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王海榮/文 鍾華登/圖7月21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基建專場」新聞發布會,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副主任鍾海重點介紹了鵬城實驗室、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灣實驗室、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第三代半導體基礎設施、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平臺、國際科技信息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
據介紹,深圳市科創委根據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以源頭創新突破和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為抓手,加快布局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基礎設施體系,積極發揮基礎性、公益性、先導性作用,著力支撐科技產業協同發展。鍾海介紹,近年來,深圳市科創委緊緊圍繞深圳具備比較優勢的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等產業,在著力強化前沿技術研究的同時,堅持打基礎、利長遠,首批布局了鵬城實驗室石壁龍園區一期建設、鵬城雲腦Ⅱ拓展型項目、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升級換代工程、深圳灣實驗室、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第三代半導體基礎設施、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平臺、國際科技信息中心等重大創新基礎設施。
其中,鵬城實驗室石壁龍園區一期建設和鵬城雲腦Ⅱ拓展型項目是深圳市首批列入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鵬城實驗室作為首批啟動建設的廣東省實驗室及深圳重大創新平臺,是深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科技支撐,是推進深圳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的重大部署。鵬城實驗室石壁龍園區建設位於西麗湖國際科教城重點規劃片區內,總面積1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用地19.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8萬平方米,預計2022年底竣工並投入使用。鵬城雲腦Ⅱ拓展型項目建成後可提供不低於1000P ops的AI算力,將有力支撐我國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培育自主可控的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生態體系,預計今年8月份可建成使用。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升級換代工程目標是建設一臺持續計算能力達每秒200億億次以上的超級計算機系統,用新一代E級超級計算機更換現有超級計算機和機架伺服器集群,存儲可擴展容量達1000PB以上,全面提升深圳超級計算能力。
深圳灣實驗室、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是繼鵬城實驗室後,深圳市獲批的廣東省實驗室。該實驗室主要圍繞生命信息、創新藥物、醫學工程等方向開展科學研究,建設系統生物學、細胞分析、分子生理學等科學研究所,打造單細胞技術、藥物篩選等技術、輔助支撐平臺,創新生物醫藥轉移轉化機制和轉移轉化基地。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著力打造數字資產與金融科技、數字經濟與社會治理、智慧醫療與健康產業、智能系統與智能製造、智聯網與智慧物流、智能空間與可持續性發展、區塊鏈與智能監管等「七大」研究平臺,努力培養一批創新人才,產生一批科技成果,力爭進入國際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研究先進行列,最終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機構。第三代半導體基礎設施主要是圍繞第三代半導體領域建設全鏈條、開放的研發、檢測和服務平臺,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推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將對國家重點產業領域技術創新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
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平臺項目主要是面向量子信息科學發展和國家科技創新重大專項建設的研究平臺,重點圍繞量子物態理論、新興量子材料與器件、矽量子點量子計算、超導量子計算、固態量子存儲等領域,開展前沿科技研究而建設的大型基礎設施和研究平臺。國際科技信息中心主要是建設國際科技信息大數據平臺和科技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平臺,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重點產業開展創新成果溯源,提供面向未來需求的創新戰略決策支撐服務,打造覆蓋大灣區乃至全國重要產業全鏈條的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國際一流科技期刊,形成科技創新信息集聚與服務高地。首批列入的重大科技新型基礎設施不僅是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創新能力的建設;不僅面向科技領域發展需求,也面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建成後,將有力促進科技資源集聚、開放和共享,提高科技資源配置效率,最終形成共建共享、互聯協作的開放運營模式。
鍾海表示,隨著上述科技創新載體建設的順利推進,深圳市科技創新也將進入源頭創新突破和產業創新能力提升同時發力,不斷健全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