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開天記:Atlas 900的鵬城故事

2020-12-05 腦極體

你對AI最大的期待是什麼?

這個問題或許大家各有答案。但如果取一個最大公約數,大概每個人都希望AI能夠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讓AI探索出治療頑疾的新藥;用AI治理城市擁堵;由AI來勘探石油煤礦——這些場面想想就如在夢中。

如果想讓這些夢境成真,所需之物中排在首位的,非大規模AI算力集群莫屬。讓AI算力能夠支撐對城市、星空、地球、基因的探索,是智能時代人類通往未來的關鍵槓桿。

提到AI集群,了解AI的朋友肯定會想起不久前華為發布的Atlas 900 AI集群。在這款被稱為地表最大AI算力的產品發布時,就有讀者詢問它什麼時候才能應用?

就在剛剛,AI擰動了通往未來的鑰匙。

11月29日,華為與鵬城實驗室共同發布了鵬城雲腦Ⅱ一期,正式開啟千P級AI集群建設。搭載鯤鵬、昇騰處理器的華為Atlas 900 AI集群作為鵬城雲腦Ⅱ的底座。

隨著華為Atlas 900 AI集群「進駐鵬城雲腦」,正式完成踏入應用的第一步,Atlas 900這艘AI算力巨艦,就此完成了駛向產業未來的「出海儀式」。

鵬城國家實驗室為何如此重要?為什麼是Atlas900的第一站是鵬城雲腦?這次合作將給我們的生活、工作,乃至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答案盡在Atlas 900的這段鵬城故事。

如果說,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敘了晚明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百工開拓;那麼Atlas 900與鵬城雲腦,正在用AI撬動百工萬業重新出發。這一筆,或許將寫下一部智能時代的《天工開物》。

國之器:第四次工業革命與AI算力

中國自古以來都極其看重「重器」這個概念。韋昭注《國語》中說,重器,圭璧鐘鼎之屬。在古典社會中,重器的代表是祭祀、軍事、官僚體系。而當現代國家建立以後,重型機械製造、全國電網、基礎水利設施,這些大型工業生產底座變成了新的「國之重器」。

如今,人類已經開始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在這輪生產力變革中,智能技術毫無疑問是技術主軸。而在這場智能變革裡,同樣需要能夠支撐國際民生智能化變革的產學研底座——這就是鵬城雲腦的建立初衷。

由我國著名AI科學家高文院士發起的鵬城實驗室,其設置參考發達國家普遍建立的國家實驗室模式,定位為實現國家使命為目標的創新基礎平臺。而AI技術,則是鵬城實驗最主要探索路徑之一。這座坐落在中國科技高地深圳的「AI國家隊」,肩負著用AI探索國家重大課題與國際民生重要挑戰的任務。

而鵬城實驗室首先要完成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能支撐國家級AI創新的軟硬體基礎平臺。這就是鵬城雲腦。

鵬城雲腦希望打造新一代人工智慧基礎理論、開源開放創新平臺,在規劃中,鵬城雲腦包括國家級人工智慧硬體支撐平臺、雲腦開源軟體平臺和雲腦核心智能應用研究環境,直接對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和重大科技工程。在首批應用中,鵬城雲腦將同時圍繞智能交通和智慧醫療開展AI應用研究,支撐廣東、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智能應用探索和落地。

而這樣一個龐大的智能底座,其基礎顯然就是AI計算。我們知道,與經典計算不同,神經網絡為代表的AI計算任務帶有明顯的統計學特徵,這意味著傳統的計算體系不能覆蓋陸續湧來的智能計算需求。這也就是說,作為」國之重器「的智能底座,一定要具備超大規模AI算力。

在鵬城雲腦Ⅰ開始向鵬城雲腦Ⅱ升級的時候,鵬城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開始為鵬城雲腦尋找大規模AI算力的新底座。而這時華為的Atlas 900超大規模AI集群適時出現,恰好能夠滿足鵬城雲腦Ⅱ的多種需求。

如果說,鵬城雲腦與廣州超算一起,共同組成了大灣區智能化創新的底座。那麼Atlas 900就是藏在鵬城雲腦深處,底座中的底座。

雲腦中:Atlas 900開啟外部應用的價值突破

在計算領域,有一個被稱為「皇冠「的裡程碑節點:千P級計算。

所謂千P級計算,是指可以實現每秒百億億次浮點計算的計算能力,也就是1000P FLOPS算力。而Atlas 900的加入,就能夠讓鵬城雲腦Ⅱ平滑推進到千P級算力。目前,鵬城雲腦的算力為100P FLOPS,在Atlas 900的幫助下,明年其將正式邁入千P級算力規模,達成更好支撐重大產學研創新的智能計算能力。

