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月來,我國從進口的冷鏈食品及其包裝上多次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並且隨著境外疫情愈發嚴重,陽性檢出率呈現攀升態勢。
那麼公眾在接受入境物品時,具體防護應如何做呢?
入境物品是指入境旅客行李、進口冷鏈食品(生冰鮮禽畜肉類、水產品等)及其它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進口貨物。面對這些入境物品時,要注意:
一、個人防護要做好
查收快遞時建議處於通風良好的環境,並且佩戴口罩,手套等,同時也推薦無接觸配送服務。查收後,及時對雙手進行清洗和消毒,確保手衛生。
二、簡單消毒有必要
1. 消毒有什麼原則?
需要遵循先清潔(理)去汙再消毒。為防止現場直接清理可能導致的揚塵,除行李外必須採用溼式清理,可使用自來水或消毒液噴溼後再清理,最後進行消毒。為減少氣溶膠的產生,儘量不使用高壓水槍衝洗器。
2.開展消毒需要準備什麼?
(1) 清潔消毒用品。包括清理汙染物的工具、消毒噴霧器、浸泡消毒使用的容器、汙染工作服收集袋、清潔劑和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二氧化氯、複合季銨鹽消毒劑、手消毒劑等)、消毒液配製用具。
(2) 個人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一次性醫用帽子、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具有 N95 過濾效果的防護口罩、面罩/防護眼鏡、長筒雨靴、乳膠手套等。
3.消毒劑如何選擇?
消毒劑應為符合國家有關管理規定合法有效的衛生消毒產品, 並應在產品有效期內按照使用說明書配製使用, 現場使用前應測定配製消毒液濃度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汙水、地面、牆面等耐腐蝕表面和物品建議使用含氯消毒劑, 運輸車輛內部、轉運工具和物品外包裝等不耐腐蝕表面建議使用複合季銨鹽消毒劑或二氧化氯消毒劑, 現場工作人員手消毒建議使用快速手消毒劑。
4.消毒過程中個人防護怎麼做?
(1)個人防護原則。工作人員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呼吸道的防護,正確佩戴和使用防護口罩,確保氣密性,防止現場操作中因佩戴口罩不密封可能導致的傳播風險;做好流動水洗手和手消毒,避免接觸傳播。
(2)個人防護用品穿脫要求。現場工作人員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符合 N95 過濾效率的其他防護口罩)、戴面罩/防護眼鏡(主要防消毒液對眼睛的刺激)和一次性醫用帽子, 穿能防止消毒液滲入的工作服(或連體防護服), 戴乳膠手套, 穿長筒雨靴。
現場工作結束後,應將個人防護用品在安全場所按以下順序脫卸:先摘除面罩/防護眼鏡手衛生脫外層工作服手衛生脫長筒雨鞋摘除乳膠手套手衛生在清潔場所摘除口罩流動水洗手+手消毒。口罩一定要在清潔場所脫卸。脫卸後的個人防護用品應放入指定的汙物收集袋/箱統一處理。
5.不同物品和場景如何開展消毒?
(1)運輸車輛。每次或每天運輸結束後清潔車輛,貨廂內可使用 500mg/L 含氯、3%過氧化氫、2000mg/L 複合季銨鹽、250mg/L 二氧化氯消毒液噴灑或擦拭車輛內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密閉作用 30 分鐘。如使用含氯消毒液,作用完畢後需用清水去除殘留。對可能存在汙染風險的隨時進行消毒,可用 1000mg/L 含氯消毒液噴灑或擦拭 30 分鐘後清水去除殘留,或使用 3%過氧化氫,消毒方法同上。駕駛室應加強開窗通風,每次或每天運輸結束後,使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噴灑或擦拭車輛內把手、方向盤等內表面,作用 30 分鐘後清水去殘留。車輛外表面一般不需要消毒,可能存在汙染風險時使用上述方法進行消毒。
(2)貨物翻包入庫前外包裝。對所有批次貨物外包裝表面就地進行預防性消毒。對懷疑有汙染的物品進行內包裝消毒時(消毒劑避免直接接觸食品),建議使用500mg/L 含氯或250mg/L 二氧化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
(3)用於搬運貨物的工器(如轉運箱、勺子、鉗子等)。每次使用完畢後應先進行徹底清潔,再使用 500mg/L 含氯或 250mg/L二氧化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
(4)倉儲設施。冷鏈倉庫應保持清潔。常溫倉儲則保持通風換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首選自然通風,有條件的可以開啟排風扇等通風設備以加強空氣流通。
(5)冷鏈食品。對於境外輸入冷鏈食品,加工過程需做好防護,並且完全煮熟方可食用,同時可向經銷商索取相應的入關以及消毒合格憑證。
(6)核酸檢測陽性產品的處置措施。發現物品本身、外包裝或相關從業人員出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檢出後,在有關專業部門的指導下,按照相關應急預案採取封存、消毒、退回(進口物品)或銷毀等措施。
來源:愛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