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3 07:52 | 中國永嘉
英安質火山熔巖,俗稱「地球的大腦」
在溫州市永嘉縣巽宅鎮龍前村附近的黃龍坑,村民發現了一片特殊的奇石怪巖,表面有彎彎曲曲、凹凹凸凸的花紋,有的稱很像史前巖畫,有認為像花紋,有的則說是一幅獸型圖。眾說紛紜,卻不知為何物。
近日,記者邀請高級地質工程師、中國地質學會金錘獎得主胡雄健(以下簡稱胡工)一同前往實地考察。胡工在實地考察後發現,這是英安質火山熔巖特有的一種表殼構造現象。他稱:「英安質火山熔巖流因差異性風化形成腦紋狀構造,稱之為『地球的大腦』。這在以流紋質火山碎屑巖為主的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中殊為少見。」
圖為地質專家胡雄健在現場考察
罕見的英安質熔巖類火山巖
「地球的大腦」所在地,被當地村民叫為黃龍坑。這裡是他們常年經過的地方,更是很多村民小時候的天然遊泳池。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們並沒有發現巖石有什麼特別之處。村民們猜測應該是去年下半年幾場大雨衝刷的結果。龍前村村民呂建車告訴記者:「之前巖石上都是一片黑色,估計是把巖石的紋路遮蓋住。我們雖每天從這裡經過,也沒有發現。直到經前段時間的雨水的衝刷,把上方黑色的泥土衝刷乾淨,以及上方的瀑布流下的充沛水源,隨著水流的衝擊,把下方的泥沙也衝走很多,底下的巖石也慢慢露出。」 這處巖石的上方顏色愈黑,下方則清晰可見,紋路也更深。
一到達目的後,胡工就脫了鞋襪直接下水了。時下的山水雖不刺骨,卻也「透心涼」。經過一番考察,胡工在現場為我們解答了疑問,原來這是英安質火山熔巖特有的一種表殼構造現象。他用專業且通俗的語言向我們解釋形成的原因:「當火山巖漿溢出地面後,巖漿流或熔巖流的表面會迅速冷卻,並形成一層柔韌的玻璃質外殼(表殼),其下面的液態熔巖則仍在繼續流動,並溢出氣體,表殼受到後續巖漿的推擠、拖拉、扭動和膨脹,便會發生多種塑性變形,冷凝後就會形成各種特殊形態的構造現象。當火山熔巖流冷卻凝固成巖後,因為差異性風化,便在巖石表面形成腦紋狀構造,對此,我們可以通俗而形象地稱之為「地球的大腦」。」 胡工稱,這在以流紋質火山碎屑巖為主的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中非常少見。
自然界很少見到的「火山球泡」
在這片「地球的大腦」巖石露頭的下方,還有典型的火山角礫巖。順著胡工手指的方向望去,我們看到旁邊的巖石上可清晰的看到有稜角形的石頭。「這種火山角礫,以流紋巖為主,是火山爆發時,將火山口周邊的以流紋巖為主的圍巖蹦碎、並落入新的熔巖流裡面,冷卻成巖後,這種角礫因為彼此巖性的不同,便形成非常清晰的稜角線和邊界線。」
隨後胡工又帶領記者往下方走去,在距離黃龍坑幾百米的地方,胡工指著一片片青綠色的巖石告訴記者,「這一片基本上就是以火山灰為主,火山灰是巖漿噴出地表在大氣中冷凝形成的,之後經搬運、沉積作用形成為火山碎屑巖。一層層疊加上去,有非常明顯的層次感。」
在其周邊記者看到很多大塊的滾石上面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堆堆疊疊的像球一樣的石頭鑲嵌在其中,甚為壯觀。胡工稱,這是「自然界很少見到的球泡流紋巖,俗稱『火山球泡』,是含有氣體的巖漿,溢出地表後,熔巖在流動的過程中氣體局部聚集,形成有空腔的球泡。這些石球其實是空心的。」
火山角礫巖
世界地質百科全書中新的一頁
胡工告訴記者,永嘉的山體,屬於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是亞洲大陸邊緣巨型火山(巖)帶中白堊紀火山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流紋質火山巖的天然博物館,它記錄了距今一座復活型火山爆發、塌陷、復活隆起的完整地質演化過程,享有「古火山立體模型」的美譽。樂清—永嘉一帶,在距今1億年左右年間(地質歷史上屬於早白堊紀,也就是恐龍鼎盛時代),發生了四期、十幾次劇烈的火山噴發、爆發作用,形成巨厚層的火山巖層,經斷裂切割、風化剝蝕,這裡的火山巖石和火山地貌便成就「奇巧百出的天下奇觀」。
樂清—永嘉的巨厚層火山巖,以流紋巖和流紋質火山碎屑巖為主,被國際地質界譽為流紋巖的天然博物館和百科全書。胡工稱:「『地球的大腦』屬於英安質熔巖類火山巖,它與周邊的流紋質火山碎屑巖的構造和形態截然不同,非常美觀有趣,還有自然界很少見到的球泡流紋巖,這裡完全可以成為雁蕩山國際地質公園百科全書中新的一頁,也可以成為當地科普探秘旅遊的一個好景點,好內容。」
球泡流紋巖
【浙江新聞+】
2005年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巴黎宣布雁蕩山被評為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 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由主園區(溫州樂清市雁蕩山,東經121°00′-121°09′,北緯28°16′30″-28°30′)、西園區(溫州永加縣楠溪江)和東園區(台州溫嶺市方山--長嶼硐天,東經121°24′-27′40″,北緯28°24′00″-23′30″)三部分組成,總面積294.6平方公裡。 主園區雁蕩山是以白堊紀流紋質火山地質地貌為基礎的自然公園,保存有地質、巖相、巖石等火山地質景觀和嶂、峰、門、洞、飛瀑等地貌景觀。
東園區為方山-長嶼硐天,是採礦硐窟遺址和火山巖地貌景觀;西園區的楠溪江則以河流地貌和古村落為主。
火山碎屑巖
(原標題《史前巖畫?獸型圖?永嘉驚現「地球的大腦」!》,編輯 王豔瓊)