的新藥;用AI治理城市擁堵;由AI來勘探石油煤礦——這些場面想想就如在夢中。
如果想讓這些夢境成真,所需之物中排在首位的,非大規模AI算力集群莫屬。讓AI算力能夠支撐對城市、星空、地球、基因的探索,是智能時代人類通往未來的關鍵槓桿。
提到AI集群,了解AI的朋友肯定會想起不久前華為發布的Atlas 900 AI集群。在這款被稱為地表最大AI算力的產品發布時,就有讀者詢問它什麼時候才能應用?
就在剛剛,AI擰動了通往未來的鑰匙。
11月29日,華為與鵬城實驗室共同發布了鵬城雲腦Ⅱ一期,正式開啟千P級AI集群建設。搭載鯤鵬、昇騰處理器的華為Atlas 900 AI集群作為鵬城雲腦Ⅱ的底座。
隨著華為Atlas 900 AI集群「進駐鵬城雲腦」,正式完成踏入應用的第一步,Atlas 900這艘AI算力巨艦,就此完成了駛向產業未來的「出海儀式」。
鵬城國家實驗室為何如此重要?為什麼是Atlas900的第一站是鵬城雲腦?這次合作將給我們的生活、工作,乃至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答案盡在Atlas 900的這段鵬城故事。
如果說,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敘了晚明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百工開拓;那麼Atlas 900與鵬城雲腦,正在用AI撬動百工萬業重新出發。這一筆,或許將寫下一部智能時代的《天工開物》。
國之器:第四次工業革命與AI算力
中國自古以來都極其看重「重器」這個概念。韋昭注《國語》中說,重器,圭璧鐘鼎之屬。在古典社會中,重器的代表是祭祀、軍事、官僚體系。而當現代國家建立以後,重型機械製造、全國電網、基礎水利設施,這些大型工業生產底座變成了新的「國之重器」。
如今,人類已經開始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在這輪生產力變革中,智能技術毫無疑問是技術主軸。而在這場智能變革裡,同樣需要能夠支撐國際民生智能化變革的產學研底座——這就是鵬城雲腦的建立初衷。
由我國著名AI科學家高文院士發起的鵬城實驗室,其設置參考發達國家普遍建立的國家實驗室模式,定位為實現國家使命為目標的創新基礎平臺。而AI技術,則是鵬城實驗最主要探索路徑之一。這座坐落在中國科技高地深圳的「AI國家隊」,肩負著用AI探索國家重大課題與國際民生重要挑戰的任務。
而鵬城實驗室首先要完成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能支撐國家級AI創新的軟硬體基礎平臺。這就是鵬城雲腦。
鵬城雲腦希望打造新一代人工智慧基礎理論、開源開放創新平臺,在規劃中,鵬城雲腦包括國家級人工智慧硬體支撐平臺、雲腦開源軟體平臺和雲腦核心智能應用研究環境,直接對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和重大科技工程。在首批應用中,鵬城雲腦將同時圍繞智能交通和智慧醫療開展AI應用研究,支撐廣東、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智能應用探索和落地。
而這樣一個龐大的智能底座,其基礎顯然就是AI計算。我們知道,與經典計算不同,神經網絡為代表的AI計算任務帶有明顯的統計學特徵,這意味著傳統的計算體系不能覆蓋陸續湧來的智能計算需求。這也就是說,作為」國之重器「的智能底座,一定要具備超大規模AI算力。
在鵬城雲腦Ⅰ開始向鵬城雲腦Ⅱ升級的時候,鵬城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開始為鵬城雲腦尋找大規模AI算力的新底座。而這時華為的Atlas 900超大規模AI集群適時出現,恰好能夠滿足鵬城雲腦Ⅱ的多種需求。
如果說,鵬城雲腦與廣州超算一起,共同組成了大灣區智能化創新的底座。那麼Atlas 900就是藏在鵬城雲腦深處,底座中的底座。
雲腦中:Atlas 900開啟外部應用的價值突破
在計算領域,有一個被稱為「皇冠「的裡程碑節點:千P級計算。
