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跳出熟悉的生活圈,重新了解這座城市?想換個新穎的角度,重新看待人生的可能?快來關注《探深圳》線上視聽專輯!十位在深「老外」為你講述他們與鵬城的動人交集,分享他們對「第二故鄉」的深情感悟。從即日起,我們將連續推出一系列《探深圳》短片,從創客、音樂、繪畫、美食、公益、便利生活、戶外運動、商業環境等多元角度,展現外籍居民在深圳的精彩探索,呈現不一樣的鵬城風貌,敬請關注!
《深聲入耳》雙語有聲電臺正式上線
1月4日,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的指導下,由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攜手深圳晚報共同在喜馬拉雅平臺打造的我市最具"國際範兒"的雙語有聲電臺——《深聲入耳The Voice of Shenzhen》正式上線,持續為中外聽眾帶來有趣、有料的視聽節目。
有聲電臺目前下設三個專輯,分別為《聽深圳》《探深圳》和《看深圳》,集音頻、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傳播媒介為一體,從更加新穎的角度發掘我們熟悉的城市家園的別樣美好。其中,《探深圳》以音頻和視頻兩種呈現方式,邀請長期在深居住的十名"老外"講述他們眼中獨一無二的深圳,以及這座城市對其個人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
在深「老外」分享精彩的個人歷程
所有對生活的熱愛都值得禮讚,所有對人生的探索都值得被敬仰。在這座放包容的城市中,越來越多的中外居民懷抱夢想,投入到共同家園的建設當中。
來自荷蘭的Henk是創客空間Trouble Maker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已經在深圳生活工作了超過十年,並把這座城市視為自己的終老之鄉。他說:「我最喜歡中文詞就是『大家』,每次和同事朋友們見面、開會,人們都會說『大家好』,讓我覺得自己身處一個大家庭,這與我從小接受的文化十分不同,讓我很感動。」
來自俄羅斯的Ivan在中國生活學習了三年,2019年開始落腳深圳,現在是一名專業漢英翻譯,同時還是名自媒體從業人員和健身達人。雖然學習中文時間不長,他已經可以流利地講普通話、粵語、客家話。「大家都知道深圳的一句口號:『來了就是深圳人』,我覺得在深圳生活十分便利,這裡的文化環境對外國人也很友好,我喜歡這座城市。」Ivan說。
來自白俄羅斯的Sam已經在深圳居住了兩年,現在是大芬村的一名職業畫家。「為了來中國發展,我賣了三把心愛的吉他、一些畫作、結婚禮服,買了單程機票就立刻出發。」Sam笑著回憶。他來到中國的第一站是北京,後來在烏克蘭朋友的介紹下,又買了25個小時車程的火車站票南下深圳尋找機會。如今,他已經有了穩定的客源,也舉辦過自己的畫展。「我的家鄉通常很冷,深圳每天都是陽光,深圳人對我也友好熱心。我覺得深圳未來可期,我也相信這裡的藝術氛圍會越來越好。」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