這背後的秘密在於,Atlas 900 是當前全球最快的AI集群,被網友們戲稱為「地表最強AI算力」。它由數千顆昇騰910 AI處理器構成,整合HCCS、 PCIe 4.0 和100G RoCE三種高速接口,總算力可以達到256P-1024P FLOPs。

業界通行的ResNet-50測試,可以有效展現Atlas 900的算力領先性。Atlas 900完成這一測試只需要59.8秒,而世界排名第二的AI算力集群需要70.2秒。

不難看出,Atlas 900天然是為大規模AI訓練而生,其對應應用場景有天文測算、氣象數據處理、石油地址勘探、自動駕駛等,可謂名副其實的「AI重器」。

而當Atlas 900完成第一步商業化探索,成為鵬城雲腦中的AI計算底座,我們可以看到Atlas 900為鵬城雲腦的目標提供了這樣幾個關鍵幫助:

1、通過十倍AI算力的提升,徹底打開大規模AI計算的新產業可能性。從而為關鍵產業的智能化升級,以及產學研重要議題提供全新支撐能力。

2、Atlas 900具有良好的集群性,通過華為多種網絡以及智能技術加持,其可以將集群損耗降到同類產品最低,實現強大的分布式並行能力。這意味著,Atlas 900將為鵬城雲腦帶來最小損耗下,可持續擴張集群的能力。未來的鵬城雲腦升級,將在平滑低損耗的情況下高速完成,確保通向未來的道路始終暢通。

3、Atlas 900的另一個特性,是強大的散熱性能。這將讓鵬城雲腦的佔地面積減少,環保度提升,實現綠色+智能的未來探索模式。

專注智能的「新」,與千P級別算力的「大」,結合起來構築了Atlas 900作為鵬城雲腦底座,將帶來探索未來計算的另一種可能。

而這種可能的延展空間,將順著Atlas 900的應用步伐,一點點滲透到我們的未來生活。

開天記:讓AI成為未來的起點

Atlas 900在鵬城雲腦中的應用,就像一部複雜機器中安裝上了最關鍵的引擎。AI算力的飛馳中,Atlas 900成為了鵬城雲腦的底座,而鵬城雲腦又將成為各行業AI探索,以及大灣區科技進化的底座。在層層底座之上,最終支撐起的,是用AI改變未來生產與生活的原點。

如上所述,鵬城實驗室的定位就是響應國家戰略、面向重大社會問題,解決國民經濟智能化的重點挑戰。而嵌入Atlas 900的鵬城雲腦Ⅱ,將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重要推注力。

從鵬城雲腦的應用邏輯上看,Atlas 900的大規模集群化AI算力,將為大到國家社會,小到每個人的生活,帶來一系列關乎未來的深遠影響。

首先,鵬城雲腦的首批目標,將向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金融三大領域傾斜。在Atlas 900帶來了算力升級之後,更大規模的研究探索將可能被執行,並通過鵬城雲腦的產學研體系牽引落地。不久之後,我們生活中交通、醫療、金融領域的改變,可能背後就有Atlas 900的默默耕耘。

其次,Atlas 900作為智能計算底座,意味著鵬城雲腦將實現從底層AI晶片到整體軟硬體架構的自主可控。這讓鵬城雲腦可以更好投入到國家重大AI項目的攻克中,甚至在AI算力層面構築「AI國家隊」的差異化優勢。

更長遠的未來中,Atlas 900與鵬城雲腦的合璧,意味著創造新可能性的溫床。透視宇宙、洞察大地、解碼基因,太多科學謎題等待著AI的加入。而鵬城雲腦將以服務的方式開放給高校與科研機構,成為學界探索未知的新動力。未來,或許當某個謎題被揭開時,Atlas 900會在功勞簿上擁有姓名。