所謂千P級計算,是指可以實現每秒百億億次浮點計算的計算能力,也就是1000P FLOPS算力。而Atlas 900的加入,就能夠讓鵬城雲腦Ⅱ平滑推進到千P級算力。目前,鵬城雲腦的算力為100P FLOPS,在Atlas 900的幫助下,明年其將正式邁入千P級算力規模,達成更好支撐重大產學研創新的智能計算能力。
這背後的秘密在於,Atlas 900 是當前全球最快的AI集群,被網友們戲稱為「地表最強AI算力」。它由數千顆昇騰910 AI處理器構成,整合HCCS、 PCIe 4.0 和100G RoCE三種高速接口,總算力可以達到256P-1024P FLOPs。
業界通行的ResNet-50測試,可以有效展現Atlas 900的算力領先性。Atlas 900完成這一測試只需要59.8秒,而世界排名第二的AI算力集群需要70.2秒。
不難看出,Atlas 900天然是為大規模AI訓練而生,其對應應用場景有天文測算、氣象數據處理、石油地址勘探、自動駕駛等,可謂名副其實的「AI重器」。
而當Atlas 900完成第一步商業化探索,成為鵬城雲腦中的AI計算底座,我們可以看到Atlas 900為鵬城雲腦的目標提供了這樣幾個關鍵幫助:
1、通過十倍AI算力的提升,徹底打開大規模AI計算的新產業可能性。從而為關鍵產業的智能化升級,以及產學研重要議題提供全新支撐能力。
2、Atlas 900具有良好的集群性,通過華為多種網絡以及智能技術加持,其可以將集群損耗降到同類產品最低,實現強大的分布式並行能力。這意味著,Atlas 900將為鵬城雲腦帶來最小損耗下,可持續擴張集群的能力。未來的鵬城雲腦升級,將在平滑低損耗的情況下高速完成,確保通向未來的道路始終暢通。
3、Atlas 900的另一個特性,是強大的散熱性能。這將讓鵬城雲腦的佔地面積減少,環保度提升,實現綠色+智能的未來探索模式。
專注智能的「新」,與千P級別算力的「大」,結合起來構築了Atlas 900作為鵬城雲腦底座,將帶來探索未來計算的另一種可能。
而這種可能的延展空間,將順著Atlas 900的應用步伐,一點點滲透到我們的未來生活。
開天記:讓AI成為未來的起點
Atlas 900在鵬城雲腦中的應用,就像一部複雜機器中安裝上了最關鍵的引擎。AI算力的飛馳中,Atlas 900成為了鵬城雲腦的底座,而鵬城雲腦又將成為各行業AI探索,以及大灣區科技進化的底座。在層層底座之上,最終支撐起的,是用AI改變未來生產與生活的原點。
如上所述,鵬城實驗室的定位就是響應國家戰略、面向重大社會問題,解決國民經濟智能化的重點挑戰。而嵌入Atlas 900的鵬城雲腦Ⅱ,將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重要推注力。
從鵬城雲腦的應用邏輯上看,Atlas 900的大規模集群化AI算力,將為大到國家社會,小到每個人的生活,帶來一系列關乎未來的深遠影響。
首先,鵬城雲腦的首批目標,將向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金融三大領域傾斜。在Atlas 900帶來了算力升級之後,更大規模的研究探索將可能被執行,並通過鵬城雲腦的產學研體系牽引落地。不久之後,我們生活中交通、醫療、金融領域的改變,可能背後就有Atlas 900的默默耕耘。
其次,Atlas 900作為智能計算底座,意味著鵬城雲腦將實現從底層AI晶片到整體軟硬體架構的自主可控。這讓鵬城雲腦可以更好投入到國家重大AI項目的攻克中,甚至在AI算力層面構築「AI國家隊」的差異化優勢。
更長遠的未來中,Atlas 900與鵬城雲腦的合璧,意味著創造新可能性的溫床。透視宇宙、洞察大地、解碼基因,太多科學謎題等待著AI的加入。而鵬城雲腦將以服務的方式開放給高校與科研機構,成為學界探索未知的新動力。未來,或許當某個謎題被揭開時,Atlas 900會在功勞簿上擁有姓名。
智能時代的晨曦,足夠龐大有效的AI算力是一切故事的基礎。而當基礎已經踏上應用的舞臺,AI作序的《天工開物》也將悄然翻起。
也許某天在我們回憶時,會發現眾多關於產業智能化的故事源起,都來自那天下午在鵬城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