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北京市召開第76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就如何建立完善的疫情防空常態化機制,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表示,必須要採取從嚴從實的防控措施。所以,現在北京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整體向好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一級響應機制沒有調整,同時也將繼續嚴格落實四方責任。
正像大家前期了解到的,北京作為首都,其承載的特殊功能和影響,使我們在疫情防控中需要採取更加從嚴從實的措施。這既包括目前的一級響應機制沒有調整,也包括嚴格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四方責任,同時也包括在我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的情況下,針對境外疫情暴髮式上升態勢,所採取的入境人員全部集中隔離觀察、全面做核酸監測的「雙全」嚴格措施。通過實施上述措施,實現關口前移、預防為主、閉環管理,力爭做到防控工作百密無疏。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是什麼?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其中,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
1. 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省份,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2. 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3. 涉及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
4. 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5. 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 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並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一級響應意味著什麼?
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各部門應該怎麼做?
各級人民政府: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劃定控制區域;疫情控制措施,比如限制集市、集會等人群聚集活動;流動人口管理;實施交通衛生檢疫等。
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與處理;採取應急控制措施;發布信息與通報;普及衛生知識等。
醫療機構: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
做好醫院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汙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汙染;做好傳染病和中毒病人的報告等。
除上述機構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也會開展相應的應急處理工作,非事件發生地區也有相應的應急反應措施。
一級響應主要是省級要按國務院的部署組織防控工作;強調的是全國範圍統一的部署、協調。
面對一級響應,我們該做什麼?
專家表示,面對一級響應,做好防護很重要。
正確戴口罩——日常自我防護、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佩戴醫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都可以。如果出沒在車站、機場等地,口罩最好2~4小時更換一次。
注重手部衛生——儘量不接觸公共場所的門把手、扶手、電梯按鈕,外出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認真洗手,處理完海鮮活魚等食材後也要及時給手消毒。
減少外出——儘量減少外出的機會,尤其是不去人流密集處。春節期間,改改拜年形式,儘量電子拜年、雲送祝福。
不接觸、食用野生動物——少接觸流浪貓狗、不接觸野生動物,也不要購買食用野生動物。
家庭用餐備好公筷——家庭用餐時,先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建議不聚餐、減少聚集活動。
劃重點:無論是否啟動一級響應,群眾都應該做好個人防護、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