智能時代的晨曦,足夠龐大有效的AI算力是一切故事的基礎。而當基礎已經踏上應用的舞臺,AI作序的《天工開物》也將悄然翻起。

也許某天在我們回憶時,會發現眾多關於產業智能化的故事源起,都來自那天下午在鵬城發生的故事。

相關焦點

  • 華為與鵬城實驗室共建鵬城雲腦Ⅱ,開啟千P級AI集群應用
    搭載鯤鵬、昇騰處理器的華為Atlas 900 AI集群作為鵬城雲腦Ⅱ的底座,為鵬城雲腦Ⅱ注入澎湃算力,支撐AI領域諸如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自動駕駛、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各類基礎性研究與探索。鵬城雲腦目前算力為100P FLOPS,明年將邁入千P級算力規模。
  • 鵬城實驗室與華為共同發布鵬城雲腦Ⅱ基本型
    隨著AI算力需求的日益增長,為更好提供科研支持,鵬城實驗室選擇與華為共建鵬城雲腦Ⅱ,採用搭載鯤鵬、昇騰處理器的Atlas 900集群,提供充沛算力,並由鵬城實驗室開發雲腦平臺關鍵技術。去年年底,鵬城實驗室與華為共同發布鵬城雲腦Ⅱ基本型,正式開啟1000P級雲腦。
  • 華為協辦首屆全國人工智慧大賽,攜手鵬城實驗室發展AI人才
    該大賽將持續舉辦,華為作為大賽的協辦單位,將通過搭載昇騰AI處理器的華為Atlas 900 AI訓練集群,作為鵬城雲腦Ⅱ強勁的底座,為大賽提供充沛的算力,支撐AI科研創新加速,發掘和培育AI人才。硬體、軟體、生態,一個都不能少在本屆人工智慧大賽現場,華為高級副總裁張順茂表示,「搭載昇騰AI處理器的華為Atlas 900 AI集群作為鵬城雲腦Ⅱ的底座,為鵬城雲腦Ⅱ注入澎湃算力,作為鵬城實驗室的AI算力平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盤古開天」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一種宇宙工程科技
    大家都知道「盤古開天」的神話傳說,但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盤古開天」是什麼開的,為什麼叫「盤古」。盤古開天,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沉為地。——這個故事說的就是原子核驟變裂變過程。而迷信的傻子總是問「盤古是誰盤古是誰」,我就想抓狂了,盤古就是些掌握了科技知識的科學家,你找人家幹什麼。我還可以告訴你「盤古」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因為核子聚變過程的場合就像個盤子,所以叫盤古。
  • 奇安信攜手鵬城實驗室 共建「AI靶場
    8月17日消息,奇安信宣布與鵬城實驗室聯合建立了基於數據安全的「AI靶場」, 以有效應對人工智慧自身面臨的安全風險,以及人工智慧應用所導致的數據安全風險與治理挑戰。據悉,該靶場一期項目建設即將完成。
  • 科大訊飛攜手鵬城實驗室 AI賦能粵港澳大灣區「新基建」
    5月9日,科大訊飛和鵬城實驗室共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鵬城實驗室舉行,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院士等出席儀式,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鵬城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鄒鵬代表雙方籤約。持續深耕粵港澳大灣區源頭技術創新 鵬城實驗室於2018年在深圳成立,由23位院士、1800多位國內外優秀青年學者組成,這個廣東省實驗室直接對標國家實驗室,構建以人工智慧為重點的「人工智慧、網絡通信和網絡空間安全」三位一體重點研究方向布局。
  • 鵬城實驗室精彩亮相2020海交會
    鵬城實驗室在本屆海交會展館特裝展區,位於白雲國際會議中心3號樓一樓1T04,通過4個區域規劃布局向大眾展示鵬實驗室整體形象、科研方向與人才隊伍展示、海外人才交流展示、高端人才招聘信息發布與創新人才政策展示,現場還搭建了鵬城雲腦、鵬城雲網、鵬城靶場和鵬城生態四大科學裝置。
  • 鵬城實驗室一年吸引12名院士
    其中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室落戶深圳,命名為「鵬城實驗室」。   獲得授牌後,2018年1月19日,深圳市馬不停蹄地舉辦了實驗室籌備工作會議,召集國內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院士開始籌建實驗室。當年3月31日,實驗室啟動大會在深圳市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被聘為實驗室主任,鵬城實驗室正式對外亮相。甫一誕生,鵬城實驗室即肩負著創新驅動,代表地區建設國家實驗室的歷史重任。
  • 就來開天網點卡商城
    在簡單的訪談中,記者提出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這樣的:為什麼說開天網點卡商城點卡商城是一種全新的點卡商城。為了解答這個問題,該負責人將傳統的點卡銷售模式和開天網點卡商城的點卡經營進行了比較,在比較中解釋這個問題。
  • 鵬城實驗室籤約14家單位
    原標題:鵬城實驗室籤約14家單位深圳新聞網訊 作為廣東省網絡信息基礎研究領域的重要創新載體,鵬城實驗室(深圳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迎來新進展。10月11日下午,鵬城實驗室舉行了首批共建合作單位籤約儀式,分別與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計算機信息領域的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開發創新平臺代表籤約。鵬城實驗室是廣東省首批四家省實驗室之一,是由廣東省政府批准、深圳市政府投資組建的廣東省實驗室,於2017年12月22日正式啟動。該實驗室也是深圳在網絡與通信、信息處理和網絡信息安全三大領域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的創新載體之一。
  • 首批三個院士工作室入駐鵬城實驗室
    昨日,為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已啟動建設的廣東省首批四家實驗室之一——鵬城實驗室(深圳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正式入駐萬科雲城,同時啟動了首批五個科研項目建設。&nbsp&nbsp&nbsp&nbsp當日,鵬城實驗室入駐新場地暨科研合作籤約儀式在萬科雲城一期舉行,海內外院士、專家學者和科技主管部門負責人共80餘人出席活動。
  • 深圳鵬城實驗室建成三個大科學裝置
    新華網深圳3月29日電(記者陳宇軒)深圳鵬城實驗室(深圳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29日發布消息稱,該實驗室與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開展合作,已經初步建成「雲腦」「靶場」「雲網」三個大科學裝置。據鵬城實驗室介紹,「雲腦」的作用是面向全國提供分布式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未來的計算能力預計可以達到1E ops,存儲容量預計達到200PB,有望成為軟硬體一體化的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靶場」主要著眼於網絡空間安全。
  • 在深「老外」談鵬城故事:深圳就是我的「第二故鄉」
    十位在深「老外」為你講述他們與鵬城的動人交集,分享他們對「第二故鄉」的深情感悟。從即日起,我們將連續推出一系列《探深圳》短片,從創客、音樂、繪畫、美食、公益、便利生活、戶外運動、商業環境等多元角度,展現外籍居民在深圳的精彩探索,呈現不一樣的鵬城風貌,敬請關注!
  • 鵬城所往事:醜聞會計師事務所的不死傳奇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不但一切風平浪靜,反而迎來鵬城所與國富浩華所在做大做強名義下的堂而皇之地合併。  鵬城所的這一結局超乎了所有業內人士的預料,因為此前,外界一直風傳因承擔綠大地造假責任,鵬城所將要撤銷解散,而在鵬城所去留命運最終塵埃落定之前,有關其解散的傳聞也經歷了外界報導、鵬城所嚴正澄清的一波三折。
  • 鵬城實驗室舉辦2019博士後學術創新論壇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近日,鵬城實驗室博士後學術創新論壇順利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麻省理工等海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240餘位博士後、博士生和相關領域的學者參加論壇,就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多媒體等前沿領域的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和專題討論。
  • 深圳鵬城實驗室引進設立17個院士工作室
    鵬城實驗室科研人員在開展科研工作。近日,深圳市鵬城實驗室黨委召開座談會,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快實驗室建設」為主題展開討論。據介紹,經過兩年的快速發展,鵬城實驗室已設立網絡通信、人工智慧、網絡空間安全、機器人、量子計算等5個研究中心、8個重點科研項目,並已取得系列階段標誌性成果。目前,鵬城實驗室已引進設立17個院士工作室。通過堅持引進和培養並重的原則,人才隊伍建設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9年底,各類人員總數達1831人,其中院士26名,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的657人。
  • 鵬城實驗室黨委開展「致敬一代改革先鋒」活動
    為紀念建黨99周年,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鵬城實驗室黨委組織了「致敬輝煌40年」系列活動。7月2日下午,在人才公園求賢閣開展了系列活動之二——「致敬一代改革先鋒」,來自鵬城實驗室和平安科技、深圳灣實驗室以及深圳市科創委監督處黨支部等近20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鵬城實驗室成立一年成果豐碩,目標建成國家實驗室
    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院士在致辭中指出,鵬城實驗室在過去的一年中,從零開始按照國家實驗室建設要求積極探索實踐,各級政府和共建合作單位在體制機制創新、條件建設、科研合作、人員管理等方面給予了實驗室強力支持,眾多科學家們和實驗室全體人員鼎力奉獻。在多方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央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的思路,積極探索運行機制體制,鵬城實驗室對於建成國家實驗室「有底氣」。
  • 鵬城實驗室入駐南山 科研聯盟助力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深圳新聞網7月18日訊(記者 劉彥蘭)7月18日上午,「鵬城實驗室入駐新場地暨科研合作籤約儀式」在萬科雲城一期8B棟大樓一樓大廳舉行。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吳優、廣東省科技廳副巡視員周木堂以及海內外院士、專家學者等出席儀式。
  • 擎天神阿特拉斯(Atlas)居然在英語中如此常見
    atlas這個不能稱之為map,nmap指的只是地圖,世界地圖冊叫做altas。1595年,比利時地理學家和製圖家Gerardus Mercator第一次在他的一冊地圖集的卷首使用了atlas一些當代大建築物的巨型石柱雕成巨人形象,支撐著整座建築,這種雕像英語統稱atlas,大概是因為他們很象被罰作苦役的大力神Atlas的形象吧。此外,美國洲際飛彈發射時的火箭也叫Altas,Altas火箭也稱為擎天神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